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讓一個人發狠讀書?

用戶5547770233


我自己的親身感受吧,雖然我成績不是特別好,但我經歷過從學渣到所謂好學生的過程。有2段經歷讓我印象特別深刻。

第一段是高中。我初中學習屬於中等偏上,但因為有一定的藝術特長很受老師喜歡。畢業後以藝術生的身份考入了重點高中,那是我們那最好的高中,同學都特別的努力,但我以為混混日子還能像初中一樣。第一學期期末考試數學、物理、化學都在40分左右。我很震撼,因為在初中時,好歹也算個好學生,怎麼成績變這樣。之後在父母壓力下也試著努力,但每次都好像是喊喊口號,沒沉下心來,一直到高二分文理。我當時不知道選啥,有點心灰意冷,但班主任的一句話刺激到我,他說你們這種藝術生,成績也就這樣。刺激到我的不是後半句,是前半句“你們這種”。我一直覺得我跟大家一樣,但其實到現在我已經跟大家產生了很大距離,而自己不自知。也很感謝那時班主任沒放棄我,我最後選了理科,沉下心來,每天晚自習回來後再學習一個小時,然後睡前躺在床上回想今天每門課學習的內容,就這樣一直堅持到高考,雖然成績不是特別拔尖,但最後還是考入985學校。

第二段是考研。為了考研努力學習,就有點自己逼自己上梁山的感覺。因為我大學成績還可以,我一直認為自己可以保研,但當年學校有一些政策可以讓一些人從其餘途徑保送,佔用了一些名額,最後保送到我前面一個。當時就鬱悶了,其實當時手上也有幾個不錯的offer,但我意識中從來沒覺得我上不了研究生。於是在考研前最後幾個月在學校附近一個小山上租了個房子,每天下山從食堂打一次飯回去吃2噸,唯一的娛樂就一個收音機,太孤獨了就下山去街上看看人。

從我自己的經歷我認為,讓一個人發狠讀書絕對不是別人逼出來的,而是自己真實意願。自己意願來源於哪,就是來源於 1、自己認識到現狀絕對不是自己想要的;

2、自己目標很明確,不會給自己其它退路。

以上是我自己感受,未必適用於所有人,希望可以給你參考。


倩小倩來電啦


能讓一個人發狠讀書,那就要讓讀書對他有極致的誘惑。能真正知道知識能改變他的未來!這讓我想起了讀書時候走遇到的對我影響很大的同學!


一、初中女舍友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出身農村。從小就跟著父母下地幹活,收玉米,種蔬菜,假期還要一起去賣菜。風吹日曬,繁重的體力勞動讓她痛苦不堪。她說,很多次在夜裡咬牙對自己說:我一定好好學習,逃離這裡,靠知識改變命運!直到此刻凌晨一點樓道燈下那瘦小的身影還像刀子一樣刻在我的腦海!現在看來那些時光可能已經變成了她的精神財富。


二、大學男同學

後來得知他家庭背景一般,母親保險員,父親基層公務員,業餘靠寫作有些收入。大學四年,專業課永遠第一,獎學金拿到手軟,在學習上自律到讓人吃驚,最後達到他的目標華中科技的研究生!記得他說過,我爸爸告訴我,知識能改變生活,因為他靠寫作的副業得到了很多同齡人沒有的東西!可見父母的引導,尤其是身體力行的指引,讓孩子對知識的認知會有很大改變!


三、對生活的思考,可能會從內心改變他對知識的渴望!

網上有個說法,帶不愛學習的孩子去三個地方看看,火車站、高鐵站、飛機場,看看出入這三個地方的人有什麼不同,可能會對刺激他思考,改變對學習的看法!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讓他親身體會下可能更有幫助!

還有龍應臺的一段話,讓很多人感觸頗深!如圖


viki姐姐


我發狠讀書的經驗分享給大家

1.逼得我生不如死,只有讀書這條路

無路可走,凡是上課,不再浪費一分鐘,聽懂每一個知識點。我把初中的歷史書每一頁只要看一眼就能背下來,所有的文科算背誦,理解記憶,數理化90%都能理解,參加全年級考試,12個平行班,每個班70多人,半學期從慢班考到快班,考進全校前100名,之前可能是底子也還可以,但我自己也逼了自己一把。

2.為了證明自己

從小到大,總會有人看不起你,說你這個不行,那個不行,那麼說你的人你難道要自甘居於人下,我不會,從小有多少人不看好我,我不為了給他們看,我就是要證明自己也可以很優秀,所以這一路從初中,高中,大學,一直到工作,我都努力做好自己。

3.為了自己的理想

我喜歡旅遊,所以我要好好學習,學好地理好去其他地方,我要學好科學文化知識,上大學,找個好工作,掙錢,給自己有一個實現理想的經濟基礎。





上官逸風


這是我老師告訴過我的一個故事:一個高中生,他很討厭學習,天天翹課,他父母也沒辦法,後來父母往各種學校求助,可是再怎麼求爹爹告奶奶也沒辦法,於是父母想了個辦法:帶他去體驗那些差學生的打工地,於是他暫時輟學,他剛開始打工還覺得“嗨,這比學習好多了”。可一個星期之後他就有點煩,有點累了,一個月後,他終於快瘋了,哭著求父母送他回學校,父母想盡了辦法,他終於又回了學校,不過他再也不偷懶了,於是他好好學習,最後上了個不錯的大學

很多家長有時候會跟孩子說:“孩子你知不知道我真的好想回到讀書時代”

其實也就是這樣

當你真正的去工作你才發現在學校讀書真的一點也不苦,所以

珍惜學校生活



抖音Minecraft百亦君


讓一個人發狠讀書?只憑說教是不頂用的,我說說幾個實例供大家借鑑吧!

案例一:十幾年前,高三的時候班裡來了一個插班生。這個學生學習比較認真,但看著年齡比其他同學年齡大一些。高三複習的時候,有些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經常出現上課不認真聽講,不按時交作業的現象。遇到這種情況,這個插班生就主動地和這些同學聊天。我發現跟他聊過的同學,學習態度普遍的都有好轉。好奇驅使我與他深談了一次。原來他以前也很厭學,後來休學兩年。在外面打工兩年,小小年紀,打工的酸甜苦辣,讓他又重新回到學校。他非常的珍惜重回學校的學習機會,每當班裡出現不好好學習的現象時,他就以他親身經歷說服同學。他的親身經歷比老師的說教要頂用的多,他和同學們進步是飛快的。


案例二:高三時,有一男生自詡為高富帥,學習積極性不高,比較頹廢。同學們嘲笑他是矮窮挫,他倒也不在乎。有一天,航空公司宣傳招空保,老師建議他去報。他說自己長得醜,學的也一般,連面試都過不了。其實他長的不錯,體育也好,只是因為平時太高調了,大家故意笑他的。老師鼓勵去報考,說她有實力。結果他面試和體測都通過了,最後就是看高考成績了,尤其是對這個英語有特別的要求。他本來就不太愛學英語,但在這之後,再也不用人催了,拼命學習英語,最終如願的走進了大學。


案例三,有一年水平測試前,突然發現一個學生最近複習特別的賣力,成績是蹭蹭上漲。叫來詢問,問他吃了什麼神丹妙藥,給同學們也介紹介紹。結果他說他媽媽給金錢刺激。承諾他如果要是全a的話,買一個他嚮往已久的高級籃球鞋。家長獎勵分好幾個層次,從總分、名次、單科的進步到全a,都有不同的獎勵。獎勵到位了,這個學生信心滿滿地向他的獎品衝擊了。也許很多人說物質刺激不好,但至少這個時候對這個孩子起作用!

所以,每一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不管是什麼方法,一定是能觸動他心靈的東西,老師和家長的簡單說教作用不大!


知足者常樂66


每當家長對孩子說,你要認真讀書,你要好好讀書,將來才能有出息,才能賺大錢,才能成才,父母每天苦口婆心的說,孩子反而不以為然,有的可能根本聽不進去,愁啊,愁壞了父母。

有時候我們要經常反過來想想,我們當年不好好讀書的時候,父母是怎麼說我們的,有沒有效果,我們自己是不是還在用他們曾經的模式呢,既然對曾經的我們也沒有效果,何況這一代呢,他們更加的聰明。

有時候一件能夠觸動他靈魂的事情有可能會震撼他,讓他從此奮筆疾書,刻苦學習,記得我有個表哥就是這樣的,在八十年代的時候能夠讀到初中已經很不錯了,對於農村的孩子來說,但是由於資源缺失,他們成績也就那樣,那時考個中專學校是讀書唯一的出路,因為根本不可能上高中,還記得初中考了兩年都沒考上,你說他不努力嗎,估計也不是,就是內心的潛力沒有激發出來,正是那一年,他的爸爸是民辦小學教師,被放掉了,多麼痛的領悟,正是這件事讓他發誓要爭口氣,從此好像打通了任督二脈,學習非常的自覺,就像工人加點加班的幹活一樣,終於在那一年,他考上了師範學校。

用事情激勵更為重要,說一千遍不如做一遍,你得掌握孩子的特點,我認為每個人都有優點,發現它,發揮他的優勢,找到自信,更容易成功[愛慕][愛慕]





孩子與夢想


讀書有部分人是天性,愛讀書。而有一部分確實是受了很大的刺激後,發奮圖強。

例如我閨蜜,以絕食3天願家裡斷絕關係的威脅換來了失而復得的讀書機會。也改變了閨蜜的命運。


閨蜜是女孩,家中老大,父母那個年代,為了生弟弟,前面生了好幾個女兒。各種原因,最後只留下了閨蜜和弟弟。初中沒有考上市中點高中,當年還流行可以花錢買,5000塊錢,閨蜜的父母一致否決,不買。閨蜜第一次失學。


退而求其次,上職高,父母也是一百個不願意。無奈,自己各種鑽營,做小本經營攢了2000塊,然後就大大方方跟父母提出上職高。父母當時也是缺錢,便把閨蜜的錢借去,本不想讓閨蜜上學的,閨蜜在瞭解父母意途後,直接用絕食三天,可以和家裡斷絕關係的威脅換來了失而復得的讀書機會。

在職高,閨蜜拼盡全力,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職高畢業後,面臨著閨蜜的是第二次失學,但好在,這時的閨蜜已經成人了。有自己的能力和方法去爭取學習的機會。閨蜜父母不理會班主任老師打電話家訪告知,閨蜜成績全校第一。

先生存再上學。閨蜜定好城市,選好學校,瞭解錄取需求後,拎著兩件衣服,拿上職高畢業證,帶著僅有的300塊,隻身去向了有大學的城市。

到了陌生的城市,兩天內必須找好包吃包住工資存夠學費的工作,緊接著開始買考試的複習資料,半年後,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沒有回家過年,閨蜜爸爸來找她,她直接甩出大學錄取通知書,說第一學期的學費已經攢好了,現在借生活費。就這樣,閨蜜在半工半讀裡,把自己的大學四年讀完了。很清楚的記得,閨蜜大三那年,家裡給了1萬塊(當時學費6000塊,住宿800),大四隻帶了6000塊上學,住宿和生活費都是各種打工拼湊後熬過來的。

當下的閨蜜,在大學的城市,已婚已育,有自己的興趣,過著自己不鹹不淡的平凡生活。面對當下的生活,她很慶幸當時她曾以絕食3天的威脅換來的讀書機會,改變了她。

祝福她越來越好,家庭幸福。


陳俊昊的理想


我總結了一下,不外乎有以下四種狀況,看看哪種適合你。

1.說反話。

我兒子就比較適合這種方式對待他出現的問題。他學習還可以,這個方面我倒是不怎麼擔心。

他報的架子鼓課,每個星期五的下午,從學校出來馬上又去上這個課程,用他的話說有點太趕了,因此就有了抱怨的情緒。

上課的積極性也不是很高。有一次,都上課10多分鐘了,他也沒仔細看群裡的上課通知。

我隨口就說,今年交的是年費,明年你就別上了。沒想到他說,以後我一定要好好上。我自然很高興。

做什麼事情都半途而廢,不能很好的堅持,那一生他將一事無成。

2.急於求成,看不到希望。

我註冊頭條後,每天都堅持回答問題。一個多月了,一分錢的收益也沒有,不免失去了信心和動力。

孩子讀書也是如此,有的孩子短時間內很用功,就希望月考的時候,有個好成績,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學習是一個每天都要持續做的事,短期內看不到效果。要有持致以恆的態度才行。

3.有針對性的上些輔導班。

有的孩子他不是不想好好學習,而是他功課落下了,老師講的實在是聽不懂。

這就需要家長幫助孩子找找原因在哪裡,家長如果會的話,自己輔導。不會的話,針對性的上些輔導班。

孩子能聽懂了,也會做題了,也就有信心,並且能好好讀書了。

功課落下太多的孩子,家長要有耐心,持續較長的時間比較好,否則前功盡棄。

4.對孩子多些鼓勵。

有些孩子在遇到難題或成績下降時,就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如果這時父母責罵或者拿別人家的孩子貶低他,這時,他就不願用心讀書了。

家長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哪怕一句鼓勵的話,它就象星火,也可以燎原。他也為會這句話努力找原因,下狠心好好學習。

總之,不願發狠讀書都有具體的原因,根據不同的情況,解決問題。他自然而然就會好好讀書了。

我是@往後餘生zcx,三個孩子的媽媽,與你一起探討成長路上的難題。





往後餘生ZCX


發狠讀書,事實上需要由外部的一個強烈刺激而使其內心徹底改變,向學業傾注全部精力。

給大家推薦一個紀錄片《活著》是由日本拍攝的一箇中國人的家庭故事,可以和孩子一起觀看。也可看下超級演說家北大才女劉媛媛的《感謝貧窮》。

說下我的故事初二那年父親生病一年沒法幹活,還要住院用人照顧,全部家庭重擔落在母親一人肩上。我看到過母親暗自垂淚,也能感受到父親焦急如楚的心情。一夜之間我彷彿長大,我學會了做飯洗衣,學習上我開始了努力刻苦,整個初三每天學習至深夜十一點半,早晨第一個進教室,根本不需要人叫和安排。投入全部專注,我不知道自己的同桌叫什麼名字,整個學年下來幾乎沒怎麼和她說過話。成績當然迎來了暴漲。

從以上案例我們可以看出,讓一個人發狠讀書,就是讓一個人放棄舒適區,即使滿地荊棘也要赤腳走下去。

往往很多家長都把生活好的一面呈現給了孩子,而痛苦和殘酷的社會現實孩子根本沒有切身的體會。走進工地,工廠看下父母的工作環境讓孩子知道每天的你都在什麼樣的環境下生存。或許能喚醒在幸福虛擬區裡沉睡的孩子。每個有愛自己家人的孩子我相信他都能受到極大震動。從而發狠讀書來改變命運。

謝謝您的閱讀,認可的話請點贊和關注。



教育業者


讀書,真的是需要興趣與天賦!要自己喜歡😍才能行,外在的力量強行,沒有內因配合真的不行!

我記得以前,我結婚之前還有小的時候,真的很愛讀書,經常放學了,跑到圖書館去看書,有時候為了找同學借書看,可以走很遠的路,去軟磨硬泡,就是為了借書!經常上課時間看小說,被老師把書收了,因為這個被請了無數次家長,也被父母打了很多次,總之一句話,因為看書捱打是常事情,因為我如果對一件事情感興趣,其他的事情我就會丟在一邊,所以常常出錯,現在也是這樣,前段時間因為看書,忘記了關火,一鍋湯燒乾了,最後沒有辦法,我只能接半鍋冷水繼續熬,我老公問我,為什麼湯沒有什麼油?我說不知道!

不喜歡讀書的人,你硬逼他讀書,是沒有用的,即使你看他在學習,其實他的心早跑到其他地方去了,而今我覺得自己讀書的興趣都沒有以前那麼有興趣了,很多時候都是自己在逼自己看書,因為心情的緣故,心情好的時候就能好好看書,:心情不好的時候,就看不進去,就只能自己逼自己看書了,告訴自己非要看多少頁,才能休息!記得以前看書的迅度很快,一本書很快就看完了,而今速度也提不起來了,也許歲月不饒人吧,再加上以前看的都是小說,有興趣,而今看的書太枯燥,所以感覺自己弦也彈不準了。

讀書還需要天賦,有悟性才能事半功倍!沒有天賦讀書很累,起碼比別人多用很多時間精力!而今的我,覺得趕以前差遠了,也需要很多時間才行了。

我覺得你想讓一個不喜歡讀書的人喜歡讀書,那只是你一廂情願而已,當然你可以給他講道理,讓他知道對於普通人來說,恐怕也只能讀書才有出路,如果想改變命運的話,假如他聽得進去,還有一線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