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歷史:甘肅白銀靖遠知名校長、書法家關振邦的故事

在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有一個非常出名的書法家,當然我說的不是範振緒,而是曾經擔任靖遠師範學校校長的關振邦先生。關先生的墨寶,一直是靖遠縣機關單位、平民百姓家庭懸掛的重要作品,一方面關先生作品受人歡迎,另外一方面關先生為人隨和,但求寫字,只要方便,無不慨允。

那麼我們一起走進關先生的故事吧,去了解一下這位先生的故事。

人物簡介

關振邦 (1926.4-2017.8)甘肅靖遠人。1959年在北京教育行政學院高教政治課教師培訓班進修。曾任中共靖遠縣委秘書、常委,靖遠師範學校校長兼黨支部書記。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靖遠縣書協主席、甘肅省書法教育研究會理事在商品如潮的社會中,不為金錢所動,每有求字者,不取分文,得到同道和社會的讚譽。與此同時,先生不忘提攜後進,以培育書畫新人作為一種天職,自始自終,每有求學問道者,總熱情款待,悉心指教,可謂桃李遍天下。省書協主席黎泉贊曰:“藝聲蘭蕙心聲遠,學海風煙情誼留”。


口述歷史:甘肅白銀靖遠知名校長、書法家關振邦的故事

關振邦(1926.4-2017.8)

童年啟蒙

我是1926年出生在東灣三合的,我的父親是老三合人,我的母親是陝西韓城劉家,當時劉家在韓城是出了名的書香門第,尤其以書法著稱,在當地很有名氣。外祖父的書法在當時的韓城很有名氣,甚至遠在西安的人不遠千里來求字的也不少。難得和可貴的是母親能夠識文斷字讀文章,還能書寫一筆好字。自我出生後,母親便成為我的啟蒙老師。在母親的薰陶下,我從小就對讀書和書法很感興趣。我的母親生育了我和妹妹兩個人,當時我們家的情況相比較來說還是可以的,生活比較富裕,這就讓我有條件去接觸書籍和學習書法。


口述歷史:甘肅白銀靖遠知名校長、書法家關振邦的故事

範振緒(1872—1960)

我很小的時候,母親就讓我開始描紅,這也為我後來的書法成就奠定了基礎。 當時靖遠的大文人範振緒先生旅居靖遠縣城,我時常去範先生書房幫著壓紙研墨,並不是提筆學寫,範振緒先生也對我進行指點。

求學生涯

我上小學的時候,我的小學語文老師儀表 不俗,談吐流利,而且字也寫得非常好。當時的小學開設有大楷、小楷習字課。老師當時要求,兩種練習每天一仿,必須完成。老師的板書和在作業上留下的批語,讓我終身難忘。因為他的影響,我在小學就愛上了寫字。 隨著年齡的增長,書法學習成為我日常生活中一個重要內容。包括後來在蘭州中學高中部讀書,課餘經常與同學研習書法。一直到1949年高中畢業。

1948年,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既然成為一名黨員,就要按照黨的要求去做,也參與了 一些黨分派給我的工作,新中國成立後,我先後在靖遠縣委和縣政府做秘書,我的日常工作始終伴隨著抄抄寫寫,這對我的寫字練習無疑起到了延續的作用。

師範任職

我是1959年4 月從靖遠縣委調靖遠師範學,調動後,組織決定派我到北京教育行政學院學習。那次學習是由中宣部主辦的全國高校政治課教師學習會(靖遠師範在大躍進中是戴帽的靖遠師範學院)經濟學專業。 9月份回校上班,我接張翊嵐校長的班。當時正是中央在大躍進後實行調整、鞏固、充 實、提高政策的時節,恢復了靖遠師範的中師建制,將大專班併入定西師專,靖遠師範的任務是培訓小學教師。我每週安排一定課時聽教師講課,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也是我學習的好機會。大躍進後,一切都在調整階段,學校秩序還比較穩定,學校正在教改,教師受運動的影響,大多都不能大膽工作,但教學上兢兢業業,一絲不苟。


口述歷史:甘肅白銀靖遠知名校長、書法家關振邦的故事

上世紀90年代靖遠師範學校校門

到 1960年,大躍進的後果暴露出來了。我到校後時間不長,糧食非常緊缺,實行供給制,幹部每月28 斤糧,學生每月31斤糧。到 1960 年底,教師的 28斤糧降到18斤,還提倡 “瓜菜代”,老師都說吃不飽。在這個困難時期,我覺得如何吃飽肚子是個大問題,所以在學校有一點農場底子的基礎上,我又下鄉到高灣公社,同公社書記高得望與大隊協商要了二百多畝荒地。一方面把農場辦好,多種些時效的蔬菜,補助師生的伙食;一方面開荒,那年雨水好,種了二百多畝洋芋,對師生伙食就是很大的補助。後來困難越來越大,國庫空虛,教師每月18斤糧,老師灶上大師傅把洋芋切成條條卷在面圈圈裡吃,再就是把洋芋蒸熟吃。學生停了供應糧,困難就更大了,學生家裡糧食就有困難,何況學生是七個縣的,回家背糧實在困難。有個定西縣女生張定英回家背糧, 在火車上險遭歹人欺凌,學生回校後給我彙報,我為此暗暗流淚。

師範故事

到了1962年,兩個班的學生畢業了,不能分配,那時國家實行精簡幹部政策,再由於白銀市成立,學校劃歸白銀管理,白銀市當時不管分配,向定西教育局請示,定西地區說,我們已把學校交給白銀市了,再不能管學生分配了。這樣兩家誰也不管,眼看兩班學生畢業了,分配不能落實,我這個當校長的怎麼辦? 當時開畢業生座談會,我到會給學生講話,因為以往的畢業生座談會是學生將要走上工作崗位,個個喜氣洋洋,有的學生還穿上新衣服, 買上糖果招待老師。


口述歷史:甘肅白銀靖遠知名校長、書法家關振邦的故事

上世紀70年代的靖遠師範學校校門

今年的座談會,學生個個愁眉苦臉,學生說:“我們十年寒窗學出來了,還站在棒槌上,沒人要了。”我給學生講話,開始說了兩句話,我就暗暗地抽泣起來了,最後我在學生面前痛哭了一陣,學生亦在下面暗泣。我這個人易動感情,在那樣的情況下我控制不住自己,我想學生的災與難,就是我的災我的難。 會後,學生都離校回家等待分配。我仍定西一趟白銀一趟地跑。白銀市每一次人代會上,我以人民代表資格提了提案,小組會上亦提了意見,當時的教育局長寇來賓說:“關校長為學生分配問題這樣激動,我給管文教的劉市長彙報解決。”會後,定西、白銀都無音信。

後來組織調我到省黨校學習,我們到黨校學習了一段後,省委陳曾鞏書記來校給學員作報告,當時有些幹部在運動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有怨氣,陳書記講完話後,接著說:“同志們有啥意見,不論是個人問題還是工作問題,都可來找我談,我週四、六在黨校某樓某號房辦公。如覺見我不方便,還可給我寫信,我一定認真作答覆。”我當時認為這是個很好的機會,我覺得我這個校長最大的問 題,就是兩個班的學生不能分配,我就把事情 的原委,給陳書記寫了封信談了。陳書記辦事可認真了,我學習後回到學校,陳書記的批示已經下來了,陳書記批到教育廳,由教育廳與白銀市、定西地區共同研究與各縣協調分配,於是這兩個班的學生在第二年春天就都分配了 (陳書記批覆教育廳的文件,現存學校檔案室)。個別學生因家庭問題,縣人事部 門未分配,後來落實政策又分配了。這個我比什麼都高興,我這個校長最大問題解決 了,我的幹勁又來了。

在當時情況下,因為物資供應非常緊缺, 老師學生營養都不好,學校女生管理員黃愛華給我彙報,女生都不來例假,她們與校醫研究認為是營養不良造成的。於是我跑商業局批了幾十斤大肉,回來後,由老師灶大師高媽把肉做好,由女生管理員給每個女生一人一碗炒肉,作為營養補助。

再回師範

我在靖遠師範文革前工作近十年(文革中恢復組織生活後調糜灘中學五年),文革後又調回靖遠師範工作約十年,我一如既往對學生生活比較關心,經常抓學生伙食, 差不多每天都要到大灶看看學生吃飯,經常與管理人員、炊事員研究怎樣讓學生吃好,把有限的東西做得好一點,在這一點上學生都擁護我,學生畢業多年了,有的都當了領導了,有的都是校長了,有的已經退休了, 還到我家來看我,都提及此事。

師範學生都是農民子女,我視學生就如我的子女,痛學生之所痛。為了學生,我做了一些應該做的工作。學生有話願意給我說,如有的學生因為婚姻問題都來找我談。有個學生結了婚才發現對方有殘疾也找我談,我說:“這是一輩子的大事,不行就離了吧。”這個學生馬上離了婚,後來又找了個對象結婚了,這個學生後來當了領導,對我可親熱了。

第二次我到靖遠師範後,重點抓了兩件事: 一件是落實老師的政策,在當地黨委與定西教育局領導下,平反了老師中的冤假錯案, 糾正了錯劃的右派。 再一件是抓領導班子建設和教師隊伍的建設。我一方面鞏固學校教師隊伍,又把因為運動調到鄉下的老教師調回學校教學。另一方面就是鞏固新分配的大學生,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發揮黨組織的作用,又吸收了優秀的老師加入黨組織,為學校新時期領導班子增加了新的血液,為學校的發展增添了新的力量。我1986年離休時,新的領導班子和教師隊伍的形成,已初具規模,他們的領導和教 學工作為學校以後的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老有所樂


口述歷史:甘肅白銀靖遠知名校長、書法家關振邦的故事

書法集首發儀式


口述歷史:甘肅白銀靖遠知名校長、書法家關振邦的故事

書法集首發儀式


口述歷史:甘肅白銀靖遠知名校長、書法家關振邦的故事

書法集首發儀式


口述歷史:甘肅白銀靖遠知名校長、書法家關振邦的故事

關振邦書法作品


口述歷史:甘肅白銀靖遠知名校長、書法家關振邦的故事

關振邦書法作品


口述歷史:甘肅白銀靖遠知名校長、書法家關振邦的故事

關振邦書法作品


退休後,我每天堅持寫字,有時候坐在陽臺上讀書。 孩子們有空的時候,常來陪我,也有人委 托熟人來找我寫字,身體允許,我還是會答應的,約定時間,按照要求按時寫好。 我工作時候的同事,有時候也和我來聊天。很多年前的往事,彷彿就發生在昨天一樣真刻。

靖遠的天空很晴朗,烏蘭山越發地青翠。

特此說明:本文系老馬根據關先生親屬口述以及資料整理成文的,為此感謝歐志宏、關尚慶、高振茂、陳建平諸君對於本文完成提供的幫助,在採用《靖遠文史》第十二輯中文章時略作調整,特此致謝。現在先生已經去世兩年了,也是對先生的一種懷念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