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曲大师陈志远,因为《三月里的小雨》喜结良缘

编曲大师陈志远,因为《三月里的小雨》喜结良缘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如今我们打开很多听歌APP,经常会发现一些歌曲,有各种Cover的版本,对于很多习惯正经听歌的人来讲,这些Cover版本的演唱者,完全没有来历,制作通常也很粗糙,大多数时候和原唱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这里我可以举一首最近被Cover比较多的例子,王心凌的《大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各大音乐APP搜一下各种Cover版本,可能会打开你世界的另一扇门,也可能开启你今夜的恶梦。是好是坏,Gai不负责。

但一个惊悚的现象,就是你觉得这些Cover很奇怪,但偏偏很多人只认这些Cover版本,甚至完全不知道这些歌曲的原唱姓甚名谁。好多Cover者,在一些平台上更是大有名气,成了音乐达人。从原作者的角度出发,你说可笑不可笑,你说可气不可气?

当然,这并不仅仅只是音乐APP平台的现象。事实上,这几年像抖音之类的短视频,以及各大音乐选秀节目上,同样因为出现大量的翻唱版本,从而模糊了原作者和原唱者。

比如当年左立在“快乐男声”上唱了《董小姐》,很多歌迷就把这首歌曲,当成了他的原唱。还比如《春天里》这首歌,很多人在当时根本不Care汪峰是Who,但却知道这首歌曲的“原唱”,是旭日阳刚。

但是,也别笑话把Cover当原唱的歌迷,尤其是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老歌迷。自以为对华语乐坛如数家珍,自以为能把原唱和原作者的来历,打听得门儿清,但不要忘记,当年的我们,同样是经历了一段只把翻唱当原唱的青涩岁月。

比如我们曾经有人认为《故乡的云》是费翔的代表作,比如我们曾经有人认为《迟到》是张行的代表作,比如我们曾经有人认为《不要太在意》是田震的代表作,比如也有人认为《外面的世界》是陈汝佳的代表作,以及一直有人以为《酒干倘卖无》是苏丙原唱的。

是苏丙!不是苏芮!

其实苏丙的“扮演者”,是后来红遍两岸三地的歌后那英,但早年的她和内地许多歌手一样,都是以翻唱港台歌曲起步,甚至为了销售上混淆视听,还不惜取了苏丙这么一个和苏芮有极大相似度的“艺名”。

虽然关于这一段往事,后来很多年后才听说的苏芮,只是莞尔一笑。但如果是这些Cover版本,当年同步到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让那些原唱者和原唱者的歌迷听到,他们会不会像今天的你我,嘲笑那些以Cover版本为美一样。

所以谁也不要笑话谁!

言归正传,在三月的季节,进入刘文正的这张有关三月的唱片,它的名字就很应景,叫《三月里的小雨》。

刘文正的歌曲,当年在国内也是被Cover的大户,很多内地男歌手,在当时都翻唱过他的作品,而他的一些代表作,像《迟到》、《散场》、《热线你和我》和《小秘密》等作品,更是拥有很多翻唱版本。

编曲大师陈志远,因为《三月里的小雨》喜结良缘

当然,也包括《三月里的小雨》这张专辑的同名主题曲。

这首歌对我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在我那个听歌时代,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曲,竟然就是刘文正本人原唱的,这在当时的年代,简直就是生命中的奇迹。

然后来说《三月里的小雨》这张专辑。

《三月里的小雨》这张专辑,出版于1981年,但关于这张专辑的故事,则先要从1978年说起。

1978年,刘文正从“歌林唱片”转投新加坡的“东尼机构”。“东尼机构”由新加坡商人王振敬投资成立。在早期,虽然“东尼机构”出口的磁带和唱片,都印有“东尼机构”的LOGO,但出版商这一栏里,却一直只写“王振敬有限公司”,这应该算是商业领域典型的企业名注册和商标名注册的不同步。

早期“东尼机构”就有一个很成熟的东南亚市场体系,它们的专辑在马来西亚,由“思嘉音乐有限公司”代理,在香港则由“万兴唱片盒带行”代理。除此之外,“东尼机构”甚至还在泰国布局,由LEPSO TRADING LTD.作为泰国的总代理。

编曲大师陈志远,因为《三月里的小雨》喜结良缘

再往后,“东尼机构”先是深度拓展香港市场,直接成立了王振敬(香港)有限公司,而在1980年年底,又进军台湾市场,成立了王振敬股份有限公司。刘文正的《三月里的小雨》,就是台湾“东尼机构”成立后的第一张唱片。

在此前的三年间,从1978年的《让我告诉你》开始,刘文正实际上已经在“东尼机构”,发行了十一张中文唱片和一张英文唱片。而这个时期刘文正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Cover的方式,将当时台湾地区方兴正艾的现代民歌运动中的许多作品,传播到了整个东南亚市场。比如《兰花草》、《秋蝉》、《浮云游子》、《阿美!阿美!》等作品,很多新马、香港地区和中国内地的歌迷,最早听到的版本,都是刘文正唱的。

但1981年1月发行的这张《三月里的小雨》则有所不同,这一次的“东尼机构”,因为是首次进军台湾地区市场,所以也遍邀请台湾本土中青两代的优秀作者代表,为刘文正量身定造了一张全原创专辑。

专辑的制作人是大何,也就是何庆清。在“台湾流行音乐百佳专辑”榜上,何庆清分别有五张专辑上榜,分别是江蕙的《酒后的心声》(第28位、)费玉清的《变色的长城》(第44位)、黄莺莺的《只有分离》(第82位)、凤飞飞的《想要弹同调》(第83位),以及张清芳的《激情过后》(第97位)。

不过遗憾的是,不仅刘文正这张经典大作《三月里的小雨》,没有入围“台湾流行音乐百佳专辑”,而且在整个榜单上,没有一张刘文正的专辑。只有《三月里的小雨》、《闪亮的日子》和《太阳一样》三张专辑,入围了337张专辑的初审资格。

编曲大师陈志远,因为《三月里的小雨》喜结良缘

但对于《三月里的小雨》这张专辑作品的流传度,以及刘文正隽永的歌声来讲,有时候这样的排名,真的并不重要。

而在何庆清的五张“百佳专辑”里,倒是有一张唱片,和刘文正的这张《三月里的小雨》,有着一定的关联关系,那就是黄莺莺的《只有分离》。

编曲大师陈志远,因为《三月里的小雨》喜结良缘

《只有分离》是黄莺莺1992年加盟“宝丽金”唱片后的第一张专辑,而之前的她,签约的是“四海唱片”,由于“四海唱片”是“百代唱片”的台湾地区总代表,使得“百代唱片”反过来也成为“四海唱片”的海外发行商,所以至今很多黄莺莺CD化的专辑,打的都是EMI——“百代唱片”的标志。

黄莺莺在“四海唱片”的最后一年,发行了两张中文唱片和两张英文唱片,其中由谭健常、小轩夫妇包揽三分之二作品的专辑《呢喃》,大受好评。而在这张专辑的收歌过程中,黄莺莺也错失了一首谭健常、小轩创作的好歌。

原因就是何庆清接下了刘文正新专辑的案子,所以他也从谭健常、小轩手里,抢到了《三月里的小雨》这首歌曲,而这首歌曲,也是谭健常、小轩夫妇合作的第一首歌曲。

值得一提的是,也就是在此之后没多久,“四海唱片”就向当时算是自家培养的创作组合谭健常及小轩下了禁令,不允许他们把歌曲卖给加盟“宝丽金”的黄莺莺。此后何庆清再接《只要分离》的制作案子,虽然带去了《三月里的小雨》这张专辑中的搭档:陈志远、马兆骏和洪光达,但却只能跟谭健常、小轩说再见了。

编曲大师陈志远,因为《三月里的小雨》喜结良缘

《三月里的小雨》这首歌曲,虽然填词人署名小轩,但实际上“淅沥沥沥沥沥”这段拟声歌词,却是作曲人谭健常改写的。这个改动,也让当时的小轩很无语,因为她因此想到了还在幼稚园的女儿,常常会唱的那些儿歌,完全没了民歌的气势。但谭健常要的,恰恰就是这种朗朗上口的流畅效果。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谭健常和小轩,算是开创了台湾乐坛夫妻档创作的先例,此后则有林秋离、熊美玲,张宇、十一郎,以及现在国内的董冬冬、陈曦等等。谭健常和小轩最早在国内的磁带中,常常被印成谭轩,以至于很长时间以来,当时的歌迷都以为这是一个人,后来才发现原来竟然是两个人。

谭健常其实是出生在印尼的华侨,11岁随家人迁居台湾,在台湾政治大学念书时,他就与同学组成Acition合唱团,并且担任团长,算是台湾摇滚乐的先驱人物之一。之后进入唱片行业,谭健常也成为费翔、费玉清、文章等歌手的御用作者和伯乐。像文章的《365里路》,就是谭健常和小轩共同打造的作品,虽然为了歌词的问题,他们曾经为此冷战了一个月。

编曲大师陈志远,因为《三月里的小雨》喜结良缘

谭健常后来还北上去到“正大音乐”担任音乐总监,满文军等专辑背后,都有他的身影。而说起满文军,他那个叉腰造型封面的首张专辑《让你的天空最美》,最初制作完成交给谭健常过耳时,听完整张专辑的谭健常,最后只说了意味深长的两个字——“保重”。

虽然,后来这张专辑和满文军都火了。

跑题了,再回到《三月里的小雨》专辑。这张专辑由著名录音师徐崇宪(后来丽风录音室的老板)操刀,录音室为冠音录音室,在制作过程中用了当时世界上最顶尖的36轨技术,要知道中国内地直到八十年代中后期,还会在有些盒带封面上,写下大大的24轨机录制的宣传语,用来体现一种AC格。

至于36轨有多先进,你不需要知道,告诉你也不懂,反正就是理解成很牛很先进就对了。

编曲大师陈志远,因为《三月里的小雨》喜结良缘

专辑的编曲人有两个,一个不用多做介绍了,那个年代台湾地区的顶尖唱片,如果不是陈志远参与编曲,就算是一个小小的奇迹。而另一个编曲人,也是鼎鼎有名的陈扬。

在专辑里,陈扬参与了《忆》、《当你年轻》、《春夏秋冬》和《不再孤寂》四首作品的编曲,其它作品除了《跟夏天说再见》没有标注之外,都是由陈志远编曲的。

说句题外话,在制作《三月里的小雨》这张专辑的过程中,某一天陈志远去刘文正的迪斯科包厢玩,也因此认识了他后来的夫人。一张专辑结成一段姻缘,也是一段佳话。

《三月里的小雨》在音乐上,是一张既有民歌清新气质,又有多元律动尝试的专辑,放在当时的环境下,是一张既有突破又很纯粹的多元唱片。

洪光达加马兆骏创作的《散场》、《无语》和《跟夏天说再见》,陈小霞和吕承明创作的《春夏秋冬》和《不再孤寂》,为刘文正这张专辑带来的,是轻盈轻快的清爽,也是清新清纯的清澈。

其中《散场》这首歌曲,也是我少年时代最喜欢的歌曲之一,是八十年代的记忆坐标之一。而《跟夏天说再见》直到很多年后,还常常被当年听这首歌长大的文艺青年,用来当自己QQ和MSN的签名。

但不要问我MSN是什么……

《春夏秋冬》最初出版时,叫《春、夏、秋、冬》,后来CD化再版后,才精简成《春夏秋冬》这个名字。这首歌曲也是陈小霞第一次正式发表作品,在陈扬极具古典气息的编曲下,真的是将民歌的脱俗和艺术歌曲的格调,完美的融合到了一起。

编曲大师陈志远,因为《三月里的小雨》喜结良缘

专辑还有一首流传相当广的歌曲,叫《小秘密》,这首歌曲和《迟到》一起,几乎成了当年中国内地“流氓阿飞”追女仔的必备杀器。

除此之外,陈扬编曲的《忆》和《正当你年青》,也是结合了弦乐和拉丁式的律动,尤其是前者还用到了桑巴的节奏。但即使在多变的律动之下,刘文正的演绎依然是稳定且雍容,完全没有被编曲吃掉。

这种带着编曲玩,也是老一代歌手的特点吧。

另一首歌曲《飞鹰》,虽然算是刘文正早期的摇滚尝试,但这首歌曲其实也是结合了拉丁节奏和管乐的摇滚乐,比较接近Santana那样的曲风。《飞鹰》也是刘文正个人偏爱的一首作品,那种“翱翔在蓝天上”,“飞越高山飞过大草原”的“野心”,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他对艺术一种壮阔的追求吧。

而后来,《飞鹰》这首歌曲,也成了刘文正创办的唱片公司名字。这个唱片公司后来的“出产”虽然不多,但“飞鹰三姝”伊能静、方文琳和裘海正,以及巫启贤这四位歌手,却都是华语乐坛历史上,绕不过去的名字。

编曲大师陈志远,因为《三月里的小雨》喜结良缘

《三月里的小雨》是刘文正在“东尼机构”的巅峰之作,而同年,他在推出《云且留住》之后,也结束了“东尼机构”的生涯,转投国际公司“宝丽金”。

比较有意思的是,当时的“宝丽金唱片股分有限公司”,因为在台湾地区没有制作部门,所以刘文正的专辑,也是外包给了本土的厂牌执行制作。比如《一段情》是“海山唱片”制作的,《太阳一样》是“金声唱片”制作的,而《单身汉》则是“喜马拉雅”执行制作的,等等。

编曲大师陈志远,因为《三月里的小雨》喜结良缘

编曲大师陈志远,因为《三月里的小雨》喜结良缘

编曲大师陈志远,因为《三月里的小雨》喜结良缘

不过,到了八十年代末,这种情况就不再发生。因为在收购“齐飞唱片”、“金声唱片”、“综一机构”、“天王唱片”、“飞羚唱片”,以及“东尼机构”等厂牌后,“宝丽金唱片股份有限公司”也完成了台湾本地化的改造,于是有了后来童安格、周治平、张镐哲等歌手组成的新时代。

而香港“四大天王”的张学友和黎明的国语唱片,也都是交由台湾“宝丽金唱片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制作的,其中就包括被认为是华语流行音乐史上销量最高的那张专辑——张学友的《吻别》。

那就是另外的故事和传奇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