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骨科大夫嘔心之作:關於膝關節炎的45問


“關於膝關節炎的45問”的問答系列最後一期,錯過前三期的朋友可以翻閱之前發表的文章。

依然建議先收藏再看!建議先瀏覽以下10個問題的小標題快速查看!

36 、有人告訴我說跪著可以練膝蓋,越痛越要練,這個觀念對嗎?

收藏!骨科大夫嘔心之作:關於膝關節炎的45問

他一定和你有仇。

人在跪著的時候,膝蓋將承受正常站立時7~8倍的重量,你覺得對膝蓋能好嗎?

還有那些告訴你越痛越要練的人,你好好想一想是不是什麼時候借了他的錢忘記還了。

37 、關節疼是因為骨刺在戳我嗎?怎麼把骨刺去掉?

要想講清這個事情,首先要給大家說一下為什麼我們會骨質增生,長骨刺。

收藏!骨科大夫嘔心之作:關於膝關節炎的45問

1.隨著我們的關節老化,關節周圍的韌帶開始變得不平衡,這種不平衡造成了膝關節的不穩定。而大腦會敏銳地覺察到這種不穩定,為了加強膝關節的穩定,就會讓關節周圍,多長出一些骨頭,這樣接觸面積多了,韌帶關節囊被重新頂緊了,穩定性也就變強了。

2.隨著我們關節軟骨的磨損和軟骨下骨的骨質疏鬆進展,膝關節越來越沒法承受我們的體重,這時候身體就會讓關節邊緣多長出來一些骨骼,從而讓膝蓋整體的受力面積增大。根據面積大壓強小的原理,單位面積的關節面也就承擔了小一些的負荷了。

那麼可以看出,骨刺實際上是我們身體對於關節老化的一種代償性反應,你把它給去掉了,關節又不穩定了,承擔的負荷又超了,那麼不久又會長出新的來。

那麼也就是說骨刺是完全無害的嗎?也不是。

長骨刺的地方可能會刺激到周圍的韌帶和關節囊,發生炎症反應和微損傷,從而產生不舒服甚至疼痛。還有一些骨刺,長在肩峰下或者長在脊柱附近的,雖然對於他本身的結構是代償性反應,但是長出來的東西卻影響到了周圍其他的結構,比如磨損肌腱或壓迫神經等,就會產生症狀了。

那麼還是回到膝蓋,既然骨刺是膝蓋的代償反應,我們自然不應該把它去掉,但是因為大家都恐懼骨刺這個名字,認為是這個刺兒在關節裡扎自己,自己才疼的,所以特別容易被忽悠。各種所謂溶解骨刺的膏藥,藥水,療法應用而生。大家想想,既然骨刺是我們正常長出來的骨頭,又怎麼可能在使用藥水的時候只溶解骨刺,不溶解周圍其他的骨頭呢?

只不過是因為這些所謂的溶解骨刺的藥水里加了一些激素或者止疼的成分,讓你原本感覺疼痛的關節炎症狀有所緩解,誤以為是骨刺被去掉。他們就可以安心的賺錢睡大覺了。沒效果的人不會再找他們,有效果的人成了他們的傳話筒。人們總是更喜歡傳播自己發現的、小道的。


真正想要減少骨刺的生長,必須依靠加強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力量,還增加膝蓋的穩定性,同時通過補鈣、運動、曬太陽和抗骨質疏鬆治療,來延緩關節周圍的骨質疏鬆,這樣才能夠延緩骨質增生的問題。

38、有關節炎了還能穿高跟鞋嗎?


不建議。

收藏!骨科大夫嘔心之作:關於膝關節炎的45問

其實是可以口服藥物治療的,但是有很多病人就是迷信掛水,來找我看病的患者當中也有不少這樣的。

其實就算是掛水,也是掛的那些抗炎鎮痛藥物,沒有什麼特殊的,這些藥物有很多也都有口服制劑。

至於有些地方給關節炎的患者用青黴素、頭孢等抗生素,我只能...了。那是抗細菌的,關節炎是一種無菌性的炎症。就算掛幾天水好了,要麼加用了其它藥,要麼是住院休息幾天自己好了。

40 、我得了關節炎,應該怎麼看醫生?

收藏!骨科大夫嘔心之作:關於膝關節炎的45問

首先如果在大醫院,一般在骨科裡,又分出關節外科。可以到關節外科去就診。


如果不是在大醫院,多留點心了,請先利用網絡或者其他信息手段,搞清楚哪個醫生是擅長看關節方面的,這樣才能得到最佳的建議。

如果是利用網絡來付費問診,那麼請詳細描述好自己的年齡性別、症狀起始時間,發作頻次,並且附上膝關節的x光片,還有膝關節的外觀照片等儘可能詳細的信息。

41 、關節炎是凍出來的嗎?

收藏!骨科大夫嘔心之作:關於膝關節炎的45問

上面其實已經說過了,關節炎不是凍出來的,但如果你已經有了關節炎,寒冷可能會讓症狀有所加重。所以保暖對於關節炎的患者來說,是重要的。

42、是久坐不動容易得關節炎,還是經常運動容易得?


這是一個古老的話題,生命在於運動,還是生命在於靜止呢?

2017年5月,發表在《骨科與運動理療期刊》)上的一項研究顯示,綜合分析11萬多名調查者發現,跑步愛好者,關節炎的發病率3.5%;久坐不動,從不跑步的人,發病率10.2%;頂級跑者,包括定期跑步痴迷者和專業長跑運動員,關節炎發病率13.3%。

從這個研究來看,答案似乎很明確,適量運動,比久坐不動要好,但是過量運動,還不如久坐不動。

那麼運動多少為妙呢?

對於下肢解剖結構沒有明顯異常(如髕股關節發育不良、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扁平足、高弓足等)、沒有關節炎的患者,美國運動醫學學院的推薦是,成人每週積累至少2.5小時的中等強度運動量,如慢跑;如果每週能達到5個小時的積累運動量,對健康將會更加有益。 再往上就不好說了。

對於經常跑步的人來說,按照10公里每小時的配速,5個小時大概要跑50公里,也就是每週不要跑超過這個公里數,就不算過量。

此外還有文獻研究,如果跑者的各方面解剖結構都非常正常,並且有一定的運動基礎和規律跑經驗,跑姿和訓練方式沒問題,股四頭肌等肌肉力量足夠,每週不超過92公里,都是安全跑量

這還僅僅只算了跑步對膝蓋的影響,事實上跑步這種運動,對很多人來說,是犧牲了關節,換取了心肺腦和全身其他多個系統的功能改善。

所以說,作為一名青少年時期接受過系統專業訓練的400米國家二級運動員,並且現在是一名運動醫學專科醫生的我,

建議大家一定要督促自己運動(我很想說,大前提是經過了專業的體態評估和運動系統發育評估,可惜國內好像沒有這種專業的機構來做這個,國人大多也不願意花錢做這個)。

運動有益健康,這句話不是坑你。

43、我才二三十歲就開始膝蓋疼,不是這麼早就得關節炎了吧?

收藏!骨科大夫嘔心之作:關於膝關節炎的45問

這麼年輕,很少會是骨性關節炎。更多的可能是髕骨軟化症,風溼免疫系統疾病,運動損傷等。如果發覆發作或經久不愈,要看醫生。

平時注重按照上面我說的方法鍛鍊股四頭肌,對於各種原因引起的關節疼痛,都是有一定好處的。但是要注意動作要領。

44、為什麼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關節炎?


收藏!骨科大夫嘔心之作:關於膝關節炎的45問

①女性在絕經後,雌激素斷崖式的下降到幾乎為零的水平,失去了對關節骨骼和軟骨的保護,造成了關節炎的發病率升高。

②女性比男性存在更多的膝關節解剖結構的發育問題,其中最多見的是髕股關節發育不良,這將導致很多女性在中年出現膝關節髕股關節炎,影響其上下樓梯和蹲起。

③女性比男性存在更多的髖關節發育不良問題。

④女性保護膝關節的周圍肌肉比男性要弱,在日常的運動和工作當中,這些肌肉和膝關節骨骼得到的鍛鍊,也比男性要少。

⑤女性存在韌帶鬆弛的情況較多,關節不穩的情形因此也較多。

45、我是馬拉松愛好者,膝蓋一直疼,可我就是忍不住要跑。不跑我渾身難受。


收藏!骨科大夫嘔心之作:關於膝關節炎的45問


因為從事運動醫學和關節外科專業,我有很多這樣的朋友,病人。雖然說我反覆的建議他們要減少跑量甚至終止跑步運動,改為其他的運動形式。可是幾乎沒有人聽我。

他們就像吸毒一樣,一天不跑,就渾身難受。就算跑完膝蓋再疼,第2天依然要去跑。

我很佩服他們的毅力和忍耐力,但是我很反感他們不聽醫生的建議。

出來混,早晚都是要還的;

我準備好關節鏡和膝關節假體,在手術室等你。

總結

以上便是王楊大夫為大家講述的膝關節炎患者最常見的45個問題,如果您覺得確實有用,請轉給更多的人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