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膀痛,莫瞎動!不一定是肩周炎

肩是上肢最大、最靈活的關節。也是最容易“累”的關節之一。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肩頸痛已成為困擾全球約10億人的常見病。今天我們一起來聊聊肩痛的那些事兒~


很多人以為肩痛無非就是得了肩周炎,只是小毛病,自行在小區內鍛鍊就好了。但是未曾想到越鍛鍊,肩周疼痛症狀越重。不僅未能解決原有問題,反而使肩痛症狀惡化。
實際上導致肩痛的原因有多種,其中肩袖損傷和肩周炎是最為常見的兩種疾病,同時也是最易被大眾混淆甚至被誤診的兩種肩痛疾病。肩袖損傷和肩周炎是引起肩痛的主要原因,這兩種疾病的治療方向完全相反。
肩周炎要動,肩袖損傷不能動。

肩膀痛,莫瞎動!不一定是肩周炎

如何區分肩袖損傷和肩周炎?
症狀和誘因不同
肩袖損傷通常有急性損傷和慢性勞損病史,肩關節疼痛白天在活動時疼痛不太明顯,到了夜晚睡覺時,往往會被痛醒,一般都需要治療,無法自愈;
肩周炎是肩關節周圍組織慢性無菌性炎症反應,導致關節囊發生粘連,因此適當的功能鍛鍊,早期康復尤其重要,通常半年到一年的時間裡疼痛會逐步緩解自愈。
主被動受限範圍不同
肩袖損傷肩關節主動外展上舉和後伸(胳膊從下方摸後背)疼痛受限、活動無力,但是肩關節朝前上舉多正常,而且在別人幫助下外展和後伸活動範圍可以部分恢復;
肩周炎肩關節在各個方向上的主動和被動活動都受限,猶如肩關節被“凍結凝固“了一般,所以肩周炎又被稱為“凍結肩”,“凝肩”。
治療方法不同
肩袖損傷急性期需要固定制動2-3周,保持肩部絕對休息,使得受傷的肌肉或肌腱慢慢得到恢復。如果在肩袖損傷情況下堅持繼續鍛鍊,只會讓肩袖的撕裂加重,就像袖口破了不早期修補,破口越拉越大,最後出現巨大肩袖撕裂,即使手術也無法將其修補,最終導致肩關節周圍肌肉萎縮,肩關節脫位。


肩周炎是因為關節囊的粘連引起,可以通過我們熟知的爬牆、雙肩上舉、甩肩等運動來增加血液循環,防止關節囊進一步粘連,改善肩周炎症狀,促進肩關節康復。

肩膀痛,莫瞎動!不一定是肩周炎

總之
遇到肩關節痛
請別隨意給自己帶上肩周炎的帽子
更不要輕“舉”妄“動”


建議您先去醫院就診,通過骨科醫生專科體檢來進行診療。當然,肩關節疼痛不僅僅限於這兩種疾病,對於難治性肩關節疼痛,建議做肩關節核磁共振檢查,既可以很好的鑑別兩種疾病,又可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肩關節疼痛。
肩周炎防、治不可分離
肩周炎最早主要表現為外旋受限,疼痛可向後背部或上肢延伸,甚至伴有夜間痛,經常於睡眠中痛醒。而肩關節的活動受限,表現為肩關節上舉困難,梳頭、穿脫上衣、沐浴等最簡單的“舉手之勞”都變成了“困難”問題。


肩周炎的發病特點多為肩部逐漸出現疼痛與關節的活動受限制,表現為一種特殊的臨床過程,即當肩關節的疼痛與活動限制達到某種程度之後,就不再繼續發展,並且疼痛逐漸減輕以致消失,關節的活動功能也逐漸恢復。但也有一少部分患者不能完全恢復,這個過程可能持續數週至數年不等。


肩周炎很少在一個肩關節上兩次發病。防治絕對不能呢個分離!

肩膀痛,莫瞎動!不一定是肩周炎


肩周炎鍛鍊注意五個要點
01
肩周炎鍛鍊前,要攝X線片,排除骨質的病變,如腫瘤、結核等,以防因鍛鍊而產生骨折,出現不良後果。
02
鍛鍊程度以微痛為度,功能鍛鍊程度、幅度過小起不到作用,過大因疼痛較重影響鍛鍊進行,因此要掌握好鍛鍊的程度、幅度、以患肩微痛,能忍受為度。


03
制訂計劃:肩周炎為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的廣泛無菌性炎症,一般治療時間較長,單純功能鍛鍊治療時間更長,有的長達數月。因此,功能鍛鍊應制訂計劃,一般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10~30分鐘。鍛鍊要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04
循序漸進:肩周炎功能鍛鍊時間長,治療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時疼痛和粘連的程度不同,其功能鍛鍊身的幅度也不同。一般來說,疼痛、粘連較重者,功能鍛鍊的幅度宜小,疼痛、粘連較輕者,功能鍛鍊幅度宜大些。每次活動到有些微痛為度,切不可鍛鍊幅度過大,急於求成。
05
配合其他療法:功能鍛鍊雖有一定療效,但多作為其他療法的輔助療法,較少單獨應用。因此功能鍛鍊應配合其他療法同時進行。
動作一:坐直,身體打開; 手搭在頭部,向側面傾斜,拉伸頸部肌肉;每側保持20秒—30秒,兩側交替進行,做2遍—3遍。
動作二:坐直,身體打開;雙手抱頭向後仰,頭部和手形成對抗,拉伸肩部肌肉; 保持20秒-30秒,做2遍-3遍。
動作三:向上舉,肩發力,向下收,背發力;小臂儘量平行於身體;12次-15次一組,做3組-4組。

動作四:打開時雙臂儘量外展,收回時小臂儘量貼近;12次-15次一組,做3組-4組。
動作五:抬頭挺胸;下巴微微向下收,再抬起來;20次一組,做3組-4組。

來源,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