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东昌湖

东昌湖,原名环城湖、凤城湖,位于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总面积4.2平方公里,略小于杭州西湖,为中国北方少见的人工湖泊。此湖为宋代掘土筑城时形成的护城河经历代挖土、蓄水形成。后引入京杭运河、黄河之水予以补给,形成了稳定的湖面。东昌湖湖区盛产鱼虾等,原为聊城市重要的水产基地。1980年代,进行了开发性建设,形成当地知名旅游景区。

位于山东省聊城市境内的东昌湖,原为1070年(宋熙宁三年)掘土筑城时形成的护城河。经历代城内市民脱坯、打墙、建房取土,湖面不断扩大。1973年因湖面环绕旧城而改称“环城湖”,1982年,又进行了开发性建设,先后建成湖心阁、钓鱼基地、竹寨等景点,并添置了游艇、游船等设施。1995年底更名“东昌湖”。“凤城湖”之名应当与东昌府区(即聊城古城区)有“凤城(凤凰城)”之别称有关。

东昌湖,其东、南、西、北分别以聊城市区主干道柳园路、湖南路、湖西路、东昌路为界,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此为2014年新闻资料。1980年代《聊城地区志》、1990年代《聊城市志》总面积4.2平方公里),略小于杭州西湖,是济南大明湖的5倍,为中国北方城市中少见的人工湖泊。


聊城东昌湖

东昌湖原分为东南湖、西南湖、东北湖、西北湖4部分。 后由于城市建设,被城市道路分割成8个大小不一的湖面。2014年,聊城市规划部门结合聊城历史文化、文人典故、湖区自然风貌对八个分湖面分别进行命名,统称为东昌湖。其中八处湖面为:丁家坑,位于古城东侧,东关街以南。据记载,聊城历史名人丁志方故居位于该区北侧,明朝时期,建文帝被朱棣推翻后,丁志方坚持“一臣不保二主”之遗训被杀,朱棣感其忠良封赐一个大坑,取名丁家坑;演武湖,位于古城东南,因户区内的演武厅遗址而得名;明珠湖,位于古城西南,是湖区内最大的一块水面,阳光照射下,开阔的湖面似明珠一般闪闪发光,取名明珠湖,寓意光明、纯净之意;望岳湖,位于古城西侧,取名望岳湖,寓意仰望光岳、泰岱之意;荷香湖,位于东昌路南、湖滨路东侧。因湖区内遍植荷花取名为荷香湖;琴湖,位于凤凰台东南、镜明路北侧。该湖区小巧玲珑,形似古琴,命名为琴湖,寓意用琴瑟和弦奏响水城华美乐章;镜明湖,位于古城东北,该湖面被城市建筑包围,少有风浪,湖面宛如一面明镜,故命名为镜明湖;铃铛湖,位于古城东、东关街以北。该湖区被岛屿分割成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多个湖面,从高处俯瞰,恰如镶嵌在古运河畔的一串铃铛,故取名为“铃铛湖”。

东昌湖湖区内有八个岛屿,分别为名人岛、湖心岛、百花岛、月亮岛、南关岛(此五岛为传统使用名称)、葫芦岛(位于铃铛湖景区内,岛上葫芦题材雕塑众多,取名为葫芦岛,既体现自身特点,又表达了祈福之意)、状元岛(位于铃铛湖景区内,岛上修有一座古色古香的状元牌坊和状元廊,状元廊四周刻有十多位历代从聊城走出去的状元的事迹,命名为状元岛,寓意聊城尚文之风不断延续)、云泽湿地(是演武湖区内唯一一处湿地景观。丰富的水生植物呈片状点缀其间,从空中俯瞰,似片片云朵镶嵌其中,故名云泽湿地。古代云梦泽包括云泽和梦泽,梦泽在江南,云泽在江北,比较切合江北水城的禀赋)。

东昌湖全湖总面积5700余亩,水面约4000亩,容水量约3 59万立方米,平均水深1.3米,聊冠公路以南的820亩水域,经1977年改造加深至2米。湖底海拔高程29米,低于周围陆地3米,湖水常年不竭,引黄补源便利,无污染,水质较好,属富营养型湖泊。

东昌湖,原因湖面环绕聊城旧城而得名环城湖。其雏型成于1070年(宋熙宁三年),时为护城河。后经1076年(宋熙宁九年)、1372年(明洪武五年)、1525年(嘉靖四年)、1579年(万历七年)4次拓展,至明代末期已初具规模。1731年(雍正九年),又因重修护城堤用土,护城河与大堤之间的洼地再次得以拓宽、加深。其后,周围百姓经常在此取土他用,至解放前夕,老城周围已构成一条宽大的护城河。1953年被洪水浸漫,形成沼泽水域。1963、1964、1977年3次进行较大规模的清淤治理,使水面扩为4.2平方公里,水深2~3米,成为北方城市中罕见的人工湖泊。


聊城东昌湖

东昌湖属海河水系,主要通过流经城区的古运河(又称小运河)与京杭运河、徒骇河相通,实现湖水的补给、排涝。小运河(古运河),是京杭运河聊城市境内东支。1283~1292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年至二十九年),浚凿隋、唐原有运河和济州河、会通河,形成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水系的京杭运河。1855年(清咸丰五年),黄河北徒改道,冲毁张秋镇运河堤,使河道一段淤塞,停止漕运。此河自阳谷县张秋镇入境,经聊城、茌平至临清入卫运河。为引黄灌溉及排涝河道。聊志市境内段长97.5公里,仅利用张秋闸至与赵王河合流处一段,流长39.26公里,流域面积285平方公里。

该河横穿聊城市区中部。穿越聊城城区的一段运河,南起龙湾,北迄北坝,全长5千米。在东关大街东首设有一闸,叫通济闸,当地人称之为“闸口”,是运河之水流经聊城的咽喉要地。随着聊城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的发展,已将古运河开辟成风光秀丽的游览区。从2000年开始,市政府组织投资改造、美化古运河城区段,将河床加宽、清淤,在河岸彻石,绿化美化。已与东昌湖相连,常年水深2~3米,河水清澈见底。人们乘坐游艇,既可饱览聊城“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交织、湖河相连”的独特风貌,又可上岸观赏光岳楼、铁塔、山陕会馆等璀璨多姿的名胜古迹。

明清时期,在运河大码头和铁塔附近建进水闸,调剂护城河水源。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运河上游河道淤塞,使护城河一度水源断绝。1935年(民国24年),运河疏浚,护城河水源略有补给。人民政府对护城河进行综合治理,1963年在城北破堤修涵,开挖路沟,排污水入周公河。1964年春清淤30多万立方米,加深拓宽护城河东北片,从此更名环城湖。引黄灌溉后,进一步疏浚运河,在龙湾新建进水闸,引黄河水入环城湖,使环城湖有了充足的补给水源。1977年再投资54万元,清淤54.8万立方米,对西北片800亩水面进行深挖改造。治理后,环城湖面积达4.2平方公里,水深2~3米,略小于杭州西湖,是济南大明湖的5倍,成为中国北方城市中罕见的人工湖泊。

环城湖内原生有蚌、虾、蟹、螺等。 按天然饵料指数计算,鱼类每亩产量可达100公斤。 [4] 1955年始在环城湖实施人工孵化鲤鱼。1977年在环城湖西北角以天然饵料网箱培育鲢鱼、鱼席鱼种苗获得良好效果。1956年开始从长江流域引进鱼苗投放环城湖。至1975年向湖内投放的鱼种主要是县鱼种场提供的小规格鱼种,种类有草鱼、白鲢、花鲢和鲤鱼。1976年环城湖鱼类捕捞,除船只机械外,开始使用围网水下作业,逐年推广。

1956年,聊城市从长江流域购进中南鱼苗投放环城湖,区内始有人工养鱼。1974年成立环城湖水产养殖场,1 976年建15个鱼种池,1977年改造820亩养殖水面,水深达到2米以上,改善了养殖条件。1975~1980年,每年向湖内投放鱼种62万尾,1980年产商品鱼35.6吨。网箱养鱼。1977年聊城环城湖开始小面积试养,获得成功后逐步推广。 1990年代,环城湖栽种白莲藕600亩,年产850吨,平均亩产1.42吨。湖藕粗长肥大,色白细嫩,甜脆少渣,在市场上深受欢迎。


名胜古迹:


聊城东昌湖

孔繁森纪念馆,坐落在东昌湖西北隅。1994年11月29日,时任中共阿里地委书记的孔繁森,不幸以身殉职。为纪念孔繁森,弘扬孔繁森精神,于1995年7月4日经批准建馆,9月14日正式开馆。占地面积1035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馆高15米,外形为双重檐、四周换廊式结构。馆坐西面东,馆内设1个纪念厅和3个展览厅。纪念厅安放着孔繁森同志大型半身塑像,塑像后屏风上镌刻着“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展厅内布置着孔繁森同志事迹展览,分为6个部分,展出图片多张,陈列实物千余件,并配以3组电视录像片。自开馆以来,前来参观学习的人员络绎不绝,共接待全国各地观众达200余万人次。1997年,被中央宣传部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称号。


聊城东昌湖

光岳楼,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聊城古城中央,是聊城古老文明的象征。该楼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已有626年的历史。此楼四重檐十字脊楼阁,高33米,巍峨壮观、气势非凡、为中国的四大名楼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明代建筑中最古老、最高大的木构楼阁。康熙、乾隆皇帝和众多文人墨客多次登临,留有多块御匾御碑和词赋诗篇。光岳楼是游客们思古怀幽,感受登高望远的愉悦和鸟瞰城区风貌的绝佳之处。


聊城东昌湖

山陕会馆,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聊城东关古运河西岸,座西朝东,沿中轴线对称排列。是山西、陕西商人为作“祀神明而联桑梓”集资合建的一座神庙与会馆结合的建筑群。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以后逐年扩修,至嘉庆十四年(1809),方具现代之规模,共耗银60465.69两。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面积3311平方米。整个建筑由山门、戏楼、夹楼、钟鼓楼、南北看楼、南北碑亭、南北大殿、春秋阁等所组成,布局紧凑,疏密得体,错落有致。山陕会馆是聊城明清之际经济繁荣的见证。


聊城东昌湖

海源阁,清代著名私人藏书楼。位于聊城古城区西南隅万寿观街杨氏宅院内。由清代进士扬以增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创建。它与江苏常熟瞿绍基的“铁琴铜剑楼”,浙江杭州丁申、丁丙的“八千卷楼”,浙江吴兴陆心源的“宋楼”合称中国清代4大私人藏书楼。海源阁为3间硬山脊南向2层楼阁,下为杨氏家祠,上为宋、元珍本藏书处。楼中间悬有杨以增书“海源阁”匾额。楼前有长廊式高台读书亭1座。楼后第五进院为明清版本藏书处,北有瓦房5间,东西瓦房3间。1956年海源阁被列为山东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东昌府区人民政府在原址按原结构样式重建。落成之际,海内外名流纷纷题字作画致贺。现馆内藏有李苦禅、启功、沈鹏、刘炳森、王学仲等名家字画数百幅和大批图书文物。


聊城东昌湖

水城明珠大剧场,坐落于东昌湖湖滨公园内。由聊城市政府规划,实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由聊城江北水城集团投资兴建的一处现代化的大型文化设施。这里周围环境优美宜人,配套设施齐全先进,能够承办综艺、戏曲、歌舞、杂技等各种大型的文艺演出。大剧场自2004年2月29日落成开业,已成功接待了国内外100多个艺术团体的300多场演出。它是集演出、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剧场,并且能为高级别会议、庆典、讲座、大赛等提供策划、组织和服务,旅游和文化前景十分开阔。 它使东昌古城焕发了青春,为江北水城增添了光彩。


聊城东昌湖

1984年在环城湖西北部修建湖心岛,面积2750平方米,仿苏州园林,在岛上建有望岳亭、溢香斋、翠园、沁园、观景台及琉璃瓦顶的垂花门,青瓦白墙,布局精巧。从1982年起,对环城湖沿岸进行改造,随坡就势,石砌湖岸,建有石阶、平台和花池,石桌石凳点缀在草坪绿地间,形成别具特色的环城公园。在聊堂公路南侧,建有游船码头,备有游艇及百余只游船。稍晚,还修建了“龙”字碑、钓鱼台、荷香园等景点,经中国钓鱼协会确定,将环城湖命名为“中国钓鱼协会聊城垂钓基地”。

2000年前后,又砌垒了坚固岸段台阶,修建了典雅的江北水寨、湖心亭阁及水上餐厅,添置了游艇、游船等旅游设施。在湖畔兴建了聊城垂钓基地、东昌湖游乐园、江北水寨、沙滩浴场、游船码头,湖心岛、荷香园、浮春亭等游览景点,绿化了湖岸。

1987年5月、1988年6月、1990年10月,山东省第二届“长寿杯’:老年人钓鱼比赛、“寿翁杯”特邀赛、全国第六次钓鱼比赛均在湖畔举行。现代著名书画家、齐白石的弟子、北京美术学会会长张潭题诗曰:“谁说西湖好,此湖有真情。涓涓流不尽, 源源育英雄。

2002年东昌湖旅游开发方还从湖南引进龙舟赛项目,聊堂路东昌湖段专门修建了龙舟码头和观瞻台。每年五一、十一和端午节期间,聊城东昌湖上均进行龙舟比赛,省内众多地市也向聊城学习划龙舟技巧,赛龙舟逐步成为山东、乃至北方的一个新的民间习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