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麵粉做的第一份美食是什麼?你還記得嗎?

活成向日葵


第一份食物雖然不記得了,但是第一份美食記憶猶新,並在我的視頻裡發佈了一段關於製作的視頻,早餐小麵包,麵粉,酵母,奶粉,黃油,雞蛋,牛奶一起攪拌,攪拌成絮狀然後用手和麵,和成光滑麵糰後醒發至兩倍大小,切成幾個面積子,根據自己需求放食材,比如火腿,玉米粒,巧克力,咖啡粉等等,放在一邊繼續醒發20分鐘,刷上一層蛋液,放入烤箱180度烤15分鐘左右,具體時間可以自己看麵包的顏色來定,這樣一盤健康的小麵包就製作完成了,具體可以看我的視頻。


大笨熊和小胖子


其實談不上是美食。我記得第一次我是蒸的饅頭。

應該是我上小學的時候。一個夏天,我媽媽發了面,然後去地裡幹活了。夏天面發的很快,所以面發好了,可是媽媽在地裡還沒回來。

當時,我想不蒸的話時間長了面就酸了,而且媽媽幹活回來很累了。所以我就自己蒸饅頭了。也不知道當時哪來的勇氣,敢蒸饅頭。結果媽媽回來了,饅頭也蒸熟了,只是饅頭特別硬。不過媽媽很開心。我爸爸還逗我說,這饅頭能砸死狗[捂臉]

我從網上找了一張圖片,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梓翡


用麵粉做的第一份美食是我高考後那個暑假裡自己建的各種烙餅,因為我太喜歡吃餅,又不放心外面的油,經過十幾年的寒窗苦讀,終於迎來了一個完全沒有作業壓力的漫長暑假,當然要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包括做烙餅。我主要是在網上看一些視頻,學習如何發麵,第一次才發現,原來發酵要經過幾個小時,而且還需要保鮮膜,將它覆蓋,原來作品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情,而且我做的特別的醜。但好在油是乾淨的,而且可以按我的口味和飯量來做,所以沒有什麼浪費,自己做的,再難吃也是美味。就是可惜父母還工作挺忙的,沒能和我一起分享美食。下次準備為父母做一份長壽麵。







花惦


我們南方人一般都是以米食為主,這段時間因為在家裡的時間太長了又很無聊,看網上各種做各種麵食心裡也癢癢的。我的第一份麵食做的是饅頭,第一次做,可能沒有經驗不是很成功,原因可能是醒發的時間太短了,第二次做的是包子,這次我特意讓醒發的時間變長因為冬天的話,我們這邊氣溫比較低,醒發的時間要稍微長一點。第二次包子做的非常成功,以前從來沒有做過麵食。雖然賣相不怎麼好看,但吃自己做的包子心裡也美滋滋的。



孱陵鄉村


這個問題又勾起了我童年的回憶[偷笑]

記得那時候十幾歲...

爸爸媽媽都特別忙

我就想學做飯給他(她)們吃

做的第一道就是用麵粉做的的擀麵條

麵條是🍜擀的又粗又厚

差不多筷子那麼粗

也不懂水開了才能下麵條

結果...用來糊報紙倒是挺合適的[大笑]



小萌教練是廚娘


這個記憶猶新啊!哈哈哈,今天就偷偷跟你們分享一下,別笑話我啊,大概是我十來歲的時候吧,具體我忘記是十歲還是十一,因為這都過去了快二十年了,那會父母上班或者去地裡幹活,白天除了中午回家吃飯基本上都是很晚才回來,因為在農村嘛晚上七八點就感覺很晚了,那天我爸說讓我和麵做麵條,還告訴我面多了就加水,水多了就加面,我沒底氣的說了句,哦然後他就走了,我這個發愁啊!這可咋辦,愁也沒用啊,也得幹啊,於是我大刀闊斧開幹了,拿來面盆,以前和麵的盆都是很重很大的缸盆,我記得特別清楚我家那個是黑色的,也有白色的,我得兩隻手很用力才能端起來,把盆洗好放下,開始舀面了,一碗吃,兩碗,差不多了吧,我心裡想著,要不再來半碗吧,嗯行,於是我又舀了半碗,然後開始和麵,加水吧,加一碗,和了一會兒看還有好多幹面,再來一碗和著和著,想起我爸說,軟麵餃子硬麵湯,呀!是不是有點軟了,再加點面吧,我框一下又舀了一碗麵,和著和著實在和不動了,算了再加點水吧於是又加了水…………可以想象的到嗎?[呲牙][呲牙][呲牙][捂臉][捂臉][捂臉]那是什麼場景,滿滿和了一大盆,最後我自己都整不動了。這時候大門響了,爸回來了,他一進門看到被我搞的這一幕直接火冒三丈,嘴裡罵著喊著你就笨,跟你說了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看看你霍霍一大盆,你可真行,然後他就自己做了,我被呲噠一頓也不敢吱聲,[呲牙][呲牙][呲牙][捂臉][捂臉][捂臉][捂臉][捂臉]這就是我第一次和麵,哈哈😄


愛美食愛生活的真姐姐


本人用麵粉做的第一道美食自己感覺還挺傳奇的,自幼喜歡下河摸魚撈蝦的農村娃來說記得自己八九歲的時候,一到週末就到水塘釣魚,有一次打算用麵粉揉麵來做魚餌,可是那天魚不吃食,揉的面還有好大一團,然後我覺得丟了可惜,於是回到了家,架起鍋加油油熱麵糰扯開打算做兩個餅吃,自己哪裡知道麵糰有水放入熱油就炸鍋,給我弄一臉油,那時候也不知道,還是炸熟吃了,後面就悲催了開始只覺得臉像火燒,後面就一臉的泡,去讀書坐後排不敢抬頭,老師上課就說最後那個頭抬起來嘛,頭一天勾著整什麼?後面被同學笑了好久,現在看不出來了,但是這是我兒時記憶最深的一次了。


喜歡美食的少年


我做麵食是在我姑姑家包餃子。

2005年端午節河南老家正事收麥子的時候,那時候收麥子,機器到誰家地裡,人都會在地裡等著。

我姑姑兩個孩子都是四五歲,給我媽媽說怕夜裡收麥子,家裡沒有人看孩子,就住在姑姑家,端午節中午包餃子,我姑姑活好面,有人喊他去地裡收麥子

第一次包餃子,餃子皮很厚,包的餃子很大,還包不嚴。下到鍋裡成了一鍋麵皮湯。

現在我媽媽和我姑姑還會說我第一次包餃子事情,我姑姑說我包餃子沒人吃,倒掉了。

我媽媽說我養這麼大(那時候12歲)還沒有讓做過飯呢。你還讓我姑娘包餃子。


睿寶生活記


哈哈哈哈,看到這個題目就立馬想起了我老婆第一次和我做披薩的情景。

我們買了麵粉,酵母,芝士,培根等等等等。那材料沒有最貴只有更貴,貴的我都懷疑大街上的披薩店是不是真的掙錢。

話不多說,在看完製作教程視頻之後,我們便投入了緊張的實際操作之中,(一頓操作猛如虎,其實兩個二百五[酷拽])

製作完成裝盤之後,放進了烤爐中~大功告成,就等著出成品了,兩個像花貓一樣的人兒,興奮的頭頂著頭,就在烤箱邊上等著啊~等著啊~著啊~啊~~

隨著一聲清脆的“叮”,烤好了~誒~你說神奇不神奇[機智]

香噴噴的披薩拿出來,光看外觀,恩~方方正正的,芝士也化開了~培根也捲曲了~披薩外延一圈也糊了~

我拿起了祖傳的菜刀,上去就是一刀,哎呀我去,沒切動,什麼情況,沒事~再來一刀,咔咔咔,披薩碎了,沒錯,是碎了……可能現在叫他披薩有點不符合他的氣質,應該叫餅乾,更適合一些[捂臉]

咋辦呢……吃唄,嘿~別說嘎嘣脆~哈哈哈哈哈哈


顛三又倒四


媽媽總覺得外面的外面的包子肉不正宗,包心也不多,所以平時也在家做一些,不過發麵不行,掌握不了時間,蒸出來有兩個特點還是比較固定的,一是發黃,而是爆開!雖然沒賣相,但是自己做的還是吃的很高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