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揪面是怎麼做的?

河寧蒙福賀蘭


「老生尋美食」給予您的建議是:

一、用料

麵粉牛肉,土豆,豆腐,蘑菇,黑木耳,黃花菜,西紅柿,韭菜,菠菜蔥薑蒜,辣椒麵,辣皮子,花椒粉,生抽,醋,黑胡椒,鹽等

二、揪面片的做法

  1. 準備原材料,和麵醒20分鐘。

  2. 鍋起油爆蔥蒜姜,花椒粉,辣椒麵,一顆大料,放牛肉煸炒,再依次放土豆,蘑菇繼續煸炒。

  3. 放西紅柿🍅,加生抽繼續翻炒。

  4. 加入開水,放入豆腐,黃花菜,加適量鹽,小火慢熬湯。

  5. 麵糰擀開,切條。

  6. 揪面片,加黑胡椒,醋調味,放入菠菜。

  7. 出鍋,撒韭菜香菜。

【探尋更多美食製作請您關注「老生尋美食」轉發點贊,歡迎一起分享美食製作經驗或心得吧】


老生尋美食


揪面是西北傳統美食,做法是將面擀成寬兩三指,長二三十釐米的厚片,左手拖起,右手大拇指與食指合作,揪成一個個小片即可,直接入鍋,吃法很多,羊湯、滷子、炒菜,幹拌或湯的都行





饞嘴獵人張


西北人愛麵條,那是深藏在靈魂深處的,陝西、山西在誰是西北的麵食之王這個問題上掐了很多年,反倒是寧夏,從不參和,只私下暗暗發力,寧夏的麵條,也是花樣百出,一如這個低調而寧靜的城市一般,悶騷得很。

寧夏街頭,麵館比飯館多,每天一碗麵條、面片、麵疙瘩……蒸煮炒炸拌,連吃一個月也不會重樣的,當地人對面食的研究和創新,絲毫不遜色陝西和山西呢。面痴們,有機會到寧夏去,不妨計劃一個“麵食之旅”吧。

羊肉臊子面

羊肉臊子面是最具寧夏特色的麵食,羊肉切塊,加了蔥薑蒜、辣椒麵和各種調味料炒成羊肉臊子,西北的羊不羶不腥,製成深玫瑰紅的臊子備著。食客點了餐,店家便會另取大鍋將土豆、胡蘿蔔、豆腐丁、西紅柿、蔥花、香菜炒香製成菜碼,大碗裡盛面,鋪上菜碼,澆一勺文火熬煮的羊肉湯,最後舀一勺羊肉臊子,就可以上桌啦。


羊肉臊子出鍋後幾分鐘容易凝固,和熱騰騰的羊肉湯麵拌勻了,濃郁的香氣立時飄散開來,正所謂“碗大湯寬舀得稠,上面漂著辣子油”,聞著都讓人食慾大開。


羊肉搓面

羊肉搓面很像是羊肉臊子面的升級版本,所以緊隨其後介紹。搓面很像新疆的拉條子,用手連搓帶拉,麵條像筷子一般粗細,下鍋煮熟,撒上老湯煮熟的羊肉丁、胡蘿蔔、豆腐、土豆、香菜,澆上羊肉高湯,當然也少不了點睛的辣椒紅油。別看麵條粗,可卻入味又有嚼勁。


生汆面

這是寧夏固原地區的特色,論名氣絲毫不亞於羊肉臊子面。“汆”是一種烹飪的手法,生汆面最具特色的就是上面鋪的那層用水汆出來的羊肉丸子,生汆面其實就是羊肉丸子小揪面,肉香、菜香,湯頭濃郁,一碗麵條,盡顯寧夏味道。


酸湯扯麵

生汆面在固原出盡了風頭,但是很多本地人卻更愛那碗酸湯扯麵,有些喜歡的人幾乎每天都要來一碗。寬寬的麵條柔軟又耐嚼,酸辣的味道,特別開胃。


中衛蒿子面

在衛寧平原的民間習俗中,蒿子面是少不了的:每年正月初七,家家都要吃蒿子面,謂之“拉魂面”;新婚夫婦洞房第二天吃蒿子面,謂之“喜慶面”;小孩子滿月和百日吃蒿子面,謂之“吉利面”,凡此種種,由來已久。

“長脖子雁,扯紅線,一扯扯到中寧縣...”說的就是蒿子面,這東西好吃,可做起來麻煩,要將西北荒漠、山區特有的蒿子草籽磨粉,再和麵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後揉成麵糰,再擀成薄薄的麵皮疊好備著。有食客點單,店家便將麵皮切成細細的麵條下鍋,連同各種蔬菜豆腐一起煮熟,上桌前再舀一勺羊肉臊子,那濃稠勁兒的,早上吃一碗,整個身上都暖洋洋的。


中衛扁豆子面

寧夏人喜歡把對美食的熱愛用歌謠的方式表達出來,中衛的扁豆子面就被當地人自豪地稱作“不到長城你非好漢吶,沒吃扁豆子面你真遺憾”。

扁豆子是甘肅武威地區的一種小雜糧,綠豆大小,外形像鐵餅,和其它麵條不同,扁豆子面的臊子就是那熬成了醬紅色的扁豆子。豆子煮到爛熟,和蔥花、蒸好的土豆泥一同放入油鍋中煸炒,然後下一把七分熟的麵條燴一鍋,最後撒一把香菜,香氣四溢。順滑的麵條吃在嘴裡,混合著豆子的沙爽和胡椒粉的辛辣,一碗下肚大汗淋漓、回味無窮。


羊排小揪面

這個在銀川很多餐館都吃得到,一頓大餐最後,上一大盆小揪面,喝一小碗,湯水主食齊活兒了。“揪面片”是西北常見的一種麵食吃法,通常用手把面一片片揪下來,就跟手撕包菜似的,鍋裡少不了土豆、西紅柿,蔥花,湯頭是濃郁的羊湯,喜歡辣的再加一勺油潑辣子,就是當地人百吃不厭的面片子。


賀蘭山野蘑菇面

賀蘭山的紫蘑菇,生長於原始森林當中,據說營養成分堪比靈芝,不過物以稀為貴,現在飯桌上看到的基本不太可能是純野生的了,不過味道還是不錯滴。野蘑菇、羊肉丁、土豆、蘿蔔、豆腐,再配上一把綠油油的青菜,麵條勁道,色香味俱全。


漿水面

漿水面在西北山區很常見,過去窮人家的吃食,直到今天,每逢炎熱的夏季,幾乎沒有不吃漿水面的。一碗手擀麵煮好,澆上用胡麻油熗鍋煮熟的漿水,再拌上韭菜、菠菜、青椒或是蔥花,最後淋上一勺油潑辣子,拌勻了吃,酸酸爽爽的滋味,原本寒酸的吃食立刻變得生動了起來。


不僅如此,漿水清湯、漿水拌湯、漿水攪團……經常吃,調中益氣、止咳消食。


雞血面

雞血面是寧夏中衛的特色麵食,當地人逢年過節或者宴請賓客時經常會吃到。


和普通的麵條不一樣的是,中衛人用雞血和麵,擀成粉紅色的面片,在雞湯或者羊湯中煮熟,雞血含有豐富的鐵,所以有補血益氣的功效,可以說是老少皆宜。


洋芋面

洋芋是西北極常見的食物,都快頂上大半個主糧了。在寧夏地區,將洋芋切厚片,加了蔥薑蒜在油鍋中煸炒至金黃,麵條在另外羊湯鍋裡煮熟,碗里加了調味料,舀一勺羊湯,再把洋芋片和麵條盛進碗裡,洋芋被湯汁泡得極軟糯入味,就是這麼簡單的一碗洋芋面,卻是百吃不厭。


划船不用槳0美食


寧夏揪面做法是有點麻煩,我也是根據自己的習慣來做湯:

1、面:500克面,200克水。和麵,軟硬適中,擀開、切成2CM寬的長條,然後揪成面片;

2、肉丸子:羊肉或牛肉,絞成肉餡,加各種佐料做成小肉丸子,待用;

3、湯:蔥薑蒜、辣椒麵、花椒麵一起入鍋熗一下,然後加入西紅柿丁、洋蔥丁、粉條段(根據自己喜好),小炒片刻,加水,沸騰後再加入小肉丸子,慢火烹煮一會兒,最後加入揪面片。

4、該出鍋了,加點香菜、醋。熱騰騰、香噴的面就出來了。


飯小胖同學


你好,具體步驟如下:

  1. 和好面放在盆裡蓋上蓋子讓面醒一會

  2. 肉土豆蘿蔔胡蘿蔔西紅柿切丁待用

  3. 蔥薑蒜辣椒皮切沫待用

  4. 把麵糰揉一會。

  5. 鍋內放油,放花椒八角桂皮,待油熱後關小火撈出調料,開中火放入牛肉丁翻炒3分鐘左右放入蔥薑蒜辣椒皮繼續翻炒幾下,放老抽少許略炒3分鐘後加土豆白蘿蔔胡蘿蔔丁繼續翻炒5分鐘左右,加鹽調味翻炒幾下加入西紅柿炒至西紅柿為醬狀加入大碗清水轉大火燒開。

  6. 在燒水過程中,揉麵,然後把面杆成厚2毫米左右厚度大面片,無所謂形狀,然後把大面片切成2釐米左右寬的很多長條。這時鍋裡的菜湯就已經開了,然後把一個個長麵條用手撕成2釐米見方的面片,邊撕邊往鍋裡下,待面全部揪完,繼續煮4分鐘左右,放入酒菜薹鹽調味出鍋即可。


月夜luck


說白了做法和麵條一樣只不過拿起麵條撕成一小段一小段往鍋裡而已,就是個撕麵條而已沒啥特別


and38273283


用手揪嗎,


普通7750


自從女兒上小學後飯量大增,每次看著她把我做出的飯吃個精光,我是滿心歡喜的,一來證明我做的飯菜好吃,二來說明女兒開始長身體了。

女兒開始長身體,我自然要保證好她的一日三餐。女兒不怎麼喜歡吃青菜,那我就會變著法的將青菜做進美食中,以求達到營養均衡。

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種簡單又美味的麵食的做法,它不僅簡單易做,而且口感勁道爽口,女兒也非常地喜歡吃。

好了,話不多說,下面就開始製作吧。

【楸面片】

準備食材:麵粉100克,芹菜1小把(用於榨芹菜汁,大約50克)。

配菜:西紅柿1個,雞蛋1個,蔥花適量,食鹽半小勺,清水適量。

具體做法:

1、 芹菜摘洗乾淨後,切成段,放入料理機中,加入30克左右的清水,榨成芹菜汁。

2、 再來和麵,100克麵粉中,用50克左右的芹菜汁和麵,先攪拌成棉絮狀,再和成光滑的麵糰,和好後,放一邊餳面30分鐘。

3、 趁餳面的同時來準備一下配菜,西紅柿洗淨,剝去外皮,切成小塊,蔥切成蔥花,雞蛋磕入碗中攪勻。

4、 面餳好後,放案板上儘量揉搓起筋性,並揉搓成圓餅狀,再擀成厚約4-5毫米的大圓餅。

5、 擀好後,再用刀分割成寬約5釐米的長條狀。

6、 分割好後,用手將分割成的麵條楸成面片。

7、 鍋中添入清水煮沸,將楸好的麵皮放進去煮熟,撈出後放入涼水中過涼。

8、 另起鍋,鍋中倒入食用油,先把雞蛋炒熟,盛出備用。

9、 再起鍋,鍋中倒入食用油,油熱後放入蔥花爆香,爆香後放入西紅柿煸炒均勻;煸勻後加入食鹽和少許清水燉煮一會。

10、燉煮至湯汁濃稠後,放入炒好的雞蛋和楸面,翻炒均勻。

11、這樣爽滑勁道的西紅柿炒楸面就做好了,吃起來還有淡淡的芹菜香味呢。

小貼士

楸面片,吃不完可放冰箱冷藏保存,吃時直接拿出來做就可以;也可以將其晾乾保存。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我是家有悅味,文章是本人的原創作品,希望大家能喜歡,如果大家在製作過程中有什麼問題,可以關注我,給我留言一起探討和交流美食經驗,我們共同把美食做好,讓我們吃得更健康,更營養。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一樣的美食分享,希望大家吃出好心情!




丁大叔家常菜


小麥的故鄉在中東,絲綢路上盛產的小麥促使著人們探索更加智慧的生存方式,在中國的北方人們普遍種植冬小麥,冬小麥抗寒能力極強,秋種夏收,在春天來臨時,幼苗生長很快,用冬小麥磨出來的麵粉韌性強,口感爽滑,也正因為如此,寧夏回族最喜歡用它做揪面片。揪面片這種吃法在中國很多地方都有,但對於寧夏人來說,地道的揪面片除了光,滑,薄,筋之外,一碗羊油辣子必不可少,用羊油炸辣椒麵是寧夏回族獨有的做法。

羊肉燴小揪面

揪面片看似簡單,但製作工藝十分複雜!

如果面和好直接揪,吃起來口感是沒勁兒的

就跟咱平常吃的面片湯一樣,特別軟。

所以揪面片的重點在於

先把面和好,醒上半小時,

然後放到保鮮盒裡再醒2個小時,

切成麵條寬大概2公分,長20公分

再放1個半小時-2個小時之間,

之後拿手把它壓一下、擀一下,

這才可以開始揪面!

寧夏有很多的小館只賣揪面,一種的燴的,一種是炒的,吃起來美氣的很!

羊肉炒小揪面

羊油辣椒的做法

用料

羊板油、辣椒麵、芝麻

羊油辣子的做法

羊板油洗淨切小塊,放入鍋中,加入半碗水,開火熬製,中途用鏟子翻炒。

2.待鍋中水蒸發完開始出油時,火關小,用鏟子擠壓羊油塊。待油渣變焦黃時用漏勺撈出油渣。(鍋底過小的油渣不用管,可以直接倒入辣椒麵中,很香)

3.鍋中羊油稍稍降溫,分次倒入辣椒麵中(要選用耐高溫的器皿盛放辣椒麵,可以放一些芝麻增香),過程中要慢慢攪拌。

4.多餘的油可單獨盛放

5.在辣椒油涼的過程中要時常攪拌,讓辣椒和羊油均勻分佈。待羊油辣子凝固後可用小刀劃切成小塊方便食用。


靈鯤


1、面:和麵,軟硬適中,擀開、切成2CM寬的長條,然後揪成面片;

2、肉丸子:羊肉或牛肉,絞成肉餡,加各種佐料做成小肉丸子,待用;

3、湯:蔥薑蒜、辣椒麵、花椒麵一起入鍋熗一下,然後加入西紅柿丁、洋蔥丁、粉條段(根據自己喜好),小炒片刻,加水,沸騰後再加入小肉丸子,慢火烹煮一會兒,最後加入揪面片。

4、該出鍋了,加點香菜、醋。熱騰騰、香噴的面就出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