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山,越來越平庸


本山,越來越平庸

放假在家,閒來無事,翻看了本山大叔以前的幾部影片,對不起如今的鄉村愛情12和劉老根3,強了不知道多少倍。

每年春節,春晚呼喚本山的話題都回響起。以往的春晚,本山大叔的小品是壓軸,他的小品,藝術性、戲劇性、諷刺性都很強。

本山,越來越平庸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趙本山:諷刺到鄉長為止》 ,裡面詳述了趙本山小品的演變歷程,從當初的《三鞭子》、《牛大叔提幹》的官僚辛辣諷刺,到後來《拐》、《心病》的農民、殘疾的諷刺,認為趙本山是在妥協了。的確,春晚這樣一個舞臺很誘人,這樣一個舞臺也充滿危險。一如潘長江在某年春晚後吐露的真言:如今的小品不敢風刺了。郭德綱也在春晚舞臺上遭遇了同樣的尷尬。

今天看了趙本山早年的電影《左右逢圓)(又名《來的都是客》)後,感慨很多,一是感到對當今中國電影的悲哀,已經很少有人有勇氣拍出如此辛辣諷刺的電影了,如今的電影不是鑽在歷史的故紙堆裡,就是一味高於生活,缺少地氣;二是感慨本山大叔當年的衝勁,儘管民間對於本山非議較多,但是拍出這樣的電影(雖然是喜劇路線) ,也是值得稱讚的,比及後來《男婦女主任》的主旋律路線, 《左右逢圓》可以說是生活的寫照。其實,細看影片的拍攝年代,我們會發現那個時代正處於第五代導演大顯身手之際,湧現了一大批真實反映生活的影片,那個年代的春晚小品同樣充滿諷刺意味,不僅趙本山的小品,黃宏的《打撲克》 、郭冬臨的《有事您說話》都是辛辣的諷刺。如今的春晚舞臺,處處是河蟹的小品,本山大叔最後的春晚小品《同桌的你》中也只能無奈地自嘲取樂。

本山的成功,我認為他始終抓住了農民。蛇年的春晚,語言類節目佔到了時長的一半多,但是我們有沒有發現其中缺少了一樣元素--農民,除了星光大道的幾名選手亮相中一名農民工魔術師外,其他的節目有沒有農民的身影呢?我們總在說本山大叔譏諷農民,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除了本山大叔在演農民外,還有誰在一心一意地為農民朋友叫好呢?

本山,越來越平庸

進入新世紀,趙本山不但小品上進入黃金年代,事業上也進入了鼎盛時期,他的企業進入全國文化企業30強,他投拍的《劉老根》、《馬大帥》、《鄉村愛情》系列相繼獲得成功,探其根因,還是因為抓住了農民。《鄉村愛情》第一部可謂是一部精品力作,無論從藝術性、主旋律,還是從思想性、接地性方面都取得了成功,客觀地說,後面的幾部較之第一部有很明顯的差距,差距就在不斷的妥協和商業化中,但是說實話,這部系列劇仍然受到人們追捧的原因就是同類型題材的缺失,不難發現,幾部反映農村題材的電視如《女人當官》、《玫瑰園的老少爺們》在藝術和商業上都取得了成功,本山大叔自己也清楚,堅持農村才是他致勝的根本(本山傳媒投拍的都市題材電視劇《不是錢的事》 ,遠沒有鄉村愛情繫列的火爆) 。

應當感謝本山,他讓8億農民有感同身受的東西可看、可樂。

更應當希望本山大叔,能夠將商業性和藝術性結合的更緊一點,不要將系列劇變成了廣告劇,一個電視劇品牌的人氣攢起來不容易,千萬別因為廣告砸了牌子。

更不能如此平庸,沉醉於鄉村愛情肥皂劇的自娛自樂,抑或是撿起陳年的劉老根聊以自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