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噴施尿素一畝地最多用多少比較好?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嗎?

用戶2180405739709


小麥是我國三大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尤其是在北方小麥麵粉作為主要的食物來源。因此小麥在我國種植面積非常的大,僅次於歐共體居全世界小麥種植面積第2位。小麥高產、穩產不但與小麥的品種、地力、當地的氣候以及田間管理的方法,而且還與使用的肥料有極大的關係。



一、施肥是小麥穩產的基礎,地位不可動搖。這是確保小麥穩產的最基本的保障。

農村俗話說:“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肥料是小麥的糧食不可或缺,小麥作為主要的口糧,農民十分重視肥料的投入。在平時的調查顯示當中,小麥肥料投入成本佔到小麥總種植成本的60%左右,比例高於果樹,僅次於大棚菜。使用化肥能使小麥增產50%左右,這就證明了化肥在小麥的穩產方面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二、小麥施肥高產、高效的制約因素,也是農民種植小麥施肥的誤區。

一是施肥結構不合理。在種植小麥的時候,基本上使用的氮肥過佔到了70%,也就是說氮肥使用量過多使得氮肥利用率比較低,而鉀肥投入的比較少。二是氮肥基礎比例過大。小麥在返青前生長量小,養分需求不到生育期的30%,而使用的氮肥比例多在50%,使得後期旺漲反而沒有衝突的養分。三是使用方法不當。首先追肥撒施地面使得氮肥容易傷葉或者揮發造成損失,磷鉀肥因移動差不能夠進入耕層而無法被吸收。如果說肥料衝施或者是時候大水漫灌會造成施肥不均勻,且大量水溶性養分隨水滲入深層土壤。



三、掌握小麥施肥規律與科學施肥,提高肥料的充分利用率,確保小麥穩產、高產。

小麥全生育期養分積累曲線為s型。返青前與孕穗期後植株長勢緩慢,養分吸收速率慢需要量少,而返青至孕穗期這段時間植物幹物質積累很快,養分需求量很大。這一時期是是非最大的效率期,需要肥料量佔到了總量的60%以上,冬前需要量不足20%,孕穗期至收穫期約佔20%~25%。

在分期施肥上,按照小麥的需肥返青前少用,小麥拔節到揚花期間多追一些肥料,以後逐步減少的規律,遵循“重施基肥,巧施追肥”的原則,合理調劑。高肥水麥田建議使用氮肥後移技術。一畝地使用農家肥1~1.5噸,50%的氮肥,全部的磷肥,50%~100%的鉀肥、微肥做基肥。建議機會最好溝施,及時伸翻。也可以在耕地前10分鐘均勻的灑於地面,然後在深耕翻入土中。

追肥一般在小麥拔節期間進行,氮肥的使用量佔到總是帶分量的50%~70%。小麥分櫱多,苗情好,長勢旺盛,可適當晚施並減少氮肥的使用量。對於小麥弱苗追肥要提前至返青期,這樣有利於小麥的提前吸收,增加成畝產量。小麥追肥分為葉面噴肥、地下追肥。地下追肥深度為7~10釐米,追肥以後要及時的澆水,澆水量在40方左右,不要大水漫灌。

葉面噴肥也是追肥的一種主要的形式,是在後期根據小麥根系吸收能力差時,葉面噴肥更有效直接吸收,同時能夠有效的防止乾熱風危害。葉面小麥噴肥品種主要是尿素、磷酸二氫鉀、鎂肥等等,濃度在0.5%~2%之間,平時時間一般在早上8點前,下午5點以後,或者陰天進行,小麥葉面噴肥後遇到降雨要重新噴溼葉面肥。



總之,通過以上簡單的介紹了小麥追肥的一些方法、措施以及小麥的使用量。對於小麥葉面施肥主要是由於小麥的根系比較差,才採取的一種快速有效的幫助小麥生長提高產量的一種追肥方式。小麥葉面噴肥主要拼的是尿素,尿素是一種極其有效的速效肥,能夠提高小麥的快速生長,但尿素使用過多會造成小麥成熟晚或者倒伏的現象。一畝小麥葉面噴尿素最多不超過5斤,一畝小麥最多用兩斤尿素就可以了,如果一次不能夠起到充分的作用,可以過幾天再噴一次。過多使用尿素就等於浪費。對於注意的問題就是噴肥的時間最好是晴天上午8點以前,下午5點以後,或者是陰天,濃度最好在0.5%~2%之間,過高會造成燒苗的現象,過低會起不到作用。葉面噴以後遇到有效降雨必須晴天以後重噴。


宗元三農堂


小麥噴施尿素的時間點主要集中在小麥拔節期以後,揚花期和灌漿期。幼苗期可以根據小麥的長勢適量的添加。因為在這兩個階段小麥植株長的比較高,人工施肥難度較大,所以可以通過在噴施“一噴三防”的時候或者說單獨噴施尿素水溶液對提高小麥的品質和產量有很大的幫助。

小麥噴施尿素水溶液一般要注意濃度比。即最好能夠單獨噴施,或者可以和磷酸二氫鉀一起噴施。

尿素水溶液的濃度配比為1.5--2%比較好,在小麥越冬前的時候如果說小麥長勢不是太好,苗廋苗弱可以噴施殺菌劑+蕓薹素內酯+磷酸二氫鉀+尿素水溶液比較好。小麥苗期的是尿素水溶液的配比最好能夠選擇1.5%比較好。

在小麥進入揚花期以後噴施尿素水溶液的時候可以選擇和磷酸二氫鉀在一起噴施比較好,濃度比應該適當的增加。

隨著小麥的長勢可以適當的增加噴施的尿素水溶液的量,簡單說就是在小麥進入揚花期以後可以選擇一畝地噴施1.5--2藥桶的尿素水溶液。


比如說在2019年的時候,在小麥進入灌漿期以後由於乾旱的原因,不敢隨便給小麥澆水,主要是害怕倒伏。所以我選擇了給小麥噴施葉面肥+蕓薹素內酯+殺菌劑+尿素水溶液,一畝地噴施了1.5桶的藥水。在小麥收穫的時候產量依然達到了每畝地1100斤,沒有澆水和噴施葉面肥和尿素水溶液的畝單產只有1000斤不到。所以在小麥生長後期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增加水量比較好。


豫東小農


你給小麥噴施尿素幹什麼?

小麥根外施肥有各種營養調節劑,有磷酸二氫鉀,有腐植酸面葉肥,這些製劑對植物根外施肥都比尿素效果好的多,而且尿素如果使用不當,還有可能燒壞葉子。

但你如果一定要用,每畝用量不能超過1000克。


痴騎朽翁


小麥在生長期,由於一些營養元素缺失,為了保證其能正常生長,我們要噴施尿素,為小麥提供必要的養分。說到尿素,是咱們農民朋友種植過程中經常使用到的肥料。它應用廣泛,它適用於一切作物和所有土壤,可用作基肥和追肥,旱地、水田都能使用。尿素除了可以用作基肥和追肥外,還可以用過葉面肥,尿素葉面噴施後半小時即可被葉片吸收,吸收率可達70%至100%。

而小麥在噴施尿素時,也要注意,正確噴施會帶來增產的效果,如果錯誤噴施,就是起不到效果亂花錢了,有時,噴的時期不對,還會影響小麥正常生長,那麼小麥怎麼樣正確噴施葉面肥呢?小編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說:

1、尿素可以打多次,根據小麥長勢決定。

2、小麥揚花期最好不要噴施尿素,會影響授粉。可以在小麥揚花後(灌漿期)葉面噴施300倍液的尿素和磷酸二氫鉀的混合液(每桶水加入1兩尿素、1兩磷酸二氫鉀),每隔7-10天噴一次,提高產量在所有氮肥裡面尿素是最理想的葉面肥。噴施尿素作物合成蛋白質的數量和速度都超過其它氮肥。

3、尿素噴施濃度為1%-1.5%。作物生長前期和中期,噴施尿素濃度為0.5%-1%,苗期噴施濃度為0.2%。如果是水稻小麥等禾本科作物,尿素噴施濃度可在1.5%-2%。但是,葉面噴施時切忌尿素溶液濃度過大,否則會燒壞葉片也會毒害植株。通常對小麥玉米噴施的濃度以 2 %為宜,蔬菜、瓜類以 0. 5 %- 1. 5%為宜。

4、噴施尿素時,一般選擇陰天進行,如果選擇晴天,要避開中午太陽比較強的時期,以免藥液蒸發過快,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另外,如果噴後遇到下雨,等天晴後,可以補噴。






職業農人


尿素屬於大量元素,含氮量46%,一般用於追肥,也可以低施,如果葉面噴施建議一桶水30公斤用量不超過200克為宜,因為尿素含有縮二脲成分,用量大的時候會燒葉,特別是溫度高的時候,燒葉會更嚴重。所以一般噴施尿素要避開中午高溫,下午17點後噴施更好。也不宜用量過小,最少每桶水100克,少了效果不好。純手打,請多多支持。



保護傘花生植保餘老師


小麥在肥水充足情況下,尿素噴施對於小麥提高品質仍然明顯,在中低等肥力農田中,更是能夠加快小麥的光合作用,改善籽粒品質,提高了小麥產量和蛋白質含量等品質。尿素分子穿透葉片細胞膜能力很強,能夠協助其他礦質營養吸收,不僅吸收快,而且利用率高。

小麥噴施尿素一畝地用多少?需要注意那些問題呢?

小麥噴施濃度一般為1%為宜。毎畝地約需一噴霧器,噴霧器一般盛水量為15公斤(千克),需要尿素150克,即每畝地噴施尿素150克為宜。

噴施尿時素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需掌握好配製濃度, 不宜過高或過低。

濃度過高容易燒苗,引起肥害。尿素的作用是快速補充營養,改善光和效率,促進光合產物積累, 因此過低則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或作用不明顯。

二、小麥噴施尿素,要根據小麥苗勢去判斷需要不需要。

一般是麥苗衰弱,小麥葉片發黃的情況下需要尿素噴施,如果小麥葉片翠綠,就不需要噴施了,以免引起小麥貪青晚熟。

三、噴施時要選擇在晴天上午10點以前,下午4點以後。

這個時間噴施是為了避開高溫時段,避免噴後蒸發太快或日光太盛引發肥害。


田園生活圈武哥


謝邀回答 尿素是一種高效、穩定,底、追肥均可使用的高氮素肥料,尤其對小麥而言,更是首選。

下面就用法與用量以及注意事項,從三個方面作點探討,或許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A,適時適量。每次使用每667平米不應超過12.5公斤。過量不僅會增加種植成本,還會誘發燒根、旺長和貪青晚熟。小麥孕穗前的每個重要節期(生長期)使用時,都應提前幾天使用,以便充分利用肥效。

B提高肥效,把握提前量。尿素施入土壤裡,轉化成硝態、氨態淡是要時間作保障的,春季小麥施肥時,不同的時間節點還與溫度有關。提前量也有區別,15度以下需7~10天,15度時3~5天,以上時3~4天,一般情況下,春季給小麥施尿素應提前3~4天。儘量選擇晴天。

C追施尿素,延遲澆水。尿素施於土壤中常以分子狀態存在,要穿透土壤膠體並被吸收需要一定的時間,隨即澆灌大水會使肥效淡化流失。土墒好的麥田地塊應間隔2~5天再小量漫澆,提高肥效。








楊致運


個人經驗有以下方面(1)。冬小麥化肥使用技術,一般認為每生產100千克小麥籽粒,需吸收純氮2.8-3.2千克左右,磷1-1.5千克,鉀2-4千克,氮、磷、鉀三者的比例約為1:0.4:1。其中氮、磷主要集中於子實,分別佔全株總含量的76%和82.4%,鉀主要集中於莖葉,點全株總含量的77.6%。

(2)在小麥苗期應有足夠的氮和適量的磷、鉀營養。根據小麥的生育規律和營養特點,應重施基肥和早施追肥。基肥用量一般應占總施肥量的60%~80%,追肥佔40%~20%為宜。

(3)據青海省農林科學院土肥所綜合該省春小麥產量7500千克/公頃田塊的資料,每生產100千克籽粒約需氮2.5-3.0千克,磷0.78-1.17千克,鉀1.9-4.2千克。氮、磷、鉀比例為2.8:1:3.15。春小麥對氮、磷、鉀吸收有兩個高峰期:個為拔節至孕穗,第二個為開花至乳熟,前者略比後者高。對磷吸收率從出苗至乳熟一直是上升的,從拔節劇增,到乳熟達到高值。根據春小麥生育規律和營養特點,應重施基肥和早施追肥。

(4)基肥每公頃施用農家肥30-60噸,碳酸氫銨375-600千克,過磷酸鈣450-600千克。

(5)種肥,一般每公頃施碳酸氫銨150千克,過磷酸鈣225-375千克,與優質農家肥1500千克混合施用,或者是二元氮磷複合肥150-300千克。播種時,結合施少量種肥,每公頃施磷酸二銨75-120千克,以後不施追肥。這一方法適合於旱地。

肥力不同的麥田所施用的尿素也是不一樣的。

(1)高肥力麥田:每畝底施純氮5-7kg(摺合尿素約13kg左右或碳銨35kg左右),也可用小麥配方肥氮磷鉀鋅總含量≥50%(15-18-17或18-19-13)35-45kg/畝。

(2)中肥力麥田:每畝底施純氮5-7kg(摺合尿素約15kg左右或碳銨40kg左右),也可用小麥配方肥氮磷鉀鋅總含量≥50%(15-18-17或18-19-13)30-40kg。

(3)低肥力麥田:每畝底施純氮5-7kg(摺合尿素約10kg左右或碳銨26kg左右),也可用小麥配方肥氮磷鉀鋅總含量≥54%(18-22-14)30-40kg。

(4)施肥方法:氮肥在高產地塊,用總量的60%作基肥,40%作追肥;中、低產地塊,用總量的50%作基肥,10%作種肥,40%作追肥。




鄉野豪哥


氮磷鉀肥是小麥正常生長髮育所必需的三大營養元素,只有配合施用,才能互相促進,增產效果是單度施總其中任何一種養分所達不到的。氮肥在小麥的生長髮育過程中,對苗期根,莖,葉的生長和分櫱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拔節期對綠葉面積尤為重要。

小麥的氮肥施用,除基肥和追肥之外,我們也經常用尿素做根外追肥施用,這是與尿素的特殊性質有關。

一,合理施用尿素

尿素適用各種土壤和作物,可作基肥和追肥,一般不作種肥。旱地作基肥時每畝20公斤溝施或條施,水田作基肥時每畝15–20公斤在灌水前的5–7天撒施,耕翻入土。旱地作追肥時每畝10公斤溝施或穴施於7–10釐米深處。

當尿去用作水田作追肥時先排水,再將尿素每畝8公斤左右施於表土後隨即灌水。尿素作追肥時一般要比其他氮肥提前3–5天施用。

尿素也可宜作根外追肥,噴施濃度因作物而異。一般大田作物常用1%左右,生長不良或幼苗期可適當降低。露地蔬菜較大田作物濃度低,果樹和溫室蔬菜再低一些。

那麼在小麥上噴施尿素所用的濃度為1%—2%,一般是在小麥的開花到灌漿初期噴,在生長勢弱或者是小麥幼苗期噴施時,濃度要適當降低。尿素噴施於小麥時,一般畝用溶液量為50–75公斤,隔7–10天噴一次,共噴2–3次即可。那麼可以計算出,每畝小麥每次用尿素1–2斤,加水100斤作葉面噴施即可。

小麥葉面噴施尿素溶液,只可適用於植株營養不良時,僅可作為調節補充,有增加粒重效果,一般麥田噴施尿素溶液等氮肥增產效果較好,高產田由於氮素營養充足,噴磷能增加粒重,如噴2–4%的過磷酸鈣溶液,或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等。



二,怎樣提高尿素追肥的效果

1,根據土壤肥力缺定追肥數量

我們就拿需氮肥量最多的玉米而言,在高肥力的土壤上,每畝追施20公斤,中等肥力的地塊每畝追施23公斤,低產土壤則應每畝追施27公斤。

2,在作物營養盛期追肥

儘量做到在作物的營養盛期追肥,如玉米應在拔節至大喇叭口期,高粱應在拔節至孕穗期,小麥在三葉期,大豆在初花期。

3,做到深施覆土

用尿素給旱田作物追肥時,最好是刨坑或開溝深施10釐米以下,這樣才能使尿素處於土潮溼土壤中,有利於尿素的轉化,也有利於氨態肥被土壤所吸附,減少揮發損失。

4,與作物要保持一定距離

在追肥時,要防止把尿素施在作物根系附近,更不能把尿素掉進作物的心葉裡,以免燒傷幼苗,影響生長,要與作物保持一定距離。

5,比其他氮肥提前施用

用尿素給作物追肥時應比其他氮肥提前7天左右施用。

6,切忌與鹼性肥料混施

尿素屬於中性肥料,追肥時切忌與鹼性化肥混合施用,以防降低肥效。

7,追施後不宜馬上灌水

尿素施入土壤後,在未被分解轉化前不能被土壤所吸附。如果在追肥後馬上澆水,會造成尿素流失。

8,做根外追肥

尿素對作物葉片損傷較小,又易於水,擴散性強,容易被葉片吸收,進入葉片後不易引起質壁分離現象,因此很適於根外追肥。

禾本科作根外追肥的濃度為1–2%,用於雙子葉作物根外追肥的濃度為1%。一般每畝用尿素根外追肥數量為1–3斤即可,噴施時間在下午4點後進行為宜。

三,施用尿素的六大誤區

尿素含氮46%,是使用較多的優質化學肥料,但在尿素的施用過程中,存在著六大誤區。

誤區一,尿素與碳銨混用

因尿素施入土壤後,要轉化為氨才能被作物吸收,其轉化速度在鹼性條件下比在酸性條件下慢得多。碳銨施入土壤後呈鹼性反應。農田混施碳銨和尿素,會使尿素轉化成氨的速度大大減慢,容易造成尿素的流失和揮發損失。因此,尿素與碳銨不宜混用或同時施用。

誤區二,地表撒施

尿素撒施於地表,常溫下經過3–5天轉化過程才能被作物吸收,大部分氮素在尿素轉化成銨的過程中被揮發掉,利用率低,如果在鹼性土壤中撒施,氮素的損更快更多。所以,氮素不能地表撒施。

誤區三,尿素作種肥

尿素在生產過程中,常產生少量的縮二脲。縮二脲的含量超過2%,就會對種子和幼苗產生毒害。尿素進入種子和幼苗中,會使蛋白質變性,影響種子的發芽和幼苗生長。

誤區四,施尿素後馬上澆水

尿素是酰胺態氮肥,施後必須轉化成銨態氮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轉化過程因土質,水分和溫度等條件不同,時間有長有短,一般要經過2–10天才能完成,如果尿素施後馬上灌排水或旱地在大雨前施用,尿素就會溶於水中而流失。

誤區五,尿素與鹼性肥料混施

尿素施後需轉化成銨態氮肥才能被作物大量吸收利用。銨態氮肥在鹼性條件下,大部分氮素會變成氨氣揮發掉,所以尿素不能與石灰,草木灰,鈣鎂磷肥等鹼性肥料混施或同時使用。

誤區六,尿素施於芹菜上

芹菜在整個生長期間需要追施大量的氮素化肥,但不可施尿素。因為施尿素,芹菜纖維增多變粗,植株老化,生長緩慢,且食用帶有苦味,品質低劣。

芹菜適宜施碳酸氫銨,氨水,有機肥料,有利於提高品質。


總之,尿素作為一種氮素肥料,用於葉面噴施時,其效果好於硝態氮肥和銨態氮肥。但在用尿素做葉面肥時,常會出現被施作物葉尖發黃的情況,主要原因是因為尿素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質——縮二脲,或者是多次噴施尿素,縮二脲累積過多導致的,因為縮二脲不易分解而使植物中毒。這種葉尖黃化的中毒症狀是永久性的,不可逆轉,只有新生葉片才沒有黃化,葉尖黃化大時,會影響光合作用,其中馬鈴薯,菸草等對縮二脲較敏感,容易中毒,注意慎用。


努力就好


冬小麥需要進行追肥,那小麥追肥都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一、根據苗情施肥。冬小麥的苗情可分為群體和個體兩個方面,將群體與個體綜合起來看苗情,如果麥田屬於群體大、個體旺的苗情,首先要適當控制其長勢,畝用15%多效唑可溼性粉劑30-40克加水30公斤噴霧,控制旺長。其次,這類麥田應將追肥時間向後推,當麥苗長到倒二葉時,就是小麥穗分化到四分體時進行追肥,恰到好處。過早追肥不好,過晚也不利於產量形成。對於晚播瘦弱小麥,多在3月上旬,小麥植株主莖第一節間長度已經定長,第二節間正在起身伸長時施肥,這樣不會造成莖部節間太長而削弱植株抗倒伏能力。

二、冬小麥年後追肥的數量應統籌考慮土壤肥力和麥田前期底肥施用情況。根據麥田生長的實際情況,小麥生育期氮肥的總用量一般為13公斤/畝左右,如果基肥施入的氮量已達到13公斤/畝,而且施肥位置較淺(10cm),麥田群體過旺的話,可考慮不施或者少施氮肥。從越冬苗數來看每畝有40萬頭以下的麥田或仍處於單根獨苗的麥田是施肥的重點,施肥數量以畝追尿素8-10公斤為宜。

三、要根據天氣條件和肥料種類,採用相應的施肥方法。天氣晴好,麥田比較乾旱,必須以澆水為主,推後追肥。對墒情好的麥田,以畝施磷鉀複合肥5-7公斤為宜。

四、大顆粒尿素與小顆粒尿素追肥選哪個?大、小顆粒尿素,有效成分都是水溶態速效性氮素分子,而且含氮量都是46%。只是兩者的粒徑大小不同,大顆粒尿素相對小顆粒尿素粉塵含量低,抗壓強度較高,流動性好,可散裝運輸,不易破碎和結塊,適合於機械化施肥。

尿素都是分子態氮,它們直接被作物吸收的數量不多,要在土壤中轉化成銨態氮後才可以大量吸收。所以尿素無論顆粒大小,做追肥施用時都要比碳銨提前幾天。

注意,大小顆粒尿素都不能與硝酸銨、硝酸鈉、碳酸氫銨等吸溼性強的化肥混合使用。

大顆粒尿素的溶解速度稍慢,適於做基肥,不宜做追肥和衝施肥施用。它的顆粒大小與磷酸二銨相匹配,可以用做摻混複肥的材料。

小顆粒尿素適用於各種土壤和各種農作物,是含氮高的氮肥,可作為基肥和追肥施用。將小顆粒尿素作追肥使用時,最好是條施或穴施,儘量不要撒施。若無法條施或穴施時,則最好在小雨前後,土壤溼潤時撒施。作返青肥時用量不宜過多,作分櫱肥、穗肥時要施足。作根外追肥時也有一定增產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