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後,體制內的公務員和教師,哪個更有前途?

現在公務員考試和教師招聘考試,都是每年大學生們在考慮就業出路的時候,踴躍參加的兩種招聘考試。

但是,衡量一種職業是否有前景,不僅要看當前,更要看未來的發展前景。

10年之後,教師和公務員的前景,哪一個更好呢?


10年後,體制內的公務員和教師,哪個更有前途?


公務員和教師,都屬於是鐵飯碗,都有國家正式編制,都領固定工資,都有財政交社保,都有公積金,退休後都領養老金。

首先,在體制內當一名公務員和教師,10年之內,大家在職務職級的升遷上,享受到的待遇和政策不一樣。

以教師為例,大學本科畢業,10年之內,最多可以晉升副高職稱。

但是,有資格晉升是一回事,能不能晉升,又是另一回事。

多數人都無法在十年之內獲得副高職稱,有的人甚至一級職稱都評不上。

而且,不管你評上了什麼樣的職稱,大家對你的稱呼,都是老師,並不能享受到職稱晉升帶給人的成就感和榮譽感。

​但是,如果你是一名公務員,在10年之內,甚至有可能成為一名縣處級領導幹部,至少能夠成為一名主任科員,行政級別會有明顯提高。

尤其是新公務員法實施之後,公務員隊伍普遍開始實行公務員職級與職務並行。

在公務員體制內,兩年就有資格晉升職級,這就意味著,哪怕是在基層,大多數公務員,在10年之內也會被提拔為主任科員,職業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更高。

​其次,體制內的公務員和教師的待遇也不一樣。

從目前而言,基層教師和基層公務員的工資,還是有著一定的差別的。

公務員法明文規定,公務員可以發獎金,既可以發季度獎、月獎,也可以發年終獎。

但是,很多基層教師都只能領工資,沒有所謂的獎金之說。與此同時,在公車改革之後,公務員隊伍,人人都能領車補,車補的最低標準是500元每月,最高接近2000元每月,這就意味著,單單在車補這一項收入上,公務員和教師隊伍之間,就有很大的差距。

而事業單位公車改革的導向是實報實銷。

這就意味著,中小學教師想和公務員一樣每個月按時領車補,已經不可能。


10年後,體制內的公務員和教師,哪個更有前途?


近年來,教育部門多次呼籲提升教師待遇。

教育部還提出要求各地儘快實現教師工資不低於公務員的水平。

什麼叫“不低於”?那就是說,現階段教師工資還低於公務員。實際上,即便是教師工資真的向公務員看齊了,教師漲工資的速度和力度,可能也會比公務員稍遜風騷,也就是說,公務員待遇更好。

衡量公務員和教師這兩個行業,除了看待遇和前途,還要看成就感。

那些當公務員的朋友,往往都會很有成就感,因為他們是在機關當公務員,手裡都有一定職權,能夠辦成事兒、辦妥事兒,在朋友中有面兒。

但是,對於教師來說,除了在講臺上發光發熱,在其他的場合很難有什麼辦事能力,因此,很多的教師對自己的職業並沒有太多的成就感。


10年後,體制內的公務員和教師,哪個更有前途?


當然,話說到最後,我們也要看看公務員和教師這兩個行業的辛苦指數。

如果要比較辛苦指數的話,公務員的辛苦指數又普遍高於教師的辛苦指數。

畢竟,教師每年有兩個大假期,還能夠正常休週末。

對於公務員這個行業來說,加班加點是家常便飯。

所謂的一分付出一分收穫,公務員的待遇和前途更好,其實也是與公務員行業整體的付出更大,有必然的關係。

所以誰好誰壞,只能按照每個人不同的需求判斷,如果我想有更多的假期和時間,那麼教師肯定更好。

而關鍵還有一點,是公務員頻繁改革,說不定哪天就不算金飯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