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重拾外語,開啟雙語教學大門,她是外國學生口中的“中國媽媽”

在西安科技大學有這樣一位女教授,她優雅端莊,聲線溫柔,課堂生動有趣,如果有幸能成為她的學生,在她的課堂上,讓天天“練習”英語聽力成為可能。這位溫文爾雅的老師是理學院圖學系教授劉金瑄。

劉金瑄老師講授《畫法幾何與機械製圖》,《工程製圖(雙語)》,《畫法幾何與工程製圖》,《畫法幾何與建築製圖》等課程。其中,她的工程製圖課採用雙語教學。

36歲重拾外語,開啟雙語教學大門,她是外國學生口中的“中國媽媽”

一次尷尬經歷,讓她36歲重拾外語

深究劉金瑄老師開啟雙語教學之路的原因,竟然是一次尷尬的經歷。2004年,劉金瑄老師在三峽參加一次國際會議,來自世界各國300多個代表,大家見面都用英語熱情的互相打招呼,但是寒暄聊天時,讓劉金瑄老師感到無所適從。這樣的尷尬經歷使她受到了打擊。參加完會議劉金瑄老師認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雙語教學在未來必然會形成一種趨勢。回到學校,經過一段苦思冥想,學習這種事情,只要想做,永遠不怕遲,最終重新拾起多年不用的英語,這一年她36歲。

36歲重拾外語,開啟雙語教學大門,她是外國學生口中的“中國媽媽”

(劉金瑄在美國銅礦實地考察)

在劉金瑄老師重新開始英語學習之後,在阿斯頓口語班裡,青春的面孔中多了一個超齡學員,西科大的夜晚製圖教研室裡總有一個兢兢業業的身影。“仰之彌高,鑽之彌堅”,功夫不負有心人,劉金瑄老師同年開始工程製圖課程雙語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到2008年獲得陝西省雙語教學示範課程,到2010年在自動化、通信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遙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開展全英文教學。

外出訪學提升口語,現已合作出教材

為了感受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和頂尖的學術氛圍。2009年,劉金瑄老師到美國北亞利桑那大學做為期半年的訪問學者。在美國訪學的日子裡,每天完成了自己的訪學計劃,依然不忘鍛鍊口語,常常和辦公室的老師全英文交流,與許多教授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日常的聊天中,劉金瑄老師的口語水平得到了再次拔高。

劉老師利用一切機會練習口語,練習專業相關的英文,就連北亞利桑那大學幾位教授也時常說,“Jerry,你是我印象中唯一一個坐在辦公室裡的中國訪問學者”。

Terry E. Baxter教授,是劉金瑄老師尋找到的志同道合的夥伴,兩人合作編寫的雙語教材《工程製圖(英漢對照)》已經出版,並在2016年獲得陝西省優秀教材一等獎。劉老師參與制作的微課,目前正在北亞利桑那大學制圖課堂使用。《Auto CAD》是近年正在與Terry和Mark合作編寫的教材。

36歲重拾外語,開啟雙語教學大門,她是外國學生口中的“中國媽媽”

(訪學期間為在外留學生包餃子)

關愛學生,是外國學生口中的“中國媽媽”

生活中,劉金瑄老師曾被她的外國學生親切的稱呼她為“Chinese mother”。劉老師將自己全部的熱情和精力都給了自己的學生。在外出訪學的時候,為了讓在外交流的學生感到家的溫暖,早上五點鐘起來和舍友一起為留學生包餃子。在西科大的校園裡,為了讓學生不落後於時代,與國際接軌,她每年都請國外教授來中國為學生授課,組織學生座談,給學生聯繫做翻譯的機會。還利用qq和學生進行在線交流,幫助解決學習過程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36歲重拾外語,開啟雙語教學大門,她是外國學生口中的“中國媽媽”

(學生給劉金瑄老師送上暖心的祝福卡片 )

對待工作一絲不苟,勇於創新,課上認真負責,課後和藹可親,劉金瑄老師在平凡中不凡,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師德的真正含義。

注:部分圖文素材來源於西安科技大學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