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到底應不應該有苦澀味?“好茶”到底應不應該有苦澀味?


茶到底應不應該有苦澀味?“好茶”到底應不應該有苦澀味?

茶到底應不應該有苦澀味?"好茶"到底應不應該有苦澀味?有句話叫"不苦不澀不是茶",苦澀本是茶的原味,古代稱茶為"苦茶"是早已得到印證的。但是品茶的人肯定不是在品嚐苦澀,而是在品嚐茶帶來的鮮爽味、甜味、回甘生津,體驗茶湯對味蕾的衝擊。這裡我先上一張我以前發過的圖片,簡單易懂。然後再通過幾段網絡上摘選的內容進行解說。茶葉所含的主要成分和味道:

茶到底應不應該有苦澀味?“好茶”到底應不應該有苦澀味?

茶多酚、咖啡因、茶氨酸,這三種成分對人體的好處和壞處請自行百度。任何事物都有他的兩面性,我們不能光看到好處而不管他的壞處,也不能只看到他的壞處而忘記他的好處。

茶到底應不應該有苦澀味?“好茶”到底應不應該有苦澀味?


 一、茶湯的主要呈味物質其實,茶葉的滋味是一種多味的協調綜合體。茶葉呈味物質主要是茶多酚及其氧化產物(茶黃素、茶紅素等)、氨基酸、咖啡鹼、可溶性糖類、有機酸、水溶性蛋白質及芳香油等物質。不同茶類裡這些物質的種類、含量及比例的不同和改變,都會深刻地影響著茶湯的滋味。茶湯的四種主要滋味及對應的呈味成分

茶到底應不應該有苦澀味?“好茶”到底應不應該有苦澀味?


  多酚類物質在茶鮮葉中含量很高,一般在18%—36%(乾重)之間,多酚類化合物大多具有苦味和澀味,由於其含量高,在水浸出物中所佔比重最大,因此是決定茶湯滋味的主要物質。

  咖啡鹼具有苦味。在茶湯中,咖啡鹼與大量兒茶素或茶黃素、茶紅素等締合形成複合物,阻止了與蛋白質的絡合,這會使得呈味特性發生改變,從而有利於茶湯滋味鮮醇度的形成,降低了苦澀味。


  氨基酸是組成茶葉鮮爽味的主要物質。茶葉中的氨基酸種類豐富,各種氨基酸顯味的性質均不相同。如佔茶葉氨基酸總量50%-70%的茶氨酸,它的鮮爽味特別高,能緩解茶的苦澀味,增強甜味。穀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等與茶氨酸共存於茶湯中,對茶氨酸鮮味的呈現具有協同增效作用。

  茶湯中呈現甜味的糖類主要是茶葉中含有的單糖和雙糖等可溶性糖,它們對茶的苦、澀味有一定的掩蓋和協調作用,這部分含量越高,茶葉滋味越甘醇而不苦澀。部分氨基酸、兒茶素、茶紅素也對茶湯甜味做出貢獻。

茶到底應不應該有苦澀味?“好茶”到底應不應該有苦澀味?


"好茶"該不該有澀味?上面說了,茶多酚、咖啡鹼、茶氨酸是茶葉必含成分,那麼"好茶"到底該不該有澀味呢?1、環境因素對茶葉品質的影響:溫度、光照與茶多酚的含量成正比(溫度高、光照多,採的茶茶多酚含量多、茶氨酸含量少)溫度、光照與氨基酸的含量成反比(溫度低、光照少,採的茶氨基酸含量多、茶多酚含量少)2、各大茶類的加工工藝、每種茶葉不同的加工工藝對茶葉品質的影響:

茶到底應不應該有苦澀味?“好茶”到底應不應該有苦澀味?


結合網絡上搜索的相關知識和自己喝茶的親身體會,得出結論:判定茶葉品質的好壞,和我們說的明前茶、雨前茶、春茶、秋茶、夏茶……等等,用茶葉所含成分來解釋的話,就是茶葉所含的茶多酚、咖啡因、茶氨酸以及其它一些成分,這些成分含量的高低和所佔比例決定了茶葉品質的好壞。比如說:苦、澀味含量低,鮮、甜味含量高,那麼所產生的結果就是回甘快,鮮、甜味明顯苦、澀味淡,鮮、甜味濃,那麼突出的鮮、甜味就會掩蓋部分清淡的苦、澀味,使苦、澀味(尤其是澀味)更加不明顯。但是、可但是、但但是,含量低、味道淡、不明顯,不等於沒有!!

茶到底應不應該有苦澀味?“好茶”到底應不應該有苦澀味?

小周同學


所謂柴米油鹽醬醋茶,喝茶只是我們生活中的一件小事,隨意一點是好的,日常中我們可以對苦澀味淡的、所含苦澀味含量低的忽略不計。但是科學是嚴謹的、知識是嚴謹的,有就是有,絕對不能說沒有,否則就會誤導別人。

後面再多說一句,喝巖茶找小周,沒錯的


真實、不作假一個純粹的製茶人:小周同學

緣分是這麼奇妙,讓你找到了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