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可憐,家長崩潰,效果差?網課應該這麼上

前幾天,我在網上看到一個教學視頻,體育老師在屏幕裡揮汗如雨,學生在被窩裡看著老師耍。那邊老師氣急敗壞,這邊學生不為所動。這哪是上課?更像是行為藝術。

孩子可憐,家長崩潰,效果差?網課應該這麼上

上網課的體育老師和學生

疫情關係,全國的學生都貓在家裡上網課。上海3月份全面實行網上教學,這幾天不時聽到樓上小學生一會跳繩,一會背書,與前面一棟樓的孩子隔空對唱。

幾天下來,網課的效果卻令人堪憂,這不家長群的“吐槽大會”開始了。

“一年級的小朋友好可憐,一天的直播課,兩三個軟件來回操作,我家婆婆都崩潰了,不會操作。”


“我都快忙死了,一會電腦,一會手機,一會直播。她兒子倒好,完全坐不住一會就跑神了,一會渴了一會餓了,一會拉屎,一會撒尿。”


“哈哈,我家老人陪著上了一上午課,感覺沒學啥。說現在在上眼保健操吧,2點又開始上語文,語文真的啥都沒學到,軟件還經常卡。一上午給我發了好幾次信息抱怨了。”


孩子可憐,家長崩潰,效果差?網課應該這麼上

孩子在線學習

都說不怕慢,就怕斷。眼見著疫情越拖越久,孩子的學習不能停啊,時間久了學的東西又還給老師了。為了保障孩子的安全,這疫情結束前,還是必須要上網課。

如果不能讓網課產生效果,不僅浪費孩子的時間,而且什麼也學不到。那怎麼讓網課有效果呢?這裡有幾個妙招可以分享給家長。

1、制定上課日程表,合理安排

疫情發生後,線上教育機構開始發力,在網絡上、電視節目上做廣告,很多網課提供免費體驗課,來快速搶佔市場。家長想趁著自己無法工作,好好督促孩子的學習,這與線上教育一拍即合,給孩子報了很多網課。問題來了,網課太多了,孩子上不過來,感覺每天都在學,卻沒見到什麼學習效果。

計劃是達成目標的橋樑,家長們需要給孩子,列一個可執行的學習計劃。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給孩子列一個上課日程表,上午上什麼下午上什麼,上多久什麼時候休息,一目瞭然。表格的後面一定要列出來具體的日期,每天把學習的結果填寫在上面,比如完成了畫個五角星,沒完成打叉叉。

做好後,一定要張貼在容易看到的地方,書房或客廳,這樣一抬頭就看見方便監督。孩子也知道自己每天的目標任務,耍滑逃課機會少了。

孩子可憐,家長崩潰,效果差?網課應該這麼上

給我家孩子列的,效果不錯

網課太多也不利於孩子的學習和健康,一天都盯著屏幕,孩子眼睛受不了,也影響學習的效果。家長要幫孩子篩選適合的課程,比如孩子數學不好,那麼除了學校的必學課程,可以安排數理思維的課程;如果孩子語文不好,可以安排看圖講故事等課程。選擇適合的,勞逸結合,才是最有效的。

另外,課程上完後,家長一定要監督孩子認真完成作業,及時鞏固課程重點。朋友家的孩子一天到晚的學習,考試成績卻很差,上課時全會,一下課就不會做了。是孩子太笨嗎?並不是,我和孩子談過幾次話,發現孩子很聰明,就是少了及時鞏固總結這一步驟。

網課時,老師很難抓住孩子的狀態,所以更需要總結和鞏固。孩子總結能力差,這就需要家長多在這方面下功夫。

2.創造學習環境,遠離誘惑

孩子的注意力有限,小學的孩子40分鐘左右,幼兒園的孩子就只有10-20分鐘。網課是在家裡進行,孩子更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就像上面一位媽媽吐槽的,孩子一會渴了一會餓了,一會上廁所一會摸摸玩具,就是坐不住。

朋友跟我抱怨:“孩子的爸爸一點都不重視教育,孩子在學習的時候,她爸爸就窩在客廳的沙發上看電視、玩遊戲,說也不聽。”孩子要有多大的定力,才能在這樣的環境裡學習啊?當年孟母三遷是為了啥,就是為了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如果你家裡也有這麼一位家長,要好好做做思想工作了。

還有一個小妙招,給孩子在家設固定的學習空間,有條件的可以在書房,沒條件的可以設專門的學習桌。在這個空間裡就要學習,孩子玩耍的時候,一定要在這個空間之外。

孩子可憐,家長崩潰,效果差?網課應該這麼上

這段時間,大家都在家辦公,很多人發出痛苦的呼聲:“在家上班,比去公司累多了!”很多自由職業的朋友跟我說,在家工作最大的困難就在沒有界限感,家本來就是一個提供休息的舒適環境,而工作需要需要一個精神高度專注的環境。

這兩者是矛盾的,作家馬伯庸的解決方法是,在外面租一個工作間,模仿自己上班的狀態,工作就去工作間,休息就回家。

在家學習和在家工作是同一個道理,所以我們要有個空間上的設定,來區別學習和休息的空間,以此來提高孩子學習的效率及專注度。

3.學習變遊戲,提高積極性

我接觸到很多專注力差孩子,家長不太相信說:“孩子玩遊戲看電視的時候可專注了,做幾個小時都沒問題,哪裡專注力差啦?”電視及遊戲,不能證明孩子專注力好。這兩者可以讓孩子保持長久的專注力,是原因它們都能提供沉浸式的體驗,都有及時的反饋機制。

孩子可憐,家長崩潰,效果差?網課應該這麼上

孩子沉迷看電視

什麼是及時的反饋機制呢?比如主人公做了什麼事情立馬就能看到結果;遊戲中完成了某個任務,立馬經驗值增加或得到什麼獎勵。這就是及時反饋,它刺激人的大腦做出進一步的行動,渴望得到更多的獎勵。這是人類的本性,成年人都很難克服,何況是孩子,但我們可以利用這一特性。

家長可以把枯燥的學習變成闖關遊戲,把學習任務設置成一個個大小的關卡,通關既有獎勵。比如,沒完成一個任務既得一顆星星,集齊20顆星星,獎勵一起做烘焙,集齊80個星星,獎勵一次出遊。在這種闖關遊戲下,孩子會比家長還積極。

但要注意,儘量不要獎勵錢啊,玩具啊什麼的,容易傷害孩子的內驅力,儘量獎勵做一件事,那麼完成這件事的過程,也將變成美好的回憶。

學習從來都是辛苦的,把辛苦的學習變成遊戲,孩子就會主動參與其中。這個方法已經被無數的家長證明有效,但每個孩子不同,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稍作調整。

孩子可憐,家長崩潰,效果差?網課應該這麼上

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件事,是美妙的親子時光

網課在目前是必須的,在疫情結束誰能肯定不是一種趨勢呢? 想象一下,在大部分孩子耍滑逃離學習的時候,你家孩子每天都在學習,開學後名次肯定上升很多。優等生會變得更優秀,差生也能彎道超車,變成優等生。

在大多數家長混亂的情況下,誰能找到上網課正確的方法,誰的孩子就能脫穎而出!


關注@傾葉軒,更多親子教育、讀書、女性成長的故事與您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