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的這個博物館,竟藏有兩萬件中國文物


▲飽經滄桑的迦葉頭像,原為洛陽龍門石窟的石刻佛像。

隨著國門洞開,西方的學者、探險家、古董商乃至一些文化掠奪者蜂擁而至。也就是在那個時期,洛陽一帶的文物第一次成批量地流向海外。有很多幾經轉折,現今就展示在吉美的展廳裡。據統計,吉美收藏的佛教雕塑中,有8件來自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

中國文物的種類


法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中國展廳分“遠古中國”、“古典中國”和“佛教中國”3大部分。

在考古領域主要有,新石器時代的玉器、商、周朝的青銅器及其馬飾車具、銅鏡、古幣和漆器等。


中國古代青銅器


石造像數件(北朝時期)


北齊佛五尊像


遼三彩羅漢像


北魏熙平三年釋迦牟尼佛與多寶如來


藏傳佛像


另外,館內還收藏了自唐至清代的千餘幅繪畫作品。在繪畫中,出自敦煌盛唐時期的《阿彌陀西方淨土變圖》、《普賢菩薩騎象》和《行腳僧像》代表了盛唐藝術影響佛教界的傑作。


新疆地區佛教壁畫


郎世寧《哈薩克貢馬圖卷》

古玉收藏大多來自由法國收藏家吉斯萊於1933年捐獻給盧浮宮而後轉至吉美博物館的贈品。漢玉中最為出色的當屬一件《白玉虎》(西漢)玉雕,虎側身行走於雲氣之上,身體線條陰刻,簡單流利,氣勢渾然,陽剛而又神秘。另據記載,該館一件明代“玉杯”從路易十四時代就出現在皇家典藏錄中。


西漢獸面紋玉璧

在吉美博物館這2萬餘件的中國文物中,中國陶瓷器約佔半數以上,是海外博物館收藏中國陶瓷最多的一家。從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個朝代各大名窯的名品應有盡有,且多為精品,幾乎組成了中國瓷器的整個體系。


繭形雙耳瓶 仰韶文化半坡時期


臥虎型枕 金代


青瓷龍紋罐子




唐三彩盤


五代或北宋磁州窯系白釉瓜型注壺


五代或北宋初耀州窯青瓷剔花牡丹紋雙鳳口注壺


北宋或金耀州窯青瓷印花纏枝牡丹紋碗


元德化窯青白瓷雙螭耳盤口瓶


金或元鈞窯玫瑰紫釉葵式花盆


吉美博物館鎮館之寶——元代藍釉白龍紋梅瓶


西夏磁州窯黑釉剔牡丹花紋梅瓶


明天順青花高士紋梅瓶(一對)


清乾隆(帶年號款)江西景德鎮窯粉彩百花錦紋樽

其中康熙瓷最多,也最精美,其次是明中晚期瓷器,再就是高古瓷。在吉美博物館寬大精緻的庫房內,還躺著不少中國古代陶瓷,且多為難得一見的精品。由此可見,吉美博物館裡中國古代陶瓷數量之多。

其他館的建立

法國的這個博物館,竟藏有兩萬件中國文物

▲吉美博物館圖書館。供圖/SONNET Sylvain-Gaopinimages

1889年,館內同時建立圖書館,以東亞和遠東藝術的考古書籍為主。裡面收藏了歐亞各種語言圖書十萬餘冊,雜誌一千五百多種。除了存有歐洲語言的古版書籍之外,還擁有部分特藏和一些東方研究專家的手稿。由於吉美博物館最初是宗教歷史博物館,圖書館內因此收藏了大量的有關東方宗教,特別是佛教的文獻。

攝影檔案館不僅擁有大量關於亞洲考古專題的攝影作品收藏,還有很多19世紀民族人類學方面的老照片。此外,檔案館內還有豐富的印度、東南亞和遠東攝影藝術作品。

有聲檔案館建於1933年,由當時博物館副專員菲利普·斯特恩一手促成。當時,他清楚地認識到某些古老的亞洲傳統音樂已不可避免地被時代淡忘,於是,他決定成立有聲資料館,專門保存這類脆弱的財富。目前,館內擁有一千八百多張78轉唱片、一千多張33轉唱片,以及五百多卷民族人類學考察時錄製的磁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