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方便!菜地“連通”小區,廈門市民線上下單當天直配送上門

太方便!菜地“連通”小區,廈門市民線上下單當天直配送上門

菜農根據訂單分揀不同種類套餐,當天直配小區。(本組圖/三五丘 提供)

太方便!菜地“連通”小區,廈門市民線上下單當天直配送上門

小區物業人員按照訂單將新鮮蔬菜送到業主家門口。

  減少外出就餐次數,甚至減少到菜市場買菜的次數,成了不少市民在防控疫情期間的習慣。那麼,原本直供菜市場的本地菜農們,又在做何轉型調整?連日來,記者走訪了幾個本地蔬菜基地。

變化1

創新線上預訂平臺 40多戶菜農果農進駐

  在新圩鎮面前埔七彩田園基地,相關負責人吳泗海告訴記者,往年這個時候正是市民踏青採摘的好時節,但今年受疫情影響,所有遊客接待只能取消。

  遊客不來了,農戶卻沒有閒下來,記者在現場看見一袋袋分裝好的新鮮蔬菜正被搬運上貨車後廂。吳泗海告訴記者,這些蔬果是要趕在下午4點前運到思明區時代中心大廈、翔安區翡麗灣小區、同安區翡麗海岸等幾個定點小區和寫字樓的。

  2月11日以來,翔安區農業農村局組織區屬國企廈門市翔安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研發開通“惠翔優品線上預訂平臺”,由下屬三五丘鄉村旅遊公司牽頭執行,幫助轄區農戶與陽光城物業、禹州物業等多家物業公司對接, 推出“不出家門 新鮮到家”的創新蔬菜宅配模式。翔安區農林水技術推廣中心主任葉明鑫告訴記者,目前已經有40多戶菜農果農進駐平臺。

  這種新模式主要服務居民小區。業主在線上平臺下單後,基地菜農根據訂單現採後當天直配小區,再由小區物業人員送到業主家,可以說是讓新鮮蔬菜從田間地頭直達居民家中。

  “相比當下時興的其他線上購菜方式,新模式減少了業主外出拿菜的接觸,解決了疫情防控期間買菜‘最後一百米’的問題。”吳泗海說。

變化2

品牌商超蔬菜收購量劇增 菜農加大新品種引進

  在翔安區新圩鎮面前埔村的莊家寶蔬菜專業合作社,工人們戴著口罩,正在揀菜分裝。虎皮青椒、紫金長茄、包菜、甘藍……一筐筐新鮮蔬菜用白色菜筐壘放在空地上,琳琅滿目。

  合作社理事長郭防告訴記者,目前重點培育200多畝生態蔬菜基地,主要向元初、夏商等商超供貨。今年春節受疫情影響,市民大多選擇在商超採購蔬菜回家自己做飯,各家合作商超紛紛向基地追加訂單。“現在商超方面的日訂單量在1萬斤左右,春節期間最高峰大概有1.2萬斤,比往常翻了一倍。”郭防說。

  廈門元初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商品總監溫志強告訴記者,春節以來元初向本地菜農收購量增長巨大,目前日均採購約30噸左右,高峰期在2月7日-2月11日,日均達到50噸左右,而以往日均收購量在20噸左右。

  為保障供應量,合作社組織菜農積極生產,市農技人員也深入一線指導服務生產。合作社加強在田蔬菜的田間管理,加大蔬菜新品種的引進和種植,尤其是生育期短、產量高且當地適銷的空心菜、上海青、生菜、茼蒿、油麥菜等品種。

鏈接

市農業農村局:建立產銷對接平臺 及時提供供求信息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為幫助農戶與商超建立產銷對接平臺,解決供需信息不平衡的問題,市農業農村局在微信公眾號“廈門農安”中推出全新的“供求信息”功能,要求島外四區廣泛動員轄區農產品生產企業和銷售企業註冊。

  在建立對接平臺的同時,農技人員也深入一線服務生產。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處二級調研員傅春蓉告訴記者,1月28日至2月28日,全市累計派出農技人員2938人次,指導農業生產基地2491場次。

(廈門日報記者 劉少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