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

明朝永樂四年,即公元1406年,成祖朱棣正式下旨定都北京,營建北京宮殿。 自此,有了北京城;北京城內有了朝廷宮殿,又稱紫禁城; 紫禁城內太和殿由此誕生。太和殿,俗稱金鑾殿。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建成時,稱為奉天殿;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毀於雷火,三十八年(1559)九月又建成,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改稱太和殿。康熙十八年(1679)再次遭遇火災,直至三十四年(1695)開始重建,三十六年(1697)建成。現今保存的太和殿,即為康熙三十六年(1697)重建後的完整形制、結構、工藝。故宮博物院對太和殿的大修,恰恰起於2006年,完成於2008年8月。從1698年至2008年,整整310年。

太和殿是整個故宮建築群最高大的建築,太和殿高35.05米,東西63米,南北35米,面積約2380多平方米。長寬之比為9:5,寓意為九五之尊。太和殿是紫禁城中眾多殿宇之中最大的一座,形制也是最高規格,最富麗堂皇的建築。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

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從東到西有一條長脊,前後各有斜行垂脊兩條,這樣就構成五脊四坡的屋面,建築術語上叫廡殿式。簷角有10個走獸為中國古建築之特例。

太和殿裝飾得金碧輝煌,莊嚴絢麗。太和殿內部有直徑達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圍繞御座的是瀝粉金漆的蟠龍柱。殿內有瀝粉金漆木柱和精緻的蟠龍藻井,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裡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繞著六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著下面的寶座。皇帝的金漆雕龍寶座設立在兩面高的御座之上,御座前有造型美觀的仙鶴、爐、鼎,背後是雕龍屏風。

太和殿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每位新皇帝的登基大典都是在這裡舉行。此外皇帝的大婚,也就是說皇帝一輩子只有一次的與那個從大明(清)門抬進來的皇后的婚禮,皇帝的生日,每年的元旦等重要的慶典都在這裡舉行。

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臺基上按照官員品級的大小跪滿文武百官,中間御道兩邊排列著儀仗,皇帝端坐在太和殿中央的御座上。大殿廊下,鳴鐘擊磬,樂聲悠揚。臺基上的香爐和銅龜、銅鶴裡點起檀香或松柏枝,煙霧繚繞。是的一個偉大的帝國是需要一個這樣重大的慶典場所的。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


太和殿說其“大",首先,是因為它的地位在人們的思想意識中的“大”:從明永樂開始,到清朝末代,曾有24個皇帝在以太和殿為中心的皇宮裡,對天下發號施令且綿綿500年,在我國現存的、能體現這一極權的完整建築,僅有紫禁城中的太和殿; 其次,是因為在現存的古代宮廷建築中,太和殿的建築高度最高、體量最大、大木結構最複雜、建築技術最全面、裝飾最華麗、各項用材最好,且金碧輝煌依在,沒有建築可與之媲美。雖然說太和殿“大”,但是它也很“小”:這是因為在中華民族遍佈全國的古代建築中,數量上它只是一座,面積只有2381平方米,所以說很“小”由於種種原因,長期以來對太和殿沒有進行過專門的研究,更沒有系統全雨的成果;而且,對它的研究,就像對整個紫禁城的研究,以及對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一樣:它所展示的、蘊涵的、巳知的、未知的、將會被領悟的,或許永遠也領悟不了的,不會有終結。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


現存太和殿建築面闊十一間,進深五間實測柱根面闊尺寸為:前後簷明間面闊8.47米,一(二|三次間5.55米,四次間5.56米,梢間3.62米,通面闊60.13米。 柱根進深尺寸為:山面明間進深11.18米,次間7.465米,梢間3.62米,通進深33.35米建築面積2381.44平方米。實測柱頭面闊尺寸為: 前後簷明間面闊8.47米,一、二、三次間5.55米,四次間5.56米,梢間3.56米。柱頭進深尺寸為:山面明間進深11.18米,次間7.47米,梢間3.56米。據《紀事》載:“太和殿一座,計九間。 東西二邊各一間,內明間面闊二丈六尺三寸五分,八次間各面闊一丈七尺三寸, 兩邊間各面闊一丈一尺一寸隨面闊十八丈六尺九寸五分。出明間闊三丈四尺八寸五分,兩次間各闊二丈三尺二好七分,前後小間各闊一丈一尺一寸,通進深十丈三尺五寸九分!”

總體看來太和殿柱網分佈十分規整 。面闊與進深呈現出如下比例關係:

①通進深與通面闊比約為5:9。

②明間進深與明間面闊比約為4:3。

③從面闊上看,明間面闊8.470米> 一次間=二次間=三次間=四次間5.550米》梢間3.620米,明間面闊與次間面闊比為1.53:1(約為3:2) ,次間面闊與稍間面闊比值同樣為1.53:1(約為3:2),由此可見明、次,梢間面闊之間是等比遞減的關係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


三、步架舉架

經實測,太和殿上層簷各步架舉高值為:簷步1540毫米,下金步1230毫米,中金步(下)1450毫米,中金步(上)1350毫米,上金步1640毫米,脊步1950毫米。上層簷各步架跨度值為:簷步3205毫米,下金步2150毫米,中金步(下)2100毫米,中金步(上)1885毫米,上金步1850毫米,脊步1870毫米。經計算,太和殿各步架坡度取值如下:簷步0.48,下金步0.572,中金步(下)0.69,中金步(上)0.716,上金步0.887,脊步1.043.古建築屋面曲線的確定,宋《營造法式》規定為舉折制,即先定舉高後做折法。明代早、中期建築多沿襲宋制,採用舉折制確定屋面曲線,明末清初則向舉架法過渡。所謂“舉架制”為清《工程做法》定製,即先定折法後定舉高。 其特點為各步架坡度取值多為整數比或整數加0.5,通常簷步五舉開始,逐步增加,至脊步增至九舉,如清代十一檁大木構架常見舉架取值為:簷步五舉,金步依次為:六舉、六五舉,七五舉,脊步九舉。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