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撕明星天價片酬,不如從我做起改變追星

當2020年的城市因為疫情按下暫停鍵的時候,隨之而來的反思接踵而來,除了人們所共知的對亂食野生動物引發的疫情悲劇的反思之外,還有一個問題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那就是李蘭娟院士說的那番發人深省的話,青少年要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要引導孩子從盲目追求娛樂明星,轉到敬重科技、大國工匠上來。

有關明星高價片酬反觀科技人才的薪酬對比的爭論再次空前絕後的熱鬧起來。近日,孫儷飾演的連續劇按照新規過後降價的片酬仍得1620萬,依然刺痛了大眾的神經。

其實,無論她拿了多少片酬,或許這一切的幕後推手和我們每個人都有關。

手撕明星天價片酬,不如從我做起改變追星

一、先說演員的片酬是怎麼來的。一部好的電視劇和電影的賣座率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推演的結果。有資本方,有製作方,有營銷團隊,既然是市場經濟的產物,就離不開資本逐利的本質。那麼問題來了,為了讓這些大製作的電視劇和電影獲得很高的票房和收視率,就要選用當紅的流量明星做主演。這是大的潮流和趨勢。但,這些流量和當紅的影星是怎麼來的,是我們無數粉絲和追星族們日積月累的熱捧把他們推上天的。商業運轉的利益鏈條裡只不過對我們的熱情加以了利用。

手撕明星天價片酬,不如從我做起改變追星

二、也許你還不覺得和你有關。再看第二個成因。很多年以來,我們對子女的培養是以學業為主的,圍繞這條主線展開的教育沒有涵蓋正確人生導向的教育。反之,我們任由孩子拿明星當偶像,張口閉口網紅和追星。在“萬紫千紅”的網絡世界裡,當紅明星和網紅們的賣力演出,市場推手的推波助瀾,讓孩子的思想產生了歪斜。孩子一方面學業較重,一方面思想空虛,快手抖音等短視頻更是抓住了孩子尋求短期刺激的這樣一個需求大行其道。如果把孩子從網絡流量大軍裡面拽出來,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手撕明星天價片酬,不如從我做起改變追星

三、家庭和社會學校三方面的氛圍影響

如果社會的潮流和風向是全民娛樂,你不能指望我們培養出科技巨星,大國工匠。當明星網紅等於掙錢這個扭曲的事實會讓新生代產生當網紅賺大錢的內心慾望。因為孩子目之所及的正能量實在有限,觸動他們的是比現實更具體的網紅的影響力。還有光鮮的靚女美男,能激發起他們無限的興趣和熱捧。如果需要徹底扭轉,必須家庭、學校、社會三方同時發力,讓資本和商業推手退出娛樂圈,還影視市場風清氣正的風氣,才有青少年的未來。

四、資本方的推波助瀾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作品以“知名導演+豪華陣容+高科技+高投資”的排列組合出現,電視劇已進入以“大投資、大製作、大陣容”為特點的大片時代。相應的明星的身價和高片酬節節攀升。一部范冰冰版的斥資2億,但這部電視對我們的影響力和它的社會反響力卻很一般。我們可能都還記得楊潔導演拍的86版,當時嚴重缺資金,演員一個飾演4個角色,依然沒有改變它成為電視劇歷史上里程碑式的經典。

手撕明星天價片酬,不如從我做起改變追星

五、或許我們應該倡導主流頻道的低價高質的影視套餐

佔據香港收視率八成的TVB頻道,是全港收視人數最高的電視頻道,而據媒體披露的多位藝人在TVB拍劇薪酬和內地薪酬的對比,差距有的高達十多倍。

其中佘詩曼在TVB是4萬港幣一集,內地可達到15萬元人民幣一集,林峰在TVB拍戲一集是1.8萬港幣,在內地能達到15萬元人民幣。

手撕明星天價片酬,不如從我做起改變追星

七、由大國工匠,科技巨星,時代偉人把握的正流量是我們時代的未來

疫情下我們當看到社會思潮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娛樂明星動輒上千萬片酬,而與之對比的科技明星卻過著緊巴巴的日子。但正如那句話所說,“血崩之下,沒有任何一片雪花是無辜的,”或許正是我們成了那個高價片酬的幕後推手。

到了我們該覺醒的時候了,只不過,有的覺醒的早,有的覺醒的晚。不管怎麼說,意識到了,改變就不會太遲。我們國家和民族需要的是大國工匠,需要的是科技巨星,需要的是時代偉人,他們可以讓我們的國家繁榮富強,讓我們的人民幸福美滿。無論歷史怎麼發展,這個方向不會變,讓孩子們明白真正偶像的含義,少年強則國強,為祖國的未來培養真正的國之棟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