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繼位風波:“三家分晉”之中的趙襄子是如何錯失霸主地位的

導讀:

春秋時期的晉國突然從歷史之中消失並瓦解為趙,韓,魏三個國家是古代中國戰國時代的開端。

中原傳統大國晉國的瓦解可以說是銜接春秋與戰國的開端,在這段繽彩紛呈的歷史之中尤其以三家分晉最為精彩,而三家之中以趙無恤為首前趙國勢力由盛轉衰,在三晉之中喪失霸主地位的這段時間一直被認為是趙無恤戰略規劃的失敗。

趙國繼位風波:“三家分晉”之中的趙襄子是如何錯失霸主地位的

三家分晉圖

“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資治通鑑》

韓,趙,魏三家分晉之後,趙國,韓國,魏國圍繞以往晉國霸權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起先是以趙國為首擁有天然的優勢霸權,但是卻在趙襄子後期一系列昏庸決策之下使得趙國丟失霸權,而魏國也在這個時候啟用李悝變法,將趙國丟失的霸權通過變法穩穩的拿在了自己手裡長達百年之久,而趙韓二個國家只能以魏國附庸的身份拼命追趕,其中付出的代價是無法想象的。

一、趙國霸權的天然獲得與人為丟失。

趙國的霸權並不是趙無恤一個人的功勞,而是從先祖趙衰追隨晉文公重耳開始數代人的努力。從趙衰被封為大夫到趙無恤共二百年的時間裡面,趙國的天然優勢已經形成,具體的優勢從政治和地理之上來分析為:政治方面的鬥爭均勢和地理方面的積累優勢。

趙國繼位風波:“三家分晉”之中的趙襄子是如何錯失霸主地位的

晉文公五賢士圖

從政治方面來看:趙氏的起家是從趙衰開始的,他的眼光十分卓越,跟對了人,在和公子重耳流亡的過程之中建立了十分親密的君臣關係。被後世奉為五賢士之一。重耳回國以後任命趙衰為上卿,封地為原地。後面趙衰之子趙盾又擔任正卿,後繼之人趙武從下宮之難復興趙氏以後再次榮登正卿,三代以後趙鞅由次卿擔任正卿。可以說從晉文公即位以來到趙襄子無恤近一百五十年來,晉國的正卿先後由趙氏五位能人擔任,這種政治上面的優勢是魏韓兩家所不能比擬的。

趙國繼位風波:“三家分晉”之中的趙襄子是如何錯失霸主地位的

趙國地理位置圖

從地理位置上面來看:晉國後期的領土經過趙,韓,魏三家滅晉之後,領土範圍已經大致確定。趙國的土地位於原晉國北部,從北邊的代地到南邊的邯鄲,西邊與秦國接壤,東邊與齊國,燕國有著漫長的邊境線。比魏國和韓國加起來還要寬廣,這是趙國的天壤優勢,在那個時代叫做王霸之資,可是失去了天敵的趙襄子在戰勝智伯之後變得懈怠了,因為傳位不當使得趙國內部糾紛四起,把原來長達百年積累下來的政治和地理優勢都消磨殆盡。

“於是趙北有代,南並知氏,疆於韓魏”《史記.趙世家》

趙無恤即位以後的趙國是三家之中最為強大的存在,但是他卻沒有抓住這次機會,他以為自己的一生之敵智伯被消滅以後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但他不知道的是更為兇殘的戰國時代即將來臨,那是一個不講規則,不遵天子的時代,這個時代裡面,誰的拳頭硬,誰就是霸主。在尚軍功制度面前,最值得炫耀的是人頭。

趙國繼位風波:“三家分晉”之中的趙襄子是如何錯失霸主地位的

趙韓魏三家滅知圖

人都有老的時候,死亡是每個人都要面臨的問題。趙無恤在即將死亡的時候,他沒有向以往一樣聰慧。這一次的他犯糊塗了。在家天下的時代裡面,他沒有把自己的王位傳給自己的親生兒子,而是傳給了自己的侄兒子(在當時就是自己哥哥趙伯魯長子的兒子)。這在當時引起了轟動,畢竟不傳子而傳他人這不是當時能夠出現的,而是堯舜時代的。趙無恤的兒子趙恆子沒有成功即位,卻是由代成君趙嘉的兒子趙浣即位,在這裡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襄子為伯魯之不立也,不肯立子,且必欲傳位與伯魯子代成君。成君先死,乃取代成君子浣立為太子。襄子立三十年卒,浣立,是為獻侯。

趙浣時代的君位之爭和霸權衰落情況。

趙浣是一個君王,但是他沒有一個好的出身,怪只怪他是趙伯魯之後,而不是趙無恤之後,這才使得趙恆子有可趁之機,在那個時期,沒有一個趙氏子弟願意看見祖先一手創立起來的國家被毀壞,但是苦於不能做到萬全。

趙國繼位風波:“三家分晉”之中的趙襄子是如何錯失霸主地位的

趙襄子傳位交代圖

趙浣即位之後,趙國其實是進入了一個治世,但是這個治世其實是非常不穩定的,在趙恆子的覬覦之下,趙浣其實是沒有防備的,當時在趙國爆發了內鬥,趙恆子成功的驅逐了趙浣,在代地自立為諸侯,也許是老天爺不願意保佑他,僅僅一年的時間,他的生命就在一片罵聲之中結束了。但是他帶給趙國的亂局卻遠遠沒有結束。

獻侯少即位,治。襄子弟恆子逐獻侯,自立於代,一年卒。《史記.趙世家》

從司馬遷的記載來看,趙獻侯是一個傑出的君王,雖然說年少,但是他統治下的趙國卻可以說的上是治世,要知道司馬遷這個人可以說是十分吝嗇用詞的,漢武帝還被他稱為窮兵黷武了,至於戰國之初的趙獻侯那定然是一個勤政愛民的君主,但是他的勤政愛民卻沒有躲過野心家的算計。

趙國繼位風波:“三家分晉”之中的趙襄子是如何錯失霸主地位的

趙國內鬥之後士兵構成

趙恆子的身份是一個謎,《史記》之中趙世家記載他是趙襄子的弟弟,但是《世本》之中又記載他是趙襄子的兒子,在這裡,身份並不重要,只能說趙獻侯的即位一定是引起了趙氏其他宗族子弟的不滿,這種不滿不僅是來自趙襄子之子,更有趙襄子其他兄弟的。

第一:內部力量爭鬥所產生的消耗

趙國的內鬥是從趙浣即位不久以後開始的,首先是趙恆子起兵併成功驅逐了趙獻侯。雖然歷史之中沒有記載具體爆發了多少級別人數的戰鬥,但是還是能從都城的遷移情況來分析出來。趙襄子時代的都城是晉陽,趙浣即位也是這樣,並沒有做出改變,但是後面趙恆子驅逐趙浣之後卻沒有定都晉陽,而是住在代地,放棄晉陽而都代地,只有二種情況,一種是晉陽作為歷經無數大戰的堅城沒有被趙恆子攻下來,而趙國從代地以南都不服從趙恆子,所以趙恆子就只能在代地自己稱諸侯,自己跟自己玩。

趙國繼位風波:“三家分晉”之中的趙襄子是如何錯失霸主地位的

古代城池內部房屋

第二種情況就是晉陽人心不歸屬趙恆子,就算他成功取下晉陽,也是慘勝。無法在晉陽立足,所以只能回到代地遙控趙國,在位一年後死去,連自己的兒子都被國人殺死,原因是因為趙恆子的篡位不符合趙襄子的原意。但是這二種情況無論是那一種都會使得趙國兵力大損。據後世專家考證:城池遺址東西寬4750米,南北長3750米,面積約20平方公里。這種大城在戰國時代不知道需要多少人才能攻下來,但是從一千多年以後的北宋趙光義來看:當時是花費了二十萬人花費幾次才攻打下來的。所以說戰國時代那種落後生產力不說有二十萬也得有十幾萬吧!這一次內鬥的損失使得未來十多年趙國無法參與戰國爭霸。

“舊太原都城左汾右晉,潛邱在中,長四千三百二十一步,廣二千一百二十二步,周萬五千一百五十三步。”《唐會要》

第二:外部力量侵蝕所帶來的損害。

魏國的崛起是以趙國的衰落為代價的,趙襄子死後君位問題成為了趙國最大的問題,內部有資格繼承君位的趙公子都參與內部鬥爭,而沒有閒暇參加外界的霸權之爭,這個時候魏文侯魏國斯作為一代雄主開始崛起。

趙國繼位風波:“三家分晉”之中的趙襄子是如何錯失霸主地位的

魏文侯圖

秦嘗欲伐魏,或曰:“魏君賢人是禮,國人稱仁,上下和合,未可圖也。”文侯由此得譽於諸侯。

魏文侯任用當世名才李恪進行變法,變法是需要時間的,而這個變法空擋就是在趙國內鬥期間進行的。李悝通過對農業方面實施改革極大的促進了魏國農業的發展,他在魏國豐收之年以較低的價格購入大量的糧食,在災荒之年再免費或者無息發放種子。使得魏國基本解除了來自天災的威脅,再加上後期遇到名將吳起,改革魏國軍隊,建立魏武卒,這種

相當於職業化的軍隊打敗了列國包括趙國的服役軍隊,魏國大強,得勝於諸侯。

趙敬侯初立,公子朔為亂,不勝,奔魏,與魏國襲邯鄲。《史記.趙世家》

結語

三晉分家之後,趙國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但就是因為趙襄子的傳位風波使得趙國衰弱,為什麼同為贏姓之後的趙氏沒能夠抓住自己的優勢從而建立屬於自己的霸權和衰落過程是本文研究的主題

趙,韓,魏三家關於晉國霸權的繼承問題始終是以趙國為首的,但是趙國的自甘墮落使得魏國從和韓國一樣的小國成為了稱霸百年的強大國家,而趙魏之間關於霸權的爭奪始終是三晉之間的中心

在中國歷史上,總是有一些天才君主讓人嘆息,為什麼流星般的精彩人生卻總是安排不了自己的身後之事。趙國霸權的錯失使得三晉國後期陷入一種微妙平衡,三晉之間再也沒有一種力量使得他們統一為春秋時期晉國哪樣的超級大國,從而失去了合併天下的資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