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崗女工人種瓜蔞結出“致富果”一年收入300萬!

在黃山軒轅峰腳下的黃山區三口鎮巷聯村,有一片面積412畝的瓜蔞基地,基地的創辦人郭松美是一位年近半百的下崗女工。

郭松美下崗後自謀職業,經過多次項目考察,把目光投向了瓜蔞種植。

下崗女工人種瓜蔞結出“致富果”一年收入300萬!

2012年,她與三口鎮巷聯村家庭發展服務中心聯繫,與該村3個村民組、57戶農戶按每畝400斤稻穀市場價,簽訂了為期15年的土地流轉協議。初種擔心經驗不足,第一期只流轉土地230畝。當年投入80萬元,購進良種,翻耕土地,立樁拉網,施足基肥,防治病蟲,每個環節她都親力親為。遇到不懂的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解決技術上的困難,很快由一個門外漢成了行家裡手。瓜蔞是多年生植物,一年投入至少3年才能收回成本,2015年她滿心希望即將喜獲“首桶金”時,卻突然遭遇一場暴雪,架棚全部坍塌。但她並沒有被災情所壓垮,毅然選擇重頭再來。一方面貸款解決資金困難;另一方面接受教訓,參加了民生工程政策性農業保險中特色農業險,給自己繫上一道“安全帶”。 2016年,她首批投入終於收回。

下崗女工人種瓜蔞結出“致富果”一年收入300萬!

接著,她將面積又擴大了182畝,基地總面積達412畝,成了全區規模最大的瓜蔞種植戶。 2017年起,第一期瓜蔞每年收入都能達到50萬元左右,瓜蔞基地勞務用工向貧困戶傾斜。她還根據瓜蔞種植特點,淘汰老品種,引進產量高、對土壤適應性強的新品種,提高種植效益。 11月上旬開始,瓜蔞進入收穫期,金黃色的瓜蔞吊在瓜棚架上,煞是喜人。合作社每天出動30多名勞力,採瓜運瓜、剖瓜洗籽、攤曬瓜子,一派忙碌景象。今年雖然遇到了旱災,由於第二期瓜蔞開始進入盛果期,依然取得總產31000多公斤的好收成。

下崗女工人種瓜蔞結出“致富果”一年收入300萬!

從前年起,合作社改變了過去僅銷售新鮮瓜蔞籽方式,組織成品加工,註冊了商標,讓瓜蔞附加值提高了60%。除在本地銷售外,還通過電商銷往省內外,今年銷售收入將超過300萬元。小瓜蔞結出了致富果,每年給當地村民增加收入60多萬元。目前合作社正擴建加工廠房,添置加工設備,除進一步擴大瓜蔞面積外,還將發展黃精、芍藥花、藏紅花等中藥材種植。計劃用5年時間,將種植規模擴大到千畝以上。

栽培技術

(一)選地整地

天花粉原植物喜溫暖溼潤、陽光充足的環境,可耐受-17攝氏度的低溫,不耐旱,怕澇窪積水,適宜生長於冬暖夏涼的低、中山區。年平均氣溫在20攝氏度左右,7月氣溫28攝氏度以下、1月6攝氏度以上時較利於植株的生長髮育。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壤均能種植。房前屋後,籬笆旁、樹旁、空閒地亦可種植。但由於植株主根能深入土中1--1.5米之下,故宜選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周圍無汙染源的砂質壤土平原地或15--40度的向陽山坡地作種植地。不宜在地勢高燥、乾旱或土質粘重,低坡地作種植地。不宜在地勢高燥、乾旱或土質粘重,低窪易積水地栽培。根據瓜樓的生物學特性選擇合適的土地,於第一年封凍前深翻,整平耙細,按行距1.5米、株距50釐米,挖種植溝深80釐米、寬50釐米、翻出的土要曬乾透徹,然後一層一層逐次覆入溝內,使土壤充分風化熟透。結合曬土填土,每畝施入腐熟廄肥、土雜肥、餅肥、過磷酸鈣等混合堆漚過的複合肥共3000公斤作基肥,施後將面土與肥料拌勻,上面再蓋一層薄土以待栽植。

下崗女工人種瓜蔞結出“致富果”一年收入300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