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歲軍醫,衝鋒“疫”線的戰士——記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感染三科主任謝渭芬

“哪裡收治了重症病人,謝教授就會出現在那裡”“遇到緊急情況,謝教授會及時指導我們”“病人情緒不好時,謝教授來了就會安定很多”……在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感染三科,56歲的謝渭芬是大家心中的主心骨和定盤星,也是隨時衝鋒陷陣的急先鋒。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對新冠肺炎的治療心得,使他能夠對科裡每名患者的病情和救治有精準的把握,一次次病例會診提出科學救治意見,一次次臨危處置從死神手中搶回生命……

56歲軍醫,衝鋒“疫”線的戰士——記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感染三科主任謝渭芬

謝渭芬教授部署接診收治工作 王家美攝


謝渭芬是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感染三科主任,專業技術三級教授,從事臨床工作35年,在內科急危重症診斷和治療方面經驗豐富、造詣頗深,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高等級獎勵,是國家“傑青”、教育部長江學者、全軍科技拔尖人才。

疫情發生以來,謝渭芬以高度的職業敏感,密切跟蹤關注疫情動態和救治進展,渴望著能夠投身抗疫一線。單位接到抽組醫療隊命令後,謝渭芬立即遞交了請戰書,並多次通過電話、微信和當面請戰等方式向組織表達強烈的參戰願望。他說:“疫情就是命令,戰‘疫’就是打仗。我是黨和軍隊培養的醫務骨幹,請組織讓我去前線吧,老兵一定不辱使命!”謝渭芬如願被選定為支援湖北醫療隊員,並帶領一支技術精湛的團隊緊急馳援武漢。

56歲軍醫,衝鋒“疫”線的戰士——記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感染三科主任謝渭芬

謝渭芬教授穿防護服準備進病房 王家美攝


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是一所處在建設狀態的醫院,突發疫情,緊急改建為新冠肺炎定點醫院。為了儘快收治患者,謝渭芬放下行李,便開始了生命與時間的賽跑。他帶領隊員們緊急投入病區改造工作,研究病區結構、繪製傳染病防護流程路線圖、安裝調試醫療設備、“裝飾”病房……他特意在病區開闢了“人文牆”,設置了醫患之家、心靈驛站、心願樹等版塊,科普抗疫知識,介紹醫護專長,促進醫患溝通,拉近醫患情感,營造親情暖心環境。謝渭芬表示,疫情發生以來,有些患者特別是重症患者,存在心理恐懼現象,對醫療救治缺乏信心,良好的人文環境,可以激發患者內在的“精神抗體”,醫患共同戰鬥,才是戰勝病毒的最好辦法。

謝渭芬以前經常對學生講待患如親的道理,這次,他把這堂課“講”在了抗疫一線。科裡入住了一名74歲的老年患者,同時患有嚴重的失眠症,焦躁、抱怨、情緒低落,不願配合治療,還不時將情緒發洩到醫務人員身上。謝渭芬教授多次到病床前與老人聊天,向他介紹新冠肺炎基本知識、治療措施,手牽手地跟他拉家常,講述疫情發生以來的治癒案例,鼓勵他堅定信心,還安排人專門給老人送去他愛吃的食物。老人被謝教授的真情至愛深深感動,當面表達了歉意,之後與醫護人員相處得非常融洽,病情向好趨勢明顯,還成為了病區文化共建的積極分子。

56歲軍醫,衝鋒“疫”線的戰士——記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感染三科主任謝渭芬

謝渭芬教授查房 王家美攝


“科裡入住的老年患者較多,他們往往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衰、心律失常等基礎性疾病,有些病情還很重,我們要時刻保持戰鬥狀態。”謝渭芬說。醫院開始收治病人不久,從敬老院轉來一名80歲的患者,患者沒有家屬、沒有聯繫方式、沒有病史資料,只有一張胸部CT和一大包平時服用的藥物。接診醫生嘗試與患者溝通, 但患者病情已處於重症狀態,完全無法表達。救治刻不容緩,情況非常緊急,很可能會發展為危重,甚至病亡。謝渭芬教授聞訊趕來,立即指導對患者進行體檢,同時核對患者服用的藥物,結合豐富的臨床經驗,綜合分析診斷出患者的基礎疾病:冠心病、房顫、認知功能障礙。謝渭芬教授把患者列為重點救治對象,成立專門醫護小組,加強針對性綜合治療。四天後,患者病情得到明顯改善,對前來查房的謝教授豎起了大拇指,並可以伴著手勢進行簡單的交流。

醫院接診病人以來,謝渭芬所在科室主動收治重症患者,他也因此而異常忙碌,查房、評估病情、指導救治、重症會診……每天都要進入“紅區”,遇有緊急情況,即使深夜,也堅持親自趕到病房。病區護士長王家美談起謝教授,非常動容地說:“他年齡這麼大了,還和年輕人一樣拼,我們看著都心疼,想讓他多休息會,但誰也勸不住他啊。他心裡放不下病人,就想守在他們身邊,一有緊急情況就第一個往上衝!”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