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孩子走得遠,需教會孩子深度思考的能力

提到深度思考,大家並不陌生,古人講的舉一反三、三思而後行,現在我們也經常在很多地方看到有人說戰略上有效率,而不是盲目勤奮,說都是深度思考。

這樣的孩子大家肯定遇到過:那些會學習的人,平時做題量也不是很大,但是考試遇到類似的題,他們會做;而有些人,天天題海戰術,埋在題裡,但考試是出現類似的題,差距稍微大一點就不會做了。其實這就是思考深度的原因,會學習的人,學會原理,深度思考,舉一反三,再遇見同樣原理的題,不管怎麼拐彎都會。二不懂得深度思考的人,只能停留在題目表面,只靠多做,多見增加經驗而積累知識。

要想孩子走得遠,需教會孩子深度思考的能力

關於深度思考的重要性,香奈兒前全球CEO莫林夕凱,在《深度思考》一書中,寫到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方向,比勤奮更重要的是深度思考的能力。大腦中走得越遠,現實中走得越穩,思考的深度決定人生的寬度。

莫琳希凱認為:所謂深度思考,就是不斷逼近問題的本質,對每一個人來說,只有找到問題的本質,才能夠找出最好的解決方案。只有選擇對了,努力才會更有價值。

沒有經過深度思考的盲目勤奮,都是低效率的。這是很多人容易犯的錯誤,整忙的暈頭轉向,卻不見成績,都是沒有靜下心來認真思考的結果。

要想孩子走得遠,需教會孩子深度思考的能力

那麼如何培養孩子深度思考能力呢?

多問為什麼。

遇到事情,不能只看表面現象,任何事情都有表面現象和本質兩個層次,如果只停留在表面現象,不僅不能深刻認識事物,甚至可能被表面現象欺騙。所以,只有不斷追問"為什麼",才能才能把知識正在學懂,才能抓住事物本質,找到導致問題的根本原因。

換個角度去思考

出現了問題,要學會換個角度去思考,因為人的思維是有侷限性的,人思考問題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就像盲人摸象一樣,如果懂得換個角度思考問題,那麼就能對事物有更全面的認識,更深入的認識。

多做假設。

遇到問題,讓孩子多做假設,做發散性思維,機器壞了要多去想"如果這樣?。。。""如果那樣。。。",設置有些時候要去和別人交流,多做發散性假設,不僅有利於思考的深度,更有利於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比如一個機器出了問題,可以想想"如果用另一臺帶動這臺能不能運轉"、"如果把哪裡改動一下是不是就不出問題了?"等。

要想孩子走得遠,需教會孩子深度思考的能力

有句話叫,選擇大於努力,無論在哪個行業,只有方向對了,努力才有意義,思考的深度其實就決定了人生的寬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