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靈武山草羊:有“曲”有料有故事

羊具有善良、溫順、單純、忍耐、無私奉獻的品性,自古以來就是與人類生活最密切的動物之一。

羊寓意健康、吉祥、和諧、財富、忠義,作為美善的象徵,影響著我國文字、飲食、道德等文化的產生與發展。

在靈武獨特的荒漠半荒漠地貌生態環境條件下,經過牧民長期馴養和精心選育的山草羊,成為優良的地方品種,同時也是世界上唯一的裘皮綿羊品種。

寧夏靈武山草羊:有“曲”有料有故事

01 追溯靈武山草羊歷史

羊在靈武具有悠久的生存歷史,文物工作者從靈武馬家灘鎮發現的原始羊頭骨化石,證明早在數十萬年前,這裡湖泊星羅棋佈,河流蜿蜒縱橫,大地草木茂盛,與現生山羊體態大小上相近的原始羊就在這裡生息繁衍。

1923年,法國古生物學家德日進、桑志華在水洞溝發現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以及普氏羚羊、野驢、披毛犀等動物化石,在發掘出的大量舊石器中,有用於切割獸肉或獸皮的刮削器,有狩獵時當作矛或投槍使用的尖狀器,還有鋸齒刃器、厚背石刀、邊刮器等。說明在3萬年前,古人類就在這裡依水而居,過著鑽木取火、穴居野外的原始生活。

由臨河三道溝新石器時代遺址發現大量磨製的石刀、石斧證明,居住在黃河兩岸的原始居民已逐漸從狩獵的生活中解脫出來,開始選擇適宜粗劣生活條件、食料豐富的山羊進行馴養,走上了以畜牧為主的遊牧生活,先民們用牛、羊等家畜的骨骼製造出錐、簪、叉、針等日常生活用具。

在臨河地區發現的三道溝巖畫,生動地記錄了北方原始遊牧民族放牧等生活場景,馬、牛、羊等動物已經成為主要的馴養動物。

如在一幅《雙羊圖》中,有兩隻造型相似、形體較大的山羊,羊角長而彎曲,臀部呈直線狀。證明數千年前三道溝一帶水草豐茂、森林蔥蘢,原始山羊、羚羊等都生活在這裡。

寧夏靈武山草羊:有“曲”有料有故事

原始羊骨頭化石

在崇尚甚至迷信自然的時代,羊被視為是人與天溝通的使者,成為宗教的聖物。夏、商、周時期,靈武境內先後生活著羌、獫狁、西戎等部族。

《說文解字》雲:“羌,西戎牧羊人也,從人從羊,羊亦聲。”當時各種祭祀活動都離不開“牛、羊、豕”三牲。

在臨河發掘的春秋、戰國時期墓葬中,多以牛、羊、馬等家畜的頭、蹄作為殉葬品,有的墓葬隨葬羊頭達70多個,證明當時以羊作為祭祀品已十分盛行。

漢代靈州地區畜牧業迅速發展,出現馬羊遍野的繁盛局面。北魏太武帝時牛羊不計其數。

北朝民歌《敕勒歌》裡“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就是描寫西北一帶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

隋朝靈州馬、羊等牧場已具相當規模。

唐、宋、西夏、元、明時期,這裡先後成為匈奴、鮮卑、突厥、回鶻、吐蕃、党項、韃韃等北方少數民族交替駐牧遊獵、生息繁衍的地方。

明時清水營形成較大牲畜交易市場,每逢交易日馬嘶驢叫,牛羊成群。清代橫城恢復“俱十日交易一次”之市口,大批牧畜、皮毛、絨毛、米糧等由橫城古渡裝船外運,羊皮遠銷至歐洲,在我國裘皮行業中一枝獨秀,久負盛名。

寧夏靈武山草羊:有“曲”有料有故事

新中國成立前,在牲口買賣交易中,以“掏麻雀”形式進行中介收取佣金的“牙子”和用羊毛擀氈的匠人相繼出現。

一些皮匠用羊皮邊角料做成皮襪子出售,受到人們的喜愛。婦女用羊毛捻成毛線,編織成毛襪子冬季防寒。

20世紀70年代,靈武以羊皮、羊毛特產優勢相繼組建了皮毛廠、絨線廠、毛毯廠等毛紡企業,生產的“提花”毛毯、“黃鶴牌”“鸚鵡牌”毛線暢銷全國。

寧夏靈武山草羊:有“曲”有料有故事

80年代的靈武絨線廠

02 理想的生態環境

我國綿羊品種分為蒙古羊、哈薩克羊和藏羊三大系統,靈武山草羊是由蒙古羊選育而成,主要產於賀蘭山東麓,又以靈武、吳忠、鹽池等地最為集中,毗鄰省區也有分佈。

成年公羊有螺旋形大角向外伸展,母羊多無角或有小角,背腰平直,胸較深,白色皮毛呈長辮狀,有光澤。尾根部寬大,尾尖細呈三角形。軀體毛色純白,多數頭部有褐、黑、黃色斑塊。

靈武地處溫帶,日照長,熱量資源豐富,夏季炎熱,冬季不太冷,晝夜溫差大,乾旱少雨,有利於牧草營養物質積累。

境內擁有廣闊的無汙染天然乾旱草場,牧區地勢平坦土質堅硬,各種優質牧草中礦物質含量豐富,主要為耐旱的小半灌木、短花針茅、小禾草、豆科、菊科等植物,其中有甘草、薄荷、柴胡、黃芪、沙參、老瓜頭、苦豆子等100多種中藥材。

草場淺層水分佈較廣,水位高,水質偏鹼性,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碳酸鹽和硫酸鹽成分,礦物質元素含量豐富。草場土壤中硫、鈣、磷等礦物質元素含量達40多種。得天獨厚的氣候、土壤、水質、牧草等自然條件,為山草羊生長繁殖提供了理想的生態環境。

03 雍正皇帝與靈州羊羔酒

清同治年間,在靈州城靈文書院內居住一戶釀酒世家,哥哥唐釀和弟弟唐謙採用本地出產的羊羔肉,配以枸杞、紅棗、甘草等釀造出的羊羔酒晶瑩剔透、色如琥珀,具有健脾益腎、養肝明目、滋陰壯陽、延年益壽之功效。

在國家第一歷史檔案館存有雍正皇帝欽點靈州羊羔酒的御旨,說明該酒曾受到雍正皇帝的喜愛。

由於羊羔酒產量受官府的控制,所以該酒不在社會廣泛流通。

1911年11月,靈州爆發辛亥革命起義,唐家酒作坊在硝煙中成為一片廢墟,釀酒工藝從此失傳。

在嘉慶《靈州志跡》“婚禮”中載:“婚期既定,男家必備禮盒、酒果……擇吉日,為茶餅,具羊酒並衣物首飾送女家。”由此可知,準備羊羔酒送到女方家“催香”,還是古靈州婚嫁習俗之一。

寧夏靈武山草羊:有“曲”有料有故事

1999年,唐氏第四代後人唐世俊先生根據祖傳秘方,經過上千次釀製試驗終於將羊羔酒釀造工藝恢復。富有傳奇色彩的宮廷貢酒終於從歷史的記憶中回到現實,在失傳近一個世紀後又在唐氏後人中得到傳承。

04 山草羊肉與二毛裘皮

靈武山草羊肉質細嫩,是高蛋白低脂肪食品,肉味鮮美、無腥無羶味,蛋白質、鈣、磷、鐵、氨基酸等含量遠遠高於其他羊品種。

羊羔產下30~45天時宰殺的肉被稱為羊羔肉,毛皮稱為二毛裘皮,被列入寧夏五寶之一。成年山草羯羊俗稱“密齒子”,是手抓羊肉和火鍋涮肉的最佳原料。

靈武山草羊肉以白土崗、磁窯堡、馬家灘一帶品質最好,是寧夏乃至全國最好吃的羊種之一。

據《甘肅新通志》記載:“裘,寧夏特佳。”《朔方道志》記載:“裘,羊皮狐皮皆可作裘,俗稱灘皮。”《銀川小志》記載“寧夏各州,俱產羊皮,狐皮亦隨處多產。”古人將灘羊裘皮與狐裘相提並論,可見灘羊皮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二毛皮薄如厚紙,質地堅韌、輕盈柔軟,毛長而呈波浪形彎曲,呈連續波紋,彎曲多在6~9道,毛穗長約8釐米。二毛皮毛色潔白如雪,光澤悅目,縱橫倒豎提起花紋皆順不散,抖而不亂,如水波起伏。依毛股彎曲形狀分為“串子花”“軟大花”“核桃花”等穗形。

二毛皮製成各種皮外衣、皮褥、披肩、帽飾、圍巾等,保暖美觀、雍容華貴,很早以來就是靈武傳統的名牌出口商品。

寧夏靈武山草羊:有“曲”有料有故事

05 羊絨 走向國際的軟黃金

羊絨是從山羊身上梳取下來的絨毛,集輕、暖、軟、滑於一身,色澤潔白、天然柔和,屬於稀有特種動物纖維,是珍貴的紡織原料。

因其產地侷限、產量少,沒有任何纖維替代,故有“纖維鑽石”“軟黃金”之美稱。

每年春季是山羊脫毛之際,用特製的鐵梳從山羊身上抓取的絨毛為原絨。原絨經分梳,去除粗毛和皮屑後得到的山羊絨稱為無毛絨。

我國是世界羊絨的主要生產國,其中又以寧夏羊絨產量高、質量好。羊絨是靈武優勢產業,在20多年發展中經歷了收購販運、初加工、深加工、產業聚集4個發展階段,實現了精細加工、集群發展的轉變。


文章作者系寧夏靈武文物管理所所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