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基後, 為何鄔思道非死不可, 而李衛卻可以青雲直上?

歷史思想家


從幾個關鍵字“雍正登基”,“鄔思道必死”,“李衛平步青雲”等可以將題主的問題範圍劃定到由胡玫導演,唐國強,焦晃,徐敏王繪春等一眾老戲骨出演的經典歷史劇《雍正王朝》中。因為歷史上的雍正登基並不涉及鄔思道和李衛這兩位題主所涉及的關鍵人物。但是電視劇中沒有明確指出鄔思道必死或者雍正必殺鄔思道的關鍵字眼。這些事情我們需要通過一定的細節來觀察得到結論,李衛平步青雲自然有著其獨有的情商和為官之道。

關於雍正登基鄔思道必死的幾點看法:

一,雍正登基以後,確實有要把鄔思道處死的想法,這裡在小說中已經明確指出,但是電視劇中表現的比較隱晦。

1,登基的當天晚上,雍正放棄了重兵把守的皇宮秘密走上了會雍親王府的路,雖然後來我們知道雍親王府戒備森嚴,但是回去的路上可是無法保證的,雍正的舉動令人感到奇怪。

2,雍正回到雍親王第一句話就是要找鄔思道並且沒有絲毫慶祝的意思反而一臉嚴肅,照理起碼給鄔思道一個交代。反而是鄔思道要說話的時候,雍正不鹹不淡的說了一句

不會虧待,自有安排

3,當鄔思道要說半隱時,雍正卻眼神閃爍略帶疑惑,沉默不語在思考如何,沒有任何挽留語句,完全不像多年的君臣情義。

二,坎兒的背叛鄔思道知情不報還出主意,後來還是十三阿哥胤祥向雍正提醒

四哥,你府裡有人和八哥府裡的人打的火熱

當天晚上坎兒就被雍正賜毒酒毒死了。坎兒從11歲跟著雍正,深的信任,這樣的人都會一時被迷了心竅發生這樣的事情。鄔思道老謀深算雍正把握不準,在加上外有八阿哥胤禩一黨虎視眈眈,為了以絕後患,雍正或許會下狠手。

三,鄔思道的一些說法確實正中雍正下懷。他是刑餘之人卻幫助雍正奪下了皇位,功不可沒,雍正賞也不是,不賞也不是。一旦封賞或者鄔思道一旦曝光,那雍親王府有很多的秘密這件事就會慢慢浮出水面,這是雍正最不願意看到的。

四,雍正最後還是沒有殺鄔思道,因為鄔思道半隱的提法很好,不僅主動讓雍正監視他還會是不是幫助雍正解圍。再者鄔思道的一凡論述感染肺腑,幾十年的感情,我不會想您,您也會想我啊,言外之意大概是除了想我這把老骨頭在你有問題不能解決的時候還是幫得上忙的,雍正就是塊石頭,他也該感動了吧。

關於李衛平步青雲的幾點看法:

個人猜測在雍正殺死坎兒的那一剎那,他不是沒有擔心過李衛。畢竟李衛和坎兒從小到大從一起流浪的小乞丐到一起被他收留的好朋友。但是李衛很聰明,他和鄔思道想的一樣也聽從了鄔思道的教誨(李衛成為四品糧道回四爺府):

狗兒啊,你知道你頭上這頂烏紗,身上這身官服多少讀書人寒窗十載求而未得,你要知道是什麼原因,以後不管發生什麼事,你都要知道你的根在四爺府,根深了,葉才會茂。

所以李衛做事很聰敏對雍正也一直心存感激忠心耿耿。

一,李衛對雍正感情很深雍正吃飯吃成了半碗,許久未見看到雍正累到疲憊顯出老態等等細節的時候,李衛都為雍正擔心到哭泣流淚,這無疑是最讓雍正感動的,雍正三個兒子弘時,弘晝,弘曆三人都沒有這樣的情感表達和關懷。

二,李衛深的榮寵卻很謙虛,不管是對清流的李紱還是張廷玉,田文鏡這樣的同僚都十分尊敬。當雍正要把兩江交給他時,他最擔心卻是怕自己幹不好,讓雍正丟臉。

三,李衛本身很有能力,從他在江蘇推行攤丁入畝我們就可以發現,他很會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想問題。平反冤假錯案的時候,善於抓住漏洞,對待不配合的官員他也能巧用辦法收服。

四,李衛忠心耿耿,即使面對對自己有恩的年羹堯,只要他得罪了雍正,李衛就能脫口而出要雍正免了他的官。科考舞弊案的時候,也只有李衛帶著兵,冒著觸犯天下讀書人的黴頭和可能沒有證據被治罪的危險去考場查舞弊。

以上


紅雨說歷史


鄔思道費盡心機,讓雍正登上了皇位,可這邊龍椅還沒有坐熱乎,那邊鄔思道就跑了。同為潛邸的奴才,大字不識一個的李衛卻在主子登基後青雲直上,飛黃騰達,南轅北轍的際遇背後,是中國政治文化的一大暗角。

漫長的奪嫡過程中,鄔思道全然以謀士的身份出現,為雍正獻計獻策,甚至不惜瞞著雍正耍手段,陷害廢太子,逼著雍正參與奪嫡。表面上看,鄔思道心無旁騖,只是想著幫助主人上位,但卻犯了一個很大的忌諱:皇權爭奪,介入太多!

中國古代社會名為國,實則是個家天下,所以每當皇帝問及大臣立儲之事,聰明點的都會避而不答,或者用“陛下的家事”這一標準外交辭令推脫。面對這種回答,皇帝是既生氣又欣慰,生氣的是在這個問題上無人分憂,孤家寡人無處訴衷腸;欣慰的是,大臣們比較識趣,知道不能僭越。

而那些自作聰明,以為為天下著想,忙不迭推薦人選的,不是遭到冷遇,就是丟掉性命。

明朝大才子解縉就是典型的例子,他自負才高八斗,心憂天下,在永樂皇帝面前肆無忌憚地胡說八道,結果不等到新君上臺,他就領盒飯一命嗚呼。

自作聰明,是官場大忌。

既然是家事,就只能在家族這個封閉的圈子裡運作,這是明規則,也是潛規則。明規則在於,大家都明白這事;潛規則在於,大家都想摻和一把。

可即便有些皇子需要藉助外力來完成奪嫡大事,隨著地位的變化,想法也就跟著變了:既然謀臣能助我的天下,會不會也能幫助別人來謀奪我的位置?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這種上位邏輯並非沒有道理,戰國時期趙武靈王依靠謀臣肥義坐穩大位,待他將位子傳給兒子,自己做了太上皇以後,肥義就棄他不顧,全心全意效忠新君,等到他想收回權力,肥義卻帶頭反對。

再有就是唐朝的開國大將侯君集,早年跟著李世民打天下,立下汗馬功勞,卻在太子問題上犯糊塗,鼓動李承乾造反,最終失敗身死。

所以說,很多時候人家幫你,看重的是你將來的權位,而不是你本人。

鄔思道扮演的就是這種角色,對電視劇較為熟悉的朋友可能會發現,鄔思道與雍正的密謀大多發生在晚上,導演通過這種方式有意無意的暗示,他倆之間的很多事情見不得光,而以雍正苛刻殘忍的性格,一旦上臺,怎麼會容忍知之甚多的鄔思道長留世間。

鄔思道何等聰明,自然懂得這個道理,他幫雍正,是因為在諸皇子中,雍正繼位對天下蒼生最為有利,作為一個殘疾的師爺,鄔思道依舊保存著讀書人的濟世情懷,把天下蒼生的利益放在首位,為此不惜殫精竭慮、鋌而走險,介入到皇權爭奪中來。

但介入歸介入,鄔思道並不迂腐,他可不願意因為一時的暢快丟掉個人性命,所謂世間哪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天下重要,個人安危也要考慮,所以這邊事了,那邊馬上走人,帶個小妹到處騙吃騙喝,笑傲江湖,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可以說,鄔思道這種人活得瀟灑, 活得明白。

李衛和鄔思道完全是兩種人,他大字不識一個,又沒有其他靠山,對雍正的依附程度遠遠大於鄔思道,也正因為這種關係,讓他對雍正無限忠誠,絕對不會生出二心。編劇取名也很應景,李衛小名狗兒,與其說是鄉野之人不會取名,不如說李衛註定只能做上位者的一條狗。

叫我咬誰我就咬誰!

雍正同樣需要李衛這樣一個人,在詭譎的清朝官場,陽光白雪的手段要有,下里巴人的事也的有人做,中國古代社會,名為儒家,實則是儒表法裡,講大道理的時候,就把孔孟之道搬出來撐場面;做事情的時候,法家、縱橫家、陰陽家,百家爭鳴,哪個有用用哪個。

君不見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孔夫子捧上神壇,做萬世師表,可做事用的都是主父偃這種不擇手段的貨色,與儒家的仁愛思想沒有半毛錢關係。

說一套,做一套,實用主義才是王道。就好比是老百姓進廟燒香,管他上帝、耶穌、太上老君,都給我供上。

但做這種事情,既要有能力,又要絕對忠誠,關鍵時刻,還能死心塌地背鍋。符合上述兩個條件的,只有李衛和田文鏡,田文鏡自然是不錯的,但只他一個遠遠不夠,於是李衛就得到大展拳腳的機會。

當然,李衛也不是省油的燈,表面上看大老粗一個,人人不拿他當回事,實則是個智多星,履職江寧織造,推行新政,第一炮就打響了,他用那些下作的流氓手段,將一幫子迂腐的官老爺整得服服帖帖。

亂拳打死老師傅,不管是王八拳還是太祖長拳,打死人的拳就是好拳頭,做領導的,要的就是效果!

雍正最喜歡的就是李衛這種人,對上無限忠誠,叫他幹啥就幹;對下毫無下限,只要完成任務,不擇手段。

所以說,官場做事,忠誠比能幹來的好用,做老爺的寧願使用一個唯唯諾諾的庸才,也比一個幹吏來的放心。



日慕鄉關


題主問的是電視劇《雍正王朝》裡的情節。

雍正順利繼位當晚,突然返回雍親王府,一進門就問“鄔先生呢”。找到鄔思道後,陰陽怪氣地客套了一番,又是說名分日後安排,又是詢問他想怎麼隱,目的就是在試探鄔思道本人的態度,如果態度不好,便會將其暗中處置,令其徹底消失。



但鄔思道先是提出“半隱”的建議,主動要求雍正派人監視他,接著又聲淚俱下,打起情感牌來,訴說這十餘年與雍正的朝夕相伴。雍正終於動容,遂放其半隱。

之所以雍正要殺鄔思道,主要因為鄔思道確有大才,為我所用自然樂見其成,可一旦分道揚鑣,難免為他人所用,或與他們密謀,影響雍正的統治。聯繫《雍正王朝》中雍正繼位之初的形勢,八爺黨虎視眈眈,年羹堯等舊日奴才也與其日漸疏遠,皇權隨時有旁落的威脅。

所以,對於鄔思道,雍正也是不得不防,防止其為他人所用,加之他是雍正奪嫡過程中的核心人物,掌握很多核心機密,但又不是絕對忠於雍正的人,於是雍正才準備將其殺害。



而李衛則不同,李衛屬於絕對效忠於雍正的奴才,又是從小培養,主奴之情深厚,願意為雍正豁出命去都在所不惜。對於雍正給予他的一切,他只有感恩戴德,粉身碎骨為報,沒有一點膨脹的心態,不像另一位奴才年羹堯,這山望著那山高,為雍正所忌憚。

對於高福之死,李衛得知想必也十分悲涼,兔死狐悲,他也擔心過自己的未來。但他很快在鄔思道的開導之下襬正了心態,再次強化了對雍正的忠誠感,堅決站在雍正身後,心甘情願做這棵大樹上的枝葉。



更重要的是,李衛其實並沒有完全參與到奪嫡之爭中,因為他後來被雍正放了外任,然後一直就在地方官任上成長,對於雍正奪嫡的很多機密,他知之甚少。而在雍正繼位後,以他絕對可靠的忠誠、久歷外任的經驗和靈活多變的辦事能力,毫無疑問會成為雍正推行新政的大將。否則以雍正的多疑,如果李衛也參與了太多雍正奪嫡期間的秘密差事,他的性命恐怕也未必能夠保住。


達摩說


因為他們兩個不是一路人。

鄔思道和李衛,到底有何差別?

鄔思道是謀士,李衛充其量是個有慧根的奴才。

鄔思道之所以非死不可,原因就是他出現的時機不對勁。

他一出現,就是九子奪嫡的關鍵時刻,雍正派年羹堯把他救出來,也是欣賞他的才能,讓他為自己辦事。

但是在這個過程之中,就免不得要用一點骯髒的手段,對付手足兄弟都是家常便飯。

這樣的事情傳出去,豈不有損雍正的天威?雍正是個謹慎的人,這一點從多處都有體現。

最明顯的就是,雍正默認了王焱去羞辱鄭春華,讓其自盡,就是為了免去後顧之憂,怕別人揪雍正這個短處。

所以,雍正為了當皇帝,到後期已經越來越黑化,終於成為皇帝的那晚,回到雍親王府,其實根本不是為了看看,就是想要滅了鄔思道之口。

結果鄔思道一番感人肺腑的心裡話,最後提出半隱,表示自己不會亂說,而且也能讓你監視到。

雍正想到往日情誼,這才決定放了他。

而李衛卻不同,李衛雖然在雍正登基的過程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勞,但他與鄔思道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並沒有參與其中的策劃,而是主子說什麼,他就幹什麼,表現得無比忠誠,讓雍正一眼就能看出他的內心來。

這才是雍正對他厚愛的原因,而鄔思道則是知道太多秘密,為人也太過聰明瞭,雍正不得不防他一手!


十點歷史君


鄔思道是謀士,自古謀士知道太多的核心秘密,和上級不能見光的事,一旦功成根基穩定下來,謀士就是心頭之患,所以很難功成全身而退,逃得了就非常幸運的啦,如范蠡等。

李衛僅僅是忠實的手下,就算有二心,也根本沒影響。

年羹堯是功高蓋主,也是威脅到皇帝,所以也只能是死路一條。


升哥與傳統文化


因為雍正登基以後,皇位還不是特別穩定,八爺黨還在找機會,而鄔思道可能就是哪個機會。因為鄔思道常年在府中,所以外人很可能都不瞭解鄔思道,但是出來論功封賞的話,鄔思道的官職應該比年羹堯還要大,這樣的話怎麼能服眾人呢?所以說雍正是不能留鄔思道的,既然不能留鄔思道也不能將鄔思道殺了。耐李衛是一個相當單純的人,當年雍正還不是皇帝的時候去南方賑災,就是在那裡遇到了李衛這樣的人才。

首先,就是李衛的性格足夠機靈,比如說當時和李衛一起被雍正選上的高福,就是因為他傻乎乎的不夠機靈被人利用了。

再有就是李衛對胤禛足夠忠誠,當年胤禛給了他一口吃的,他就用一輩子的時間感激胤禛,用自己一輩子的時間報答胤禛。也正是因為他認定了胤禛這個人,所以他對胤禛的感激並不會因為胤禛身份的變化而變化。

最重要的是,李衛可以說是胤禛親自帶大的,李衛當時的身份代表的是那些窮苦的人,而且從小生活在社會底端的李衛對於上層人的社會一無所知,就像一張白紙,你告訴他這個上層社會是什麼樣的,在他眼裡這個上層社會就是什麼樣的。


bison5


因為他們兩個都屬性不同。他鄔思道是一個謀士,李衛他則是普通的對外的官員。

所以,這個也就造成了一些本質上的問題。李衛他對於雍正來說,只是一個忠於主子的人。


而他對於李衛,只要相待就好了,有什麼事情讓他去做,而李衛也只要執行命令,至於核心的一些東西,他是沒有必要去接觸的。

但是,鄔思道可就不同了,對於雍正,他可以說是什麼事情都很清楚,這一點很明確,因為他出色的是在腦子上,而胤禛恰巧十分需要這樣的人,而且需要他知道所有的事情,這樣,他才能事無鉅細的出謀劃策。


但是,事情成了以後呢?鄔思道他就是威脅了,因為單就胤禛上位這件事情,肯定還是有著許多不能見光的東西,而這個很多都是軟肋,於是對於雍正來說,他鄔思道就是威脅了。

但是李衛呢?他還是原來的李衛,多多少少肯定會知道一些東西,但是絕對沒有那麼的核心,所以李衛有能力就可用,而鄔思道呢?則必須要防。


是阿維啊



這個問題有意思,宋安之來回答!

劃重點,關鍵原因在於兩個人定位不同!接下來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這兩人為什麼差別這麼大呢,主要在於兩個人的定位不一樣。因為鄔先生是個謀士,而且還是一個極其有主見的謀士。而李衛則是一個奴才,一直以奴才自居,很是會辦事,知道的秘密也少,所以才可以平步青雲。

先來具體說說鄔先生為什麼差點被殺。

老四在登基當晚急匆匆回府第一時間要見鄔先生,其實已經是起了殺心。但鄔先生很聰明的選擇了急流勇退,並且提出方便雍正監視的半隱方式,再加上雍正念著舊情,所以才得以保全性命。

老四為什麼要這樣做呢,表面原因來看是兔死狗烹。回首鄔先生在四爺府的十五年,可謂是全程參與了老四的奪嫡,幾乎知道老四在九子奪嫡期間的所有秘密,所以老四對他起了殺人滅口的心思也在所難免。

不過這只是表面原因,深層次的原因在於鄔先生這個人太聰明瞭,太有主見了。在九子奪嫡期間鄔先生可謂是屢次勘破康熙的帝王心術,所以說這樣的人太可怕了。

不管誰當了皇帝,身邊放著一個可以看破自己心思的人,肯定是不放心也不舒服。更何況是雍正這種霸道的皇帝,自然不喜歡被人猜透心思。

還有就是鄔先生這個人太有主見了,不是那種唯唯諾諾的人,反而喜歡老四對他言聽計從。所以老四經常是對其打壓提醒,比如說追繳國庫欠款之時,老四請教鄔先生,鄔先生在誇誇其談的說了三類人以後,老四並沒有表態,而是打了打呵欠說道夜已深早點休息吧,整的鄔先生很是尷尬。

還有二廢太子之際,老四根本不顧鄔先生感受,賜死了高福,其實也有點殺雞給猴看的意思,提醒鄔先生真正做主的人是我老四。

因此鄔先生這種喜歡讓人言聽計從的性格,所以老四更不能留他在身邊。而且如此一來,諸如知道內情的老十三等人,怕是會認為老四都是鄔先生教導出來的,老四是對鄔先生言聽計從,那麼老四的威嚴肯定會受損,所以老四讓鄔先生半隱,也有表現自己也是可以的意思在內。

因此鄔先生在雍正登基以後,自然沒有留在他身邊被重用,反而差點被兔死狗烹,急流勇退之下才得以保全自身黯然半隱。最後又是費盡心思的在田文鏡處,故意激田文鏡趕自己走,才得以徹底歸隱。

接下來再說說李衛為什麼可以平步青雲。

在感情上來說,李衛在小乞丐時期被老四帶回府,在四爺府那麼多年,可以說老四的好奴才,甚至是半個家人。

關鍵還有就是李衛很會辦事,知道自己只是老四的奴才,沒有了老四自己什麼都不是。所以一直是小心翼翼的,哪怕是成為封疆大吏以後,也沒有將自己當成臣子,而是一直認為自己是雍正的奴才,並且盡到身為奴才的本分。

像年羹堯在西北大捷以後,以西北王自居,是不可一世飛揚跋扈,當時官員因為雍正的態度,都是敢怒不敢言。也就是李衛敢說出那句關於年羹堯,傳得沸沸揚揚的“帝出三江口,嘉湖作戰場”的大逆不道之話。

還有曾靜造謠抹黑雍正,鼓搗嶽鍾琪造反,雍正身為帝王自然是聰明的顯示自己的大氣,下令不得對曾靜用刑,但心裡其實很委屈的。李衛知道以後,不顧自己是兩江總督的身份,直接抱著奴才替主子出氣的想法,跑去刑部大佬不顧官體的去毆打曾靜。

可以說像李衛這種會辦事,更是一直能放準自己位置,以奴才身份小心翼翼的人精,自然是上位者喜歡的人。因為這種人自始至終都是小心謹慎的,不會像年羹堯那般立下大功就飛揚跋扈不可一世,所以雍正自然肯重用他,李衛自然是平步青雲。

再加上李衛雖然與鄔先生同為雍正潛邸舊人,但很明顯李衛知道雍正的奪嫡秘密是少之又少。因為他只是王府中的奴才,屬於邊緣人員,最多是乾點跑跑腿的差事,接觸不到核心秘密,知道的秘密很少。

當然還有一個關鍵,李衛可以說是鄔先生半個弟子。鄔先生的自保之道很高明,他與李衛同為底層人生出身,自然對李衛指點頗多。

諸如李衛隨著年羹堯離開北京後,成為四品糧道後第一次回京。回到王府以後,跑到已經被賜死的高福曾經住的地方傷感,就是鄔先生及時出現提醒了李衛,並且意味深長的說了一番話讓李衛要“好自為之”,其實也是在提醒指點李衛。李衛受到鄔先生的教導,所以自然是深諳自保之道。

所以說像李衛這種知道雍正秘密很少,還一直以奴才自居,哪怕身為封疆大吏也是小心翼翼,不會飛揚跋扈,而且辦事能力很強的人,雍正自然是大大的重用。

更何況雍正為了推行新政,得罪了百官,真正賣力替他實施新政的人是寥寥無幾。也就是李衛在江蘇巡撫任上賣力推行,並且效果不錯,所以在當時放心可用之人很少的情況下,李衛自然是更加受雍正重用了。

所以總結來說,鄔先生之所以差點被殺,最後是隱退。而李衛身為一個小奴才,卻可以平步青雲。主要是因為兩個人的定位不同,很多時間每個人的起點也很重要,有的人的起點看似很低,但反而是好事,可以後勁十足,比如說李衛。有的人看似起點很高,有可能一輩子只能侷限在這個定位,搞不好還要深受其害的,比如說鄔先生,因為是謀士知道的秘密太多,所以差點被鳥盡弓藏了!

現在大家看明白了吧?


宋安之


我不太明白題主的問題,首先鄔思道並沒有死,何來的非死不可,李衛倒是青雲直上了,這點倒是沒錯。

“雍正王朝”對雍正皇帝的刻畫可謂是高大上了,作為皇帝,他生活簡樸,不慕虛榮,不好女色,處理政務夙興夜寐,勤勤懇懇,不畏艱險,在位期間全力推進改革,為了大清王朝的事業甘願做個“獨夫暴君”,頗有現代政治家,革命家的氣質。


作為雍正皇帝奪嫡工作的總軍師,鄔思道的功勞不可謂不大,可以說沒有鄔思道就沒有後來的雍正皇帝。

繼位當夜,雍正返回潛邸,鄔思道又周密安排護衛,保護雍正皇帝當夜安全,並且替雍正皇帝拒絕了前來拜見的十七阿哥,幫助雍正在繼位當夜就進入孤家寡人的工作狀態。對於他的功勞,雍正自然是心知肚明,只是對於如何犒賞鄔思道卻是件很麻煩的事。

鄔思道的功勞,在雍正眼裡封侯拜相也不為過,只是鄔思道身上有案底,作為前朝的罪人,雍正著實不好提拔。最關鍵的是,鄔思道幫助雍正做的都是見不得人的事,這些功勞不好拿出來說。給的封賞少了,又怕鄔思道心中有意見,這裡大家要注意,對於真心跟隨自己辦事的人,雍正的封賞是很重的。他不是一個薄情寡恩的主子。



比如說十三爺,雍正皇帝破例封他為鐵帽子王,也是清朝第一位恩封的鐵帽子王,田文鏡一個舉人出身的官員,為了提拔重用他,雍正專門為他發明了河南山東總督的位置。年羹堯就更不用說了,官員任用甚至出現了“年選”的說法。


所以說,鄔思道主動要求歸隱,但是他身上的秘密太多,如果是全隱害怕雍正犯疑心病,另一方面,全隱了,他一個瘸子誰來養活。於是鄔思道選擇了半隱,並且時不時的出來幫著乾點活,刷一把存在感,最後也是在十三爺府上頤養天年了。


醉美木瀆


鳥盡弓藏,兔死狗烹,能爬上帝位的,有幾個不是心狠手辣之人?鄔思道和李衛,一個幫雍正得天下,一個幫雍正治天下,作用不同所以註定他們的結局也就不一樣。

雍正要殺鄔思道的原因

在九子奪嫡的初始階段,雍正是不具有任何優勢的,首先他沒有太子 的先天優勢,太子繼位畢竟是理所當然的,其次他在聲望上也是遠遠不如八阿哥的。 但雍正有一個好參謀師爺鄔思道,在師爺的指導下,他步步為營,最終扭轉乾坤奪取了帝位。在雍正慢慢坐穩帝位之後,鄔思道的作用已經不大了,能共患難,並不一定能同富貴,鄔思道成了雍正心中的一根刺。是什麼樣的刺呢?在雍正奪嫡過程中,鄔思道和雍正不僅使用了不少陽謀,而且施行了很多陰謀。可以說一旦鄔思道脫離掌控,雍正很多見不得光的內幕將大白於天下,這是雍正無法接受的。還有一點,從鄔思道幫助雍正奪取帝位的過程中種種算計可以看出,這個人智商極高,可以說是算無遺策,一旦被八爺黨挖去,那將會給雍正帶來非常大的威脅。從這點看來殺掉鄔思道永絕後患,這是最好不過的。再者,鄔思道聰明絕頂,他可以從雍正的一舉一動猜出雍正的心思,這讓雍正非常的沒有安全感,就如同赤身的站在鄔思道的面前一樣,渾身不自在。只有除掉鄔思道,才能消除這種心理。以上就是雍正不得不殺鄔思道的原因了。好在鄔思道也明白雍正的心思,後面他使出幾條計策,最終從雍正的手裡逃出生天。而且走之前也給雍正一些暗示,讓雍正放心,他不會對不起雍正,雍正最後也就放了他一馬。

雍正重用李衛的原因

至於李衛,雍正就不用擔心了。首先李衛是雍正的嫡系,從始至終一直跟著雍正,他沒有必要去背叛雍正,更何況雍正已經當上了皇上,只要好好幹,留給他的必定是錦繡前程,何苦再去動其他心思呢。還有一點,雍正很早就派李衛在外地歷練,對於九子奪嫡的過程基本上沒有參與,對於其中很多齷齪事他根本就不知情,雍正也就沒有必要去防著他了。而且雍正剛登基也需要一些自己人來鞏固自己的統治,李衛就是最好的一個。所以雍正根本就沒有必要殺李衛,只會去重用他。

得天下需要鄔思道,但得到天下之後鄔思道就可有可無了。治天下需要李衛,一旦以後不滿意的話,也一樣可以掃地出門。這就是在封建君主下做臣子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