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企業職工住房公積金,對企業和職工個人有什麼影響?

惜花寄語


〔職說社保〕觀點: 注意,取消職工住房公積金,公司一定很樂意,對於我們員工可不是什麼好事,看懂再也不被公司的伎倆坑,此話怎講呢?

取消公積金,到底利於企業還是利於職工?

《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三條規定,職工個人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和職工所在單位為職工繳存的住房公積金,屬於職工個人所有。

以職工上一年度平均工資為8000元/月作為繳費基數,繳費比例為10%為例,公司每月要為職工每月繳費800元公積金。以100人的公司為例,每月就少繳納80000元的公積金,相當於節約8萬元人力成本支出

而員工個人個人也要從工資扣除個人公積金部分800元/月。看似取消公積金,員工不用每個月扣除公積金,還可以多領工資。其實,不管是個人扣除部分,還是公司繳納部分,都是會存到個人公積金賬戶,待員工購房或者大修房子時可以一次性提取,平時租房還可以按月或者按季度提取,北京市租房的職工最低可以季度提取4500元。

所以,取消公積金繳納,看似員工節約800元,其實個人繳納的還是在個人賬戶,卻少賺了公司繳納的800元。

因此,取消公積金繳費,對於企業而言是降低人力成本的大好事,對於職工而言看似增加工資,卻是降薪的壞事,一定不要被公司蠱惑。

取消繳納公積金,對於員工還有哪些影響?

1.公積金貸款比商業貸款更省錢;

目前,我國商業貸款的基準利率:貸款期限超過5年以上的利率為4.90%。而公積金貸款期限5年以上的,利率為3.25%,比商業貸款年利率少1.65%。

以購房貸款120萬元,分20年還清的等額本息還款為例,選擇商業貸款需要承擔的利息為68.47萬元;而選擇公積金貸款的利息為43.35萬元,比商業貸款節約【25.12萬元】。

2.公積金可以抵扣個稅,多領工資;

以北京市工資8000元/月為例,社保公積金個人扣除部分為:社保8000×10.2%+3=819,公積金8000×10%=800,合計1619元,根據年度綜合所得個稅稅率來看,需要繳納個稅為(8000-5000-1619)×3%=41.43元;

未繳納公積金的話,需要繳納的個稅為(8000-5000-819)×3%=65.43元,比繳納公積金的職工每月多繳納24元個稅

寫在最後的總結:

如果公積金制度正常實施,職工如果一直不領取,退休時可以攢夠一筆公積金存款作為養老備用金,而且買房時可以省下一大筆利息。所以,公積金制度是保障員工的權益,看懂再也不被公司坑。

歡迎【關注懂社保、懂退休、懂職場的〔職說社保〕】,一起學習更多職場和社保實操知識。更多【分享】,更多【收穫】!


職說社保


首先,住房公積金不像社會保險,有社會保險法的明確界定,不是企業必須建立的。因為住房公積金的定義為:住房公積金,是指國家機關、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及其他城鎮企業、事業單位、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及其在職職工繳存的長期住房儲金。這就說明它是用人單位為了解決在職職工住房問題,借用這個平臺為勞動者提供住房儲蓄。

那麼住房公積金還有以下性質:一是長期性。單位一旦建立住房公積金制度,雙方必須不間斷的繳納。除非單位不存在了,或者職工個人退休了等原因不能停,有他的穩定性和強制性。二是專用性。住房公積金實行專款專用,存儲期間只能按規定用於購、建、大修自住住房,或交納房租。這方面比較多,就不多說了啦!三是積累性。說到底,住房公積金為每名職工開具個人賬戶,有賬戶就意味著它一是可以積累,及每月繳納的資金是累加的;二是可以繼承,及如果賬戶持有人遇到去世等原因,法定繼承人是可以繼承的。

說到影響,前面說了,住房公積金有它的強制性,不是想停就能停的。但是真有那麼一天,影響還是有的,

首先,從個人方面,因為住房公積金是個人和單位均按照相同的金額上繳,如果停了,單位繳費這塊肯定會泡湯了,個人實領到手的錢看似增加了,但隱性的那塊沒有了;如果真想買房或裝修,只能走商貸,利率要高很多!

從單位方面。按照國家財務有關要求,住房公積金中由企業和事業單位繳納部分,不屬於工資總額屬性,屬於企業成本費用性質的開支。那麼企業的成本肯定降低啦!這也是企業招工時說的所謂“交五險”和“五險一金”的重大區別,體現了單位的經濟實力和對員工的關懷程度。要知道,自2019年5月起,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有的都降到16%(我這邊是山東)了,而公積金繳費比例是12%啊!

希望能解決你的疑惑!




小狄狄看電視


取消住房公積金,對企業來說是好事,對職工來說就是虧大了。

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取消企業職工住房公積金,對企業和職工個人有什麼影響?

對於企業來說是賺大了

按照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住房公積金由企業和個人共同繳納。

在繳存比例上,最低不能低於5%,最高不能超過12%,也就是存在著保低限高的原則。這是為了防止住房公積金的差距過大。

也就是說,企業最高承擔12%的繳費,所以如果取消住房公積金,企業就可以減少12%的人力成本的支出。

這對企業來說當然是一件好事,能夠大大減輕企業的經濟負擔,所以很多企業是願意取消住房公積金的。

之所以現在又開始討論這個,是因為黃奇帆又提出來建議,要取消住房公積金。

對職工個人來說,損失很大

雖然這對企業是好事,但是對於職工個人來說,其實是虧大了。

雖然職工個人也不用繳費5%到12%,到手收入會增加一些,其實這是隻表面上是,實際上職工是虧的。

為什麼呢?因為住房公積金是免稅的收入,相當於你的強制性的儲蓄,你繳納12%,存到住房公積金賬戶裡面,同時企業也給你繳納12%,是24%的錢。

舉個例子,假設繳費工資是5000元,按照12%交,那麼每月住房公積金賬戶可以劃入1200元。也就是說,相當於你存了600,企業給你補貼600。

住房公積金賬戶的錢的全歸屬職工個人的,職工的個人財產,如果取消之後,那麼職工其實是損失了一大筆錢。

而且住房公積金是可以稅前扣除的,取消之後,如果納入工資,那麼是要扣稅的,其實也是虧的。

而且取消住房公積金,你貸款買房裝修租房錢從哪裡來?沒有取消的話,都是可以提取公積金的。

尤其是住房公積金貸款的利率要遠低於商業貸款,這對職工來說是非常划算的事情。

所以多數職工是不支持取消住房公積金的。

小結:

取消住房公積金對企業是好事,對職工來說是壞事。

更多社保問題關注思之想之。


思之想之


前幾天有個專家提出應該取消公積金,這樣可以為企業降低12%的成本,引發網友的熱烈討論。

【黃奇帆:建議取消住房公積金制度 為企業降低12%成本】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近期建議,取消企業住房公積金制度。住房公積金制度是1990年代初從新加坡學來的,現在我國房地產早已市場化,商業銀行已成為提供房貸的主體,住房公積金存在的意義已經不大,將之取消可為企業和職工直接降低12%的成本。

我認為,取消企業職工的住房公積金,將給企業和員工個人都帶來非常大的影響。

公積金對職工購房和租房起到了很大的幫助。取消公積金,購房成本會增加。

房地產市場化不假,但是公積金貸款購房的比例仍然很高。公積金貸款的利率也要低於商業貸款利率。

企業職工的公積金來源有兩塊,企業和職工各承擔一半,雙方各自拿出工資的12%一起放到職工個人的公積金賬戶中。

與社保和醫保不同的是,這個個人的公積金賬戶裡的錢,是真金白銀,只要職工有買房、租房,還有房屋休憩等用途,是可以取出來用的。就算一直不買房,員工退休的時候,也是可以將賬戶裡的錢全額取出。

公積金在一定程度上,相當於幫職工進行了強制儲蓄,在住房問題方面提供一定保障。

職工的所得稅可能要交的更多。

目前職工繳納的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是扣除了保險和公積金之後計算的,如果取消公積金,這12%的公積金不扣了,應納稅所得額會提高,相應所得稅的繳費金額可能會更高。

表面上看員工不用扣掉自己工資中那份公積金了,拿到手的錢多了,可是扣掉的錢也是放到了自己的公積金賬戶裡,相當於左兜的錢進了右兜。

但是由於稅增加了,自己的實際收入卻減少了。

企業不再為員工繳納12%的公積金,企業可能確實節約成本了,但是職工的利益受到了直接損失。

企業少交的這12%公積金,倒是省了成本,但是員工少收入了這12%啊。有人說企業可能以其他形式補給員工,讓員工能拿到現錢,不用放到公積金賬戶裡,可是誰能確保企業一定能這麼做呢?到時候受損失的肯定是職工。

現在雖然國家有規定,企業要給員工繳納五險一金,可是不按規定行事的企業屢屢存在。如果連公積金都取消了,職工的利益將會進一步受到侵犯。

總結:公積金對於職工來說,更像是一種福利的體現,通過強制扣除的辦法,幫一部分“月光”的人能多少存點錢下來。如果連這點保障都沒有了,很多職工可能乾脆更不想買房子了。

關注@職場綠皮書,職場軍師,用生動的故事和案例講述職場上的那些事兒,與你一起成長。認同我的回答,請點贊、轉發、評論。

職場綠皮書


樓主你好,取消企業職工住房公積金對於企業和個人來說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呢?首先對於企業單位的影響,實際上對於企業單位來說是百利而無一害的,為什麼呢?住房公積金本身就是一個員工成本,所以如果直接能夠一次性取消住房公積金,那麼對於企業單位的用工成本會有一個明顯的降低,因為畢竟住房公積金的繳費比例還是比較高的,基本上都是按照5%~12%來參加的。

那麼對於我們個人來說是沒有好處的,因為我們個人如果說擁有住房公積金,哪怕自己是不購買住房,相對來說自己所承擔的繳費比例如果是1000塊錢的話,那麼企業單位也會給我們承擔1000塊錢,而且這2000塊錢是全額進入到我們個人公積金賬戶的,所以說最終我們是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一個實際收入,因為畢竟進入到我們個人公積金賬戶的錢,都是屬於我們個人所有。

那麼從這個住房公積金的角度來看,我認為短期之內不會取消住房公積金的。因為住房公積金本身是一個比較成熟的制度,那麼我我們作為五險一金,實際上很多企業單位都會給員工交納五險一金的。當然甚至是很多企業單位給員工在五險一金基礎上還有五險兩金,比如說補充性的養老保險,還有補充性的醫療保險,所以說相關的福利,我認為只會是越來越多,不會是減少的。


懂社保


第一 首先降低企業負擔方面起不了任何作用

為什麼這麼說呢 企業繳費額度5%--12%

企業如果按照最低的5%交納(這個還分總收入的百分之五 、總收入包括 基本工資 崗位工資 獎金 補助 加班費等等好多項組成。 還是基本工資不包括獎金各種福利加班費的收入的百分之五)如果企業按照基本工資百分之五 大部分企業職工比如月薪到手6000左右吧。那麼基本工資可能也就是個2000左右 的百分之五可能就是一個月一百左右 對企業壓根沒有什麼負擔可言

企業的生存發展 不是靠這個方面省錢的

第二 有人說 直接取消把這部分錢💰直接發到工資裡面 這樣個人所得稅就會很高 目前個人所得稅月收入5000以上的部分繳稅 是為了照顧低收入群眾 如果公積金直接發放到工資裡 低收入人群大部分也會超過5000 也就是說低收入人群也得上稅了

第三 已經貸款買房 上有老下有小的工薪階層 如果一下子取消了 公積金 那麼以後每個月還貸款的負擔會額外重 生活質量幸福感 會大大降低

第四 大部分購房群體還是會選擇公積金貸款買房 少了公積金 購房者就沒有能力購買房子 房地產市場以後發展會很嚴峻

所以綜合以上幾點分析 公積金既然出現 他就是目前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產物 是必然需要存在的 也是有必然需要的。 至於以後是否取消公積金 那得看社會發展的需要 。


天王蓋地虎屯主是頭豬


一位專家建議,取消公積金為企業減負。這一話題,又引起了熱議。

從我個人的角度,贊同他說的前半部分,但不認為這是為企業減負,最主要的是提高個人資金的使用效率。

全世界範圍內,實施住房公積金政策的似乎也只有新加坡和中國,據說中國還是從新加坡借鑑的。我理解 ,當時這一項政策是住房改革的過渡產品,從原來的計劃經濟國家分房,到房地產市場化個人自主買房,住房公積金是一項彌補。

但實施到現在,在房地產行業已經高度市場化之後,公積金的弊端也開始顯露出來了。公積金的利率優惠,在未來市場利率大概率會整體下行的趨勢下,優勢就不那麼明顯了。對於不準備買房的家庭來說,公積金賬戶的餘額一年期的利息收入太低,存在賬戶裡非常不划算,如果有幾十萬餘額,一年僅是利息收入損失就幾萬了。雖然公積金有一半是公司交的,那也有一半是自己在交,這無疑是白白損失了一部分可以動用的流動資金。

反對取消公積金的聲音,應該主要來源於既得利益階層吧。公積金繳納比例很高的單位,通常是國有企業、事業單位甚至是ZF部門,對於這些機構的員工,公積金就是一項隱形福利,也許工資收入不算特別高,但僅是公積金這一項,就遠遠比私企要好很多。他們自然擔心一旦公積金制度取消,未來的工資收入中,就沒有這一項隱含福利了。不過,我想,恰恰是今年湖北疫情事情,讓我們看到了有些部門的不作為和效率低下。讓用工市場化,像當初的房地產行業一樣,讓收入水平按照市場定價,能者多勞,可能反而有更好的效果。


康愉子


有看到過一篇報道,講的是面對疫情影響,為了減輕企業成本負擔,建議取消企業職工住房公積金。

職工住房公積金能不能取消,這個不是哪個人說了算的事,住房公積金是我們國家的一種法律制度,因此,公積金制度的去留,須通過“兩會”來決議。

和尚個人是不建議取消住房公積金制度,但可以完善目前公積金管理辦法。

1、當前住房公積金是職工福利制度

公積金繳納,制度規定是按工資總額的5%~12%繳納,並且公司和個人各承擔一半。也就是說若個人交5%,則企業也交5%,共計10%由職工享有。

住房公積金連同社會統籌金一起,被統稱為“五險一金”,五險一金都是稅前扣除。可見公積金制度對職工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可以看出,公積金是增加了企業負擔,職工個人享有的福利制度。如果取消公積金,企業是可以減輕一點負擔,對於職工個人來說,就失去了一種政策福利。

2、當前住房公積金管理現狀

和尚有繳納住房公積金,目前賬戶餘額有20多萬元。和尚沒有買房也沒有按揭欠款,每月的公積金都躺在賬戶上,一動不能動,因為公積金只能用於住房方面的需求。

據瞭解,有的公司是有公積金,有的公司沒有公積金,這種狀況多少還是造成了不少人沒有享受到這項福利政策。主要原因公積金並不象“五險”一樣是強制性的。

公積金買房是享有特殊利率,五年期以上3.25%。而商業貸款買房利率都在5點幾。實際上對於那些沒有公積金買房的人來說,在利率上就存在不公平。

3、可以完善一下目前公積金管理辦法

其實為了讓公積金這項福利政策更加普惠百姓,可以如同“五險”制度一樣,要求用工企業都要幫員工繳公積金。這樣可以避免相當一部分人,在同樣的市場環境下,享有同等的制度福利和購房優惠。

另一方面,公積金餘額管理太過於行政手段,職工個人賬戶裡的公積金,竟然沒有權利去管理,這太說不過去了。公積金存款只有活期利息,如果職工個人有權選擇理財的話,公積金存款的收益肯定要好得多,比方說可以買銀行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或三年定存之類。

諸如上述存在的弊端,為什麼就不能與時俱進的完善一下呢?

💕謝謝閱讀!


野馬和尚


事情背景

有一位專家說為了解決企業疫情復工後遇到的困難,建議取消公積金,這樣能夠直接減少企業和職工12%的支出。

專家說話有點不靠譜,之前有專家說二胎補貼3萬元,提高出生率,減少老齡化的問題,還有的專家說現在房價不高,買不起房是你能力的問題,所以說這些專家都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

如果貿然取消公積金會影響很大

  • 支付利息變多

取消公積金後,職工的買房的支出成本會多很多,以100萬貸款為例,商業貸款利息比公積金的利息多30多萬。

假定商業房貸利率等於5年期LPR+60,即商業房貸利率為5.4%,100萬貸款30年,需要支付的總利息為81.22萬元,而100萬公積金,貸款30年,需要支付的利息為48.88萬元。 商業貸款利息比公積金利息多支付32.34萬元,平均每個月多支付利息898元。

  • 更多人買不起房

我國的房價收入比為8,國際上認定房價收入比在3~6為正常房價,我國的居民購房難度比較大,如果取消公積金,很多人只能去做商業貸款,商業貸款要求比較高,意味著更多的人買不起房。

所以千萬不能取消公積金,取消公積金將對整個房地產市場產生巨大的影響,居民的利息支出變大,更多的人買不起房。


互金圈


取消公積金,對企業職工來講相當於變相降低福利待遇。當今社會,房價高企,面對如此高額的房價,大多數年輕人只能望之興嘆,或者舉全家之力,掏空兩代人的繼續,湊個首付,然後節衣縮食每月還貸款,而公積金本身可以緩解員工房貸壓力,幫助員工支付一部分住房貸款。

對於企業來講,取消公積金相當於變相降低了工資成本,最終利益受損的還是普通員工,雖然公積金企業和個人各自承擔一半,看似每月員工到手收入減少了,但是這相當於買房基金,一旦買房,它會立刻解燃眉之急,而且公積金貸款相對於商貸利率高低,利息負擔越小。

有一年鬧了災荒,糧食減產,百姓為了生存不得不扒樹皮,吃草根,更有甚者為了填飽肚子去吃觀音土而被活活脹死。官員將消息上報給當時的晉惠帝司馬衷,希望他可以為百姓排憂解難,結果他苦思冥想後對著身邊的人問道:“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沒有糧食吃,怎麼不吃肉呢?

提出取消公積金建議的人,思維方式確實令人稱奇,可能對他們來講,他們是企業的代言人,一切降低成本的方式都能想的出,但保險公積金這是國家法律法規,企業要想發展壯大,眼光不應該侷限在剋扣員工福利,恰恰相反,鼓勵員工發展,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實現雙贏。

我是Roseview財經,更多問題敬請關注,歡迎一起交流討論,希望對您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