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到作文就頭疼,不敢寫也害怕寫,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的作文興趣呢?

獨自闖蕩的靈魂


💞歡迎來到“老穆說語文”問答領地,老穆將用最大的熱忱和最好的回答來回饋您!💞


老穆解析

魯迅曾言:“不恥最後,即使慢,馳而不息,縱會落後,縱會失敗,但一定可以達到他所向的目標。”

作文寫不好,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失去了寫作的勇氣和信心,進而讓“恐懼”一步步吞噬它,直至你徹底認輸……

家長朋友們,孩子之所以不敢寫,害怕寫,無外乎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1】絞盡腦汁去思考,還不一定能想出好的素材和立意。


🍄【2】 字數多,花費時間長,會有厭煩心理

🍄【3】自己都覺得自己寫的差,因而失去了寫作自信與勇氣。

🍄【4】害怕寫不好,被老師批評,受家長責怪……

那麼,我們的家長該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幫孩子克服寫作恐懼心理,從而培養孩子的寫作興趣呢?穆老師為大家分析如下:

🌷【1】與孩子好好溝通,找出寫不好的根本原因。(還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聽聽老師對孩子的評價)

🌷【2】給予孩子精神上的鼓勵,幫助孩子重拾自信

🌷【3】針對自己作文問題所在,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4】幫孩子購買一些書籍,有條件的話,可以陪孩子一起讀書。

🌷【5】做好讀書札記工作

🌷【6】帶孩子觀察生活,一同從生活中尋找作文素材

🌷【7】爸媽親自引導孩子寫作文或幫助孩子修改作文,亦或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有能力的家長〕

泰戈爾曾言:“上天完全是為了堅強你的意志,才在道路上設下重重的障礙。”同學們,勇敢地邁過去吧!你將收穫藍天和白雲……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清楚了嗎?加油哦!


💞如果您覺得不錯,記得關注“老穆說語文”,並點個贊哦!💞


老穆說語文


興趣,很多人都一直強調興趣,難道興趣才是孩子學習的動力?我承認這也許是許多家長的無奈,我也承認學習興趣卻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誰能擔保每一科學生都會感興趣?如果始終是從興趣著手,家長兩苦不堪言而且還要收效甚微。

那些學習優秀的學生你可以問問他們,是否都對每一科都有興趣?

其實學習強調的是學習態度,對知識和道理的一種敬畏,這是首要因素;同時孩子是否有責任意識,也就是說是否有正事。

其實對於孩子的作文問題,我就談一談我的經歷吧。我女兒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我不記得確切時間了,當時女兒問我,爸爸怎麼寫好作文啊?我想了想,就是說的非常簡單:我看你平時挺能說的,而且還挺擅辨的,你就把你想要說的都這下來吧。就這樣,我女兒挺聽話,就慢慢會寫作文了,至於寫作文技巧啊結構啊我都沒操過心,而且我當時還說過一句話,就是要寫真事,寫真想法。因為這是作文啟蒙必須的。

其實任何問題只要找準關鍵所在應該能找到適合的方法的。


劍膽香魂


想看滿意的切實可行的回答,請關注、點擊“下水詩文”。

孩子看到作文就頭疼,不敢寫,害怕寫,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這種情況下,作為家長應該如何培養孩子的作文興趣呢?

一、充分利用孩子在家的時間,先引導孩子口頭作文,再書面寫下來。




示例一:首先給孩子提出要求:

1.認真觀察(看、聽、嗅、想)媽媽做菜(黃瓜燉雞)的全過程,準備口頭作文;

2.你想用哪些詞語準確、生動地敘述媽媽做菜的全過程。

聽孩子口頭作文,肯定成績,指出不足。然後讓孩子書面作文。


示例二:和孩子一起出門散步,就散步時遇到的或做的有意義的事,與孩子進行口頭作文比賽。回家再寫成書面作文。

讓孩子隨時寫自己做的,自己觀察的事,並及時引導、糾正,孩子的作文興趣很快就會產生,作文也會越來越好。

二、引導孩子仿寫。

(一)仿寫可以降低作文的難度,消除學生的恐懼心理,逐步提高寫作水平。



1.好多學生一見作文題就頭疼,感到沒啥寫,不知道怎麼寫。其實,他們還不瞭解作文,不知道學習作文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

(1)學習作文,與學習其他東西一樣,要由易到難,從簡到繁。

(2)學習作文,要從學習範文開始。因為範文可以直觀地告訴我們如何運用語言文字來反映客觀事物,表現內心感受。從中,我們也可以領悟到許多實用的寫作方法,豐富自己的語言,為今後的構思提供材料,從而打下比較紮實的寫作基礎。

2.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有生動的範文可以感知學習,揣摩作者的審題,領悟作者的立意,體會作品的構思,如何開頭,如何結尾,如何選材,如何謀篇佈局,心中有了文章的形象,寫起來會佈局容易。

(二)仿寫是創新的基礎。

茅盾說:“模仿是創造的第一步,又是學習的最初形式。”所以,在寫作訓練時,以範文引路,與閱讀緊密結合,從仿寫起步,無疑是提高作文水平的一條捷徑。錢鍾書說:“善用仿寫不亞於獨創。”因此,對於我們初學者來說,模仿和借鑑優美文章的寫作技巧,以及作者如何觀察生活和思維方式,把我們的思想引向生活,從生活中尋找自己的影子,就能幫助我們認識生活,認識自己,從中學會組織材料,完成從仿寫到創新的寫作過程。

在這方面,古人為我們做出了榜樣。王勃模仿庾信的“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寫出了千古名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韓愈模仿孟子,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所以 ,朱熹對前人的寫作經驗總結說:“古人作文寫詩,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蓋學之既久,自然純熟。”這對我們應該有很大啟發。

我認為這兩個做法比較適合家長培養孩子的作文興趣,你不妨試一試。


徐福記1230下水詩文


孩子看到作文就頭疼,不敢寫,也害怕寫。

這個問題對於大部分家庭的孩子普遍存在,怎樣作為家長怎樣培養孩子的寫作能力呢?也成為了每個家長的煩心事。以下幾個方法用於參考

一,循環漸進法:

我們可以從一句話開始,不要從什麼長篇大論開始,話說回來,文章在於精闢,而不是廢話連篇,不要怕簡單,因為孩子感覺到簡單了他才敢,才會去寫。讓他們心裡感覺不到害怕而是愛好。

二、學會閱讀法:

這個就和上語文課一樣,要真正用心去讀。要理解文章的含義。文章的構思已經作者的含義。在讀的過程中要勤思,勤記,甚至做一些記錄等等。孩子不懂的地方要耐心的去解釋,不要去呵斥。只有學會閱讀,收穫才會達到事半功的效果。

三、勤加練習法:

比如今天去了趟超市,經歷那些工程,所見所聞,都記錄下來。在慢慢引導孩子整理一下順序,這樣一篇文章就誕生了。通過慢慢引導積累逐漸提供語言表達能力。

做什麼事情都有個時間限制,俗話說“一口吃不了一個胖子”,凡事要有耐心不怕麻煩,從點滴做起,多鼓勵,少批評。


奇翔視頻


關於作文,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家長甚至是語文老師揪心的一件事。現在很多學生談作文色變,怕寫作文,不想寫作文,寫不好作文,老師有時候也怕教作文。關於學生寫作文這個話題,我想從“學生為何怕寫、寫不好作文”和“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兩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拙見。

一、學生寫不好作文、怕寫作文原因分析。

1、缺少足夠的閱讀。現在的學生由於課業負擔較重,每天光學科任務壓得一些孩子都喘不過氣了,很少有時間去進行可在閱讀,即使能抽一些閒暇時間去讀書,到很難做到系統的去讀一些書,如經典作品、名家隨筆等。沒有閱讀的孩子,作文水平不會高到哪去的,往往寫出的作文也是乾癟的,毫無生機可言。

2、生活閱歷單調。現在的學生生活單調,每天基本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很少有生活的體驗與實踐。即使有時候有些實踐活動,但往往也是為了去應付綜合實踐考核的需要。沒有生活閱歷,沒有生活實踐,沒有情感體驗,所以學生很難去應付考場作文,寫出來的東西往往也是千篇一律,什麼媽媽半夜送他去醫院,環衛工人,老師的一句話就改變了自己等等這樣的文章就出現了。甚至有些學生,只背誦幾篇範文,寫任何學問,就圍繞著背誦的幾篇,去改來改去。可悲的是,現在有些老師為了應付老師,鼓勵學生這樣去做。

3、學生沒有養成積累、背誦的習慣。當自己彈盡糧絕的時候,一定要去向別人“借”。這就需要學生平時養成積累好詞好句好段的習慣,同時要多去背誦這些內容。只有會背誦了,才會在寫作的時候靈活運用。

二、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

1、鼓勵並引導學生多閱讀。這裡的鼓勵與引導,既要有老師的引導,更要有家長的引導與薰陶。老師要系統指導學生去閱讀,帶著學生去閱讀,指導學生去閱讀,進行閱讀分析,舉辦讀書會等活動,讓學生愛上閱讀。

同時家長在家裡,要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讓學生在薰陶中潛移默化的愛上閱讀。

2、堅持讓孩子寫隨筆。對於低年級的學生,堅持寫日記,哪怕是幾句話的日記,也要堅持著。到初中了,可以讓學生自己寫隨筆,書寫自己的真實生活經歷、真實情感體驗、真實的思想感悟。寫多了,很多的寫法,技巧自然就來了。唯有持之以恆才能成功!

3、多帶孩子出去走走。這同樣分兩個方面。一是老師要帶學生走出課堂,讓學生到課外去體驗。如寫校園,讓學生自己去校園走走,寫春天,帶學生走進春天,去感受春天等等。二是家長要多帶孩子出去轉轉,圖書館、科技館、展覽館、旅遊等都是孩子接觸書本以外的世界的渠道,要知道,讀萬卷書,更要行萬里路!實踐出真知!





蝸牛初中語文專練


說到作文,很多小學生乃至家長犯頭疼病,所以教育培訓市場上有專門的作文補習班!

說到作文,我想起南懷瑾先生在《論語別裁》一書中三次談到寫文章:每個人都會寫文章,只是寫的好不好另說。寫文章就如擺傢俱,把傢俱搬進屋子裡,放一放,再看一看,如果不好,再來回調一調,再看一看,看得順眼了,就是一篇好文章了。

南懷瑾先生的觀點簡單明白,生動地點明瞭寫文章的玄機。和一些專門靠寫文章的人交流、和語文老師交流,都是如此說的,只不過沒有這麼明白通俗而已。

除此之外,對於小學生作文,我自己還有一點心得,給大家介紹三個方法:

1,平時用詞語連段法。

這是我和小女小時的遊戲之一,但很有效。

就是給出幾個既定的詞彙,猶如用詞語造句,這是幾個詞語造段。首先可以說出來。比如給定五個詞語:海棠花、朝(zhao)陽、水管、小孩、公交車,讓孩子把這五個詞語連成一段話,沒有順序要求,但整段話要有意思上的連貫。

這個遊戲看似簡單,真要去玩,也有一定的挑戰性,也很有點燒腦的,不過比寫在紙上要有趣味得多。

2,說事法。

遇到了一件事,或者看到了很有意思的景物,建議孩子說出來,要有幾個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發生過程,說的過程中,要給予呼應或者讚賞的表示。

這樣說的過程很有意思,孩子的發揮會更好,因為家長呼應的過程也是對孩子的提點,當然家長不能胡亂指點,但是孩子表達的是否完整、清楚、明白,是否有趣,這是一般家長都可能聽得出來的。聽的過程中多肯定,多鼓勵。

3,模仿法。

最初的學習就是一種模仿,從孩子呀呀學語,到孩子的行為習慣和認知。

寫作文也是一種模仿,?《紅樓夢》中林黛玉告訴香菱先背下來很多詩,就自然會作詩了,就是這個道理。

模仿也是老師要求大家背誦好文章的目的之一。


這三個方法都很好用,第一個方法適用於低年級,第二個第三個方法非常普遍。

當然要想寫出好文章,只是懂得了方法還不行,還一定要有原材料:——生活素材和多讀書積累下來的詞彙量。這個道理套用南懷瑾先生的擺傢俱說法,就是一定要有現成的傢俱可選。

所以,一說到作文,千萬不要看得非常困難,寫作文只是換了一種表達方式而已,就是沒有寫作的天賦,按照以上幾個方法多練練,把事情說清楚明白是沒有問題的,寫出一篇過關的作文是毫無疑問的,當不當得了作家是另一回事。


快樂庭院


現如今,作文的重要性及其地位自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寫作文對很多孩子卻如同頭疼般的存在,生搬硬造、湊字數,成為現在很多初寫作文孩子的通病。

我們家妮子在寫作文方面還數比較省心,作文經常被老師當做範文朗讀,上過幾次校刊。就我們家妮子的寫作習慣及興趣的養成談一下我自己的淺見。

除了大量閱讀知識的積累外,讓孩子勤動手是關鍵,勤寫、勤練、讓他愛上寫作。怎麼才能讓孩子愛上寫作呢?我們家妮子一年級時我就給申請了微信號,帶她去了哪裡旅行,吃到了什麼美食,或者是發生了什麼特別的事……就會讓她發一個朋友圈,拍個照片配一段文字。好友點贊、評論這個就激發了她的興趣,慢慢的便會主動去寫一些小感想、小詩。試想一下,吃喝玩樂了一天,回到家你讓孩子寫一篇遊記、心得,哪個孩子樂意。你讓他發一個朋友圈,肯定是另一番景象。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寫作也好,生活、學習中的種種,觸動到了孩子的興趣和熱情一定會事半功倍!



小2郎er


孩子不願意寫作文,看到就頭疼,其實就是腦子裡沒有靈感,沒有頭緒!覺得像一團亂麻,無從下手,這樣做你就會越來越輕鬆!

不敢寫,害怕寫其實就是缺少自信,字詞句子的積累量太少了,怕語句不通被人笑話。這得需要提高信心,練好寫作基本功。



1、多閱讀,增加孩子的詞彙積累。

培養孩子的寫作水平,應該先從閱讀開始,多閱讀文學類的課外書籍,然後用筆劃出文中的好詞好句,並且做出標註,最好寫一下閱讀筆記,閱讀過的文章能夠講述出來才能吸收,這樣他的閱讀效率才會提高!注重閱讀質量,不要囫圇吞棗!

2、引導孩子玩“成語接龍”遊戲。

經常跟孩子玩成語接龍,孩子就會對自己的知識積累量有個認識,同時也能鞏固一下自己的詞彙。

我經常跟女兒玩成語接龍游戲,我們的規則是,下一個成語第一個字接上一個成語末尾的字,音同字不同也可以。比如:“一馬平川”,“川流不息”,“息事寧人”,“仁者愛人”……

這樣跟孩子互動,他一定非常喜歡,碰到孩子不會的可以教教他,這樣他就會在娛樂中鞏固了知識積累,為寫作打下基礎。



3、多聽孩子講故事。

跟孩子約定一下,每天每人要講一個故事,媽媽給你講一個,你給媽媽講一個。不會的自己去看書,這是每天都要有的“作業”,這樣孩子就會有責任心,和求知慾望。只要媽媽做好榜樣和引導,孩子一定會很認真的閱讀故事,並且學會自己講述出來!

孩子講故事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傾聽,並且要配合好孩子的描述,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講的很好,會增加孩子的信心,同時也會增加閱讀的興趣!



4、先看清題目,找靈感。

比如:看到太陽,想到花朵。看到下雨,想到雨傘。看到汽車,想到洋房………

先根據題目構思一下框架,然後找到靈感!

所謂的“靈感”其實就是寫作文的時候的那種“意境”,那種美感。

比如:閉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站在雨後的池塘邊,微風習習、鳥雀鳴唱、青蛙奏樂……這就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寫作方面的意境和美感就會泉湧而來!寫作文自然就會流利順暢了。

我相信,只要堅持引導,孩子一定會一定越來越優秀!



我是兩個娃的寶爸,一邊賺錢養家一邊陪娃長大,記錄孩子的點點滴滴,即便腳下的路泥濘不堪,也堅信會有美好的明天!只要堅持,未來的路不會遙遠!

感謝您的閱讀,喜歡的朋友關注我吧!謝謝您的支持!


親子教育文化


每次看到孩子寫作文頭疼,不敢寫、害怕寫,就非常的清楚孩子完全沒有找到正確訓練寫作文的方法。家長如何培養孩子寫作文?就一定要按照寫作文背後的認知規律來訓練孩子寫作文。

寫作文的認知規律

寫作文的認知規律,就是對我們人如何寫作文所遵循的規律認識。

人們常見的寫作文規律是:字、詞、句、段、篇、章。這不完全是寫作文的認知規律,而是文章的表面的邏輯結構,是形式上的展現,是一種表面現象的認識。

在人進行寫作文的認知規律中,人是如何說話的,人是如何寫作的,人是如何寫出內容,如何說出內容的這個過程的認知,就是對我們人自身說和寫的過程的認知。

寫作文其實與說話沒有什麼本質區別,都是向外表達自己的想法。只是說話用的是口,寫作文用的是手和筆,通道不一樣罷了。有沒有人說自己的孩子說不來話的,幾乎沒有。那有沒有自己的孩子寫不來作文的,一大片。這就是沒有真正弄明白寫作文的認知規律,錯誤地引導孩子寫作文的結果。

寫作文首先是寫出來。寫出來就是想到什麼寫什麼,看到什麼寫什麼,聽到什麼寫什麼,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思、所得寫出來。

寫作文其次才是構思。構思就是根據一個主題進行審題、立意,然後形成一個主題框架,在這個結構框架中去思考、去寫作。

寫作文最後才是改出好作文。好作文不是寫出來的,是改出來的。很多優秀的作品,自古以來就是這樣,不然不會有推敲這個詞語的誕生。

對孩子的作文進行正確的評價

對孩子的作文評價,應該類似於對孩子學說話的評價。孩子剛剛學說話,能說出爸爸、媽媽這樣的詞語時,爸爸媽媽是什麼表情,興奮、開心,高興孩子慢慢會說話了、會叫爸爸媽媽了。這是對孩子極高地認可,是對孩子最大的肯定。

然而到寫作文的時候,我們怎麼對待的?啊,你這裡寫得好差,那裡寫得不好,怎麼就這麼糟糕呢……與說話完全不一樣的評價態度,所以我們看到孩子們對作文的恐懼,對作文的害怕。

因此,我們要改變孩子對作文的寫作興趣,第一步就要學會誇獎,類似於孩子剛剛說話的時候的誇獎。認可孩子,這裡寫得不錯,那裡寫得好,這個詞語用得棒……不要再去挑孩子的不是了。

培養孩子寫作文的習慣,不培養孩子寫作文的興趣

寫作文的興趣是不需要培養的,而且興趣是不能持久的,人的興趣就是隻有三分,都不願意持續、堅持做一件簡單而有效地事情。

寫作文的興趣培養,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想到什麼寫什麼,看到什麼寫什麼,用最簡單地要求就可以讓孩子去寫作文。所以,我也覺得不需要怎麼培養孩子寫作文的興趣,只要方法正確就行。

但是,堅持寫作文的習慣,尤其是要每天都堅持寫一篇作文的習慣,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一件事了。因此,我特別強調培養孩子寫作文的習慣。在這裡有一個這樣的建議:每次寫作文只寫15分鐘,15分鐘內要做到一直寫,不能停筆,就可以。

如果孩子能做到15分鐘都一直不停地向外寫作,向外輸出,那孩子的寫作通道就會得到不斷地鍛鍊,自然而然寫作能力就特別強大。

結束語

寫作文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情,就像說話一樣簡單。但是因為我們錯誤的認知,錯誤的評價,錯誤的引導,讓孩子對寫作文厭煩、恐懼、害怕,實在是我們的不應該啊。希望各位家長掌握好鍛鍊孩子寫作文的方法,如果有興趣的夥伴也可以購買我的專欄,專門從人的認知來講寫作文的,可以幫助到不敢寫作、害怕寫作的朋友。

【我是童教雷老師,專注於學習方法的研究和應用,歡迎您關注、點贊和轉發。如果有更好的建議,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謝謝!】


童教雷鳴


寫作文是語文這門主課繞不過去的環節。

很多孩子和家長都很重視,上過很多作文課,學習寫作技巧什麼的。

其實作文最重要的是要用心感受生活。

當有足夠感受時,寫出的東西才有血有肉。

感受這東西,人人都有,卻又深淺不同。

孩子寫作文就頭疼,原因多數是對作文的命題沒感受,不知道該寫什麼。

瞎編的話,以孩子的能力又編不好,就害怕寫了。



建議鼓勵孩子寫日記,尤其是遇到某些讓孩子感觸深的事情,引導,鼓勵著孩子寫出來。

當孩子學會表達感受以後,他在生活裡的遭遇就會成為源源不斷的寫作題材。

最後學點寫作技巧,積累些詞彙,就差不多了。


〔成雲心學〕創始人~函谷居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