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剧本,爱与责任之间的艰难抉择

这部名为《团圆》的电影,实际上并不团圆。编剧的构思很精巧,她以大大小小的“团圆饭”串联起了整部电影的时间线,团圆饭是东方伦理的最佳诠释。对每个中国家庭来说,它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影片中的冲突都发生在饭桌上,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却各怀心思,暗潮汹涌。影片格局不大,却异常有力量,柏林电影节编剧银熊奖实至名归。

《团圆》|第60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剧本,爱与责任之间的艰难抉择

《团圆》海报

台湾老兵刘燕生跟随返乡团回到上海,寻找自己失散多年的妻子乔玉娥和从未谋面的儿子。这时,乔玉娥已经和陆善民组成家庭,并且育有两个女儿。刘燕生希望能带着乔玉娥和他一起到台湾生活,并承诺拿出自己一生的积蓄,来补偿这个即将被他拆散的家庭……乔玉娥在这整个过程中备受煎熬,一边是久别重逢的爱人,一边是她生活无望时,给予了她无限温暖与爱护的亲人。

爱情与责任永远是一道艰难的选择题。人生就是不断地重复着错过与重逢,得了恩情,就会失去爱情。最后连接我们的,是永远断不了的亲情。

相隔半个世纪的再见,更多的却是彷徨与尴尬。

时代和命运的捉弄,让燕生和玉娥结婚一年后分隔两地,他们自此失去了联系,在两岸分别组建了新的家庭。时隔多年之后,海峡两岸恢复交流,燕生的寄回一封书信。他在信中说:他要回到故乡看一看。

这封信是玉娥的外孙女在饭桌前当着全家的面读的,玉娥在听到燕生在台湾的妻子已经去世时,起身乘汤,她的内心是无比酸楚的。有些事情,憋在心里是个结,说出来了是个疤。

时隔几十年后,玉娥对能和燕生再次相见既期待又害怕。她在心里一定想象了许多他们再次相见的情景,但是唯独没有想到,场面会如此的尴尬与客套。

《团圆》|第60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剧本,爱与责任之间的艰难抉择

尴尬的“团圆饭”

因客观原因得不到的爱人,永远是我们不能企及的梦。在虚幻美好的梦境中,我们是那么的熟悉,但是真正面对面站着,却像隔着星辰大海。我们手足无措地望着彼此,不知道该不该勇敢一点伸出手,不知道下一脚应该踩在哪里。

冲动唤起了尘封已久的爱情,可是它太单薄了。

玉娥带着燕生去她未来的新家,这一幢没有建成的大楼,就像他们之间的爱情。残缺又孤独地伫立在一片空地上,四周空荡荡。

没有到过台湾,永远不可能知道老兵们当时的无奈。走过了漫长的时空,他们终于站在了一起。

玉娥没有一丝犹豫,她决定跟燕生去台湾。可是当老陆提着100块一只的螃蟹回家时,她到底是没有忍心把离开的话说出口,之后一次三人饭局上,燕生向老陆摊了牌。没想到的是,老陆很爽快地就答应了。但是孩子们却不能接受母亲这样的决定,金钱终究是取代不了一个家。

《团圆》|第60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剧本,爱与责任之间的艰难抉择

摊牌

为自己而活没有错,追求爱情也没有错,但是我们不能忘了自己身上背负的责任。我们可以允许欲望和冲动暂时性地占据我们的思维,但是请别放纵它,回归理智时再去做决定。

时光再难倒回,过去只能是过去。

老陆要和玉娥离婚,但是他们没有领过结婚证。为了离婚,他们去办了结婚证,可是事情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顺利。因为财产无法分割,民政局不给他们办离婚。做了几十年夫妻,到离婚那天才合法,如此荒唐!

这一切荒谬的事情在老陆中风住院的那天戛然而止。老陆这一病,终于让玉娥清醒了过来,无所谓报恩,几十年的感情终究在她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老陆一家在弄堂里摆了一桌家宴,打算为燕生送行,这一次的团圆饭让人倍感心酸。大雨下的很突然,大家惊慌失措跑到屋檐下躲雨,齐齐看着大雨泼在一桌子的团圆饭上,气氛尴尬又让人心疼。

《团圆》|第60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剧本,爱与责任之间的艰难抉择

被一场大雨打破的团圆

时光不能倒回,团圆是每个人的期望,现实里的这一场大雨,就能轻易地将其打破那些虚假的平衡。往事只能用来回味,爱与不爱、对与不对,都在一念之间。

结语

上了年纪的人,每一次分开都会当成永别,码头上依偎着嘤嘤哭泣的两个白发老人,折射出现实中许多人的无奈。上一次的分离是因为时代和命运的捉弄,这一次玉娥却被家庭拖住了身,可悲的是,放弃自由和爱情还是她心甘情愿的选择。

《团圆》|第60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剧本,爱与责任之间的艰难抉择

经此一别,不知何时再能相见

片尾,玉娥和老陆搬进了新家,可是却异常冷清。一桌子菜只有三个人吃,为了儿女和责任做出的牺牲最后却换来一个落寞的新屋。玉娥也只能在团圆饭上为一只空碗夹菜,这一别,万水千山再难相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