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角卡门》:我们都想成为阿华,却最终成了托尼

《旺角卡门》是王家卫自编自导的第一部影片,由刘德华,张曼玉,张学友,万梓良等人主演,影片上映于1988年。

影片通过讲述发生在香港旺角几个小混混之间的黑帮故事,戏剧化的体现了一些香港底层社会中想要寻找生活尊严的小人物命运。

影片以刘德华饰演的黑帮人物阿华为中心,有两条主线,一条是与张学友饰演的乌蝇哥和万梓良饰演的托尼哥相关的黑帮线,另外一条则是与张曼玉饰演的阿娥相关的感情线,两条线虽然有交织,但是却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基调,甚至会让人有两部电影的感觉。

其中,感情线部分如果单独抽出来做成一部电影的话,会很有王家卫后来电影的质感。

影片在色彩上的运用非常的强烈,纯色的主色调光搭配明度对比,具有强烈的风格化意味

影片中的人物和场景,都让人印象深刻。

影片中,阿华、乌蝇哥、托尼哥,阿娥,四个人代表了四种人。

托尼哥,一个背叛了自己理想的人。

《旺角卡门》:我们都想成为阿华,却最终成了托尼

万梓良饰演的托尼

他原先是有理想的,要不然也不会做到黑帮头目的位置,可惜他没有坚持自己的理想,他被残酷的现实给击败了,放弃了自己对于理想的追求;他心中就只剩下利益,为了利益甚至可以放弃一切,包括尊严,所以,面对乌蝇哥拿枪指着脑袋的时候,他怂了。

乌蝇哥,则是一个对理想有极致追求的人。

《旺角卡门》:我们都想成为阿华,却最终成了托尼

张学友饰演的乌蝇

也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极致追求,导致他跟现实生活格格不入。

他不愿意去卖鱼蛋,因为在他眼中,这种行为属于背叛理想。

他被托尼哥羞辱,当所有人都认为他会消失的时候,他接受了帮派的杀手令,捍卫了自己的尊严与理想,当一个英雄!哪怕这个英雄只有一天,哪怕这个英雄需要生命来做代价!

在他心中理想是大于一切的,包括自己的生命。

阿华,其实是一个天真的理想主义者。

《旺角卡门》:我们都想成为阿华,却最终成了托尼

刘德华饰演的阿华

但天真的他很快就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生活是很残酷的,它不会跟你谈理想;所以,他反复的叫乌蝇不要出头,也想要和阿娥一起回大屿山,放弃自己的理想;但他终究是一个天生的理想主义者,所以,当他看到乌蝇刺杀二五仔失败的时候,毫不犹豫的站了出来维护乌蝇的尊严,帮助他完成了刺杀。

而在那一刻,他应该想到了,自己是需要以生命为代价的,他也是一个对理想有极致追求,愿意牺牲一切的人

阿娥,则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却向往理想的人。

《旺角卡门》:我们都想成为阿华,却最终成了托尼

张曼玉饰演的阿娥

她没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所以,她对阿华的爱很含蓄,面对理想中的爱情,她选择了被动接受;当阿华要去送死的时候,她也没有去阻拦,因为她知道她拦不住,阿华不会为了她的理想生活放弃自己对于理想的追求。

看到影片中这四人对于理想的追求,再回头来看看自己,就能发现,几乎都是我们最初面对自己理想时的样子。

虽然有些难以接受,但现实中大部分人都是托尼哥、阿娥,只有少部分人能做到乌蝇哥、阿华。

这是事实,客观存在的事实。

说完人物,我们再来谈谈电影的场景设计。

作为王家卫的处女作,《旺角卡门》真的很惊艳,尤其是场景的设计上,非常的巧妙;让人看了印象深刻,以至于在观影后许久,依旧能在脑海中想起。

比如,阿娥离开阿华回大屿山的那场戏。

《旺角卡门》:我们都想成为阿华,却最终成了托尼

旺角卡门

王家卫用一些看似不太相关的镜头序列,配上电影旁白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让人看了却不会有任何的违和感,这种设计,非常的巧妙。

又比如,阿华和阿娥面对面吃饭的那场戏。

《旺角卡门》:我们都想成为阿华,却最终成了托尼

旺角卡门剧照

王家卫刻意的把阿娥的脚用高对比的亮色拍了出来,在桌子上,阿娥正常的在吃饭,没有什么动作;但是在桌子下,她的脚已经出卖了她,晃动的脚,预示了她萌动的心。

桌子上和桌子下,刚好对应了人物的表面和内心的活动,非常的巧妙。

还有阿华为受伤的乌蝇报仇前往饭店砍人的那场戏,以及阿华最后帮乌蝇补枪的那场戏。

《旺角卡门》:我们都想成为阿华,却最终成了托尼

旺角卡门剧照

王家卫都使用了大量的降格拍摄镜头,这也叫做抽帧镜头,但并不算完全意义上的抽帧,更像是单纯的降帧拍摄,把每一帧的曝光时间增加,所以,会在跳帧的同时,有拖影。

这些拍摄技巧,在他之后的作品《重庆森林》、《东邪西毒》、《花样年华》中都是有运用到的。

也正是因为王家卫在《旺角卡门》中实验了很多的拍摄手法,才有了之后作品的经典镜头。

所以,才会有今天的王家卫导演。

话说回来,《旺角卡门》的镜头还算是比较有逻辑的,但到了他后面的《东邪西毒》,就单纯的凭借意识和情感的相似来组合成镜头。

所以,《东邪西毒》的评价分两极化……

总体来说,《旺角卡门》虽然是一部商业片,但里面却融合了王家卫的想法与风格,所以,与一般主流的香港黑帮商业片略有些不同。

当年的香港电影,是比较喜欢在黑帮故事中塑造个人英雄,观众们喜欢这种小人物在大都市环境下凭借着自己的特立独行然后走向成功的故事,但王家卫的《旺角卡门》却是与这种主流背道而驰的。

在《旺角卡门》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真实立体的,没有小马哥那么的英雄,阿华混了那么久只有乌蝇一个小弟,两人最后还死了。

《旺角卡门》:我们都想成为阿华,却最终成了托尼

旺角卡门剧照

导演最终将一个残酷的悲剧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还有在主流香港黑帮电影中被故意忽略掉的爱情也被王家卫提高到了兄弟之情相同的地位,阿娥和阿华的感情戏细腻不像是一部黑帮电影,他们之间爱情给这部黑帮犯罪电影注入了一丝浪漫而又温柔的气息。

他们两人在电话亭的热吻,成为了一个永恒的经典。

电影的两条线,一条是残酷的黑帮斗争,一条是甜蜜的爱情,两条线的交错纠缠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魅力,残酷中带着温柔,温柔中带着浪漫。

其实可以看得出来王家卫最想讲的并不是黑帮斗争,而是单纯的爱情。

但他是新人导演,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向现实妥协,为了票房,他最终变成了托尼哥,在影片的结尾抹杀掉了阿华和阿娥的爱情,也抹杀掉了他的理想。

而正是因为这样的妥协,《旺角卡门》成了一个另类作品,对于王家卫和香港电影而言都是这样。

对于王家卫:这是他唯一一部黑帮片,他想讲自己理想中的爱情故事,但却又不敢那么明目张胆地讲。

对于香港电影:原来黑帮片还可以这么拍啊,主流的黑帮电影多了一条支流。

《旺角卡门》:我们都想成为阿华,却最终成了托尼

旺角卡门剧照

关于影片为什么叫《旺角卡门》,很好理解,拆开来解读。

旺角:故事发生在旺角,这个一个地名。

卡门:其实是法国作家普罗斯贝尔.梅里美写的短篇小说

而小说《卡门》的主题是一个脱离了道德的束缚去追求精神的纯粹自由,最终死掉的故事。

而在《旺角卡门》这个故事里,乌蝇哥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去做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阿华终究还是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帮乌蝇补掉了那个人,从而,乌蝇哥终于可以不用说自己一世乌蝇,在死的那刻,他终于达成了他的理想,做了一日英雄。

而这个英雄其实是以他们两个人的生命为代价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种对于理想的强烈而极致的追求,正好对应了卡门向往纯粹自由的死去,所以,这也是电影为什么叫《旺角卡门》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