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手机电脑,那么他们都玩些什么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没有做过游戏,从婴儿在摇篮里吮吸手指,到老人在墙角边下着象棋,从农村人在麦田中讲着笑话,到文人雅士在楼阁里品茗喝茶——从宽泛的意义上说,但凡是为了消遣和快乐而自发产生的行为,都可以视为游戏。

但很显然,只有当这些行为真正成为群体性的、有规则的活动之时,才能被视为真正成熟的游戏。正如“打闹”只是自发的游戏,“摔跤”才是真正的游戏一样。

现在的儿童们正玩着芭比娃娃、变形金刚等等舶来品之时,绝对想不到我国的古代游戏文化有多么的精彩纷呈,也绝对想不到他们的祖先曾经发明过七巧板、孔明锁、五子棋、九连环、跳房子、华容道等等一系列的游戏。

童稚:混沌启蒙

一、送奴一把九连环

《霓裳续谱》有一支《九连环》小曲唱道:“有情人,送奴一把九连环;九呀九连环,十指纤纤解不开。”

这里所说的九连环,在古代是一种十分流行的游戏。

九连环又名玉连环,它的形式多样,流行极广,在其传入西方之后被称为“中国环”(Chinese Ring)。

九连环的制作方法一般是用金属丝制成九个相同的圆环,然后再将九个相同的圆环依次相连在条形横板或者其他形状的框架上,它的框架一般有宝剑形、蝴蝶形、梅花形、如意形等等。

在玩九连环之时,首先将九个环依次全部贯联在铜圈之上,在经过复杂的穿套将其全部解下。

九连环的游戏是十分巧妙的,它的每个环都有一根较细的直杆连着,杆的下端都有一个小圈,使它们能够在小孔上下移动,并且不会掉出来。

九连环是一个总的名称,除了九连环外,还有类似的其他五环、七环、十一环、十三环等等。

由于就连还有利于启发儿童的智慧,所以一直以来都受到历代家长与儿童的喜爱。

古代没有手机电脑,那么他们都玩些什么


二、七巧板——来自中国的图

拼板大抵是中国最古老的游戏之一,在各种拼版的形式当中,最出名的就是七巧板了,据说就是因为古人尚七的缘故。

七巧板也被称为七巧图,在西方则被称为“唐图”(tangram),意思为来自中国的图。

一张标准的七巧板是由两块大的三角形、一块中等的三角形、两块小三角形、一块平行四边形和一块正方形组成的。

七巧板的玩法一般是七块板拆开,拼接成各式各样的图案,如花草树木、人物形态、太空图像等等。

大部分人认为,七巧板的发明是受到了唐代“燕几”的启发。

“燕”通“宴”,所谓的燕几就是唐朝人专门创造出来用于宴请宾客的几案。它的特点是可以随着客人人数的多少而随意组合,这一点在《韩熙载夜宴图》中可见一斑。

《韩熙载夜宴图》是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绘了南唐时期达官贵人韩熙载为了躲避南唐李煜的猜疑用声色犬马、大开盛宴来韬光养晦的情景。

在这副传世名作当中,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几案的形状,了解唐代“燕几”的状况。

古代没有手机电脑,那么他们都玩些什么


士人:青衫余事

一、自古高僧爱斗茶

唐代之时,每当进贡新茶之前,为了比试茶的品格高下,由此而引发了“斗茶”这一游戏活动。

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文人墨客,无论是公子哥儿还是平民百姓,无不以斗茶为乐事。那么斗茶该是怎么一个斗法呢?

首先要将茶盏温好,再用瓶煎水,接着“调膏”,所谓的调膏就是依据茶盏的大小将适量的茶末放在茶盏中,再注入沸水调和茶末,因为“其浓如膏”,所以被称为调膏。

斗茶最重要的是汤色与汤花。

首先看的是汤色,汤色即茶水的颜色。其标准以纯白为最佳,因为当汤色纯白时,则表明茶质鲜嫩、蒸茶时的火候恰到好处。

另外还有青白、灰白、黄白等等次之,当汤色泛灰时则表明蒸时火候太老;当汤色泛黄时则表明茶叶采制的不及时;当汤色泛红时则表明烘焙的时候火候过了头。

第二点看的是汤花,汤花即泡茶时茶面泛起的泡沫。判断汤花的好坏胜负有两点。

其一是汤花的色泽,因为汤花的色泽与汤色是紧密相关的,所以汤花的色泽也是以纯白为上。

其二是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如果茶末研碾细腻,点汤、击拂恰到好处,汤花均匀而细腻,那么泡沫就会久聚不散,这是最佳的效果,被称为“咬盏”。反之,泡沫很快就消散,那么茶面与茶杯相接的地方就会露出水痕,水痕出现的越晚,表示茶的品质越好。

斗茶大都是两人一起,三局两胜,而计算斗茶胜负的专业术语叫做“水”,说两种茶叶的好坏为“相差几水”。

古代没有手机电脑,那么他们都玩些什么


二、猜谜射虎

猜谜语是每个人都喜欢的事情,猜谜在过去常常将谜语写在灯笼上,猜中有奖。其在文人当中被称为“射虎”,俗称猜灯谜。

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当中,“谜”这个字没有收录,一直到了宋朝才由徐铉补录:“隐语也,从言迷。”由此可以看出,“谜”字在当时是一个俗称。

制作谜语与猜谜语自古以来就是古代文人最喜好的游戏之一,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尤其盛行。

到了唐朝时,不仅一般的士大夫以谜为戏,唐明皇也以“孚”字扣“爪下子”来嘲笑贺知章。

李公佐的传奇小说《谢小娥传》中写道:“车中猴,门东草;禾中走,一日夫”的谜语,谜底是“申蘭、申春”,为小说平添了趣味。

结束语

中国的经典智力游戏,如九连环、七巧板、猜谜语等等都对人的智力与思维有着独特的开发功能,它们被西方人统称为“中国的难题”,这些游戏当中涉及到了数学的几何学、运筹学以及传统的文学等等。

在如今手机与电脑遍布人们生活的时代,不妨时常回头看看古人的游戏,在开拓自己的思维以及见识之时返璞归真体验当时没有电子设备的日子。

如果大家看完这篇文章,对古代没有手机与电脑的日子有兴趣的话,可以直接在今日头条app上方搜索框里输入“古代游戏”,了解更多有关的精彩内容。

古代没有手机电脑,那么他们都玩些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