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拭子的采集者武俊|与病毒“零距离”打交道的“排头兵”

掌上春城讯如果说核酸实验室的检测员是与病毒“零距离”较量的“排毒兵”,那么作为咽拭子的采集者的武俊就是时刻与病毒“零距离”打交道的“排头兵”。

1月21日下午6点多,昆明市延安医院骨科护士长武俊还在科室忙碌着手头的工作,电话响就起来了,护理部通知她,医院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现要紧急组建发热医学隔离观察病区,武俊将作为第一批医护人员进入病区工作,武俊没有任何犹豫,坚定地回答了:“收到,立刻前往!”

咽拭子的采集者武俊|与病毒“零距离”打交道的“排头兵”

发热医学隔离病区专门收治在发热门诊初筛后未能明确诊断,需要暂时隔离等待进一步确诊的患者,在隔离病区工作被列为医院暴露风险最高的职业,随着工作推进,昆明市延安医院病区开始为留观患者进行咽拭子采集核酸检测以明确诊断,这是高风险隔离病区里最高风险的工作,也是必须要做的工作。

医护人员在采集样本时,需用无菌拭子在被采集人双咽侧扁桃体及咽后壁反复擦拭,留取标本,如果这个患者携带新冠肺炎病毒,负责采集的医护人员就是与病毒面对面,风险由此可见。而且,采集过程中需要患者取下口罩,头向上扬起,而拭子又是直接刺激患者咽部,会引发患者的咳嗽和恶心反射,四溅的飞沫再次提高风险值,所以,每采集一份标本,医护人员就要承担一次被感染的风险。可能大家不知道,核酸检测结果的可信度与标本采集的正确性密切相关,为了尽可能保证采样标本质量,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最终确定由操作技术更加娴熟的护士长武俊和护士高杨燕负责这份工作。

咽拭子的采集者武俊|与病毒“零距离”打交道的“排头兵”

咽拭子采集操作已经反复训练过多次,这项工作如果放在平常,对于武俊这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护士长来说根本不是难事。但疫情期间情况非常特殊,除了需要穿着隔离衣,戴着护目镜,N95口罩和医用口罩双层佩戴以外,还有一个全护屏罩在头上,这让平常的操作变得异常困难。由于病区位于2楼和3楼,穿梭于病区,需要走楼梯,不分大小号的隔离衣穿在武俊这种小身板上,只能用手提着慢慢挪到患者病床前。

正式开始采集的时候,隔离衣不透气,全身勒得很紧,身上那种负重和束缚的感觉,让她呼吸困难,戴好的护目镜很快就会起雾,加上全护屏的隔档,视线是非常模糊的。“我们每次为患者操作时都会屏住呼吸小心翼翼,由于视线问题,在采集前就要看清大概入手的位置,确保采集时‘一击即中’。取样的深度和转动的时间严格按照规定操作,同时也要注意操作时动作轻柔,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刺激。”武俊说,往往采集工作完成后,已经全身都湿透了。

每一次咽拭子的采集,病毒面对面的飞,对武俊来说都是一次“虎口”冒险。每采集一次标本,就要承担一次被感染的风险,问她怕不怕?她说:“不怕是假的, 但已经进行三级防护了,只要将具体的步骤顺序和要点都牢记于心,操作规范一定没问题。 而且一旦开始工作脑袋里想的都是如何提高采集标本的质量以保证核酸检测的准确性。”她知道,每成功采取到一个咽拭子样本,就意味着她成功地向一个生命、甚至几个生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咽拭子的采集者武俊|与病毒“零距离”打交道的“排头兵”

非常时期,隔离病房咽拭子采集这个岗位必须要有人“顶”上,武俊用柔弱的肩头、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在最危险的时刻,冲锋在前。她在病区采集咽拭子的画面,不就是我们脑海中“最美逆行者”的模样。

他们脚步匆匆,我们来不及知道他们的的名字,隔着口罩和护目镜,甚至看不清他们的脸。当知道他们的故事,靠近他们的内心世界,我们就更明白他们怎样对待职责,如何践行初心、不辱使命。

掌上春城记者:周晓雯

编审:周晓雪

终审:李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