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屋王紀事


長屋王紀事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繡袈裟衣緣》


據傳,這是日本長屋王所作,收錄在日本現存最早的漢詩集《懷風藻》中。

長屋王紀事

一般認為長屋王創作這首漢詩,是為題寫日本贈予大唐僧人的袈裟,


隨著最近日本向中國捐贈口罩的友好舉動,這首塵封千年的和風漢詩,火爆華人圈。


長屋王其詩如此,其人如何?


史料有限,我們只好從他生活的年代入手,做做文章,挖挖生平。


長屋王生活在哪一歷史時期?


關於長屋王的出生年份,一說是公元676年,一說是公元684年


兩者相差8年,前者中國處在唐高宗統治時期,後者正值武則天操控廢黜唐中宗、扶立唐睿宗登基的李唐亂局,


此時日本由天武天皇掌握政權

長屋王紀事

說來唏噓,這位日本第40代天皇陛下,自42歲登基以來,一直處在摸著石頭過河的實習階段,


天皇家世世代代從事治理國家這一崇高職業,皇子們理論上打出生起就站在權力巔峰,一繼位,不說馬上達成最強王者段位,也該是個超凡大師段位,


但日本的天皇家門不幸,子孫們往往徒有名號,並不能掌握實際權力,


大權旁落、豪族弄權是常態,天皇們眼巴巴看著,好氣喲,但無能為力。


天武天皇這一代,情況有了改觀,


舅舅孝德天皇經過一番廝殺,進行了大化改新,使得天皇家族從政權傀儡,變成了政權主人。

長屋王紀事

乙巳之變暗殺蘇我入鹿圖

到天武天皇執政時,天皇家族剛剛掌握實權不足30年,


所以天武天皇實在沒辦法具備豐富的弄權經驗,從他頒佈的各種政策就能看得出來:


比如頒佈肉食禁止令,規定日本子民不能吃五畜(牛、馬、狗、猴、雞)之肉,只能吃點魚肉和海產品,直到19世紀60年代明治維新後,被禁了1000多年的五畜肉才重新回到日本人的餐桌上,吃貨們由衷感謝明治天皇,感謝壽喜鍋、感謝肥牛飯。。。。。。


天武天皇還主導了另一個迷惑事件:為跟羸弱的新羅建立外交關係,斷絕與強盛大唐的外交關係,


丟了西瓜揀芝麻,可以作為天武天皇的座右銘兼墓誌銘,


要知道他舅舅孝德天皇就是眼熱唐朝皇帝實權在握,才搞起了大化改新,學來了君主集權,到了侄子這,居然切斷了面向天朝的官方學習通道。


總之,長屋王出生時,不與唐朝交好的日本,正由天武天皇領導著,向君主集權、繁榮昌盛大踏步前進著。


長屋王有怎樣的顯貴出身?


長屋王是天武天皇的孫子,他的父親高市皇子是天武天皇的長子,母親是天武天皇的侄女。

長屋王紀事


所以說,長屋王屬於近親結婚的結晶,


但這也說明,長屋王的皇族血統極度純淨,父系和母系都出身於皇族,


天武天皇在位時,長屋王的父親高市皇子深受寵信,其本人德才兼備,但因為高市皇子的母親不是皇族,所以不能享有皇位繼承權,


沒錯,不具備親近結婚先決條件的皇族子孫,就不能擁有皇位繼承權,就是這麼簡單粗暴。


天武天皇去世前屬意自己的另一個孫子輕皇子繼承皇位,但輕皇子彼時年幼,貿然繼位,主少國疑,必有災禍。


所以天武天皇的皇后當仁不讓,擔起了掌權的重任,成為日本第41代天皇——持統天皇

長屋王紀事

皇后繼位,在日本屬於常規操作,


因為皇后必須擁有皇族血統,所以無論從血統上還是法統上論,皇后都有資格成為天皇。


持統天皇是天武天皇的侄女,嫁給天武天皇時年僅13歲,


這位女天皇的上位史,跟武則天非常雷同。


天武天皇身體素質一般,常年臥病,皇后陪伴在側,幫助天皇處理朝政,


一來二去的,皇后磨鍊出了過硬的治國基本功,


所以天武天皇去世前,堅定地對皇后表示:你辦事我放心,孫子還小,你這當奶奶的,應該把他扶上馬,送一程,拜託了!

長屋王紀事

持統女天皇在位11年,很顯然,她不留戀權力,所以主動讓位給孫子,


15歲的文武天皇踩著奶奶的肩膀,成為了日本第42代天皇,持統女天皇晉升為持統上皇,為孫子坐鎮。

長屋王紀事

跟文武天皇一起長大的,還有我們的主角長屋王,他是文武天皇的堂兄弟,


長屋王的父親在持統天皇執政時期,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父子倆在皇族地位超然,


長屋王因此得以迎娶了文武天皇的同母嫡親妹妹吉備內親王,當然,她也是長屋王的堂妹,


如此這般的一頓親上加親,長屋王坐擁了天皇血親和天皇外戚的雙重身份,飛黃騰達,指日可待。


長屋王為何寫漢詩贈唐朝和尚袈裟?


先天優勢,外加後天鴻運,長屋王的出身與運氣,堪稱頂配,


但能量是守恆的,牛比哄哄的高手總是結伴出現,


回到大化改新的時刻,孝德天皇能夠從權臣手中成功奪取政權,當然不可能單槍匹馬勢單力薄的搶,


天皇也是藉助了臣子的力量,集弱小成強大,戰勝了惡勢力,


這些幫助天皇的弱小勢力,在贏得戰役後,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新勢力,


所有的新興勢力,在吃到了權力紅利後,難免會迷失自我,進而追求更大的權力紅利。

長屋王紀事

藤原氏,就是這樣一支新興勢力,他們幫助孝德天皇完成了大化改新,天皇投桃報李,賦予了他們無上的榮光。

長屋王紀事

藤原氏族徽


藤原是天皇所賜的姓氏,以前他們姓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以後藤原氏將成為天皇家族最倚重的勢力,


做建功立業的權臣,需要運氣與勇氣,做扶立有功的權臣,需要眼光與決斷,藤原氏兼顧運氣勇氣眼光決斷,


長屋王的堂兄弟文武天皇能夠順利登基,有賴於藤原氏的支持,


所以文武天皇娶了藤原氏家的女子,藤原氏開始向皇族血脈滲透,


但文武天皇命短,年紀輕輕就死翹翹,


文武和藤原生的首皇子年幼,天皇之位由文武天皇的母親繼承,


她就是日本第43代天皇元明天皇。

長屋王紀事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邏輯,母親繼承兒子的皇位,


但捋一下元明天皇的出身,就明白其中的彎彎繞了

元明天皇是文武天皇奶奶持統天皇的妹妹,並且嫁給了持統天皇的兒子草壁皇子,這兩位女性,既是姐妹,也是婆媳,


夠亂乎的。

長屋王紀事

跟姐姐兼婆婆持統天皇一樣,元明天皇也是替早逝的兒子和年幼的孫子暫時執掌帝權,


權力來的太突然,元明天皇不像姐姐兼婆婆持統天皇,沒有實習機會,業務能力一般,


所以她選擇當一個尊重臣下意見的開明天皇,


因此,她重用新興勢力藤原氏,


為了制衡藤原氏,皇族內部推舉長屋王擔任皇族代表,跟藤原氏平分權柄。


此時年輕的長屋王與藤原氏的族長藤原不比等還處在相對友好的關係中,


長屋王甚至娶了藤原不比等的二女兒藤原長娥子為妃。

長屋王紀事


兩人都向往唐朝文化,對於日本未來的發展方向,兩人目標一致——向大唐致敬!


面對天武天皇留下的外交困局,長屋王與藤原氏達成了共識,必須跟大唐建立良好的外交關係,


所以在元明女天皇在位的8年中,日本最大的兩股政治勢力通力合作,一心向唐,日本的政局走向清明。


也許是皇族近親結婚太嚴重,皇族的男男女女們都不太長壽,所以元明女皇去世時,首皇子也才十幾歲,


各方勢力出於多角度考量,讓元明天皇的女兒繼任了天皇之位,


元正女天皇,是日本第44代天皇,代替母親,為自己的侄子守護著天皇之位。

長屋王紀事

這位女天皇很好的繼承了母親開明包容的心態,接受了長屋王與藤原氏親近唐朝的建議,並將都城遷至奈良,仿照長安規制,建造了日本的皇城,


日本歷史從此進入奈良時代。


終於,在奶奶和姑姑的護佑下,首皇子成長為可以獨立掌握政權的繼承人,


公元724年,首皇子成為日本第45代天皇聖武天皇。

長屋王紀事

傳到聖武天皇手中的日本,是一個崇尚唐風的日本,


這是自己的外公藤原不比等和叔叔長屋王送給自己的禮物,


這份禮物彌足珍貴,因為如果按照天武天皇的意志發展,日本無疑將會走向封閉與沒落,


只有承認大唐的強盛,日本才有可能俯身學習先進的制度與文化,


聖武天皇深諳其道,他欣然接受了外公與叔叔的禮物,併發揮才智,進一步放開了與唐朝的文化交流,日本走上了兼容發展之路,


長屋王提漢詩贈唐朝和尚袈裟的故事,就發生在此時。

長屋王紀事

這首漢詩,承載了日本與大唐從冷漠到熱烈的外交關係轉變,


也寄託了日本人對大唐文化的崇尚與信仰,


整首詩16個字淺顯易懂,但其中包含了幾代人的思索與取捨,


我們今天讀它,朗朗上口,也因著隨詩跨海而來的援助口罩,心生感激,


所以說,歷史總是不斷輪迴的,


故事情節可能會更新,但感動與情誼總是原汁原味的。


為什麼身份尊貴的長屋王會死於權力鬥爭?


前面提到,日本皇位繼承權有嚴格的血統限制,但有藤原氏血統的首皇子能夠繼承皇位,其實已經證明了皇室繼承規範早已不是鐵板一塊,


或者說,證明了藤原氏已經從建功立業階段,轉入了全面參政階段,


作為被賜姓的貴族,能夠走到這一步,換做別家,早就心滿意足了,


但藤原氏對更高權力的嚮往是無窮無盡的,畢竟涉及權力頂層的鬥爭,成則光耀萬古,敗則只能去賣豆腐!

長屋王紀事

如何讓藤原氏的後代從偶發性繼承天皇變為常規性繼承天皇,是藤原不比等臨終前留給藤原子孫的任務。


長屋王跟藤原不比等短暫的合作關係,隨著藤原不比等的離世和遺願內容,逐漸走向了對立,


藤原不比等在外孫聖武天皇繼位前,把自己的女兒藤原光明子嫁給了外孫,


因為藤原氏不是皇族,所以聖武天皇繼位後,藤原光明子既不能被立為皇后,也不能被立為妃,只能以夫人的身份灰暗的站立於天皇身側。

長屋王紀事

藤原光明子乳名藤三娘

如果藤原不比等還活著,可能會選擇溫和的方式將光明子推上後位,


但藤原氏的子孫沒有老族長的智慧,在地位上也不能跟皇族長屋王對抗,


維持了多年的權力制衡,終於被打破了,


長屋王代表皇族勢力,堅決反對藤原光明子成為皇后,也就是反對藤原氏的孩子成為下一任天皇,


藤原氏的子孫揹負著故去族長的託付與對至高權力的嚮往,勢必要與長屋決一死戰了!

長屋王紀事

長屋王的出身大家都很清楚了,要扳倒這樣的人,堂堂正正出招是不可能的,


所以藤原氏炮製了一套長屋王欲顛覆國家謀反的罪名,


聖武天皇震怒,發動了長屋王之變,逼叔叔長屋王和嬸嬸兼姑姑吉備內親王自盡,


現在聽起來有點可笑,聖武天皇怕不是個傻子吧,都不調查下真相就逼死叔叔一家?

長屋王紀事

其實不難理解,長屋王的身份,血統足夠純正、身份足夠尊貴、權力足夠巨大,


他又是推動日本學習先進文化與制度的功臣,在臣民心中有超然的地位,


身邊有這樣一位德行兼備的長輩,換誰做天皇都會睡不安穩,


合理猜測,聖武天皇對於藤原氏的行為是樂見其成的,


畢竟聖武天皇的母親就是藤原氏,且他也曾因母親死後的封號問題,跟長屋王產生過齟齬,


在兒子心中,母親的重要性當然是超過叔叔的,


而且聖武天皇擁有藤原氏血統,跟其他皇室成員對藤原氏的態度有著質的差異,


扶立藤原光明子成為自己的皇后,冊立藤原光明子的兒子成為下一代天皇,不僅僅是對母族的關照,也是對自己身份的扶正,


藤原光明子,終於在血腥政變後,成為了日本歷史上第一位臣庶出生的皇后,


令人欣慰的是,光明皇后才德出眾,能輔佐身體孱弱的丈夫,治理日本,


聖武天皇去世後,光明皇后所生的女兒阿倍內親王即位為孝謙天皇,成為第46代女天皇。

長屋王紀事

長屋王遇害之後,皇族再無人能出面牽制藤原氏,從此藤原氏成為日本四大姓之一,


關於日本四大姓氏,我曾經在於大之方的故事中做過梳理——

日本天皇嫡系家族是沒有姓氏的,我們可以理解為世間沒有哪個姓氏配的上天皇,索性就不要姓氏了。但圍繞著天皇家族,有四大氏:平、源、藤、橘。其中平、源、橘這三大氏族屬於天皇家的支系,大都是天皇的叔叔和叔祖父等。而藤原氏,是外戚家族,長期穩坐天皇的舅舅、姥爺、舅老爺等長輩席位。這四大氏是除天皇外,最尊貴的群體,有時天皇沒有生下繼承人,那麼新任天皇,就會從這四大氏族中選擇。平氏和源氏屬於武家,代表武官力量,藤原氏和橘氏,代表文官力量。但日本有個很死板的習俗,就是隻有嫡長子能繼承父親的氏和姓,而其他的兒子,需要由長輩賜一個新的姓,從此成為家族的分支,因此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這四大氏下面直接或間接衍生出了日本的眾多姓。但只有由這四大氏直接分化而來的姓,才是尊貴無比的。


藤原氏的發跡,就是以鬥倒長屋王作為標誌的。


說是長屋王紀事,其實只把長屋王時代的日本歷史記錄了一遭,不要吐槽咯~~下期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