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大的戰鬥機是蘇聯圖-128截擊機,具體有多大?

饞嘴佬表


在冷戰期間,美蘇雙方的軍備競賽曾催生出不少奇葩武器,圖128截擊機便是其中一個典型代表,該機全長30.06米,翼展17.53米,高度7.15米,空重高達24.5噸,這個體量怎麼看都像是轟炸機的規格。

圖128首次被西方發現是在1961年,那碩大的機型直接導致北約將其誤判為某種超音速轟炸機,直到後來圖128掛載了導彈,才後知後覺這原來是架截擊機,這麼大的空優戰機,即使放到現在都十分罕見。

事實上,圖128的確是脫胎於圖98“背鰭”超音速轟炸機,而圖128也有一個和它體型相稱的代號,“大提琴手”,有趣的是,體格如此龐大的戰機卻只能攜帶4發導彈,至於空中格鬥能力?不存在的。

可是前蘇聯為什麼要研製這麼一個奇葩呢?要知道,俄國雖然坐擁廣闊的國土,卻也要看守住同樣漫長的國境線,在這種情況下做到完備布放顯然是不現實的,圖128的研製目的便是為了能夠及時攔截北約方面的趁虛而入。

此時,圖128那堪比轟炸機規格的體格優勢便發揮出來了,碩大的機體為其帶來了充分的內油儲量,幾乎不需要外掛任何油箱,圖128能夠以1.57馬赫的最大速度飛抵蘇聯全域,及時攔截到北約方面的偵察機。

那麼如何攔截呢?圖128雖然裝了一門AM23航空機炮,但卻基本不具備任何空中格鬥能力,顯然蘇聯方面對此也是十分清楚的,他們給圖128安排的任務指令簡明扼要,遇敵,並迅速將那僅有4枚導彈發射出去,然後揚長而去,嘿嘿,打完就跑,真刺激。


迷彩虎軍事


這是一個人雲亦云的說法。首先Tu-128的確很大。

從數據上來講,就是長度30.06米,翼展17.53米,高度7.15米。已經算是一個龐然大物了。

主要是因為,這型戰鬥機的前型是一架超音速轟炸機——Tu-98.

我們可以看到,Tu-128就是Tu-98取消的下視雷達,尾炮和內置彈艙的產物。

本身如果作為一架轟炸機Tu-98不算大,但是如果將之改裝成戰鬥機(截擊機)後就顯得很大了。

然而Tu-128作為截擊機來說,僅僅是一個空中的導彈發射平臺,對來襲的轟炸機發射完畢四枚導彈後就可以直接返航了。並不具備近距離空戰的能力。

但由於其部署的位置從來沒有美國轟炸機進行任何軍事活動,Tu-128就在1964年-1990年之間雖然生產了198架但依舊以0次參加戰鬥的成績退役了。

Tu-128雖然大,但絕對不是最大的“戰鬥機”。說到最大的戰鬥機那麼就不得不提一下美國的妖機SR-71了。

SR-71不是遠程偵察機嗎?沒毛病的。SR-71是遠程偵察機。

從辨識上看圓弧形機頭的SR-71所執行的任務都是偵察任務,這種飛行器是沒有武裝也沒有空戰能力的。

當年美國也面臨著蘇聯轟炸機越過北冰洋過來轟炸的危機。因此,在美國也需要一種快速反應的戰鬥機對蘇軍轟炸機進行攔截。這樣就有了SR-71的同門YF-12戰鬥機。

YF-12和SR-71最明顯的區別就是機頭部分,由於安裝了大型的對空雷達,因此YF-12看起來機頭被切邊了。這是戰鬥機型號的黑鳥。

機身全長30.92米,以微弱的優勢領先了Tu-128(全長30.06米)。

攜帶的導彈則為3枚AIM-47A遠程空空導彈。似乎比Tu-128少了一枚,不過要注意的是這款導彈是核彈,當量600噸TNT。

YF-12的作戰任務和Tu-128驚人的相似,也是作為高速的空空導彈發射平臺,向轟炸機發射完導彈後就直接返航絕不戀戰。

當然YF-12還是一款原型機,由於軍方後期發展了大量的地對空導彈,而使這款戰機失去了實際意義而沒有投入生產。


軍武數據庫


TU-128是世界上尺寸最大的戰鬥機!

如果這貨算“戰鬥機”的話......

✪TU-128截擊機

TU-128是由TU-95轟炸機改進而來!!!

由轟炸機改戰鬥機!?戰鬥民族的思維方式果然不是我等普通人所能理解的!

具體的數據是:

乘員:2人(飛行員和雷達操作員)
長度:30.06米
翼展:17.53米
高度:7.15米
機翼面積:96.94平方米
空重:24.5噸(不載油、彈、人)
最大起飛重量:43噸
動力系統:2 × 留裡卡AL-7F-2加力渦噴發動機
推力:2 ×7.3噸(不開加力)/9.9噸(開加力)
最大飛行速度:1.57馬赫(1920千米/小時)
實用升限:15600米
最大航程:2565千米(不帶副油箱)
爬升率:300米/秒
翼載荷:443.6千克/平方米
推重比:0.47
續航時間:大於3小時

限制過載:2.5 g(戰鬥機參加的格鬥最低要求是5g)

為了說清楚這貨有多大,我們來看看TU-128與幾種典型戰鬥機的同比例對比圖

✪TU-128截擊機與機身長度12.5米的米格-19對比

✪TU-128截擊機與機身長度15.4米的米格-21對比

✪TU-128截擊機與機身長度15.88米的米格-23對比

✪TU-128截擊機與機身長度16.66米的F-104對比

✪TU-128截擊機與米格-31對比

TU-128VSMIG-31

MIG-31是世界最重的戰鬥機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46噸!但MIG-31機身長22.7米、13.4米的翼展、6.2米的高度明顯小於TU-128。

✪TU-128截擊機與YF-12對比

TU-128VSYF-12

YF-12是SR-71的截擊型號,機身長度接近33米,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78噸!從數據上來說,YF-12要比TU-128大!不過YF-12從來就沒有正式服役過(太多的技術問題無法解決)僅僅只造出了三架原型機,所以YF-12不能算一架真正的“截擊機”。所以世界尺寸最大的戰鬥機任然是TU-128.


純野生的坦克


圖注:圖波列夫圖-128大型截擊機

蘇聯圖-128截擊機,北約綽號“大提琴手”,是蘇聯圖波列夫設計局研製的遠程大型全天候截擊機。圖-128之所以被稱作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戰鬥機,原因是因為它與圖-22一樣,都是基於圖-98超聲速轟炸機發展而來的。

圖-128有多大?它機長30.06米,翼展17.53米,機高7.15米,機翼面積達96.94平方米,空重24.5噸,最大起飛重量43噸,飛機有兩名乘員,包括飛行員和雷達操作員。很多朋友可能對圖-128的“大”缺乏直觀概念,那麼可以與俄羅斯第四代重型戰鬥機的代表蘇-27作一對比,蘇-27的機長僅為21.935米,比圖-128短了8米多,翼展14.7米,比圖-128短了2米多,機高5.932米,比圖-128低了1米多。機翼面積僅為62平方米,相當於圖-128的不到三分之二,空重17.45噸,最大起飛重量33噸,也都比圖-128小得多。可以說,圖-128比蘇-27大了不止一圈,是戰鬥機中的巨無霸。

不過有一個細節必須強調,圖-128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戰鬥機,但卻不是“最大”的戰鬥機,因為有一型戰鬥機,在三高尺寸上不如它,但在最大起飛重量上卻超過了圖-128,這就是美國F-111“土豚”,它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45.3噸,略高於圖-128。

為什麼蘇聯當年要研製這麼大號的截擊機?因為冷戰時期,從美國西部特別是阿拉斯加起飛的B-52等戰略轟炸機,是對蘇聯東部國土的重要威脅,為了攔截航程遠的戰略轟炸機,就得研製同樣具有遠航能力的截擊機,這就是圖-128出現的原因。


兵工科技


蘇聯圖-128截擊機怎麼會是世界最大的戰鬥機了,既然把截擊機視為戰鬥機那麼怎麼能把美國YF-12截擊機放一邊涼快呢?先來看兩者的尺寸,蘇聯圖-128截擊機機身長30.06米,翼展17.53米,自重24.5噸;美國YF-12截擊機機身長30.97米,翼展16.95米,自重27.6噸。很明顯,機身長的YF-12截擊機要比圖-128截擊機體積大一些。

美國YF-12A截擊機和AIM-47A遠程空空導彈

959年,SR-71“黑鳥”戰略偵察機的前身A-12“牛車”服役後,洛克希德公司提議直接在A-12的基礎上為美軍研製一種三倍音速攔截機,以降低研發成本。一年後,美國空軍同意洛克希德公司先以現成的A-12偵察機改裝三架作為測試機,編號YF-12A,熟悉美國軍用飛機編號的讀者都知道,YF是美國戰鬥機原型機用的編號。

左邊為YF-12A截擊機,右邊為SR-71黑鳥偵察機,機頭區別很大

YF-12A截擊機與A-12偵察機的外形區別主要是機頭,為了容納下AN/ASG-18雷達,原本扁平的機頭連同兩邊的邊條一同被切除,換上了圓錐形雷達罩。不過,有一架YF-12A的雷達罩兩邊後來加上了邊條,被命名為YF-12B。YF-12截擊機的動力裝置為兩臺普惠公司的J58變循環發動機,最大推力140千牛,該發動機也是後來問世的SR-71黑鳥偵察機的動力,也是世界上迄今為止唯一一型投入實際使用的變循環發動機。YF-12A截擊機和SR-71黑鳥偵察機一樣,最大速度可達3.35馬赫,很多導彈都追不上!

YF-12A(上)和YF-12B截擊機

YF-12截擊機的機腹有彈艙,用於掛載AIM-47遠程空空導彈,共可掛載3枚。AIM-47導彈和AN/ASG-18雷達一樣,都是原為已下馬的3馬赫XF-108截擊機配套研發,射程可達160公里,該導彈也是F-14戰機使用的AIM-54遠程空空導彈的前身。第一架YF-12於1963年8月首次試飛,次年3月完成了首次攔截測試。1965年3月,YF-12截擊機在測試中發射7枚AIM-54,其中6枚命中目標,其中1枚是在22860米高空發射,當時YF-12飛行速度3.0馬赫,直接命中了飛行高度僅457.2 米的靶機。

YF-12A截擊機和AIM-47A遠程空空導彈

經過長時間的試飛與測試後,美國空軍對YF-12截擊機的性能表示非常滿意,1965年決定讓洛克希德生產93架量產型,並賦予編號F-12B(YF-12B量產型),美國國會也同意了撥款。然而,當時美軍正深陷越戰,使得國防部長麥納馬拉不同意軍費撥給YF-12截擊機,直接導致該機下馬。三架原型機中的一架後來被拆解,作為SR-71偵察機的備用零件來源,另外兩架先被移交給了NASA用於高速飛行驗證,其中一架後因試飛過程中發生故障而損毀,另一架最終被轉交給了美國空軍博物館。


軍車研究社


注:下圖中倒數第九個、圖波列夫(Tupolev)一欄中出現的唯一一款戰鬥機即為圖-128。

上圖中,除了圖-128明顯的鶴立雞群外,從上往下數第7個的CF-105截擊機也值得一提。阿芙羅加拿大公司的CF-105“箭”上世紀50年代研製,1958年完成首飛,結果項目最終被取消,只造出了六架原型機。CF-105堪稱西方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截擊機,機長23.71米、翼展15.24米、機高6.25米,翼面積113.8平方米,外形看起來也是相當的龐大。可惜,CF-105現在算是屍骨無存。另外,CF-105比起圖-128還是差了一截!

只留下個機頭的CF-105,加拿大人心中永遠的痛

圖-128是一款遠程防空截擊機,外形上看起來更像是一款轟炸機。實際上,該機本就是在圖-98超音速轟炸機的基礎研製而成的。圖-128機長30.06米、翼展17.53米、機高7.15米、最大起飛重量超過40噸。這樣一個龐然大物主要是為了保衛廣袤的西伯利亞、遠東地區和北極地區,這裡蘇聯缺乏足夠的防空力量,而一般的戰鬥機又沒有足夠的作戰半徑及獨立作戰能力,一旦美國遠程戰略轟炸機趁虛而入,蘇聯也無可奈何,因此就有了圖-128的誕生。該機可攜帶四枚R-4空空導彈,遭遇入侵領空的敵機便發射導彈隨後逃離,這種戰法使得該機幾乎可被視作會飛的防空導彈發射平臺。當然了,由於機動能力相當有限,圖-128也只適用於攔截B-52等大型低機動性空中目標,亦即專為打擊美國戰略轟炸機而生。服役20多年,無任何擊墜記錄,最終被米格-31截擊機取代。


鼎盛成寧


圖-128是前蘇聯在圖-98轟炸機的基礎上研發出來的一款全天候遠程截擊機,北約代號為“Fiddler”(大提琴手),圖-128的出現是因為其前級型號圖-98超音速轟炸機並沒有正式的得到軍方的認可,反而是以此為基礎上提出來的一款大型遠程截擊機研發計劃獲得了軍方的青睞,這款截擊機不以空中格鬥為主,唯一要做的就是發現對方的轟炸機(假想敵是當時美軍的B-52轟炸機),然後在50公里之外發射空空導彈,發射完畢後立即撤回!


所以,圖-128截擊機在當時其實就是一個用來發射空空導彈的平臺(落選的轟炸機改成的截擊機),那麼,圖-128究竟有多大呢?根據網絡上的資料顯示,圖-128截擊機的長度為30.06米,高度為7.15米,翼展為17.53米,整機空重24.5噸,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43噸,動力系統是兩臺單臺推力為72.8千牛(加推力時單臺推力可以達到99.1千牛)的AL-7F-2加力渦噴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為1.57馬赫(即1920千米/小時),那麼,圖-128截擊機的這種體量是一種什麼概念呢?

我們來做一個對比,比如同樣是截擊機的米格-31,長度只有22.7米,高度為6.15米,翼展為13.464米,整機空重為21.8噸,最大起飛重量為46.2噸,體型上看米格-31比圖-128要小上不少,不過由於發動機更加強勁的原因(使用的是單臺加力推力達到151.9千牛的D-30-6發動機),米格-31的起飛重量反而大於圖-128,至於跟今天的主流戰鬥機比,比如F-22,長度為18.9米,高度為5.08米,翼展為13.56米,整機空重19.7噸,圖-128的體量無疑更是大了很多!

那麼,世界上最大的戰鬥機(如果把截擊機也算進戰鬥機的話)是不是就是圖-128呢?不是,美國佬也有一款截擊機,體量要比圖-128更大一點,這款截擊機就是YF-12截擊機,YF-12截擊機也是A-12偵察機家族中的一員(A-12偵察機則是sr-71“黑鳥”偵察機的前身),是在sr-71“黑鳥”偵察機基礎弄出來的高空高速截擊機,最大速度超過3馬赫,那麼YF-12的體型有多大呢?根據資料顯示,YF-12的長度為30.97米,高度為5.64米,翼展寬度16.95米,整機空重27.6噸,最大起飛重量56.2噸,這兩款戰機其實差不多大,圖-128稍微寬一點和高一點,但是YF-12要更長,以及重量也比圖-128佔優勢,所以,綜合來看,可能YF-12要更大一點!


哨兵ZH



圖-128是20世紀60年代的蘇聯遠程攔截機,北約報告稱其為“大提琴手”。當時,它是服役中最大最重的戰鬥機。 在50年代,蘇聯希望能夠抵禦美國核轟炸機越境的可能性。截擊機當時的航程只有幾百公里,而新開發的地對空導彈的射程甚至更短。

考慮到這兩個因素,保衛一個5000公里長的空軍戰線所需的截擊機數量變得幾乎不可能維持。 正因為如此,蘇聯只能為少數最有價值的地區提供現代防空。蘇聯防空部隊試圖覆蓋整個領土,但防禦更加有限。1955年,蘇聯決定研製一種遠程攔截機,可以從少量的空軍基地覆蓋大面積領空。 這種戰鬥機的研製始於1958年,結果就是圖-128。 在西方,這種飛機更常用的名稱是圖-28 尤其是漫長的蘇聯北部邊境,很容易受到可能的侵犯。



圖-128第一次飛行是在1961年3月18日。 由沃羅涅日飛機生產協會建造。 圖-128一直服役到1990年。 由圖波列夫圖-98轟炸機原型機開發。 圖-128的生產於1970年結束,共生產了198架飛機,包括10架教練機。 西方專家沒有意識到圖-128腹部隆起帶有測試儀器,誤認為它是一個大型腹部雷達,是攔截機/預警機的混合角色。 以圖-128為基礎的圖-28A、圖-28-80、圖-28-100、圖-138和圖-148等各種項目的開發由圖波列夫設計局提出,但均被放棄。 圖-128唯一公開報道的作戰行動是摧毀北約偵察氣球。 在20世紀80年代,裝備有圖-128的部隊轉變為使用米格-31。



機組人員:兩名,飛行員和雷達操作員

長度:30.06米

翼展:17.53米

高度:7.15米

機翼面積:96.94米

空載重量:24500千克

作戰重量:40000千克

起飛重量:43000–43700千克

動力裝置:2 ×留利卡-7F-2加力渦輪噴氣發動機

淨推力:72.8千牛(7425千克力)

加力推力:99.1千牛(10100千克力)

最大g載荷:2.5 g

最大燃油負荷:13600千克

最大速度:掛載武器時1665公里/小時(1.5馬赫)時,未掛載武器速度為1920公里/小時

航程:掛載武器時2565公里

續航時間:3小時以上 作戰高度:掛載武器時15600米

最高上限:20000米

導彈:4×R-4空對空導彈(通常為2 ×雷達制導R-4R和2 ×紅外尋的R-4T)



軍機處留級大學士


圖-128北約代號“小提琴手”,是一種由轟炸機發展而來的大型戰鬥機/截擊機,該機僅裝備過蘇聯國土防空軍。

圖-128為啥這麼大?因為該機的前身是圖波列夫圖-98超音速轟炸機。



1957年國土防空軍殲擊航空兵部隊司令葉夫根尼·薩維茨基元帥對圖-98轟炸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認為只有以轟炸機為基礎研製一種大型截擊機才能滿足國土防空軍對性能的要求。於是圖-98轟炸機就成為了圖-128的設計基礎。



圖-128沿用了圖-98的基本佈局,只是機身兩側進氣口下移,翼型有所變化,主起落架改為佈置在機翼後緣的起落架艙,而不是圖-98的機身下方。該機配備了圖-28-80武器系統。一下掛載4枚R-4大型空空導彈,其中兩枚是擁有迎頭攻擊能力的半主動雷達制導型,另外兩枚是紅外製導。



圖-128全長30米,翼展17.53米,高7.15米。最大起飛重量43噸,最大速度1665公里/小時,安裝兩臺AL-7F加力渦噴。由於機體巨大,圖-128擁有驚人的作戰半徑和高度的自持能力,該機可在預定任務區域內巡航3-3.5小時,此時的作戰半徑仍高達1500千米。圖-128的服役填補了蘇聯國土防空軍在北極和西伯利亞偏遠地區的防空覆蓋,是一種在特定歷史條件下誕生的特殊截擊機。


飛豬漲姿勢


圖-128截擊機之所以能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截擊機,原因很簡單,它的原型是圖-98“紅色背鰭”超音速轟炸機 。由轟炸機改進而來的空中格鬥戰鬥機,體型不大都不行。

這是基於圖-98研製的圖-128截擊機,完全是轟炸機的即視感。

圖-98轟炸機絕對是蘇聯轟炸機中的神秘過客,因為它的原型機只有一架(對第二架一直有疑問)。早在1952年,蘇聯獲悉美國正在加緊研製XB-58超音速戰略轟炸機,因此,冷戰開啟的時代,蘇聯也迫切需要一種可用於替代航速較慢的圖-16轟炸機(想想現在還在用的轟-6,有點不好意思)。新機要求載彈量可以達到4000KG、作戰半徑不少於達1500公里,同時還能超音速突防,這在當時可是極富挑戰性。

圖-98轟炸機長長的進氣道設置在背部,正面看像是金魚眼。

測試過程發現油耗過大,作戰半徑大受影響,很難達到設計之初的戰術指標,因此圖-98轟炸機項目研製宣告中止。

幾乎與此同時,攜帶核武器的美國轟炸機可以通過蘇聯廣袤的領土深入領空,而當時蘇聯截擊機的作戰半徑僅有數百公里,很難承擔有效的防禦。因此,蘇聯提出研製一種遠程截擊機,能夠執行攔截美軍轟炸機。在具體設計指標上和圖-98基本吻合,重點突出超音速、大航程,並裝備蘇聯最先進的雷達和空空導彈。

正是這種相似的需求,使圖-128截擊機可以火速上陣,因為基於圖-98轟炸機設計,所以圖-128重達43噸,這可是世界上最大的戰鬥機。不過不要求它有多靈活,只要能夠應對類似B-52這樣的轟炸機就好。

基本性能:

機長:30.06米;

乘員:兩名;

實用升限:15600米;

航程:2565千米;

作戰半徑:找不到很正確的,1000公里應該差不多了;

圖-128截擊機以現在的眼光看,充其量就是一款大型空中導彈發射平臺,它的作戰任務就是:發現B-52轟炸機,然後在50公里外迎頭並射全部四枚AA-4導彈(通常為2枚R-4R雷達制導導彈和2枚R-4T紅外製導導彈),然後快速調頭回家,格鬥不是它們要做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