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00後為什麼會沉迷於網絡遊戲,有關政策對於網絡遊戲怎麼管理呢?

民間荊竹


(1)青少年沉迷於網絡遊戲有很大危害,對視力、神經的造成傷害,是大腦靈活性下降,影響身心健康,影響生活工作和學習成績,誘發尋釁滋事、勒索財物、打架鬥毆、參與賭博等違紀違法甚至犯罪行為。

(2)要擺脫網絡遊戲的誘惑就要增強法律意識,認識到迷戀網絡遊戲的危害,培養堅強意識,自覺抵制不良誘惑,學會控制自己。

網絡遊戲的誘惑

充分認識網絡遊戲的危害,在現實生活中擺脫網絡遊戲的不良誘惑。


穆二妮


這個問題我深有感觸,我的孩子就是一個00後,對遊戲愛不釋手,讓我頗為頭疼。

00後出生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各種網絡產品層出不窮,從剛出生他們就接觸電子產品。記得小時候一兩歲時起,只要孩子一鬧,大人就拿出手機放上音樂,你就馬上安靜下來,以後一點點的改成放動畫片,可以說00後幾歲的時候,就比一般成年人手機玩的明白。

他們自己回註冊賬號,自己組隊,知道怎麼打策略,我是一個遊戲空白,孩子玩遊戲說的話,我都聽不明白,一有時間馬上就拿起手機來玩,因為這個我說了他很多次,甚至有幾次差點動手打他,抱著手機就不愛釋手。

現在又趕上疫情宅在家裡,手機成了他唯一娛樂工具,不讓他玩你說在家裡出不去,待著確實無聊,讓他玩吧還擔心他的眼睛,本身已經三百多度近視了,時不時的叮囑他,歇一會,歇一會,他口裡答應,就是不放下手機,真是又生氣有擔心。

所以現在希望政府部門加大對遊戲的管理力度,對那些有暴力、色情類的遊戲,嚴格限制,家長都怕孩子在網上學壞了,也怕網絡上的騙子給他們騙了,時不時聽到新聞,十來歲孩子給主播打賞幾萬了,玩遊戲充值幾萬了,讓人觸目驚心。所以我老叮囑孩子,玩遊戲別充值,看被騙了。

因為這個手機遊戲,多少家長焦頭爛額,無計可施,希望有關部門儘快出臺措施,保護保護未成年,保護祖國的未來。





心似朝陽


中小學生對網絡、網絡遊戲、玩網絡遊戲的人群等大多持積極看法,這說明網絡遊戲已經成為被中小學生普遍接受的一種娛樂方式,更有超過半數學生態度鮮明地表示喜歡網絡遊戲。這意味著成年人必須用接納的心態對待青少年對網絡遊戲的喜愛,要認識到網絡遊戲已經成為當代少年兒童快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年人應從兒童權利的角度看待青少年與網絡遊戲的接觸。

只有“樂孩子們所樂,憂孩子們所憂”,才能在關係和諧的基礎上對孩子進行教育和引導。接納並不意味著放縱,成年人還需對孩子進行積極引導與管理,培育中小學生的媒介素養與休閒素養,使“00後”從小養成良好的休閒娛樂方式。

維護兒童權利,“去功利化”看待網絡遊戲

認識到玩網絡遊戲是兒童的權利,就要理性地看待網絡遊戲,而不應將中小學生的娛樂活動功利化。調研中我們發現,中小學生更喜歡競技類的遊戲,最不喜歡的是教育類遊戲,這說明追求快樂是孩子的天性,好玩才是硬道理。競技類遊戲刺激、好玩,包含著競爭、策略、操作等要素,使人們在緊張的遊戲對抗中思維能力、協調能力、反應能力、團隊精神等得到多方面鍛鍊,從而獲得快樂,釋放壓力。而教育類遊戲大多是為著某種明確的教育目的而開發的遊戲,雖然遊戲具有一定的娛樂性,但是往往更重教育性。然而,人類遊戲的最根本目的是娛樂。因此,成年人要充分考慮到孩子的快樂需求,不要讓孩子的休閒時間過於功利化。當我們想讓孩子的休閒生活“有意義”時,要先讓他們玩得“有意思”。

功利化的另一個表現是成年人經常用成績作為衡量孩子是否能玩遊戲的標準,成績好愛玩多久玩多久,成績不好就不許玩遊戲。這些都是成年人忽視兒童權利,把兒童娛樂時間功利化的表現。成年人不應把成績作為親子溝通或孩子是否能接觸網絡遊戲的砝碼。家長對孩子接觸網絡遊戲的引導與監管,要保持一定的原則,建議家長們既要允許孩子接觸網絡遊戲,又要和孩子一起商量確立玩遊戲的規則與時間,使孩子從小養成理智健康的娛樂習慣。

構建積極的朋輩關係,幫助孩子提升自我價值感

中小學生大多是從同齡人那裡獲得遊戲信息,最支持中小學生玩網絡遊戲的群體也是同學朋友、兄弟姐妹這樣的同輩群體。這說明在遊戲這一話題上,同輩群體之間的影響非常強大。網絡遊戲也是青少年進行同輩交往的談資,中小學生有時是在與同學或朋友談論遊戲中獲得認同感與歸屬感的,有的中小學生甚至為了得到同伴認同而去玩網絡遊戲。在青少年時期,獲得歸屬感和友誼是他們成長的重要任務。在與朋友交往的得意和失意中,少年的幸福感、友誼、歸屬感逐漸得以形成。如果少年時期未能成功地建立親密友誼,他們就會體驗到痛苦的孤獨感,自我價值感也會隨之降低。這說明,一個對網絡遊戲具有正確認知的朋輩群體和積極友善的朋輩關係,對於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十分關鍵的。

因此,當家長或老師看到、聽到孩子在與朋友們交流網絡遊戲話題時,應坦然面對,不要暴跳如雷,因為這是孩子們之間在“確認眼神兒”,是他們建立友誼的基礎話題。家長應鼓勵孩子與同伴交往,尤其是與那些具有正能量的小夥伴交往。成年人也要為中小學生創造一些同齡人交往的平臺和機會,允許孩子們有自己的小天地、小秘密。例如,可以依託學生興趣社團、社區青年匯等組織,在老師和專業人士的引導下,幫助廣大中小學生構建積極向上、良性互動的朋輩關係,從而互相幫助、互相提醒,避免錯誤的網絡遊戲認知。

結合“興奮點”,把網絡遊戲作為親子溝通重要話題

網絡遊戲是孩子的“興奮點”,但卻是成年人的“痛點”。孩子們喜歡的東西,家長卻對遊戲閃爍其詞或閉口不提,甚至提起網絡遊戲就生氣發火,那麼無疑與孩子之間少了一部分重要的溝通內容。

如果家長只重視與孩子進行成績、名次等方面的溝通,忽視了孩子的快樂、友誼、情緒等問題,這種溝通就會成為“偽溝通”——也就是說,家長滔滔不絕與孩子聊了半天,而孩子並不認為與家長進行了溝通,他們只感覺是在被教訓。中國有句古話,“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如果溝通質量好,孩子在網上的娛樂活動也會更願意聽取家長的意見。如果溝通質量不好,不僅達不到教育效果,兩代人對彼此的關係都會感到“疼痛”。因此,成年人應結合孩子的興奮點,把網絡遊戲作為親子溝通的重要話題。成年人也應認識到,喜歡網絡遊戲是作為互聯網原住民的一代青少年基本的休閒需求,無論成年人支持與不支持,喜歡與不喜歡,青少年對網絡遊戲的天生親近感“就在那裡”。與其激烈反對,不如因勢利導,把網絡遊戲作為親子共娛、構建和諧親子關係的一個橋樑,與孩子在遊戲中度過有意義的親子時光。

陪伴是最好的管理,何不把網絡遊戲作為親子共娛的活動

當前,家長們對孩子玩網絡遊戲的主要監管方法是控制時間、費用、設備等,而告訴孩子一些網絡遊戲信息、與孩子一起玩網絡遊戲的家長非常少。由此可見,成年人對孩子與網絡遊戲的接觸,規定、監督、限制遠遠高於對孩子的支持與陪伴。

網絡遊戲是中小學生娛樂的重要內容,家長們不僅要對孩子的遊戲時長、花費等娛樂習慣進行管理,還要把遊戲作為親子陪伴的重要活動,不妨與孩子一起玩玩網絡遊戲。如果孩子願意與家長一起玩網絡遊戲,說明這是家長的“福分”,說明在這個家庭裡孩子與父母是親近的,親子關係是比較和諧的。家長如果只監管不陪伴,既缺少了兩代人溝通的話題,也易與孩子形成隔閡。陪伴是最好的管理,如果家長和孩子一起玩玩遊戲,既是很好的親子項目,又可以在與孩子的玩樂中瞭解孩子的興趣、交友、情緒等問題,從而引導孩子合理娛樂。

提升教育智慧,構建和諧民主的親子關係

其實,家庭教養模式對中小學生接觸網絡遊戲具有特別重要的影響。例如,民主型家庭的孩子對網絡的認識更理性,忽視型和專制型家庭裡的孩子玩遊戲時間更長、花費更多,沉迷網絡的比例更高。這是因為,親子關係好的家庭,父母用民主的態度對待孩子,孩子也能更好地聽從父母的建議,在網絡遊戲時長、花費、類型上都能更理智。而且,民主型家庭長大的孩子,更自信更獨立,成長中遇到問題也能更積極地請求家長幫助,而不至於把網絡遊戲作為逃避成長問題的“避風港”。

因此,建議家長們多學習科學的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與孩子和諧相處,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構建和諧民主的親子關係,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中小學生形成健康的休閒習慣,既享受娛樂的權利又不傷害身心健康與成長髮展。



MapleJordan


掐指一算,第一批00後也已經成年了,其餘的00後們也在成年的路上狂奔,先感嘆一句,90後已經老了。

至於00後為何沉迷於遊戲,我個人感覺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回想我的小時候,那時候的小霸王學習機就是用來打遊戲的。

家長其實沒有那麼多時間陪伴孩子,在探索欲極強的年紀,自然需要有方向去消磨時間,這個時間段不是家長的陪伴,孩子只能自我選擇。

遊戲行業的發展其實一直很吸引人,最開始的遊戲廳,到網吧,到如今的智能手機,遊戲從未消亡,所有人都知道沉迷不好,但是成年人就能做到完全剋制自己?試問菸酒。

所以我認為,更多時間沉迷遊戲不僅僅是孩子的錯,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做了些什麼是最需要思考的。

至於政策,自然會對未成年做一些限制,但是我們都知道,在這個個人信息交易氾濫的年代,想弄一個身份證號防沉迷其實很簡單。

別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時候沒有盡到責任,孩子投入遊戲的懷抱又去苛責孩子,成人的世界我們已經不負責任,不要再用同樣的方式和藉口去傷害孩子,如果真的看到有人沉迷於遊戲,請多陪伴,而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譴責,沒意思。



不良徒弟


隨著科技的發展,網絡的廣泛應用,衍生出各種各樣的網絡遊戲,這些網絡遊戲對青少年也就是現在的00後有著很大的誘惑,無數00後沉迷於網絡遊戲而而又樂此不疲,這是現階段影響00後學習發展的大問題,那麼應該如何管理呢,下面我們來談一下。

很多網遊看上去確實很吸引人,無論從遊戲設計還是劇情設計,都強烈著吸引著00後的心……很多00後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家長們也是毫無辦法。

其實國家在管理網絡遊戲這方面的問題已經有了相應的政策了,首先在網絡遊戲上架開放層面會有專門的人進行審批,不適合青少年發展的是不會出現的,另外現在的網絡遊戲實行實名制以及防沉迷措施,有效的防止了青少年深陷其中。最關鍵的還是家長作為第一監護人,要在平時多多關注孩子的動向,多多關心孩子,有效的、及時的和學校老師溝通,實現家校共育,共同掌握孩子的動向。

儘管國家對網絡遊戲的管理已經卓有成效,但是還是有一些方面措施政策的缺失讓一些網遊有跡可循,但是我相信,在國家的治理下,家長學校的共同監督下,在網絡遊戲治理這方面會越來越有力,讓我們共同為孩子的發展保駕護航。





櫻艾琳


理性遊戲,拒絕沉迷

人們總是會為自己的一些問題去找理由從來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八九十年代的武俠小說00年代的街機遊戲和現在的網絡遊戲就成為了背鍋俠啦!

現在已經是2020年啦,那些在父母眼中還是小屁孩的00後早已經成年有了自己的思想他們也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啦!在這裡一味的去怪罪於網絡遊戲有什麼意義呢?本身遊戲就是用來打發無聊的時光的,老一輩的喜歡棋牌難道就不是遊戲了麼?

既然遊戲是用來打發無聊時光的那麼它肯定是有非常大的誘惑力的不然怎麼讓大家覺得有趣呢?然後就有很多人控制不住就上癮了,沒日沒夜的玩。這一類人就算不玩網絡遊戲他也會再其他的方面去消耗他那無處發洩的精力的,照這樣子來說他沉迷於遊戲可是代價最低的行為了,假如他沉迷於賭場或者吸毒的話那後果可是不堪設想的。


我覺得我們不能一味的去指責網絡遊戲,我本身也是非常喜歡玩遊戲的並不是說這個東西有多麼的好,但是它確實能帶給我們一些快樂的時光。然後自己需要有意識的去控制遊戲時間,家長們也應該正確的去引導孩子適當的遊戲不要沉迷其中。如果家長天天就只顧著玩手機打牌的,那麼你就不要怪自己的孩子玩遊戲啦因為你自己就沒有做好榜樣。



其實現在對於網絡遊戲的防沉迷鎮府方面已經有很大的力度啦,比如遊戲實名制這個可以有效的區分成年人和未成年人限制他們的遊戲時間,未成年不準進網吧也是對於孩子的一種保護。

我覺得鎮府再多大的力度都是起到一個輔助的作用,關鍵還是要看孩子自己的自制力和家長的正確引導。

最後呼籲大家,管管孩子,救救遊戲吧!


橙汁愛遊戲


00後都很沉迷遊戲,我的觀點是:自制力強的孩子,在玩遊戲的同時兼顧學業,是不能算沉迷的;但如果自制力弱,沒有限制地玩遊戲,比如像題主提到的那個男孩子那樣,主次不分,把遊戲看作生活的全部,那就屬於沉迷了。

正如一部分80後沉迷武俠小說、一部分90後沉迷電視一樣,00後的孩子裡,沉迷遊戲的只佔了一部分,至少在我看來是不能用“都”來概括的。

自從網絡誕生開始,這樣的現象是不可完全避免的。青少年的心智還不夠成熟,需要靠成年人的正確引導,使青少年認識到網絡和遊戲的雙面性,減輕網絡和遊戲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

另外,在中小學微機課上也可以做些努力。比如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灌輸一些正確的觀念。

當然單靠學校教育是不夠的,還需要家長在勸導的同時以身作則。如果一個家長一味呵斥孩子上網、打遊戲,自己卻時常在孩子面前無節制地刷短視頻、開黑,這樣是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

同理,咱們在子女的面前玩遊戲,刷視頻,卻教育他們,這個不能碰,那個不能碰,他們心裡該怎麼想?所以,所以家長還是要正確引導。不能一味的制止。



小王你也來了啊


大家好!我是小笑快樂遊。

1.關於一些00後為什麼會沉迷於網絡遊戲呢?

我來說一下,對於網絡遊戲,我看法中立,因為很多小孩子天性就是貪玩,控制力又差玩遊戲會給孩子一種愉悅又放鬆的感覺,只有傻子才會拒絕一種愉悅又放鬆的東西。

比如就像大人們喜歡打麻將一樣,孩子喜歡玩遊戲,沒有區別的。

2.有關政策對網絡遊戲怎麼管理呢?

目前,網絡遊戲實名制,防沉迷系統已經推出實行,實名制的意義是根據註冊玩家的資料進行年齡段遊戲特區,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未滿十八歲的用戶受到遊戲防沉迷系統限制:

累計遊戲時間3小時,遊戲收益減半。

累計遊戲時間5小時,遊戲收益為0

這樣可以限制未成年人玩遊戲的時間。

問題回答結束。


小笑快樂遊


《網絡遊戲管理暫行辦法》由文化部發布,系統地對網絡遊戲的娛樂內容、市場主體、經營活動、運營行為和法律責任做出明確規定。這是一部專門針對網絡遊戲進行管理和規範的部門規章,對中國網絡遊戲健康有序的發展具有重大且深遠的影響。該《辦法》共計六章三十九條,於2010年8月1日起正式實施。《文化部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部門規章的決定》已經2017年11月24日文化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對本辦法進行了修改。

2009年,我國網絡遊戲市場規模達25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9.5%。但隨著網絡遊戲市場的不斷擴大,它所帶來的深層次問題也日益顯露:未成年人沉迷導致學業及身心健康受損,少數網絡遊戲產品文化價值觀導向偏差給用戶造成不良影響,網絡遊戲虛擬貨幣管理欠規範引發糾紛,運營推廣存在虛假宣傳現象,執法有效性亟待完善等等。網絡遊戲管理已成為社會各界十分關心、新聞媒體密切關注的焦點。

網絡遊戲不同於一般的靜態文化產品,其互動性、創造性、參與性使得網絡遊戲呈現出“虛擬社會”的所有特點,影響著用戶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因此,加強內容管理是網絡遊戲管理工作的重要環節。


保密www


說到遊戲,還真是深受其害,身邊的學生們和自己孩子,都是遊戲迷。現在的中小學生逃學,甚至做壞事,多半跟人品無關,而是跟遊戲有關,他們可以為了打遊戲,找個能連上wifi的角落,哪怕是臭水溝邊,抱著手機打一天到晚,就算是自控能力很強的學霸,也會在假期過一下游戲癮,畢竟是時代青年嘛!我是成年人,從來不玩遊戲,只是疫情期間學會刷抖音,看西瓜視頻,上頭條,都還玩出癮來,何況是大型遊戲,何況是孩子了!

為了孩子,真希望遊戲能停一停,但遊戲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關乎無數公司和個人的事業,停是停不下來的。目前國家也有相關管控措施,比如再某些時段禁止青少年登錄遊戲等等,各學校也嚴格杜絕學生帶手機進校園,但效果不大。從八九十年代的電遊,到後來的網遊,現在的手遊,遊戲一直都在影響著青少年學生的成長。要解決這個難題,還需要國家和遊戲開發商共同努力,才能找到最有效的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