教育孩子的因果,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教育孩子的因果,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原文]: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

[譯文]:孔子說:“看到善的行為,就唯恐自己達不到;看到不善的行為,就好像把手伸到開水中一樣趕快避開。我見到過這樣的人,也聽到過這樣的話。以隱居避世來保全自己的志向,依照義而貫徹自己的主張。我聽到過這種話,卻沒有見到過這樣的人。”


教育孩子,擇善而行之,常導以成習慣,久之才可以內化成為優秀,甚至走向卓越。老子說:“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卷三十四·老子)任何的教育都不是一個立竿見影的過程,而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這便是教育的因果,以下我們通過一個父母日常的三種教育習慣來看洞察不同的教育對孩子產生的影響。


教育孩子的因果,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習慣

(事件因)一個孩子在晚飯之前,喜歡跑到小區去玩,一般情況下,孩子會答應在晚上6點之前回來,不過孩子總要等到6點半才匆匆進家,而且媽媽責問起來還總會找各種各樣的理由來為自己開脫,解釋不能按時回家的原因。漸漸的,孩子上了媽媽的“信用“黑名單”。

一天孩子急急忙忙的跑回家,滿頭大汗。跟往常一樣,跟媽媽說:“媽媽,我回來晚了,剛才玩的時候問同學幾點了,他告訴我6點半了,我馬上就停下來不玩了,跑回家。我一直盯著時間的,可是還是晚了……“孩子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接下來就會有三種媽媽。長期的積累,就造成了不同的孩子。

教育孩子的因果,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事件——反映模型

第一種:嚴懲不怠型


性格比較急的家長朋友很容易忍不住抱怨,使出懲罰的絕招。可能家長會說:我已經聽夠了你的理由了,再也不會相信你了。晚飯我們已經吃了,鍋裡也沒有了。從明天開始,每天放完學就回家,不準再出去了,也不能看動畫片,到家就回自己房間做作業。現在自己回房間去反省。“這種處理方式會讓孩子感覺非常生氣,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可能心裡會想:”媽媽真壞,我一定要反抗她。我偏要出去,不寫作業。“

教育孩子的因果,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拒絕對話型

第二種:愛子心切型

有的家長比較慣著孩子,擔心孩子磕著碰著了,對孩子犯的錯誤也無條件忍讓。比如家長可能會說:“寶貝,看你滿頭大汗,來,媽媽給你拿個毛巾擦一擦。下一次不能這麼晚回來咯。快到廚房裡洗手,媽媽晚飯給你做好啦。”

教育孩子的因果,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溺愛增強型

第三種:沉穩冷靜型

比較折中的處理方法。比如家長會說:“媽媽知道你很快的跑回來,但是媽媽還是不開心,不希望你做事情急急忙忙的,而且不遵守諾言。希望你從明天開始,能夠六點鐘準時到家。剛才我們一家人已經吃過晚飯了,也沒有剩什麼吃的,你如果想吃,就吃冰箱裡面的麵包吧。“

教育孩子的因果,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先跟後帶-合作啟發型

總結一下以上的方法:第三種“先跟後帶”型,可能是比較有效的教育方式!但還是可以進一步的啟發教育。

1、第一步說出孩子的需要和感受。家長可以這麼跟孩子說:“當你和好朋友玩的正高興的時候,媽媽知道要離開其他小夥伴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孩子一般情況下都會對家長的說法表示同意,比如孩子會向家長反饋。“每次都六點多鐘就得回來,其他孩子都非常不高興,他們都在背後說我。”話匣子就打開了。(理解)

2、第二步則是要表達出家長的感受和需要。可以跟孩子說:“媽媽理解你,受到了來自其他小夥伴的壓力,但是如果你回來的太晚的話,媽媽會為你擔心!”(跟進)

3、跟孩子一起討論找一個大家都同意的解決方法。接下來再跟孩子提個建議:“寶貝,我們一起來想一想,看有沒有什麼方法,讓媽媽既不擔心你又能玩得更開心。好嗎?”接下來提出建議。(後帶)

4、不斷的啟發教育,不斷的深入找到孩子的根因,從更深層次找到原因,並不斷的溝通對話,實現一個從偶然向習慣的過度。(習慣)

教育孩子的因果,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中庸之樂

【原文】見善,必以自存也;見不善,必以自省也。故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卷三十八·孫卿子)

【譯文】看到善行,必定一絲不苟地自我對照,並加以學習效法;看到不善,必定戒慎恐懼地反省檢點,並拿來警惕借鑑。所以批評指正我而又很恰當的人,就是我的老師;肯定贊同我而又很得當的人,就是我的益友;諂諛奉承我的人,就是禍害我的人。 ——《群書治要》

要記得一切問題的本源其實是父母本身,這一點一定要向內求解 。向內找自己的問題,並不斷修正,就可以不斷強化優勢。錯誤的因果不斷的重複就會形成惡果。這其實是最大的因果。


我是陳守一,一起洞察世界,觀閱讀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