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有管理能力?

南柯79100


慧眼識才,知人善任用人之道,是一門複雜精細的領導藝術,需要領導者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總結,選人意識保證了企業有才可用,而育人、用人意識則可以讓優秀員工各盡其才。這幾個方面互為前提、互為保證,缺一不可。

管理者是企業的中堅力量,是企業的四梁八柱,更是企業貫徹思想、實現KPI指標的有力推行者和執行者,是企業不可或缺的人才。

首先,個人業績好,有影響力,號召力。

作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首先個人業績絕對是出類拔萃的,他有自己獨特的工作能力,能快速高效完成領導交辦的所有任務,並且擁有團隊的影響力和號召力,能贏得團隊夥伴的信賴與跟隨。

其次,組織管理強,有協調力,溝通力。

對於上層交辦的各項KPI指標,能夠協調、溝通各方資源,組織相關人力超預期完成。表現出自己強大的組織管理能力及溝通協調能力。

最後,思維格局高,有創新力,執戰力。

做事不盲幹,而是不斷思考問題的本質,通過分析本質找到問題的根源,從而拿出自己的方法論。生涯規劃與企業願景一致,把自己當公司的主人

,願意與公司共存亡。看問題高人一等,不隨波逐流,有創新力,執行力,戰鬥力,不計較個人得失,思維格局遠遠超出他人。

【總結】總之,判斷一個人是否具有管理能力,一定要縱觀全局,綜合評判。可以在他做事的風格中,也可以在他平時的生活中觀察,更可以通過他在緊急事件中的應變能力來考察,也可以在酒場、人場、氣場等細節中細察。總之判斷方法很多,判斷的渠道也多樣,“慧眼識才,知人善任”是關鍵。


作者簡介:葉偉,輕創業導師,早起奮鬥者。

18年培訓管理生涯,希望與向陽向光向上的人一起迭代成長。


葉偉


管理能力是一個綜合性的評價指標,是個人魅力和工作能力的結合。評判一個人是否具有管理能力,一般有以下十大因子。

一,前瞻力。具有開闊的視野和超前的眼光,能夠看清行業的發展方向和路徑,正確規劃團隊的長期願景和中期策略。

二,決斷力。遇事能正確地分析、準確地判斷、果斷地處置。決斷一般包括策略決斷、人事決斷和危機決斷。

三,執行力。要能貫徹公司戰略意圖,高效完成預定目標。執行力有四個核心要素:1.意願積極。2.能力過硬。3.程度完美。4.效果突出。

四,控制力。控制力包括四個方面,①是自我控制,②是團隊控制,③是大局控制,④是危機控制。

五,溝通力。管理70%的工作是溝通。強大溝通力的核心是“說對方想聽的,聽對方想說的”,通過傾聽和讚美,實現理解和認同。

六,凝聚力。凝聚,凝結和聚合也。管理者必須具有使人或物聚集在一起為了實現團隊目標而團結協作的能力。

七,創新力。管理者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不僅包括技術和產品創新,還包括戰略、文化、管理、架構、營銷、服務、制度等創新。

八,公信力。職業操守是公信力的前提。好的管理者必須處事公平,使人信服,這樣才能更好的管理和帶領好團隊。

九,意志力。管理工作中問題和困難很多,沒有強大的意志力,很多工作就可能半途而廢,正所謂“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十,抗壓力。壓力是試金石,一個人能不能取得大的成功,抗壓力非常重要。好的管理者善於自我調節、釋放壓力。

溫馨提示:閱後如果喜歡,不妨點贊、評論、收藏、轉發,更不要忘記添加關注喲😄


管理那點事


對於這個問題,咱不說長篇大論,實戰切入。

企業有A和B兩位員工,工作業績都很出色,老總準備提拔一位當經理,通過兩個月的觀察,綜合其他同事的意見,發現如下現象:

(1)同事們私下聚餐時,A經常主動買單,人緣很好;而B是鐵公雞一毛不拔,同事關係一般;

(2)A口才很好,對人熱情,親和力強,但有時會顯得誇誇其談;B性格內斂,話不多,很有韌勁;

(3)A做事靈活,點子多,擅長察言觀色,但偶爾會有疏忽;B做事一板一眼,很紮實,交代的事基本不用操心;

(4)在專業能力,尤其是產品知識上,B強於A;但在客戶的公關能力上,A 強於B;

(5)在部門小組完成任務時,A實際做的工作不多,擅長於用下午茶、聚餐等活動,得到更多成員的認可,由其他人完成工作;而B擅長於自己完成更多的工作,其他同事的工作成果, 他不太放心,要不斷檢查,還不如自己完成省心。

如果您是老總,您會選擇哪位員工當經理?乍一看,是不是A員工更合適?

不要急著回答,這裡面其實不是非A即B的問題,每個人都有優缺點,關鍵在於哪種類型的公司,哪種類型的部門領導崗位,哪種類型的企業文化,決定了對管理能力的要求側重面是不一樣的。

比如注重執行力,以研發型為主的管理崗位,B比A合適;而如果以銷售為主導,注重客戶導向的管理崗位,A肯定比B合適。

發現了嗎?管理能力並不能一概而論,需要根據管理崗位的特性需求,去判斷出哪些能力匹配與需求匹配!如果某管理崗位它對技術的需求性很強,那讓一位技術一般,但溝通或組織能力強的人去負責,他也無法勝任;同理,如果某管理崗位經常要進行客戶公關,那麼讓技術一流,但溝通和靈活性不足的人去負責,他也很難做好。

先提煉出該管理崗位需要什麼樣的管理能力模型,根據模型要求對候選人進行判斷及篩選,會是更有針對性的做法。


煮酒拾話


判斷一個人的管理能力,簡而言之,就是看他管人管事管風氣的能力。這其中,管人管事好理解,管風氣則主要指營造良好內部氛圍、樹立公平公正風氣。因此,可以從管人管事管風氣三個維度,來判斷一個人是否具備管理能力。

一看是否善於統籌協調。

從管事來說,管理者要組織團隊把工作任務完成好,最需要的就是組織統籌、協調推進的能力。善於統籌協調的管理者往往有以下幾個特點:

組織統籌得當。管理者能胸懷全局,熟悉團隊的全面業務,善於區分工作輕重緩解,能夠合理分配任務、明確工作目標、科學設置進度,防止忙閒不均或打亂仗,確保團隊的工作既做到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又做到有條不紊、忙而有序。

協調推進有力。管理者能親歷親為,善於抓住重點事項、抓住關鍵環節,樂於幫助團隊成員查漏補缺,能夠及時跟進指導,能夠經常督促落實,從而確保團隊的工作無漏項、無差錯、不斷檔。

善於解決問題。管理者能以問題為導向,善於協調解決團隊工作中遇到的難題,關鍵時刻能夠幫助團隊成員理清破解難題的思路,找到解決難題的方法,減少外在阻力和障礙。

二看是否善於凝心聚力。

就管人而言,管理者會用人、用對人,完成工作任務則會事半功倍。管理能力強的人,往往善於識人用人育人,特別能夠調動團隊成員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其內在活力,把團隊凝聚成一股繩。

比如,善於以事業凝聚人心。能夠以共同的前途錢途感召激勵團隊成員,善於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做合適的事情,讓其既幹得舒心,又能出成績,自然也就會盡心盡力幹工作。

又如,善於整合團隊力量。既要明確團隊成員職責分工,讓大家在恪盡職守中樂業精業,成長為獨當一面的業務骨幹,也要堅持分工不分家,大事難事一起上,互幫互助互補,形成團隊一盤棋。

三看是否善於樹好風氣。

管風氣就是要端正內部風氣、營造良好氛圍。管風氣看似很虛,實則是團隊運作至關重要的“粘合劑”和“潤滑劑”,也是管理者必須具備的軟實力。管理能力強的人,一般都能堅持做到以下幾點:

堅持以制度管人管事。嚴格執行單位的規章制度,對團隊成員一視同仁,既以身作則、帶頭執行,又遵規守紀、按章辦事,確保管人管事都有規可依、有章可循,能管得團隊成員心安服氣。

堅持功必獎、過必罰。管理者能堅持公道正派,嚴格落實規定的獎懲措施,對有功之人及時給予相應獎勵,對有過之人也要按規章制度實施懲罰,推動形成爭創佳績的良好氛圍。

堅持待下有人情味。管理者的人格魅力也體現在人情味上。能做到嚴管與厚愛相結合,既管在理上,又管在情上。能經常體恤關心團隊成員,及時疏導其思想困惑,努力幫助其進步發展,從而得到其擁護和支持。


職場李論


判斷一個人是否具有管理能力,應該從責任心、個人能力以及對待下屬的態度三個方面判斷。

第一、責任心

一個人是否具有管理能力,責任心是第一位的。一個有有擔當、負責人的領導在員工的眼中是身先士卒的將軍,而一個遇事推諉,怕負責任的領導,遇到事情先考慮的不是如何解決,而是如何推卸責任,這種情況下整個團隊的戰鬥力可想而知。

第二、個人能力

個人能力在管理能力方面居於次席,但是也不可或缺。有能力的領導遇事果斷,判斷準確!往往能帶領團隊在第一時間克服困難,贏得更多機會,給公司創造更多的利潤!

第三、對待下屬的態度

符合第一第二條的領導,往往在對待下屬方面能做到禮賢下士,平等對待每一位下屬。反之,有些領導會任人唯親,提拔一些自己的親信。這樣的團隊往往以公肥私,不知不覺間給公司造成巨大的損失,由於鑽營有道,往往還會得到公司高層領導的重用。

以上三點,至關重要,但是大部分公司考察公司員工是否具備領導能力,往往只看一點,就是:鑽營!鑽營!!鑽營!!!


吳鉤隨筆


我覺得要判斷一個人是否有管理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判斷:

1.業務過硬

作為管理者,自己的業務能力首先要過關,做設計的,要能夠解決設計上的問題,指出下屬設計上的缺陷;做文案的,要有過硬的實力,否則,下屬一句“你行你上啊”你就說不出來了,下屬也會說,外行指導內行。所以,作為主管,一定要有過硬的業務能力,才能讓下屬心服口服,為管理打下基礎。

2.心胸格局

管理者面對性格各異的下屬,必然會有很多受氣的時候,若是什麼事都斤斤計較,那就太辛苦了。管理者的心胸格局大,面對事情就不會侷限在一時,會有前瞻性和大局觀,這樣子的話,事情才能做好,人員才能團結。

3.處事原則

管理者,要做到公正公平,說到做到,這樣才能讓下屬信服。有的管理者,和誰關係好就幫著誰,勢必引起下屬的反感,一個公正的管理者,才能夠指揮得動下屬;而說到做到也很重要,一個不信守承諾的管理者,是不會有跟隨者的。

4.敢於擔當

管理者還要敢於擔當,出了事情,只會甩鍋給下屬的管理者,絕對不會是一個好的管理者。在事情面前,管理者要主動站出來,承擔起來,再追究事情的起因結果,而不是急不可耐地把下屬推出去擋刀。

一個管理者不是隨隨便便的,上要能夠面對上級,下要對下屬負責,能力、心胸、性格,都是不能隨心所欲的。

職否


一個人有沒有管理能力,跟他能不能擔任管理層,以及擔任多大的管理層,這完全是兩碼事。

如果某人有管理能力,但因為種種原因,比如被人排擠,被人迫害而沒能擔任管理層,那對不起,他會變成一個沉默的人,沉默到你看不出他有什麼能力。

那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其實未必就是真相。當我們看到這個人已經擔任管理層的時候,我們就說他有管理能力,或者我們看到這個人沒有擔任管理層的時候,我們就說他沒有管理能力,這是很遺憾的。

實際上,有管理天賦的人,並不是多麼的聰明,恰恰相反,從做技術的角度來講,他甚至還有些愚笨。可是,他懂得人性,懂得人心。

優秀的管理者管理任何一個團隊,他的目的從來都不是管理“人”,而是帶著這個團隊,抵禦其他競爭對手的明槍暗箭,聚攏資源,把這個遊戲越玩越大,同時以提升效率為根本,效率可以轉化成每一個人的收入……

如果以“管人”為目的的管理者,很可能他今後會做出許許多多讓員工失望的事情。


夢裡瀾濤


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有管理能力?我認為可以從業務管理能力、團隊管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三個方面來衡量。

一、業務管理能力

管理工作層面上,管理者角色是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即:

1)計劃:確定目標並決定如何實現目標

2)組織:任務分配、委派相應的責任並分配相應資源

3)領導:利用影響力去鼓舞和授權他人為實現組織目標而工作

4)控制:評價績效,糾偏調整以保證組織按照正確的方向發展並實現組織目標

所以,管理者在聚焦問題—制定方案—落實執行—監督反饋工作上,能夠做到

責任擔當到位、問題分析到位、解決方案到位、落實執行到位、監督反饋到位,最後達到績效目標,則可視為這個人具有良好的業務管理能力。

二、團隊管理

團隊管理主要是衡量一個人管理領導團隊、育才賦能等方面的能力。

1、領導團隊

  • 能有效建立起組織內部的規則與體系,保證團隊工作順利運轉;

  • 向團隊成員清晰傳達目標,展現出共同願景並、深入人心;

  • 敢於管理、敢於“碰硬”,樹立、一定威信,有一定的號召力和影響力;

  • 善於管理,能夠對分管工作進行合理分工安排、計劃管控;

  • 關心下屬,注重並善於和員工思想交流,能贏得員工的信賴和尊重;

  • 注重團隊建設,有效凝聚團隊力量。

2、賦能育才

  • 自覺主動地琢磨“人”的問題,思考如何管理、激勵、帶動下屬的問題;

  • 慧眼識人,能洞察人員的特點和潛質,預測未來他可發揮的優勢和易出現的問題;


  • 綜合考慮人員的能力、特長、個人意願等,合理進行人員崗位配置或分工;

  • 積極培育下屬,在此方面有清晰的思路與有效的行動,投入足夠精力用於培養和發展下屬的能力;

  • 積極為下屬創造鍛鍊、提升的機會,合理施壓,有效賦能;

  • 針對下屬工作中的表現及時給與反饋,幫助下屬清晰自己的改進方向。

如果能培養下屬,團隊和諧;並能激發下屬工作積極性,全心全意為做事,產生巨大的凝聚力和明顯的工作成果,那麼可謂視為這個人具有團隊管理的能力。

三、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是指依靠主觀能動性按照目標,有意識、有目的地對自己的思想、行為進行轉化控制的能力,如能否以身作則、品行端正、心態開放、持續學習等方面的能力。

1、以身作則

  • 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不等不靠,為自己的工作結果負責;

  • 承擔身為管理者的責任,既對任務負責,又對團隊成員負責;

  • 勇於擔責,不推諉不迴避,身先士卒地解決實際矛盾。

2、溝通協調

  • 具有良好的溝通表達能力,既包括口頭語言表達也包括書面文字表達能力;

  • 積極與工作夥伴、客戶聯絡互動,在各種場合都能自如應對,增進了解;


  • 與組織中其他成員密切協作配合,善於化解衝突,善於“說服對方”,獲得對方理解,促進共贏;

  • 善於通過各種渠道協調資源以達成目標,能有效“借力”;

  • 善於“傾聽”對方,有相對明顯的同理心,善於換位思考,易贏得更多的可信賴感和親近感。

3、創新突破

  • 心態開放,勇於接受新事物、新方法,以及打破常規甚至是自己慣常認知的新觀點、新思路,能快速適應新變化或新要求;

  • 思維活躍,不墨守成規,積極思考如何通過創新取得新突破;

  • 針對一個問題,願意花時間思考是不是還有別的方式,能夠提出多個解決方案,經常提出獨到且別有新意的見解;

  • 經常對現有的工作方法、流程進行總結與反思,能及時借鑑和分享組織內外的經驗做法,提出新思路;

  • 不滿足於現狀,敢於“冒險”,為自己和自己管理的團隊設定挑戰性的目標,不斷追求超越自我。

4、敬業盡責

  • 把組織和自己緊密聯繫在一起,把組織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

  • 把工作視為事業,對工作投入度高;

  • 對待工作盡心盡責,追求達成更好的工作成果,並願意為此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不計較甚至犧牲“小我”的利益得失。


5、工作心態

  • 工作有熱情,樂觀進取,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 對待工作認真、嚴肅、務實、嚴謹;

  • 具有良好的抗壓能力,大度、坦然地應對挫折;

  • 面對突發問題時能冷靜處理,有“大氣”和“靜氣”,不致於慌亂無措;

  • 能帶動鼓舞他人,積極傳遞健康向上的“正能量”。

6、持續學習,打造核心能力,塑造權威效應

  • 有旺盛的求知慾和強烈的好奇心,主動接觸專業或管理方面的新信息;


  • 主動分析自身知識能力與工作要求的差距,謙虛好學,積極“補短”;

  • 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始終注重自我改進提升;

  • 為改善自己的表現主動尋求他人反饋;

  • 善於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以尋找提高自己能力的途徑;

  • 學以致用,將新的知識、技能或感悟運用在工作上。


總之,業務管理、團隊管理、自我管理,三管齊下,表現良好的,可謂具有優秀管理能力的管理人才。


關注【管理實踐課堂】 每天進步一點點,職場提升一大步。

如果喜歡我的分享,點贊、評論、轉發就是最好的支持。

我是高級工程師,我是中大MBA,我是企業管理者,我有一點實踐和總結,交流分享,一切正好。


管理實踐課堂


看一個人有沒有管理能力,是在日常工作生活的細節中去觀察,辨別。

看他的宿舍他的家,是不是井井有條,乾淨整潔。

看他的朋友,同事和他之間是圍繞著他,還是他跟著別人。

看他的辦公桌是不是物品擺放整齊,分類清楚,一天整理幾次還是下班才整理,還是一天下來都愛理不理。

看他的工作是不是完成得比別人快,比別人好,完成了工作以後,是自己在一邊看別人忙碌還是主動去幫助別人完成工作。

看他的工作經驗是不是有意無意的向身邊的人分享。

看他在受領了上級任務以後,是不是順利的完成,而不是三番五次跑去領導那裡不斷的詢問。

這些日常的細節才真正反應他是不是搞管理的料子。千萬不要去問去聽他說什麼。一般說的多的做的少,做的少的事情往往不落地。考察一個人,就看他的細節和潛意識行為。


西洲折梅


【吱己職場】管理能力是企業領導者的甚至是每個員工的重要素質。要看一個人有沒有管理能力從五個特質、五個能力可以判斷。

五個特質:直升機思維、遇事果斷、邏輯清晰、客觀無私、高情商 五個能力:統籌規劃力、專業決策力、馭人服眾力、溝通協調力、培養賦能力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說過:並不是只有高管才是管理者,所有知識工作者,都應該像管理者一樣工作和思考。

而缺乏這種素質但當上了領導者的,對企業來說是一種資源錯配和內耗,長期以來容易造成惡性的發展結果。

首先我們解析一下五個特質

一、擁有“直升機思維”

德克魯還說過:有效的管理者應該著眼於全局,而不是讓自己成為一個“全能”的領導。管理者看待問題的時候,必須是習慣以“上往下去”的視角去思考,而不是隻看見眼前的利益。

這樣的人更具有大格局和大胸懷,他知道每個行動都應該是為企業的整體目標考慮,而不是單個項目的業績效益。這樣的品質無疑是管理者必備的。

二、遇事謹慎但“果斷”!

管理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每天為不同的事情下決定”。當遇到需要決斷的事情時,迅速而不草率地做出正確的決定非常重要。

如果在抉擇面前猶豫不決,則有可能錯失市場發展的好時機,也會讓手下的工作無法推進。


三、心如明鏡,邏輯清晰

我們認為邏輯不清的人無法當管理者,是因為管理者必須對團隊發生的所有事情,包括人事關係、分工匹配、項目進度、內外關係都有一個清晰的把握,才能做出正確的決定。

如果容易受到手下一面之詞矇蔽,則容易造成處事不公或判事不明。

我在這分享一個案例:小喬是公司沙龍活動的文案人員,負責嘉賓發言文案的整理和發佈。沙龍活動當天,嘉賓對發言速記的稿子不滿意,提出希望小喬幫助修改。於是兩人就到了活動外場進行私下溝通,小喬現場整理了修改意見並重寫了稿子。 合作的同事知道這件事後因為不知就裡,解讀為:“嘉賓對稿子極其不滿,要求重改,耽誤了嘉賓全程的活動參與。”並把此事告知了部門經理。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遇到處事不明的管理者,小喬估計得背鍋。而小喬告訴我她並沒有受到處罰,因為領導私下和嘉賓進行了溝通,知道了此事的真實情況。

四、心中有一杆客觀的“秤”!

只有擁有無私心態的管理者,才能在團隊管理過程中做到客觀公正。 這包括在團隊績效管理、提拔人才、協調團隊矛盾時都不會“憑藉喜好”去做判斷,而我們基於數據,基於分析,才能有利於團隊的健康發展。

五、八面玲瓏的高情商

EQ是管理者必備的重要特質,領導力其實就是人與人之間平衡和制衡的藝術。 管理者是團隊的領頭羊,也是調和劑。

管理者的說話藝術、公關手腕、協調能力都是團隊良好運行的基礎。 如果這個人擁有以上五大特徵,那麼已經具備管理者的基本素養。




而接下來,就是發展五個必備能力。具備者則可以說是合格的管理者。

  • 統籌規劃力

管理能力,除了管人,更重要的是“管事”。針對每個項目的統籌、推進、危機把控、覆盤總結必須有專業的方法論。

  • 專業決策力
雖然管理者很多時候並不是實際事項的執行者,所以很多專業的事情可以交給專業的人去做,但是,一定的專業水平是有助於管理決策的下達,特別是在專業性的企業中。

  • 馭人服眾力
這是管理能力的綜合體現,也就是管理者要表現出來的人格魅力。如何凝結團隊,激勵士氣,拉攏人心,是管理能力培養中的必修課。


  • 溝通協調力

沃爾瑪公司總裁薩姆·沃爾頓曾經表示“溝通是管理的濃縮”,這表現在向上、向下、對內對外的溝通。

管理者一般都起著“上承下達”的樞紐作用,而當團隊發生矛盾衝突時,正確的協調溝通是團隊良好運行的重要潤滑劑。

  • 培養賦能力
我們上面提到過客觀無私的特質,而這也表現在培養下級上,不妒能嫉賢,願意傾囊相授的管理品質。 除了願意教,還有懂得教,適當賦能,讓自己的下屬成長是一種重要的能力。

通過以上條件,基本可以判斷一個人是否具有管理能力。



為什麼我們說管理者擁有管理能力很重要?我們怎麼從日常工作中觀察出這些特質和能力?

當你是老闆時,提拔一個人首先要看他有沒有管理能力,沒有管理能力的人即使業績再好,做了管理者也只會給你把團隊弄得一團糟。

想要看出你的員工是否有管理能力,你可以交給他一個需要的項目,授權他為項目的成效負責,從項目的運作方案、預算、措施和人員分配都全程授權。你可以在項目操作的過程中,觀察到他是否具有以上的特質和能力。

而當你是一名員工時,要跟隨一個領導,也必須看他有沒有管理能力,沒有管理能力的領導可能會讓你在職場陷入可怕的困局。

想要看出你的領導有沒有真正的管理能力,不要憑藉個人感受,一定要客觀觀察他的行為。首先可以瞭解他的過往業績,如果他的團隊業績很不錯,而且手下培養出不少管理人員,說明他的能力不會差。 其次你可以在開會和日常工作中過程中瞭解他的思維邏輯,在團隊有矛盾點的時候看看他是怎麼處理的。

要看一個人的管理才幹是可以通過系統的辦法判斷出來的。管理特質是一個人的原生性格以及工作過程中培養的職場素養和思維習慣,而能力則可以通過刻意訓練和學習獲得提升的。



提升管理能力的方法:

一、觀察身邊的領導者,從他們的做事風格、行為特徵,歸納他們的管理邏輯和思維方式並取其精華進行模仿學習;

二、通過讀書、課程學習,建立自己的一套科學的管理方法論,並逐步把它用於工作中;

三、從自身逐步上升的職場工作經驗中總結,當你擁有了第一位下屬開始你便進入了管理者的角色,慢慢地也就會摸索出怎麼讓你的團隊變得更好的管理方法。

---END---

感謝你的閱讀,如果你也有關於管理的疑問,或者有趣的職場故事我願與你一起分享!

我是吱己職場,90年職場寶媽,8年資深管理經驗,國內大型健康食品企業品牌策劃。如果你也相信"職場就是江湖,江湖即存知己",歡迎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