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现象:我们的家长对孩子母语的学习,远不及对英语那样重视

语文即为我们的母语,即为汉语;英语即为英国之语,我们基本采用美式英语。一个孩子,在学校既学习语文,又学习英语。当孩子语文成绩下降的时候,家长着急,想办法让孩子读,背,写;而当孩子英语成绩下降的时候,家长的焦虑却异乎寻常,找老师补课,进补习班补习,孩子回到家还要由家长主持考试。看到没,这就是我们的母语和英语在家长心目中的差别。

走进很多民办补习班,你同样可以发现,设立班级最多的是英语班。单就小学阶段来看,英语班的学生人潮涌动,而语文班的学生却少得可怜。用一组不太准确但足可以说明问题的数字说明一下,如果小学阶段各年级的英语班是二十个,那么语文班能有一两个就不错了,还基本上是作文班。相比之下,英语班红红火火,语文班门可罗雀。这让身价为母语的语文情何以堪?

这么多年来情况一直是这样,这真是一个怪现象!

怪现象:我们的家长对孩子母语的学习,远不及对英语那样重视

是国家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不够吗?当然不是。翻开小学到中学的语文课本,你就会发现,古诗文部分,现代文部分,其数和量甚至是质都不可等闲视之。试卷的难易程度也可见一斑:基础识记、阅读理解都有,而且,近些年来,阅读理解的比重更大,对古诗文的识记理解要求更高。不仅如此,分值达一张试卷的三分之一或五分之二的作文非常拿分。国家对语文(母语)的重视程度从来就没有减弱过,而是越来越重视。

或许很多人对这种现象见怪不怪,并且能说出一大推理由。比如说,汉语是母语,从胎里带来的,随着课堂的教学进度和孩子成长中的理解能力的增强,慢慢会好起来的;即使成绩不太好,占个中游水平也不成问题。比如说,英语是外语,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重视,打下基础,以后才能由生变熟;并且,各行各业都少不了英语,学好英语还能为将来出国留学或在国外工作提供保障。比如说,汉语好学,英语不好学。等等,诸如此类,理由很多。

理由弥天,却掩盖不了一个明显的事实:语文作为母语,想获得高分居然很不容易!不是阅读理解题失分,就是作文成绩平平。一张试卷,能拿到八成分数就算是好的了。反观英语,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极为重视,占用了孩子其他学科的学习时间,甚至挤占了孩子休息和娱乐的时间补习英语,而后获取一个相对满意的成绩。但是,我们的家长似乎忘了,学好母语该有多么重要啊!

我们不高谈祖国五千年文明史,不高谈中华民族情感,也不高谈母语对于塑造我们中国人的民族性格的问题,我们只说语文(母语)的重要性的问题。

怪现象:我们的家长对孩子母语的学习,远不及对英语那样重视

首先,我们主要生活在汉语文化圈子里,主要使用的还是汉语。我们需要用自己的母语准确生动地表达,而不是满嘴的洋文。我们对母语的态度如此这般,从社会生活中就能感受到一种悲哀:但凡我看到听到的,几乎很少有人能用母语准确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不是磕磕巴巴,就是词不达意,或是语言苍白,或是无话可说,没有一点点受最好的语言熏陶下的侃侃而谈的样子。普通百姓是这样,各界的一些名人也是这样。这是什么?这是语文功底不扎实的后果。看电视采访,每当听到这种似是而非又犹犹豫豫的表达,我的心里就腾起一阵酸楚,难道,我们的母语就这样在人们心中沦落了吗?

大多人,我说的是大多数人,你们将来在英语圈子里生活的几率有多大呢?即使你在那样的圈子里生活,但大多数人,甚或绝大多数人,不是还得回归汉语圈子里吗?英语虽好,但不是我们大多数人一定要掌握的技能,少数有语言天赋的人掌握了,我们都能受益。英语虽好,但我们这个圈子里几乎所有用文字表达的东西用的都是汉语,我们不能忽视母语的价值。

怪现象:我们的家长对孩子母语的学习,远不及对英语那样重视

第二,即使不谈五千年文明史,但也绕不开这个唯一延续的文明恩赐给我们的语言底蕴。当然要承认,一个学生在经历了十二年的文化教育之后,对语言中出现的很多典故张口就能说出来,但是,你知道有多少人对流传下来的语汇的含义说不清楚吗?你知道有多少人对一些语汇能说却不会写吗?你知道有多少人被对方用古事古语讽刺挖苦而浑然不觉吗?你知道有多少人张口就是读音有误却不以为然吗?你知道有多少人无论是说话还是写文会出现诸多语法错误吗?

再看看我们让孩子学习的英语,老师诲人不倦,家长推波助澜,孩子们的英语表达水平,在语言文字的某些层面其实已经高于语文了。但是,英语有汉语的博大精深吗?英语有汉语的表达精准和美丽吗?无非就是家长甚或孩子怀揣一个看似美好的梦想,却忘记了我们的母语才是世界上最好的语言,是最有文化底蕴的语言。或者,是有意淡化甚至抛弃,这是一种悲哀!

怪现象:我们的家长对孩子母语的学习,远不及对英语那样重视

第三,中国是个大国,拥有近14亿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这样大一个文化圈,说的都是汉语,我们的孩子在求学在成长,将来为国效力,难道不应该说一口体现中华语言之美的话吗?难道不应该写出体现中国民族特质的文章吗?中国发展了,中国进步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紧密了,中国在向世界强国迈进。如果我们自己都不能用我们自己的语言精准雅致地表达思想,我们的民族特质会黯然失色的。如果我们惊讶于一些“中国通”用着我们的语言阔若悬河,我们难道不惭愧吗?

我们在不遗余力地学习英语,以为这样就可以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但随着中国的日渐强大,又有多少外国人为了学习汉语而夙兴夜寐啊!自己的文化,自己的语言,自己应该掌握得永远强于外国人,而不是让外国人学了去,反问我们为什么,以致于窘迫难堪!

怪现象:我们的家长对孩子母语的学习,远不及对英语那样重视

不要以为我反对学习英语。英语作为一门世界通用的语言,为我们敲开了西方的大门,也洞悉了外国人的所思所想,甚至能为他们把脉,借力打力。我们应该学习英语,并且非常赞同将英语这门课程开设下去。但是,决不能顾此失彼,淡化了我们的语文(母语)的重要意义。甚至,我觉得,对大多数家长和孩子而言,我们应该权衡一下这两门语言的分量,英语,能应付考试就行;语文,要高于考试要求才行。学好语文,重视语文,强化孩子对语文的学习,是民族自信心的体现,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国家已经加大对语文(母语)的重视力度,很快,在考试分值比例方面和分数获取方式方面都会有政策出台。我们能看得出,相比之下,语文(母语)才是重中之重。我们的语文不行,别的能学得很精通吗?我们忽视语文,还能找到自己吗?著名教育家、数学家苏步青曾经说过:我从小打好了语文的基础,这对我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很大方便。他在担任复旦大学校长发表“就职宣言”时曾说:“如果允许复旦大学单独招生,我的意见是第一堂先考语文,考后就判卷子。不合格的,以下的功课就不要考了。语文你都不行,别的是学不通的。

”家长朋友们,语文(母语)是成才的第一要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