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為何攻不下長沙?

作者燭鳴


長沙:兩挫太平軍的堡壘,湘軍集團興起之源【原創】


第一次攻打長沙:太平軍準備不足

1852年5月,太平軍進入湖南,西王蕭朝貴充任先鋒衝在最前面,拿下了郴州之後,蕭朝貴部繼續前進,攻拔了永興、安仁、攸縣、茶陵與醴陵。太平軍打得的是運動奔襲戰,講究兵貴神速,速戰速決,當時,蕭朝貴部不過2000多人(後來增補了新兵,約4000人)。

9月中旬,蕭朝貴部逼近長沙,首先是在郊外的石馬鋪(清軍在長沙外圍的最後一道防線),擊潰了一支部署陝西軍,然後乘勝來到長沙城的南門外。

蕭朝貴認為長沙易破,所以立足未穩,在一天之後就倉促發起了攻城,他的部隊還沒到齊,以1000多人(真正用來攻城的)的兵力攻打一個省會城市,近百萬人口的城市,本身就是以卵擊石。

長沙清軍其實也沒做什麼準備,即便如此,也是六倍(一說為6000人)於太平軍,依託地理,拿過來吳三桂時期的紅衣大炮猛烈開火,太平軍就夠嗆。

蕭朝貴親臨一線指揮,結果被炮火擊中受了重傷,回營之後就宣告不治。西王蕭朝貴殞命時年僅32歲,他是太平軍裡最驍勇善戰的猛將,林鳳祥、李開芳、老將曾天養、黃文金(“五虎將”)都要次之,蕭朝貴之死是太平天國無法彌補的重大損失。

蕭朝貴戰死後近一個月,洪秀全、楊秀清、石達開等才率領著主力大約12萬增援到位,但長沙城裡的清軍也增援到位了,有和春、江忠源、左宗棠等一批名將在做防守,再加上從廣西來的向榮部也追至了,所以,太平軍基本上是沒有什麼機會的。

太平軍經過一番準備,然後展開了進攻,選了好幾個突破口,四次嘗試用挖地道放炸藥的方法,但突擊隊被清軍堵在城外,根本打不進去,連城牆都無法逾越。洪秀全只得乘著夜雨撤圍。渡湘江北上益陽,去攻打嶽州。

第二次攻打長沙:太平軍實力不濟

1854年初,太平天國西征軍在大將石祥禎(國宗)、林紹璋(時任春官又副丞相)的指揮下再次進攻長沙,但這一次他們遇到了未來的宿敵——湘軍,被擋在外圍,甚至不能靠近長沙的城牆。

水路:太平軍在靖港大破湘軍水師,急得湘軍統帥曾國藩欲投水自殺。但是,太平軍在陸路:在湘潭的作戰,太平軍遭受重大失敗,林紹璋被擊潰,猛將曾天養先勝後敗,因失誤而戰死,很可惜。

勝利也都因此化為烏有,西征入湘的太平軍只得再次撤圍長沙。



長沙,兩次挫敗太平軍的進攻,成為清廷抵禦太平天國西擴的重要堡壘,在這些爭奪中,以曾國藩為首的湘軍集團也逐漸地被清朝統治者所認可,成為當時一股新興崛起的力量。


菊蘭廡主人


太平天國金田起義後,曾於1852年與1854年兩次攻打長沙,結果都損兵折將無功而返,反到成全了湖南在中國近代軍界中“無湘不成軍”的美名。

那麼太平天國為何攻不下長沙?方城不妨來分析一下。

太平天國第一次攻打長沙

1852年6月,太平軍在廣西全州突破清軍的包圍轉進湖南,先後攻下了道州、永明、郴州等州縣,人數發展到數萬人。

此時清廷驚慌失措,慌忙調集多路大軍,聚集在衡州、郴州一帶,試圖對太平軍進行南北夾擊,將太平軍消滅在湘南一帶。

太平天國主持軍務大事的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識破了清軍的陰謀詭計,決定由蕭朝貴親率林鳳祥、李開芳兩員悍將及1千餘名精銳偷襲兵力空虛的省城長沙。

西王蕭清貴不愧為太平軍一員有勇有謀的大將,他避實就虛,繞過由清軍重兵把守的衡陽,於9月11日率軍摸到了長沙南面,一舉攻破了剛剛調防到長沙城南,還在連聲嚷嚷著吃不慣湖南糙米,要吃油潑面的西安鎮綠營兵七座營壘,打了陝西冷娃一個冷不防,斬殺9百餘人。

長沙城外措手不及的清軍,紛紛退到城內據城防守,堅守不出。只可惜此時太平軍兵力不足,在掃除了長沙城外清軍據點,佔領了制高點後,只有4千餘人的太平軍(內含大量新兵),除了要分兵防守各處關防要隘,只能集中兵力猛攻長沙城南門。

清廷新任湖南提督鮑起豹素有威名,率軍死戰不退,太平軍連攻十日不克。此時一路追剿太平軍的廣西提督向榮,率救兵趕到了長沙。用當年長沙城防禦吳三桂時遺留下來紅衣大炮,猛轟妙峰山上的太平軍指揮陣地,結果蕭朝貴身負重傷,不久不治而亡。

接到惡訊的洪秀全、楊秀清率太平軍從郴州傾巢而出,誓為蕭朝貴報仇雪恨。

而此時長沙城內清軍也是越聚越多,人數達到了六、七萬人。長沙城上、城下殺聲震天,兩軍打的是不可開交。相持不下之時,燒炭工出身的東王楊秀清心生一計,他利用湘南投奔過來的哥老會里的礦工,採用挖地道,坑道爆破的方式,接連幾次轟塌了長沙城牆,眼望大功告成。

誰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剛剛隨湖南巡撫張亮基縋城而入長沙城的左崇棠,橫空出世。他一面利用自己長沙城裡的人脈,接連募集到大批現款,一面運用自己的經世致用之學,指揮清軍掩埋太平軍開挖的地道,堵塞城缺。危機時刻,左崇棠居然喊出凡是向城牆缺口扔石塊拒敵的軍民,每扔一石,獎勵一千錢。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太平軍幾次巧簣一潰,損失慘重。

經過81天的激戰,太平軍無計可施。面對從四面八方趕來增援的清軍,洪、楊兩位首領不得不下令全線撤軍,轉進湖北,太平軍第一圍攻長沙以失敗而告終

太平軍第二攻打長沙

1854年初,已佔據南京的太平軍,為鞏固天京,發起了西征戰役,試圖佔據皖贛,進逼湘鄂。

進入江西一路的太平軍進展順利,不久既抵達江西與湖南的邊界。遂既太平軍石祥禎(石達開堂弟)、林紹璋兩將,兵分二路攻入湖南。先後攻陷嶽州、湘陰、寧鄉,試圖先掃清長沙外圍,然後北南夾攻長沙。

已在湘編練湘勇,整頓軍備二年的曾國藩,在咸豐帝的一再催促和責備下,率領湘軍水陸兩師,1萬7千餘人,前往嶽州迎擊太平軍。

石、林二將因為敵眾我寡,引兵退往湖北蒲圻去搬援軍。曾國藩不知太平軍虛實,也不敢跨境追擊。

幾天後搬來援軍的太平軍對湘軍發起了主動攻擊,兩軍激戰於羊祠牌,太平接連擊敗湘軍四營,重新佔據了嶽州。曾國藩率軍來救也被太平軍擊敗,湘軍潰不成軍,太平軍乘勝追擊,兵鋒直逼長沙。

形勢危機的曾國藩急忙向塔齊布、胡林翼求救,在湘潭城下林紹璋率軍與塔齊布軍展開激戰。結果林紹璋被塔齊布打敗,無奈之下,太平軍由靖港、澧陵撒往江西。

一心為湘軍挽回顏面的曾國藩,率水師40船,兵勇8百名,前往靖港追擊撤退中的太平軍,被太平軍打的大敗,幸得及時趕來的塔齊布擊敗了追擊曾國藩的太平軍。

由於曾國藩早先在湖南全境嚴厲打擊各種會黨活動,湖南境內各種反清勢力基本被肅清。再加上曾國藩嚴苟的保甲制,連坐法,太平軍在湖南得不到民眾的支持,無法補充兵源,人單勢孤,不得不全線退回江西,太平軍第二次攻打長沙又遭失敗。

後記:

首次率領湘軍出戰太平軍的曾國藩,在經歷了靖港慘敗後,一度羞愧萬分,在撤退途中投水自盡,結果被部下救起。

撒回長沙的曾國藩痛定思痛,對潰逃的湘勇,一經查實不再招用。並嚴格挑選,另募新勇。一切從實戰出發,有針對性的加強訓練強度。

他本人嚴守“兵不在多而在精”的古訓,要求湘軍人人遵守早起早食的營規,磨練意志品質。經過數月的整軍訓練,曾國藩所統率的湘軍面貌煥然一新,有了與太平軍叫板的實力。

1854年7月,湘軍傾巢而出。首攻被太平軍佔領的嶽州,斬殺太平軍大將曾天養,連克太平軍十三座營壘,一舉肅清湖南全境的太平軍殘餘。然後曾國藩率領湘軍揮師北上攻打被太平軍佔領的武昌,湘軍由此開始跨出湖南與太平軍主動作戰。


方城闕


長沙戰役是太平軍北上過程中的一場重大戰役,起先只是由西王蕭朝貴帶領一支偏師乘湖南腹地清軍防禦薄弱,企圖直取長沙,但由於剛開始進攻長沙的太平軍兵力過於單薄,攻城過程中損失了西王蕭朝貴,使長沙的攻勢停滯了下來,隨後清軍不斷調集重兵增援長沙,加固了長沙的城防。

之後太平軍主力也陸續趕往了長沙,與清軍展開了多次交戰,經過近3個月的激戰,最終天平軍領導層認為不必在長沙繼續與清軍消耗,便撤圍北上,長沙戰役就此結束。

長沙戰役的背景

公元1852年6月,太平軍主力在廣西全州突圍之後,在蓑衣渡遭遇清軍伏擊,損失慘重,也失去了南王馮雲山。

之後洪秀全、楊秀清帶領太平軍進入湖南,接連攻下了道州、永明、嘉禾、桂陽、郴州等州縣,一時震動湖南。

清軍聽聞太平軍全力進入湖南,便集中主力在衡陽、郴州一帶企圖阻止太平軍的繼續北上,至此太平軍主力在衡陽、郴州一帶與清軍對峙。

當時楊秀清得知湖南腹地清軍防禦空虛,便派出蕭朝貴帶領林鳳翔、李開芳領兵1000多人北上進攻長沙,由此拉開了長沙戰役的序幕。

長沙戰役前期

9月11日,蕭朝貴帶兵到達長沙,首先他們攻佔了石馬鋪,之後攻佔了黃土嶺、妙高峰,將清軍逼入了長沙城內。在援軍陸續趕到長沙之後,兵力達到4000人,蕭朝貴連日攻城7天,此時長沙的守軍大約有1萬人左右,蕭朝貴部與清軍兵力相差過於懸殊,始終沒能拿下長沙城。

在9月12日蕭朝貴在妙高峰親自督戰,不幸被炮彈集中重傷不治身亡。由此太平軍向長沙城第一階段的進攻結束,初期攻城受挫。

▲蕭朝貴戰死對於太平天國來說是一個重大損失

長沙戰役中後期

到了10月初,清軍各路大軍援救長沙,兵力達到了四五萬人左右,包括清廷大員向榮、江忠源等人此時也齊聚長沙。集結了重兵的清軍隨即對城外的太平軍展開了反攻,太平軍雖然人數處於劣勢,仍然死守陣地,打退了清軍的多次進攻。

在得知蕭朝貴戰死的消息後,洪秀全和楊秀清於9月24日帶領太平軍主力離開郴州,於10月5日抵達長沙,隨即對長沙城展開了猛烈的攻擊,接連大敗清軍,將清軍逼入長沙城內。

10月11日,太平軍主力對長沙城展開了猛烈的攻城戰,接連激戰到10月15日未能攻克長沙。此時郴州方向的清廷部隊也趕到了長沙,洪秀全、楊秀清對清軍追兵發動了進攻但未能成功。

兩次重大進攻均遭失利,此時在長沙城南的太平軍遭遇了腹背由郴州方向趕來的清軍追兵、長沙西南和長沙城南方向清軍的堵截,三面受敵,形勢比較危機。於是便由石達開於10月17日帶兵西渡湘江,佔領江中洲島,進而攻佔河西嶽麓山大片區域,將東西連成一片,打破了清軍的圍堵。

眼見太平軍在河西地區站穩腳跟,向榮又氣又急,於10月30日親率3000士兵奔襲太平軍水陸要地,結果中了太平軍埋伏,向榮僅以身免。此後長沙城內清軍再也不敢出戰。

在石達開佔據河西之際,10月下旬到11月底,太平軍連續對長沙展開了多次進攻。在攻城戰中,太平軍採用了挖地道的穴地攻城術,即將地道挖到城牆邊埋上炸藥,將長沙城南魁星樓和金雞橋一帶的城牆炸塌數處,太平軍從缺口湧入城內,經過清軍拼死抵抗被擊退。當時左宗棠也在長沙城中,他為湖南巡撫張亮基擔任幕僚,經過他的出謀劃策,清軍迅速從城中富商籌集大量銀餉,穩定了軍心。當城牆被太平軍炸塌後,他急中生智規定向缺口拋一塊石頭賞錢一千文,頓時石塊從各處飛到了缺口處,城牆上的清軍用石塊砸向太平軍,造成太平軍死傷無數。

▲長沙戰役後期太平軍攻城形勢

撤圍北上

此時太平軍已在長沙激戰81天,既不能殲滅城外的清軍,也不能攻下城池,清軍援軍也源源不斷地從四面八方趕來,如果長期在此作戰,則有全軍被包圍殲滅的風險。

鑑於當時太平軍的戰略目標是沿江東進,專取金陵的方陣,太平軍利用暴雨天氣,乘著夜色由龍回潭、金牛嶺撤出了長沙城外,往北而去。

所以綜合來說,當時太平軍確實攻不下長沙。前期來說,雖然由西王蕭朝貴帶兵進攻長沙,但當時也是一支偏師,清軍主力在衡陽和郴州一線力圖阻擋太平軍進入湖南,對於太平軍的戰略目標來說,他們要經湖南去往湖北,然後沿長江一路東進進入南京。蕭朝貴一開始的目標是乘著清軍空虛進攻長沙,如果能拿下最好,拿不下的話也能吸引清軍主力從衡陽、郴州一線回撤,這樣太平軍主力就能順利進入湖南。

只是在戰役過程中發生了意外,就是西王蕭朝貴戰死在長沙城,由此引發了太平軍主力抵達長沙城展開了更為猛烈的攻城戰。經過數日的攻城確實當時攻不下長沙城,為了避免主力被清軍包圍,也為了實現進去南京的戰略目標,太平軍最終撤圍北上。


老威觀史


從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兵開始到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結束14年間太平軍從滿清手中一共攻克了600多座城池。最後一支太平軍(李文彩部)直到1872年4月才在貴州大塘被滿清殲滅。在太平軍攻克的城池裡面不乏大型的省會城市比如武昌、南京、杭州等。但是在1852年9月和1854年初太平軍卻2次受挫於長沙城下。

1852年5月太平軍進入湖南,西王蕭朝貴率部進至嘉禾、藍山、桂陽州(今桂陽)和郴州(今郴縣),隨即奉命率部克永興、安仁、攸縣、茶陵與醴陵。9月中旬,圍攻長沙,他親臨指揮,9月12日其中炮受傷,回營後犧牲。年僅32歲。蕭朝貴是洪秀全的妹夫(蕭朝貴的妻子洪宣嬌是洪秀全的妹妹),其戰死後洪秀全和楊秀清為了幫其復仇率120000太平軍猛攻長沙城3個月結果仍未能成功。之後太平軍撤圍北上攻克嶽州。

1854年初太平天國西征軍在大將石祥禎(國宗)、林紹璋(時任春官又副丞相)的指揮下再次進攻長沙,太平軍先在靖港痛擊湘軍水師,急得湘軍統帥曾國藩幾次投水自殺。但是,太平軍在湘潭的作戰卻遭受重大失敗,傷亡10000多人,其他各地的勝利都因此化為烏有,西征入湘的太平軍只得再次撤圍長沙。





建水小寶哥


從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兵開始到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結束14年間太平軍從滿清手中一共攻克了600多座城池。最後一支太平軍(李文彩部)直到1872年4月才在貴州大塘被滿清殲滅。在太平軍攻克的城池裡面不乏大型的省會城市比如武昌、南京、杭州等。但是在1852年9月和1854年初太平軍卻2次受挫於長沙城下。

1852年5月太平軍進入湖南,西王蕭朝貴率部進至嘉禾、藍山、桂陽州(今桂陽)和郴州(今郴縣),隨即奉命率部克永興、安仁、攸縣、茶陵與醴陵。9月中旬,圍攻長沙,他親臨指揮,9月12日其中炮受傷,回營後犧牲。年僅32歲。蕭朝貴是洪秀全的妹夫(蕭朝貴的妻子洪宣嬌是洪秀全的妹妹),其戰死後洪秀全和楊秀清為了幫其復仇率120000太平軍猛攻長沙城3個月結果仍未能成功。之後太平軍撤圍北上攻克嶽州。

1854年初太平天國西征軍在大將石祥禎(國宗)、林紹璋(時任春官又副丞相)的指揮下再次進攻長沙,太平軍先在靖港痛擊湘軍水師,急得湘軍統帥曾國藩幾次投水自殺。但是,太平軍在湘潭的作戰卻遭受重大失敗,傷亡10000多人,其他各地的勝利都因此化為烏有,西征入湘的太平軍只得再次撤圍長沙。


熊二的每一天


太平天國,中國最後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為什麼會失敗?

課本沒說的歷史

15小時前 · 寒亭天成袁業物流經理 優質歷史領域創作者

太平天國,中國最後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為什麼會失敗?洪、楊的內訌。洪秀全玩政治是高手,他能洞察到清政府的腐敗已失去人心,這個秀才也沒有考取的童生選擇用拜上帝教來招搖惑眾,很快拉起一支隊伍。

你可以說他論宣傳能力不如馮雲山,論軍事能力他不如楊秀清、石達開,但他是第一個扛起反清大旗,他是不倫不類的洋教的創立者,他是有領袖潛質的人;後來,他利用北王韋昌輝滅了楊秀清,又滅丁韋昌輝,籠絡了人心;在石達開負氣出走後,他又慧眼識英才,重用族弟洪仁軒、陳玉成、李秀成,他還是有些見識的人。洪秀全、楊秀清和中國歷史上曾經共同創業的人一樣,逃不過“四同"的結局:同舟共濟→同床異夢→同室操戈→同歸於盡。

他們共同斷送了太平天國的大好基業。洪殺掉楊及手下數萬人,最直接的後果是太平天國失去了有崇高威望和卓越指揮才能的領導人。事實上,楊秀清已是實際上的掌門人,且調度有方,指揮入定,平武昌,掃南京,太平天國進入強盛期。韋昌輝本就和楊秀清不睦,得天王旨意,趁機揮舞屠刀,要知道這幾萬人可是身經百戰的天國精英哪!楊秀清一誅,韋昌輝、秦日綱、石達開互不買賬!

誰來替代楊秀清也成了問題。韋昌輝被誅,是罪有應得,但洪秀全自楊秀清野心膨脹後,對手下不再高度信任,派洪仁發等“八戒哥"來掣肘,弄得執政的石達開很不爽,最後負氣出走。在大渡河畔因王妃產子耽擱三天,最後全軍覆沒,這個天國老字輩中軍事才能不壓於楊秀清的人才又隕落了,當年他可是打得曾國藩大敗要跳鄱陽湖的!天國上層定都後的窮奢極侈,不思進取,喪盡民心。

天王、東王大修王府,每次出巡動輒要坐幾十人抬的大轎,天王的王冠竟有七八斤重的黃金製成,天王竟然有上千的王娘,夜夜新郎。而天國普通土兵夫妻不得同房,天王喪盡天良!天王定都天京後,沒趁清廷準備不足,趁勢大舉北伐,以定天下。清政府對金田起義是沒有任何思想準備的,太平天國自永安建制後,一路勢如破竹,雖蕭朝貴、馮雲山隕命,但直取南京。

當時,八旗兵已腐朽,曾國藩等漢族將領練兵還未成大氣候,如大軍揮師北伐,勝敗尚是未知數!太平天國砸爛孔廟的做法絕了天下讀書人的望,把天下讀書又都推向了對立面。而歷史事實證明:沒有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參與擁護的純農民戰爭鮮有成功的先例。太平天國的政策並沒有讓天下農民得利,洪仁軒的資政新篇也只是畫只燒餅給天下農民吃吃,農民對太平天國運動缺乏應有的熱情!

對手的強悍。曾國藩的政治統籌能力,左宗棠、李鴻章、曾國荃等一大批忠於清廷的軍事奇才,使得洪秀全的天國風雨飄搖。曾國藩式的團練,使湘軍等上下一心,同鄉、師生及利益影響使他們抱團取暖,一榮俱榮、一毀俱毀。湘軍、楚軍、淮軍成為天國的噩夢。

洪秀全領導的這場農民運動,席捲全國十幾個省,動搖了清朝的統治,加速了清朝的滅亡。但洪秀全建都後比清政府更腐敗,內訌不斷,私慾膨脹,導致了太平天國只能走向天國!

650閱讀

搜索

孫中山評價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第一美女

蔣公對太平天國的看法

揭秘太平天國

太平天國最漂亮的女人

歷史真實的洪秀全


做莫回頭看


一、驕兵必敗!

太平天國的西王蕭朝貴認為,“長沙爛城,一攻即破”,“惟以長沙為易與,心輕之”。

正因為這種心態,蕭朝貴僅率不足3000輕騎出動,又分據永興,實際北上的僅有1000餘人,約佔當時太平軍能戰總兵力的1/10。

這點兵連城都圍不起來,在怎麼打?結果只能把進攻的重點放在長沙城的西南方向。結果守城軍隊就可以通過靈活機動性做到有效防守。

二、攻城戰變為奇襲戰

另外當時打長沙其實屬於一場奇襲戰,但這奇襲戰奇本身就具有危險性,特別是對於攻城來說,一旦陷入僵持狀態,對本來就準備不充分的太平軍來說,情況會變得十分危險。

三、對地形考察不明

攻打長沙竟沒帶嚮導,竟沒派兵把手戰略要地蔡公墳。結果清軍援兵趕到後將其佔領,至此就將太平軍隔絕與城南一地。曾國藩的機要幕僚趙烈文就認為:“長沙不陷,實賴此也”


王廚


太平軍自廣西起義後發展並不順利為打開局面選擇轉道進入湖南,在湖南一路北伐的過程中軍隊的實力有了明顯的提升。作為先鋒官的西王蕭朝貴為立下奇功決定突襲長沙,然而因部隊實力有限最終沒有成功,此後太平軍曾數次逼近長沙但都沒能破城。

西王蕭朝貴不僅偷襲長沙失敗而且意外殞命

1852年8月西王蕭朝貴帶領林鳳祥李開芳等千餘人離開太平軍大本營郴州直奔長沙,由於太平軍進展迅速在9月初就逼近了長沙外圍。西王蕭朝貴趁長沙外圍的清軍和瀏陽鄉勇準備不足就率先發起進攻,清軍慘敗太平軍繳獲了大量的物資和火藥,瀏陽鄉勇見太平軍大勝四散而逃,潰軍逃到長沙城內,太平軍順利進抵長沙城下。

此時的長沙城內有趕往赴任的雲貴總督羅繞典及湖南原任巡撫駱秉章和新任巡撫張亮基,此三人積極組織湖南鄉勇廣築營壘抵抗太平軍的進攻。太平軍順勢拿下長沙城外的制高點妙高峰並用火炮炮轟內城,但由於太平軍實力單薄始終未能破城。

9月12日在妙高峰指揮戰鬥的西王蕭朝貴不幸被清軍炮彈擊中,最終不治身亡,年僅32歲。

為保長沙城清軍四面來援,太平軍久攻不下

咸豐帝得知長沙被太平軍圍困後,迅速調集周圍的部隊馳援長沙,9月下旬清軍兵力達到了五萬之眾實力遠在太平軍之上。10月初太平軍主力在洪秀全和楊秀清的帶領下到達了長沙,在回合了長沙城外的太平軍後向長沙發起了猛烈的進攻。和春、江忠源部被太平軍擊敗,江忠源還險些因墜馬而死,清軍向榮部用大炮猛轟太平軍駐地才擋住了太平軍。

由於清軍援兵的不斷趕來,太平軍兩次圍攻長沙均失敗了。此時自郴州尾追的清軍張國樑部也到達了長沙外圍,為了圍殲太平軍主力,清軍開始紮營結壘深掘戰壕圍困太平軍。此時的太平軍形勢變得異常被動,楊秀清審時度勢開始放棄長沙準備北上直取武昌,就這樣持續了81天的長沙之戰結束了。

此次長沙戰役需要總結的地方很多,在西王蕭朝貴奔襲長沙站穩腳跟的情況下,洪秀全及楊秀清主力還在郴州未能及時跟進是戰略上的重大失誤。而西王蕭朝貴的戰死不僅讓太平軍損失了一位先鋒奇才,還使得楊秀清集團不受約束逐漸一家獨大,最終導致天京事變的發生。


秋雨魯北說歷史


太平天國的起義背景,是在清政府積弱之時的揭竿而起,攻打長沙城雖然初戰告捷,但是蕭朝貴壯烈犧牲

太平天國從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兵開始,就一路摧枯拉朽,連連攻克600多座城池,可以說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19世紀中葉的清政府積弱以久,內憂外患,整個社會已經出於末世徵象,鴉片戰爭爆發後,更是在國外列強的威逼下籤訂了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在這種大環境下,近代意義重大的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了,洪秀全對著天,對著地,對著白雲發誓要起義,同時他扣了幾個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加入這次轟轟烈烈的造反運動中來。

1852年6月,鴉片戰爭爆發的第12年,悠悠歲月已經過去十幾年,太平天國總指揮——天王洪秀全,率領太平天國勇士們,從廣西一直突圍北上,一路殺入湖南,整個過程驚天動地,殺聲震天。在短短兩個多月,太平天國軍眾如烈火燎原,一路把腐朽給燒灼死去,永明、道州、江華、嘉禾等州縣,盡入囊中。太平天國軍勇在前面廝殺,清政府當然也不會坐以待斃,一直在後面圍追堵截,但是太平天國軍師出有名,後來加入他們隊伍的人猛增數萬,本來這樣的局面,怎麼也算得上絕對優勢,天時地利人和。

清政府以為他們會經過衡州北上,於是準備在湘南一帶將他們一網打盡。但是洪秀全並沒有如他們所願,而是直接攻打了長沙。西王蕭朝貴奉洪秀全之命,帶領1000餘名太平軍勇士奔襲長沙。在長沙城南的石馬鋪,開啟了為期3個月的長沙之戰的帷幕。

這次戰役初戰告捷,開端很好,絕對是高開收益,激戰半日,就破營七八里,斃敵900餘人,陣斬敵將兩名,算是賺了個盆滿缽滿。

擊破城外守軍,天平天國乘勝佔領西湖橋和金雞橋,佔據制高點炮轟長沙城,雖然太平天國軍士甚猛,但是畢竟人單力薄,守城的清兵甚多,集中兵力抵抗,一時也是僵持不下,清兵死守城門,做殊死抵抗,見久攻不下,蕭朝貴身先士卒,舉旗督戰,不幸被炮彈打中,負傷犧牲。陣前犧牲主帥,人心必然跨掉,所以這蕭朝貴的死,也讓人心渙散。主帥已亡,清軍副將鄧紹良部趁機從湘潭開到長沙城外,像一把匕首插入太平天國軍勇的背後。腹背受敵,攻城不利。

遭遇清政府的反抗,派重兵增援長沙,左宗棠臨危受命,坐鎮長沙

長沙城被太平軍攻擊,清政府焦急萬分,立刻增援,派去的人已經到了四五萬之多,這會要拼白刃戰,估計都打不過,更何況政府軍的武器裝備不會比太平軍差,這浩浩蕩蕩的軍眾,心理上都會有壓倒之勢,更何況真正的戰鬥了。

清政府進入長沙的時候,其軍事力量已經加強,清政府也並不是一塊軟豆腐,等清政府的主力奔赴長沙的時候,蕭朝貴已經犧牲,群龍無首,其戰鬥力已經大大削弱,再加上太平天國的主力軍尚不在長沙城,攻城的只是一個小分隊而已。

饒是太平天國軍被圍困,但是其英勇善戰的品質尚存,也沒有讓清政府輕易消滅,畢竟當時他們所佔有的地理位置有極大的優勢,是長沙城的制高點。

洪秀全和楊秀清聞知長沙告急,緊急馳援長沙城,進入長沙城,與原部隊匯合,開始了戰鬥,清軍潰敗。在情急之中,廣西都督向榮啟動舊存5000斤大炮,自天心閣上發動炮轟,太平軍一時失去掩護。清軍在長沙城頑固抵抗。後因增援部隊不斷集結,太平軍腹背受敵,只能退回營帳。

翼王石達開西渡湘江,戰爭也進行得如火如荼,河西戰場還沒有打下來,東岸的長沙城南太平軍繼續發動進攻。這時戰神左宗棠出現了。

左宗棠在太平天國圍攻長沙城時,臨危受命,投入到保衛大清的江山的陣營裡。他建從長沙富商黃冕、賀瑗、孫鼎臣、歐陽兆熊手中籌措白銀12萬兩,用以安定軍心,城牆缺口時,他急中生智,令用石塊填缺口,並規定凡向缺口拋石一塊賞錢一千文。頓時石塊從各處飛來,砸死砸傷太平軍無數。在金錢的利誘下,誰能不盡心盡力,雖然計謀不算高端,但是卻非常有效果。

太平天國的軍士們攻打長沙城已經費勁心力,整整81天,既不能把清政府消滅了,也不能攻城,太平軍覺得這樣是空耗時間,所以決定放棄對長沙的攻擊,轉而撤出長沙城,一路北上,轟轟烈烈的長沙之戰就此結束,歷史上太平天國軍攻打長沙就沒有成功過,還曾遭遇到了曾國藩這個戰神。

之所以久攻不下長沙城,一是有湘軍頑強抵抗,二是長沙城不是太平軍的主力戰場,如果一味拖延時間,只會對自己更加不利

不管是北上的長沙之戰,還是西征入湘打長沙,彷彿長沙就是太平軍的魔咒,就從來沒讓他們順意過。

那麼為什麼太平天國一到長沙就折戟而歸呢?一是湘軍集團在當地有根深蒂固的群眾基礎,並且是維護封建王朝的堅實堡壘,左宗棠、曾國藩等等當時可以算得上“經邦濟世”之材。

從長沙之戰來看,腹背受敵,久攻不下,主帥陣亡,這或許都是表面現象,究其原因,其實洪秀全並沒有把長沙作為主戰場,如果攻不下長沙城,久而戀戰,對於後來的戰爭會延長時間,也不利於他北上。最終的目的並不是在長沙立足,如果僅僅糾結於長沙之戰,雙方損失都不會減少,這是利弊權衡下的選擇。

加上清政府對長沙投入的兵力和財力來看,如果洪秀全一味戀戰長沙,主力一定受損,撤出長沙才是最明智的選擇。長沙難打毋庸置疑,但是比起建立王朝這麼大的事,長沙也不會作為最終的戰場。

太平天國作為清朝的一支起義軍,就像一記重錘打擊在腐朽王朝的頭頂,雖然失敗了,但是他們的傳說還一直流傳著。


逆風解語


道光二十二年7月24日這一天,中國簽下了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這份條約破壞了中國的領土完整和關稅主權,便利了英國對華的商品輸出,讓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清政府為了支付高達2800萬兩的戰爭賠款和贖城費,彌補鴉片大量輸入而造成的財產虧空,不斷地增加賦稅。道光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平均每年流出的白銀足足有1000萬兩,再加上國外的工業產品大量流入中國,原來的家庭生產手工業成本高,價格也高,這就讓很多農民和手工業破產了,內憂外患釀成了道光末年,從廣西開始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因為湖南是廣西的鄰居,所以變成了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初期和清軍激戰的戰場。

咸豐二年也就是公元1852年的4月份,太平軍從廣西攻入湖南,一路是勢不可擋,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太平軍就拿下了湖南的道州、永明、江華、嘉禾、桂陽,郴州等等各州縣,不僅擺脫了清軍的圍追堵截,而且隊伍是越打越大,人是越來越多,這一路上都是講參加太平軍的老百姓。

這會清朝關軍戰鬥力啊實在是太差,清軍這邊的將領就分析,太平軍這幫烏合之眾肯定會經過衡陽,一路向北,咱們就調集大軍在衡陽和郴州一帶南北夾擊,把太平賊軍一舉消滅在湖南。可是太平軍也不傻,他們發現清軍舉動之後,立刻決定趁著清軍調兵遣將的時候,省城防備空虛攻打長沙……

這一年的七月份,太平軍西王蕭朝貴帶著1000多人拿下來,攸縣、醴陵,奔襲長沙,並且在7月27號打到了長沙城南的石馬鋪,展開了三個月的長沙之戰。在蕭朝貴趁著清軍還沒站穩腳跟,第二天再次發動突襲,激戰了半天,太平軍破營七八里,斬殺清軍900多人,還殺掉了清軍總兵和副將,太平軍佔領了長沙城外的黃土嶺,金盆嶺和妙高峰等各處要塞。黃土嶺這個地方的地勢比較高,在清朝末年是戰略要地。那會兒的妙高峰也比現在要高一些,它是被日本的侵略軍投下的炮彈硬生生地炸矮的,因為日本人從1938年到1944年,4次瘋狂的進攻長沙,有三次被擋在了長沙城外,妙高峰就是當年長沙城南的主戰場,有很多誓死捍衛長沙的官兵就戰死在妙高峰!

當太平軍佔領妙高峰這些要塞的時候,駐守在長沙城的清軍還傻乎乎的以為太平軍準備攻打衡陽呢。

剛剛打進湖南的太平軍那是來勢洶洶,新任巡撫張亮基還在從常德來長沙的路上,所以長沙城的防禦是幫辦大臣羅繞典和鮑起豹負責的,這兩位官員,不能說不用心,但是防禦太倉促,太平軍攻勢很猛,在擊破了城外的清軍之後,太平軍佔領了近城各處,控制了堅固的民房和制高點,開始炮轟長沙城。這會的長沙城上空槍炮火箭如密雨流行轟聲如雷,震動數十里。

城裡的清軍實在沒辦法,乾脆把善化縣城隍廟裡的定湘王神像抬到了城樓裡,想借助神力保佑長沙城,還別說這招真管用,但是跟神像沒關係,主要是因為太平軍的兵力太少,長沙畢竟是湖南省會城市,很難展開四面圍攻,戰局久攻不下。西王蕭朝貴身先士卒,這一不留神被炮彈擊中,重傷身亡,所以太平天國西王蕭朝貴的遺體就安葬在靠近妙高峰下的老龍潭,後來被清軍挖出來給毀了。

這一片的長沙城,突然遭到太平軍襲擊,清朝當局非常震驚,急忙調集各路兵馬增援。到那年的八月底,長沙城內的清軍已經有四五萬人了,文武大員有幫辦大臣一位,巡撫兩個,提督四個,總兵八個,還有副將等十幾位,這麼多將帥聚在一個城裡面確實少見,清軍的防禦力量大大增加了。

太平天國這邊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在郴州得知長沙受挫,8月10號率全軍奔襲長沙,22號先鋒就到了,當天就和原來的攻城部隊會合,對長沙發動了猛烈進攻。幾千名太平軍兵分幾路直逼長沙城外,並且從東面抄後路對清軍守將進行反擊。情急之下,清軍提督向容冒險啟用了舊存的5000斤大炮,從天心閣發炮,轟毀了近城的民房,這就等於讓太平軍失去了掩護,不能在逼城進攻了。

8月28號,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率本部也趕到了,太平軍兵分三路攻打城南,清軍也分三路抵抗,這會兒的長沙城是漫天炮火,一片焦土,戰鬥非常激烈,幸虧清軍的增援及時趕到。太平軍戰敗之後,退回營地。就在這個時候,清軍加強了城外東南的一個佈防,從天心閣一直到新開鋪這一帶紮營。正前方向容和各營將士深挖戰壕,準備接下來的鏖戰。

太平軍方面的幾萬人馬屯紮在長沙城南是背水而戰,三面受敵,所以洪秀全,楊秀清覺的得改變一下戰略方案,分兵西渡先佔領河西,作為進攻長沙和繼續轉進的陣地。九月初五這一天,翼王石達開率領數千名太平軍從朱張渡、南湖港、猴子石渡過湘江,佔領了水陸洲,就是咱們現在的橘子洲。然後又進佔龍回潭、嶽麓山這一帶,直接搭造浮橋,把這兩岸連成一塊。而此時的清軍只顧著堅守城池,實在沒想到太平軍會轉戰河西,所以急忙派兵渡江,但是遭受到了石達開部隊的頑強抵抗,十次進攻都被打退了。

9月18號,向榮親率3000人攻上了水陸洲,可是埋伏在洲上樹林裡的太平軍又設計勾引清軍,向榮中埋伏了,手下的將士們是丟盔棄甲,非常狼狽地逃回去。與此同時,河東的太平軍繼續發起了進攻。從九月中旬到十月中旬,太平軍在城南魁星樓和金雞橋一帶挖了十幾條地道,裡面填滿了火藥,先後在魁星樓悅城和天后宮發起了三次爆破,直接把城牆炸了一個五丈到七丈的缺口,這一下從缺口處是大舉殺入長沙城。

此時的長沙城是全城沸騰,一片混亂,百姓、將士四處分散,人心惶惶,很多清軍將士乾脆放棄抵抗,脫掉軍裝混入百姓堆裡從北門逃跑。但清軍江忠源等督兵在城裡是拼死抵抗,迅速把城牆的缺口給堵住了。當時還在巡撫張亮基府裡當幕僚的左宗棠想了一招,他籌集餉銀十二萬兩,讓人家用石塊堵住城牆缺口,他說,只要誰拋石一塊,賞錢一千文。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正是因為左宗棠這一招才穩固了城防,要不然,太平軍攻入城內,會有多少長沙百姓死於非命啊!

10月19號,太平軍攻打長沙已經81天了,此時的太平軍既不能殲滅城外的敵人,也不能合圍破城,而清朝援軍卻不斷地趕過來,太平軍的形勢非常被動。這時洪秀全改變計劃,決定撤出長沙。之後太平軍接連攻佔了寧鄉,益陽,岳陽,殺入武昌。

長沙城,由此成為太平軍入湘征戰以來唯一一座沒被攻破的城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