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的“逆行” 與堅守

從軍近30年的張偉,現為四川北路街道的武裝部長、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她巾幗不讓鬚眉,無論是人民武裝工作還是退役軍人事務工作都盡職盡責勇於擔當。逆行對於張偉部長來講是一種工作常態,在這次疫情防控中更是展現了軍人般的英勇無畏。

一位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的“逆行” 與堅守

2020年春節前,在周工作例會上,張部長對武裝部的全體同志說:“春節期間,你們都回老家過個年吧,辛苦一年了,街道值班留我一個人就可以”。其實大家心裡都清楚,春節期間,張部長既有街道值班任務,還要去走訪慰問部隊、看望困難優撫對象,大年初二街道民兵應急排擔負區應急值班分隊等。但工作中她就是這樣,總是選擇逆行,把最苦最累的工作留給自己。

一位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的“逆行” 與堅守

原計劃,春節之後,她要回老家看看的,兒子剛大學畢業,幾年也沒有回老家了,年前早早的就計劃好一起回甘肅老家看望年邁的老人,孝順的她給老人的新年禮物都準備好了。

然而,當上海市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後,作為軍人出身的她,清楚知道一級響應是一個什麼概念,她二話沒說就把回家探親的機票退了。其實,35年前,剛入伍一年的她就隨北京軍區空軍醫療隊去了對越自衛反擊戰法卡山前線輪戰,在前線榮立三等功。那段經歷讓她明白了在國家有難、人民期盼之時軍人必須挺身而出!今天面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作為退役軍人的她依然會選擇英勇和無畏!

一位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的“逆行” 與堅守

一位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的“逆行” 與堅守

“戰疫”期間,她帶領民兵和社區工作者第一時間到崗到位,把社區當成家,把群眾當成家人,把群眾訴求當成家事,全身心的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從年前忙碌到今天,幾乎沒有休息。雖然工作很辛苦,但她經常鼓勵身邊的民兵和工作人員說“社區這個大家守護好了,我們一個個小家才安全”。在她的帶領下,街道民兵和社區工作者深入樓院小區、個體商鋪進行走訪摸排,開展防疫宣傳,審閱各類表格,做好人員體溫測量,用自己的辛苦提高了社區居民的安全指數。

一位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的“逆行” 與堅守

在疫情防控期間,張偉部長身影是流動快速而又不固定的,腳步慢的人一般都趕不上她的步伐。

2月19日,她悄悄地把1000元捐到了當時聯繫的四川里居委,讓居委幹部和社區志願者用來購買防疫物資。

2月20日,她購買了一些零食還有防護用品送到了她資助的一個困難學生家裡,讓她在家安心讀書,用好的身體迎接今年的高考。

街道領導分片區負責疫情防控工作,然而她卻常常跑遍22個居委、跑遍轄區所有軍產小區。明知行動的多露面的多,感染病毒的風險就越大,張偉部長每到一處都對門崗人員配備、快遞外賣管理、居委獨住老人、外來人員返滬防控措施等進行詢問,及時解決居委碰到的問題。

一位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的“逆行” 與堅守

由於歷史原因,虹口還有不少老舊小區規模較小,分散面大,街道也缺少足夠志願者為其值守。張偉部長回家不經意間提起後,她兒子主動申請參與到了社區防控疫情一線,聲稱也要出份力,“為媽媽減減壓”。如今這位帥氣的小夥子,戴著口罩,拿著體溫槍,忠於職守,過往居民無一例外的逐一被測量體溫、被檢查、被登記。

2月28日,她到某小區檢查落實軍產小區防疫工作,她兒子把她也攔了下來,要求登記檢查、測量體溫。

在居委擔任志願者期間,她兒子有時候只是簡單的吃一包方便麵,有時候張部長也會在街道食堂領一份飯送過去,但到她兒子吃的時候已經涼了,但她兒子依舊吃得很香。她說:“比起武漢一線的醫務人員,我們幸福多了”。俗話說:“上陣父子兵”,而張部長她們一家是:“‘戰疫’母子兵”。

一位退役軍人服務站站長的“逆行” 與堅守

逆行,不是生而英勇,只是選擇了無畏。面對如此嚴重的疫情,每一個人本能反應就是保護好自己和家人。一個個像張偉部長一樣的普通而平凡的退役軍人,明知疫情嚴重、感染的風險巨大,但是他們選擇了頻繁深入基層防疫一線落實疫情防控。不是他們不怕,也不是生來就英勇無畏,只是心中懷著為民仁愛之心,只是不忘初心,敢於擔當起一名黨員幹部的使命。


資料來源:虹口區退役軍人事務局、虹口區人武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