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音樂劇Evita《貝隆夫人》(序)

首先明確一點,所謂“漫談”,其實就是隨便聊聊。因為我既非音樂劇發燒友,也不長於文字,寫出來大概只是個觀劇備忘錄,連讀後感都算不上。好在不是命題作文,自己寫給自己看。但倘若竟有讀者,就真是意外之喜了。

我最初知道音樂劇貝隆夫人,是從那首著名的Don't cry for me, Agentina(阿根廷,不要為我哭泣)開始的。上中學時家裡沒電視(暴露年齡了),聽收音機介紹西方音樂,播放了這首歌。以我當時的英語聽力水平,歌詞是沒聽懂,但優美而悽婉的曲調卻印象深刻。

後來,感謝在世界盃上屢戰屢敗的阿根廷隊,每次他們提前出局,央視體育頻道的文青主持人們,都要放出這首歌感傷一番。直到有一天,BTV的一檔音樂節目介紹安德魯•勞埃德•韋伯的音樂成就,再次放出那段旋律。但是,曲調風格不對啊,而且歌者怎麼是個男士?(後來才知道他就是安東尼奧•班得拉斯),唱的是什麼?竟然是Oh, what a circus, oh, what a show, ...整首歌充斥著揶揄和挖苦,直到女主,愛娃貝隆女士,氣得從棺木中坐了起來,用熟悉的優美而悽婉的歌聲,唱出了完全不同的一段歌詞。我這才隱約感到,音樂劇Evita不會是為已故的阿根廷第一夫人歌功頌德的。

年輕時的我對音樂劇其實沒什麼興趣。上高中時在學校的大電視上,嗯,確實很大,可能有21吋吧������,看了英文版的《音樂之聲》,就是朱莉•安德魯斯主演的那部音樂電影。感覺歌很好聽——著名的那幾首;然而也許是因為沒字幕吧,不著名的歌和電影后半部的故事進展就不甚瞭然了。大家知道,音樂劇或音樂電影,如同西洋歌劇,是所謂Sung through,即從頭唱到尾,幾乎沒有對白。真正想要聽進去的觀眾,必須事先做些功課,比如故事的背景,人物的關係,主要唱段的歌詞,都要做好預習,才能去聽課。就像一個外國人去聽京劇,比如失空斬,倘若僅僅憑著漢語聽力不錯,也會不知所云的。

三年前,2017年春節,一個人在家,從網上找了一部音樂電影,不是Evita,是Les miserables,悲慘世界,就此入坑了。再去下載了25週年紀念演唱會,10週年演唱會,此後的幾個月,耳邊彷彿總是縈繞著LesMiz的旋律。似乎才體會到,自己的母語之外,英語是可以如此的touching, moving and inspiring。

於是,就想再聽聽其他的英文音樂劇,不是因為崇拜英美,而是我沒學過第二外語。於是就想起了偉大的韋爵爺。感謝互聯網,音樂劇的資源是俺們上學那會兒無法想象的。說起韋伯的作品,幾乎沒有不好聽的;但是,無論是歌劇院魅影,還是耶穌基督萬世巨星,給我的感受都無法與悲慘世界相比,直到我遇見了Evita

以上為序。


Ps 頭條上發文章目前無法修改,我只好刪了再重新發一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