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至少学一首方剂——麻杏石甘汤


每天至少学一首方剂——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

【组成】麻黄、杏仁各9克,甘草6克,石膏24克。

【用法】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两升,去渣,温服一升。

【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者。

【方解】本证是由风热袭肺,或风寒郁而化热,壅遏于肺所致。肺中热盛,气逆伤津,所以有汗而身热不解,喘逆气急,甚则鼻翼煽动,口渴喜饮,脉滑而数

。此时急当清泄肺热,热清气平而喘渴亦愈。所以方用麻黄为君,取其能宣肺而泄邪热,是“火郁发之”之义。但其性温,故配伍辛甘大寒之石膏为臣药,而且用量倍于麻黄,使宣肺而不助热,清肺而不留邪,肺气肃降有权,喘急可平,是相制为用。杏仁降肺气,用为佐药,助麻黄、石膏清肺平喘。炙甘草既能益气和中,又与石膏合而生津止渴,更能调和于寒温宣降之间,所以是佐使药。综观药虽四味,配伍严谨,用量亦经斟酌,尤其治肺热而用麻黄配石膏,是深得配伍变通灵活之妙,所以清泄肺热,疗效可靠。

【配伍特点】麻黄开宣肺气以平喘、开腠解表以散邪石膏,石膏清泄肺热以生津、辛散解肌以透邪。二药一辛温、一辛寒;一以宣肺为主,一以清肺为主,且都能透邪于外,合用相反之中寓有相辅之意。四药合用,解表与清肺并用,以清为主;宣肺与降气结合,以宣为主。本方用于治疗表邪未解,邪热壅肺之喘咳的基础方。

【辨证要点】临床应用以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舌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为辨证要点。

【现代临床运用】用于治疗上感、哮喘、小儿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小儿麻疹合并肺炎等出现四大症(有热、喘、咳、渴)者。

禁忌:风寒咳喘,痰热壅盛者,不宜使用。

【方剂歌诀】

每天至少学一首方剂——麻杏石甘汤

【加减化裁】因肺中热甚,津液大伤,汗少或无汗者,加重石膏用量,或加炙桑皮、芦根、知母;若表邪偏重,无汗而见恶寒,当酌加解表之品,如荆芥、薄荷、淡豆豉、牛蒡子之类,在用清泄肺热为主的同时,开其皮毛,使肺热得泄而愈;若痰粘稠、胸闷者,加瓜蒌、贝母、黄芩以清热化痰,宽胸利膈。

【临床运用举隅】

咽痒咳嗽:主诉咽痒,少咳少痰。口不干,咽不痛,苔不黄,舌不红,胸不闷,气不促,痰不黄,鼻不塞,头不痛。问及缘起,盖三四月前,无故突作咽痒,稍咳,并无外感。观其人金火形质,肺病最多。脉之右寸浮而实,乃知风邪郁于咽系,伏而不散。余脉冲和有力,故取发散之法,重剂透之:

方取:麻黄6克、杏仁10克、石膏15克、炙甘草6克、蝉衣15克、荆芥10克、当归6克、桑白皮15克。三剂咳止,三剂痒去。

问曰:蝉衣本轻药,何用重剂?

答曰:重剂力急,轻则力缓。方其邪实,何惧哉。且药过常量,则流行经脉,正吾所意也。

又问:当归宁入血脉耶

答曰:岂不闻当归可以化痰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