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山東年味,兒時的記憶,威海乾乾魚,還是那個熟悉的家的味道


尋找山東年味,兒時的記憶,威海乾乾魚,還是那個熟悉的家的味道

兒時的記憶,威海乾乾魚。


尋找山東年味,兒時的記憶,威海乾乾魚,還是那個熟悉的家的味道

威海海鮮格外鮮

一到寒冬臘月,在山東威海榮成沿海漁村不少人家掛起了串串魚乾,密密匝匝,滿滿的鹹香隨風舞動,成為一道濃郁的漁家風景……


尋找山東年味,兒時的記憶,威海乾乾魚,還是那個熟悉的家的味道

有人說鄉愁是留不住的回聲,捕捉不到的美麗,而對遠離故鄉的你,鄉愁很多時候就是家鄉的味道,“乾乾魚”的鹹香味,是我們通往鄉愁的記憶,別樣魚乾別樣香,一條一魚總關情。


尋找山東年味,兒時的記憶,威海乾乾魚,還是那個熟悉的家的味道


回水鹹魚幹是膠東沿海漁家通過對鮮魚的醃、晾、海水沖洗、捂制等方式製成的地方風味食品,榮成回水鹹魚幹加工工藝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尋找山東年味,兒時的記憶,威海乾乾魚,還是那個熟悉的家的味道

在過去,漁民做魚乾不沾淡水不用鹹鹽。秋冬是最好的魚乾醃製季,漁民掛在桅杆上、放在船甲板上晾曬的魚,稱之為“船乾魚”,他們將魚解剖後用海水沖洗乾淨,然後掛在桅杆上或在甲板上進行晾曬,並不時的在海水中浸泡片刻,然後在日光下晾曬,反覆數次,用天然海水鹽分和日光作用醃製出來的魚乾微鹹香鮮,口味極佳。


尋找山東年味,兒時的記憶,威海乾乾魚,還是那個熟悉的家的味道

這是在曬刀魚—真正的"船乾魚"

隨著漁船換代等因素的變化,“船乾魚”減少,但人們據此研究出了“回水魚乾”。整個過程與之相同,就是把沾海水浸泡的環節換作撒鹽晾曬,晾曬過後用海水再把鹽清洗,反覆數次稱之為“回水”。根據魚軟硬度和所要求的鮮度,分時段、分程序回水。所謂回水,就是用海水進行多次沖洗再晾乾,使幹化的魚乾迴歸原汁原味。整個過程用海水和鹽結合醃魚,這樣醃製出來的魚乾不僅便於儲存,而且美味鹹香,靠海吃海的漁民們就一代代傳承發展著這項製作手藝。


尋找山東年味,兒時的記憶,威海乾乾魚,還是那個熟悉的家的味道

回水鹹魚幹傳統制作技藝

一、原料挑選,挑選鮮度好、有光澤、肌肉結實有彈性、眼球透明、魚體表面沒有劃傷的鮁魚、刀魚、黃花魚為原料。

二、 原料處理,主要是對魚的剖切及內臟的處理。

尋找山東年味,兒時的記憶,威海乾乾魚,還是那個熟悉的家的味道

三、 醃製,根據魚的品種、大小和所需要的口味,用鹽醃滷。將魚切開清洗醃滷。

四、 淡化,適時對醃製品按程序、按技法、按口味用海水進行去鹽、去滷。

五、 晾曬,一般採用在陰涼通風乾燥處晾曬,以眼觀、手觸、舌品其軟硬度和鮮度。


尋找山東年味,兒時的記憶,威海乾乾魚,還是那個熟悉的家的味道

六、 回水,也是這一地方特色食品的關鍵製作步驟,根據軟硬度和所要求的鮮度,分時段、分程序回水。

回水鹹魚幹具有鮮明的地域特徵和傳統文化特徵。榮成的河口遺址表明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這裡就有先民聚居,漢代置不夜縣,明代是榮成村落建制和遺民湧入的繁盛時期,尤其三面環海的特殊地理位置,形成其以捕撈為主,吃海、用海的重要生活方式。膠東回水鹹魚乾的製作有上千年的歷史,清代至新中國成立後這一傳統技藝在沿海盛行並流傳至今,成為聞名遐邇的海洋特色食品。

尋找山東年味,兒時的記憶,威海乾乾魚,還是那個熟悉的家的味道

回水鹹魚幹傳統制作技藝是沿海漁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的積累和創造,凝聚著世世代代漁家人的智慧、經驗,它無論從捕撈方法到製作技藝,都詮釋著沿海地區傳統民俗文化,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瑰寶,研究、保護、傳承好這一傳統技藝對構建海洋生態文明、弘揚民族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尋找山東年味,兒時的記憶,威海乾乾魚,還是那個熟悉的家的味道

尋找山東年味,記憶裡兒時的味道,還有哪些?歡迎在下方、留言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