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祖國拼命的人

吳京新作《攀登者》於昨日(2019年9月28日)下午首映,我獨自去欣賞了這部講述中國攀登珠穆朗瑪峰的電影。

為祖國拼命的人

由於較晚購票,我只能坐在前排。卻得以深刻感受這部電影的刺激驚險、動人之處。風暴、雪崩、滑坡、翻滾,聲音巨大,響徹影院,連大地都被震得搖晃起來,波動通過地面、椅子傳到我身上,坐在前排的我,如臨其境。

1960年,歷經艱難險阻,中國登山隊三名隊員首次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本是世界矚目的時刻,然而,由於中國登山隊員丟失攝影機,導致未能留下影像證據,使得國際社會不承認中國登頂珠峰。雖然登山行動總指揮說:“我們的成功不需要別人的承認”,可這事還是在三名隊員的心裡留下了疙瘩,如沉重的巨石般壓著他們。

為祖國拼命的人

這一壓,就是十五年,十五年後的1970年,突破重重困難,付出重大的犧牲,中國終於再次登頂珠峰,並重測了珠峰之高。(電影與史實稍有出入,在此我只述電影內容)為什麼中國拼命攀登珠穆朗瑪峰呢?畢竟登山不像科研那樣可以帶來可見的益處。登頂珠峰是異常困難之事,中國為此付出了非常慘痛的代價,經歷了難言的痛苦。第二次攀登經歷了兩次失敗:第一次以方五洲和楊光的受傷而失敗,第二次以李國樑的犧牲而失敗。經歷了這麼多失敗和困難,為什麼還非要攀登?為什麼在明知有可能遭遇十級以上大風的情況下還要冒險上第二臺階?為什麼在兩次失敗後窗口期已過後還執意抱著僥倖心理登頂?為何中國如此急於登頂?

首先,珠穆朗瑪峰是喜馬拉雅最高峰,地處中國與尼泊爾交匯處,存在歸屬權糾紛。20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剛建國十幾年,雖已取得許多輝煌成就,可是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仍較低,急需提升國際地位,而登頂珠峰便是一個機會。因此,中國登山隊是為國而戰,是為國而拼命,他們的身後是祖國。他們要在珠穆朗瑪峰上插上中國國旗,要測量出“中國高度”,要告訴全世界中國確實能登頂。

李國樑隊長帶領隊員在第二臺階登頂時突發意外,他被氧氣瓶砸中而昏迷,滑向深淵,由於有了前車之鑑,他把攝影機交給隊友,然後割斷繩子墜入深淵,英勇獻身。這一刻深深觸動了我。當一個人深知自己代表著祖國,為祖國而奮鬥時,便不再在乎死亡,因為他明白,他死得其所。正如譚嗣同臨行前憤言:“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李國樑割斷繩子墜入深淵,就像黃繼光奔向炮彈、董存瑞擁抱炸藥包、鄧世昌沉入深海、五壯士跳崖。那一刻,這些人比太陽的光芒還閃耀。古往今來,多少國人為國拼命,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林則徐廣東禁菸、林覺民英勇就義、候德榜制鹼、詹天佑修橋、鄧稼先研發原子彈、袁隆平研究東方魔稻……

我們致敬這些偉大的“攀登者”。

為祖國拼命的人

一將功成萬骨枯,在通往峰頂的路上,躺著無數僵硬的身軀,他們曾經熱血過,此刻安然長眠,因為已有人替他們完成了夢想。這些倒在通往目標的路上的英雄,同樣可敬。想起2012年倫敦奧運會時,中國飛人劉翔110m跨欄時受傷跌倒,可他不是被擔架抬下去的,而是爬起來,單腿跳到終點並親吻了欄架。那一刻感動了無數人,真可謂雖敗猶榮。

魯迅說“我每看到運動會時,常常這樣想:優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後而讓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的脊樑。”中國雖不是第一個登頂珠峰的國家,可是中國登山隊員仍不懈努力完成目標,他們是中國的脊樑。

對於攀登者而言,登頂珠峰也是他們個人的理想,是他們熱愛的事業,他們的心中有團火在燃燒。方五洲在兩次失敗後憤慨地說:“為了這一刻,我等了十五年!”攀登者看到珠峰,心中的興奮之情是難以言喻的,就像跑者看到跑道,廚師看到食材,科學家看到新的研究領域,對於自己熱愛的事情,人有無窮的熱情和力量。甚至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也樂意,正如楊光所言:“如果能死在登山的路上,我這輩子也值了。”當年輕的隊員第一次看到珠峰時,他們興奮地呼喊:“珠峰,是珠峰!”他們早已迫不及待地想征服它。蘇格拉底說:“人類的幸福和歡樂在於奮鬥,而最有價值的是為理想而奮鬥!當你有自己熱愛的事業併為之努力奮鬥時,你就能體會到這種滋味。你也將明白為什麼羅丹會因埋頭雕刻而忽略了客人、達芬奇為什麼會廢寢忘食。

當你看到珠峰上插上中國國旗時,當你得知珠峰高度是中國人測量的時,當你知道第二臺階巖壁上的中國梯子幫助世界各國的登山者登上地球之巔時,你怎能不自豪呢?

為祖國拼命的人

今晨,中國女排又獲得世界盃冠軍,成功衛冕,中國再一次受到世界矚目。這些為國而拼命的人們,真是可愛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