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5名居民、196家商鋪被這群“管家”守護40多天

除夕至今,魏都區西大街道辦事處德科苑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李靜帶著社區的6名工作人員,

“超長待機”的40多天,心無旁騖地撲在了社區戰“疫”上。


“每天都像打仗一樣。”


1785名居民、196家商鋪被這群“管家”守護40多天


德科苑社區共分為4個網格,下轄的12個庭院全部為無主管庭院,共有居民560戶1785人,商鋪196家,防控工作難度極大。連日來,也就是這麼幾個人,帶領轄區黨員群眾奮戰在抗疫一線,以責任與擔當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


“由於地處老城區,轄區內的庭院全部為無主管庭院,抗疫初期人手不足可以說是最直接的困難。”李靜告訴記者,社區裡的7名工作人員全部為女同志,既要做好入戶走訪、排查,也要組織好卡點值守、防疫宣傳等工作,在正月期間大家基本都是吃、住在社區。


1月28日,經過多方排查,李靜得知轄區住戶李某為武漢返鄉人員,她第一時間聯繫該居民並告知相關要求,但接下來如何隔離卻也成了一個難題。原來,得知李某從武漢回來的消息後,其租住地所在的小區頓時炸開了鍋,業主們都不願意他再回到小區裡住。


“在防控疫情的關鍵時期,大家的心情都能理解。”李靜回憶說,“李某是社區裡的一名商戶,他的門店裡有洗手間、也有廚具,我們在經過商量後決定就讓他在門店裡做好自我隔離。由於他那裡沒有被褥,我們社區就給他送去了兩床被子、褥子,並給他送去體溫計,幫助他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常常是剛解決一個問題,

新的情況又接踵而至。


就在3月5日,喜地家園二樓住戶馮磊向社區反映了一件煩心事——由於下水道堵塞,家裡無法正常用水,想從一樓打開管道進行疏通,卻又遭到了拒絕。該小區一樓為門面房,房主擔心打開下水道後,屋內的商品被淹了。獲悉事情原委後,李靜趕快做起了調解員,由社區出面入戶走訪,讓該樓所有用戶在約定時間段內停止用水,在確保屋內商品安全的前提下再進行施工作業,一件居民的煩心事也就迎刃而解。

“其實,社區就是一個家,我現在就是這個家的‘管家’,只有用心為居民辦實事,才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李靜說道。


事事為群眾著想,難免對家人會有所愧疚。正月初八,李靜的婆婆因病去世,而料理完婆婆的後事,正月初九的下午,李靜就出現在了單位的崗位上。“社區是距離群眾最近的地方,社區書記也是居民最信賴的人。”在李靜看來,群眾是社區最大的牽掛也是最大的支援,在疫情防控工作的關鍵時刻,自己決不能成為“逃兵”,“自除夕以來,我們社區全體工作人員都是連續工作至今,大家都很累,但都在咬牙堅持,全力做到‘守土有責’。等疫情過去了,我一定要多陪陪家人。”


也正是在社區工作人員的感召下,一個由黨員、群眾及轄區商戶組成的志願者隊伍挺身而出,夯實著社區的防控力量。


老黨員趙中學在小區卡點已值守了41天,

轄區商戶李俊亞化身為社區後勤保障員,

更有20餘名熱心居民主動認崗助力社區抗疫

……


目前,社區裡的商鋪已復工170餘家,街頭正逐步恢復往日的生機與活力。

這些場景,讓李靜很是感慨:“這些天,我們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1785名居民、196家商鋪被這群“管家”守護40多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