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3次數學敏感期,數學啟蒙做好這4點,讓孩子愛上數學

有家長髮現,孩子雖然能將數字準確無誤的說出來,但真正運用到實際生活時卻不會了。這是因為家長只注重教孩子數數,錯過了孩子的數學敏感期,忽視了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

2~7歲的孩子,正在經歷一生中的3次數學敏感期。

如果家長能很好的把握這個時期,對孩子進行科學的數學啟蒙,讓孩子愛上數學其實很容易,未來的學習也會更輕鬆。


孩子有3次數學敏感期,數學啟蒙做好這4點,讓孩子愛上數學


孩子的3個數學敏感期

  • 3~4歲——邏輯思維敏感期

當3歲左右的孩子開始不停問問題,比如“為什麼天會下雨?”,“天為什麼會黑?”,“媽媽為什麼要上班?”等。而且是不得到答案不罷休,總是有問不完的問題,這代表孩子已經開始進入邏輯思維敏感期了。

孩子的思維能力處於迅速發展階段,對一些原理性問題非常的感興趣。


孩子有3次數學敏感期,數學啟蒙做好這4點,讓孩子愛上數學


  • 4.5~7歲——數學概念敏感期

當孩子進入數學概念敏感期時,會對數量數字等產生濃厚的興趣,開始逐漸掌握數的概念。

比如“這是幾個?”、“現在是幾點?”,會將數學與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結合到一起,進行更多的運用。


孩子有3次數學敏感期,數學啟蒙做好這4點,讓孩子愛上數學


  • 6~7歲——數學邏輯敏感期

當孩子對數字的運用基本掌握之後,會開始對進一步的數學關係感興趣。

比如數的序列,不同數學之間的概念。

這時大部分孩子已經開始接觸到加減乘除,對數字的記憶不僅限於單純的數數,開始有一定的數學邏輯。


孩子有3次數學敏感期,數學啟蒙做好這4點,讓孩子愛上數學


當孩子處於這三個數學敏感期時,家長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的數學思維。數學思維好的孩子更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習也會更容易一些。

數學啟蒙做好這4點

1、認數 ≠ 數數

很多家長認為讓孩子學數學就是從最簡單的數數開始。

但大部分家長都會陷入這樣一個誤區,把認數當成數數,6歲前的孩子都擁有很強的記憶力。

孩子很容易記住這些數字,但是並沒有真正理解數字的含義,更不會將這些數字運用到生活中。

在教孩子認數時,家長可以結合身邊的事物,比如:媽媽的手有5根手指,桌上有三隻碗,根據不同的生活場景,讓孩子,明白數字的意義。


孩子有3次數學敏感期,數學啟蒙做好這4點,讓孩子愛上數學


2、認識基本圖形

在孩子3歲左右會進入一個空間感知期,這時孩子對數數也更主動,是培養孩子抽象數學思維的重要時期。

孩子開始理解圖形的概念和空間感,但單純的圖片很難讓孩子理解。結合實物給孩子舉例,比如孩子的玩具七巧板等,別讓孩子理解圖形和數字之間的關係。


孩子有3次數學敏感期,數學啟蒙做好這4點,讓孩子愛上數學


3、明白數與物對應

數學啟蒙的精髓在於讓孩子明白數字是一種計數工具。

當孩子數數時,要讓孩子對著家裡的物品數,這樣更容易明白數字和物品之間的對應關係,比如孩子有多少玩具。

但家長要注意,不要讓孩子對著固定的物品數,這樣孩子很容易將數字定義在物品上,產生數字慣性。當孩子數完玩具後,家長要將玩具或其他的物品打亂,讓孩子重新數一遍,這樣才有助於建立數學邏輯。


孩子有3次數學敏感期,數學啟蒙做好這4點,讓孩子愛上數學


4、多進行數字遊戲

每一個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數學敏感期都是不同的,對於孩子來說最容易理解,最感興趣的便是數字遊戲。

比如比大小,年齡的差距,人民幣的數值等等,孩子在遊戲中更容易理解數字的意義。


孩子有3次數學敏感期,數學啟蒙做好這4點,讓孩子愛上數學


家長在教孩子學數學時,不要強迫孩子去數數,這樣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厭煩心理,多以遊戲有趣的方式讓孩子對數學感興趣。青青推薦兩本有關培養數學思維的繪本——《階梯數學》與《全腦新思維遊戲》,主要以遊戲的形式為主,讓孩子在遊戲中感受數學的快樂。


孩子有3次數學敏感期,數學啟蒙做好這4點,讓孩子愛上數學

《階梯數學》將難度分為不同的3個年齡段,根據孩子的智力發展規律由簡到難、由淺到深,多角度的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豐富的題型不容易玩膩,讓孩子在遊戲中找到數學的規律。《全腦新思維遊戲》主要注重培養孩子的思維方式,更容易找到解題思路。


孩子有3次數學敏感期,數學啟蒙做好這4點,讓孩子愛上數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