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沒有食慾時,有木有好辦法解決?

“奇了怪了,明明昨天魚獲很多,今天天氣跟昨天差不多,去同樣的釣點施釣,怎麼就當了空軍呢?”您一定有過類似的體驗吧,原因在哪兒呢?

一、缺氧!

魚兒缺氧,如果還保持活躍狀態,就會導致更缺氧!所以魚兒的本能使自己減少遊動,“懶”得吃食。水體缺氧的原因之一就是水質較肥,肥水的形成渠道有三種:水體被汙染、淤泥深厚、水面被覆蓋。第一種,水體的活水來源是各種汙水,使得褐藻或甲藻等瘋狂生長,消耗了過多的氧氣,甚至還滲出有毒物質使魚兒受害。第二種,魚塘淤泥深厚,魚群的密度又高,如果還加上沒有活水的注入,水體的含氧量就會很低。第三種,水體中水草過盛,將水面全部覆蓋,空氣中的氧氣根本溶不到水中。白天陽光強烈照射的時候,魚兒就會上浮吸氧,根本不會吸食鉤餌。

措施:▲可逢下雨天垂釣。降雨可直接提高水體的溶氧量,魚兒不缺氧了,立馬就會活躍起來。▲在缺氧不是太厲害的水域,浮游生物集中在中上層,不妨釣浮或釣離底。▲一般溶氧量低的水體升溫與降溫速度較快,白天的水溫要高於早晚,所以應該避開白天施釣,而選擇早晚。▲肥水中施釣,素餌比葷餌效果要好,釣餌越清淡魚兒越喜歡。

二、氣壓低!

晴天、無風、氣溫高,會導致單位體積的空氣相對較輕,造成氣壓低的狀況。水體也不流動,水溫又高,魚兒當然就會十分低迷,才會不進食。有霧、無風、氣壓低,也會使魚兒沉底不動。東南風帶來的是暖溼氣流,也會使氣壓變低、水體溶氧不充足,魚兒只有浮頭。

措施:▲在魚塘的進水口或出水口處,由於流水的作用,水體的溶氧就高一些,在此施釣效果稍好。▲釣淺或釣草。淺水區上層與下層的水熱交換較快,含氧也就充足。水草能通過光合作用釋放氧氣,也使水體溶氧高一點。▲江河、溪流等流動性的水域,一般缺氧程度較低,比較適合氣壓低的天氣施釣。

魚沒有食慾時,有木有好辦法解決?

三、水溫範圍不匹配!

每個魚種都有最適合生存的水溫範圍,水溫適合,它們的活躍度就高。比如鯉魚的水溫範圍在15-25℃,高了或低了都會減弱它們的活躍度,直至完全停口。鯉魚的水溫適應性還是最強的,其次是青魚草魚和鯿魚。而鱤魚和烏鱧,還有鱔魚甲魚等喜歡較高的水溫,水溫一低,它們就會沉底或者藏身在洞穴與淤泥中,不吃也不動。當然還有些魚種適應了低溫的環境,掌握了它們對水溫的要求,才能採取正確的方法去應對。

措施:▲簡單測試水溫。直接用手觸及水面感覺水溫,夏季水的表層溫度較高不太適合垂釣。而冬天地表溫度雖然較低,水體的溫度卻不一定低,特別是水體的中下層溫度反而較高,可達4攝氏度,因為在0℃到4℃的範圍內的水,會有反常膨脹的現象,故而水的表層溫度往往比下層的溫度低。▲從水溫角度來講,春秋兩季就是垂釣的最好季節了,水溫適合絕大多數魚種,魚兒覓食的環境一般都很好。▲季節不同水溫條件不同,深秋與初冬水體的下層溫度要比表層水溫高,魚兒深藏水底,釣者就要釣遠釣深。

四、魚不愛吃你的餌!

有的魚塘長期給魚餵食一種飼料,時間長了,魚兒就會“偏食”,它平時吃腥吃慣了,你用素的來引誘它,它是不會理睬的。一些自然水域裡的魚也是一樣,該自然水域總是那幾樣食物,魚兒也是吃慣了的,如果釣者的餌料不對它們的習慣了的味兒,就難有魚獲。再就是餌料的狀態不合適,還有,如果釣者的手沾了汽油等刺激性物品,再接觸到餌料,魚兒也會因為這種異味而拒絕吸食。

措施:▲最好使用原塘顆粒在養殖池塘施釣,沒有辦法弄到原塘顆粒的話,就要選用與餵魚飼料口味接近的商品餌。▲出釣前最好將餌料多備幾個品種,最起碼葷餌素餌要齊全,試釣之後再用效果對路的餌料施釣。▲儘量不讓餌料汙染或者變質,餌料要現開現用是最好的。

五、魚兒患病或正在繁殖!

魚兒在繁殖期間無心進食,而在繁殖期的前後會大量進食。再就是魚兒得了某種疾病,比如腮部患病後會出現呼吸困難而缺氧,根本就不會吃食了。這兩種情況是不需要什麼對策的,除了在魚兒繁殖期的前後時間段施釣之外。

魚兒沒有食慾的原因還有很多,比如水位下落時,魚的食物來源突然中斷,它們會躲藏於深水區域,只有釣中。而漲水就不必說了,肯定適合施釣了。還有養殖魚塘消毒後魚兒也會停止吃食(使用氯化銨、漂白粉或生石灰),只有等待消毒效果過去之後才能施釣。

魚沒有食慾時,有木有好辦法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