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律与运气

规律与运气

我一度怀疑是不是运气在控制着规律,后来发现更有意思的事,万事万物皆有规律。这种说法太唯物主义,好多人会深受伤害,但是不妨听我说下去。

运气这东西的存在好比最早用大祭司祈祷下雨和丰收一样,科技推动了农业生产力后,比方说袁隆平搞出了杂交水稻后,这种通过不断观察,不断科学实验,找寻科学规律的行为被固定化以后那么运气就是可控的了。

不知道大家对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有什么具体看法,我觉得这种事也是有规律的,说的多了你一度甚至于会忘记你说过这件事,念叨过这件事,以至于突然的有一天这件事发生了,你觉得是运气。

大部分人总在祈祷英雄会出现,施恩者会到来,祈祷强者会突然帮助你,而且是莫名其妙的帮助你,我想了下可能除了你的父母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人那么能通过你的长相读懂你内心中去识别你的根本能力,然后不顾一切的帮助你,人与人之间始终披着一层皮,这层皮可能是误会,又有可能是装饰,总之做的对了,装饰好了,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所以装上虎皮这层规律让人有了安全感,摸到了这种规律好多人觉得自己运气好了许多。所以说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体面了,体面才能获得更好的运气。

规律与运气

其实创意的想法大多源于经验,并不是纯粹的创意,可能是生活里点滴经验的激发。比方说我做广告创意,多半源于自己记不得根源的广告通过脑袋歪曲改造后导致自己不记得是不是新东西,反正就是创意,后来慢慢明白了,创意的根本是阅历,阅历丰富就有创意了?不不不!这里我打断一下这些人的想法,包括从事广告行业多年的我李喵喵本人。这是伪创意,经验之谈而已,骗人的把戏,很多都是欺骗过自己的把戏,伪创意有点像做国际化,这个词不知道谁发明的,如果不搜索一下可能不理解,但是有过阅历的人能理解“0到1”和“1到100”,我们百分之99.9的人做的是1-100就是国际化的过程,而不是0-1。

什么样的人能做0-1,天才,疯子,幼儿。没受过具体的普鲁士教育的儿童脑子里疯狂的想法更近似与0-1的想法,但是经历过的人可能永远只能做1-100了,不过没有关系,各取所需,各有所长。这个想法也是近期马云和依隆马斯克膨胀的结果一样,马云其实做的是1-100,很多人理解成改变世界了,而马斯克看起来更像一个精明的商人,其实他更专注于0-1。两种做法的人结果会很不一样,一种是当代历史,一种是人类发展史。特斯拉和爱迪生的故事被翻出来以后,爱迪生突然更遭唾弃了,不知道是仇富还是对资本主义发自内心底层深处的唾弃,这样压榨一个发明家是整个人类文明社会所不希望看到的。人类社会需要进步,那么规律很重要,规律顺藤摸瓜已经成了几千年的习惯了,慢慢的科技发展才这么的进步,成功绝非偶然。

规律与运气

关于当下一些创业者,我想说的是两种想法都有极其不稳定的因素等待克服。1-100更容易商业化,但是显然大路上人满为患,特别是中国这种创业环境比起很多国家要惨烈的多,人口基数大,你觉得百分百绝佳的想法都是别人玩剩下的。我近期接触的年轻人里面还是有很多刚刚从大学校园里走出来天真无邪想这些事的,但是我不说穿,年轻人的积极性就是这样,狂妄自信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我希望新创业者更狂一些,虽然摔的疼,但是不阻碍他们进步。反倒是年纪轻轻谨小慎微的人非常可怕,他们失去的进步机会一点点在流失。

偶然采访过一些比较成功的企业家和商人,他们一坐下来很喜欢谈过去的成功,二次创业也不会放下机会来谈上一次成功的经历,这种经历正如高墙一样死死的围住了他们,总想着1-100的事,但是万万不会想到,当下社会的变更速度碾压了这些经验,这些阻碍人们眼光长远和延伸的力量,鼠目寸光的形容一点不为过,虽然很伤人但是一点不为过。好多人过去赚了几千万上百万就无比膨胀认为二次创业会成功,不曾想到上一次踩的是风口,往后的路掉队了就是再无风口了,都是坑,不学习不去接触新鲜事物就会被无情淘汰。

我发现,成功确实有规律可循,选择一条人少的路,但必须保持高调,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你,欣赏到你的才华,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才华的输出高频率的,这样才能成功。当然这种成功仅限于自己,所以这叫小成派,也是辛苦自己的一群人爱干的事,很累,穷人成就的方法。如果有想大成就的想法,必须是成就他人,把成功的方法用在他人身上,帮助别人成功,这种比较适合有一定有资产的人实施。再大了讲,很多人谈的还是运气,我觉得不尽然。如果真有个全天24小时记录的摄像头,AI发达到一定的高度,把数据统计统计会发现,大成就的人还是一样有规律可循。

那么今天你觉得你成功了,或者比较背,是运气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