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時安全有效防控,解決黃顙魚小瓜蟲難殺問題

春天來了,氣溫和水溫不斷上升,各種病原生物活動加強,在黃顙魚養殖過程中,容易感染的小瓜蟲病,也是這幾年一直困擾各位養殖朋友的難題。黃顙魚在感染小瓜蟲後,我們常常採取各種治療措施,然而,治療效果並不理想,收效甚微。黃顙魚小瓜蟲難殺?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一情況?要如何進行寄生蟲的防治?這一期,“蟲見愁”就和各位養殖朋友深入探討一下。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小瓜蟲的生活習性以及危害。小瓜蟲在低溫、缺少光照時容易發生,因此冬季越冬的黃顙魚以及初春剛從溫室轉移出室外養殖的黃顙魚最容易患病。流行季節在4-6月(水溫1 5~25℃),主要危害對象是魚苗、魚種,現在正值放苗高峰期,更要引起重視。

蟲見愁 | 及時安全有效防控,解決黃顙魚小瓜蟲難殺問題

小瓜蟲主要寄生在黃顙魚的皮膚、鰭、鰓、頭、口腔及眼等部位,嚴重時魚體渾身可見小白點,故稱白點病。魚體感染後不能覓食,體質下降,容易細菌、病毒病併發,發病後不及時控制,魚種死亡率可達60%~70%,嚴重時達80%~90%。水溫在15℃~20℃時,2~3天可遍及全池,大量死亡。

蟲見愁 | 及時安全有效防控,解決黃顙魚小瓜蟲難殺問題

小瓜蟲為什麼難殺?這也是一直困擾養殖朋友的問題。其實,我們都知道,市面上有很多針對小瓜蟲的藥,在顯微鏡下觀察殺蟲效果,往往都能起到作用,但一到了魚塘,效果就大打折扣,有的甚至一點藥效都沒有。其實,這是因為當黃顙魚身上寄生小瓜蟲時,魚的皮膚會分泌大量的粘液,當殺蟲藥施入水體後,粘液和皮膚把藥液隔離,很難深入殺蟲。如果小瓜蟲鑽入黃顙魚皮膚或鰓之後,藥物就更難以進入對它們起作用了,這就是小瓜蟲難殺的主要原因。

蟲見愁 | 及時安全有效防控,解決黃顙魚小瓜蟲難殺問題

現在,很多養殖朋友還停留在“有蟲才殺蟲”的思想階段,一旦黃顙魚出現小瓜蟲,最先想到的肯定是殺蟲藥,殊不知高毒性、高滲透性的農藥、重金屬等,對黃顙魚這種無鱗魚來說,具有很強的刺激性。黃顙魚感染小瓜蟲後本身體質下降,如果再施以高濃度的殺蟲藥,勢必會進一步造成死亡。

那養殖朋友要問了:“殺蟲有風險,不殺蟲更不行,那這要怎麼辦呢?”我們常說“未雨綢繆”,當然要把預防做到首位:

1、沒有下苗前,清除池底過多淤泥,用生石灰進行消毒;

2、養殖水域水體保持適合的肥度,保持水質的清新,阻斷小瓜蟲繁殖環境。

3、重視苗種健康,對即將下塘的黃顙魚苗種進行抽樣顯微鏡檢,查看有無小瓜蟲;

4、魚苗下塘後,使用樂暢桉樹精油拌料,進而配合潑灑,樂暢桉樹精油以澳洲多苞桉樹葉中提取,天然具有驅蟲抑菌的效果,並且具有很強的穿透性和滲透性,可以直接作用於寄生蟲的細胞膜,內服+潑灑,抑制寄生蟲的生長和繁殖,以驅蟲代替殺蟲,以預防代替治療,植物成分安全無毒,有效防控小瓜蟲,大大降低小瓜蟲病的發病率。

5、重視魚體體質,餌料中添加膽汁酸,保肝護膽,增強魚體抵抗力,強健的體質也是抵禦寄生蟲感染的有效方法。

小瓜蟲固然“難殺”,但掌握好有效的防控方法,才是保證黃顙魚“魚體無蟲”的關鍵。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水產抗蟲聯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