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訪古 黃澗河畔顯慶寺

汝州訪古       黃澗河畔顯慶寺

汝州訪古 黃澗河畔顯慶寺

許宗合、劉孟博/文

陳素貞/攝影

看過電視劇《西遊記》的人,想必對通天河曬經的故事都耳熟能詳,話說唐僧取得真經後,觀音菩薩詳查唐僧師徒四人歷經劫難,尚差一劫,殆唐僧等人再渡通天河時,被老黿掀入河中,經卷盡溼,無奈於岸邊攤卷曬經後返回東土。該故事出自明人吳承恩編著的神魔小說《西遊記》第九十九回《九九數完魔滅盡 三三行滿道歸根》,而在汝州市區東北三十里許的焦村鎮後店村,便有一座被人稱做“曬經寺”的寺院,它便是顯慶寺。

汝州訪古       黃澗河畔顯慶寺

顯慶寺歷史悠久,明清兩代的地方誌書均有記載,清道光《直隸汝州全志》卷九載:“顯慶寺,在聖王裡焦家村,宋宣和癸卯建,明成化、正德俱有重修碑記”。那麼因何顯慶寺被稱作“曬經寺”,這顯然與寺旁的黃澗河有關,黃澗河為汝河的重要支流之一,發源與安溝群山之中,在安溝水庫修建之前,每逢雨季,波濤洶湧,濁浪通天,加之黃澗河出安溝口後,河道驟然折轉向西,洶湧的河水在轉彎時不斷的沖刷著南岸的土崖,久之顯慶寺旁拐龍潭處,河道異常開闊,好事之人便附會通天河之說,稱其為“曬經寺”。

顯慶寺的創建時間,地方誌書已有明確記載,始建於北宋徽宗宣和五年,宋徽宗時期汝瓷燒製到達頂峰,此地距後店汝窯遺址僅200米,因此說顯慶寺的創建或與後店汝窯有關。

汝州訪古       黃澗河畔顯慶寺

後店舊稱“皇后店”,關於皇后店名稱的民間傳說有二,其一與漢文帝之母薄姬薄太后有關,其二便與宋徽宗的原配王皇后有關。《宋書·卷二百四十三·列傳第二·后妃下 》載:“徽宗顯恭王皇后,開封人,德州刺史藻之女也。元符二年六月,歸於端邸,封順國夫人。徽宗即位,冊為皇后。生欽宗及崇國公主。後性恭儉,鄭、王二妃方亢寵,後待之均平……。”

民間傳說,北宋時期汝州地區瓷窯遍佈,除汝河南岸的嚴和店窯和清涼寺窯外,以東溝窯為首的汝北制瓷基地也規模很大。後店地處安溝口,交通便利,這裡不但是生產地,更是重要的瓷器集散地,東溝、班莊、黃窯等地生產的瓷器都要運到這裡出售。由於商機巨大,王皇后的族人很早便在此處經營瓷器生意,尤其是在她被冊封為“皇后”之後,位於後店的瓷器店更是聲名鵲起,十里八鄉的人都知道瓷器店為皇后家的,久而久之百姓便稱此地為“皇后店”。

汝州訪古       黃澗河畔顯慶寺

顯慶寺歷史上屢次被毀,建成後不久,金兵南下汝州淪陷,恢宏的寺院便同汝窯一同毀壞與金兵的戰火下,此後明清兩代雖均有重修,然而由於沒落較早,其歷史規模已不得而知。現經過走訪,僅對民國時期規模有一定了解,民國時期顯慶寺僅剩一進院落,因無僧人住錫,各殿宇多殘破失修。院落前有主殿三間,為韋陀殿,硬山頂結構,牆體外熟裡生,頂飾黑褐色琉璃瓦,設琉璃花脊一道,前主殿西有朵殿三間。院落後有主殿三間為觀音殿,觀音殿西有朵殿一間,有西配殿三間為送子殿,殿前廊下有大鼓一面。院中東北角有大柏樹一顆,東南角有吃水井一眼,觀音殿後有寺田十多畝,內有僧塔數座。

汝州訪古       黃澗河畔顯慶寺

解放後顯慶寺寺產充公,村裡在此建磚瓦場一座,經數十年取土,僅寺東仍是原貌,其餘三面皆成深坑,廟中房屋除韋陀殿外,悉數坍塌。上世紀八十年代後,磚瓦場停辦,寺中恢復香火,坍塌的殿宇也陸續得到重建,現已恢復至解放前規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