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的“三八节”:临沂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护师赵桂华的两个“牵挂”

鲁网3月9日讯(记者 李宇歌 通讯员 杨慧慧)

前言:没有人生而伟大,总有人以平凡成就伟大。

3月7日晚上7点,距离第110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仅有5个小时。

临沂市人民医院东医疗区发热门诊,依旧灯火通明。从1月22日起,这里成为了临沂市战“疫”一线的“桥头堡”:40多名医护人员在这里昼夜奋战,开展对发热患者的诊断以及对疑似患者的隔离工作。

这一会,发热门诊护师赵桂华刚刚结束轮岗工作。经过严格的消杀流程,回到休息区的她,顾不得喝上口水,又拨通了母亲的电话。

对于赵桂华而言,即将到来的“三八”国际妇女节,陪伴她的将不再是假期、鲜花和亲友的祝福,取而代之的是紧张进行的各项测试和固定的休息区。但她很腼腆,“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我只是在做自己分内之事。大家都很幸苦,都不能回家,都有自己的牵挂。”

赵桂华当然也有自己的牵挂,这份牵挂还夹杂着愧疚和遗憾,按她的话说,“一结束工作,内疚就涌上心头,很对不起她们”。

赵桂华口中的“她们”,指的是母亲和女儿。在“三八”国际妇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想谨借此文,表达对像赵桂华一样的,广大一线女性医护工作者的家人一句话:您们辛苦了!

赵桂华的第一个牵挂:

匆匆赶赴战“疫”前线 来不及跟母亲告别

提起母亲,赵桂华坦言,“工作再累也没什么,这才是这段时间心里最大的牵挂。”

由于父亲去年离世,赵桂华将母亲从农村接到了身边,“在我小区旁边,给她租了个房子。”周一到周五的日子里,即使再忙,赵桂华总会抽出时间,每天给母亲送去晚餐,陪她聊聊家常。她清楚,自从父亲离世后,在母亲的心中,“现在我和哥哥几乎就是她老人家的全部”。

亲情所编织的秩序在1月23日被打破。这一天,已经连轴上完两天“大夜班”的赵桂华回到家,刚给女儿做好午饭,就接到关于筹建发热门诊的返院通知。疫情就是责任,赵桂华没有丝毫犹豫,立即返程赶往医院,又开始了一晚的工作。

特殊的“三八节”:临沂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护师赵桂华的两个“牵挂”

等到赵桂华忙完,已是第二天的早上。她着急拨通了母亲的手机,许久,电话那头传来了母亲的哭泣,那是一种突然失去依靠所产生的情绪表达。“那一刻,听到母亲哭了,我的眼泪也不自觉地流了下来。我俩就在电话里嚎啕大哭……”

赵桂华也不知道自己和母亲究竟在电话里哭了多久。“我断断续续地告诉她,今年可能不能陪她过年了,她听完又哭的更厉害了”。对赵桂华来讲,这个电话让她心里太过于纠结,“告诉母亲她不能回家过年的原因,又怕她担心。不告诉吧,但最近一段时间确实没法再照顾她了。”

或许对于老人来讲,她理解不了新冠肺炎疫情意味着什么。她只知道,这个鼠年,女儿再也无法陪她过年。

赵桂华的第二个牵挂:

错过的“生日”,妈妈注定失约了

赵桂华的同事,医院东医疗区儿科主管护师王宝花清晰地记的,年前在科室里针对排班征求意见时,赵桂华选择了正月初九这一天。在申请理由上,她写下“正月初九休一天陪女儿”这几个字。“那会正好是我负责统计排班意见,赵姐专门又跑过来给我说了一次,生怕我排错了班”,王宝花这样回忆。

赵桂华的女儿冉冉今年四岁,早在年前,她便与母亲达成了关于这次生日的“契约”:这个生日,她想要一个小公主苏菲亚的洋娃娃。“这四年,真没好好陪她过回生日”,赵桂华决意今年不再遗憾,要“像模像样地给她个惊喜”。

疫情的突然发生,医护工作者吹响了“战斗”集结号。

生日的那天夜里,赵桂华在休息区,拨通了女儿的视频。这段场景,被同事王宝花用文字记录了下来:“屏幕里,是女儿,声声的叫喊,幼小的身体,却哭的歇斯底里……一向坚强的您,看见女儿,顿时潸然泪下。想念,在这一刻决堤。或许,过不过生日真的没有那么重要;或许,那个小公主我也可以不要。此刻,最想念的是妈妈,最想要的生日礼物,也是妈妈。看着您用颤抖的手,码着躺在心里的文字,我的心颤抖了:宝贝,希望下一个生日,妈妈能牵着你的手,捧着你的脸,紧紧将你拥在怀里,绝不失约……”

王宝花告诉记者,“她就是我生活中的一个好大姐,我也想把这份感动保留下来,让更多人看到。”在为赵桂华写的日记里,王宝花以“我想为你做一次‘广告’,发热门诊赵桂华”这样一句话作为开头。

从生日那天起到3月8日,赵桂华再也没和女儿通过视频。按她的话说,“没有勇气,所以不敢了”。“每次想起那天晚上的视频,心里有种难以呼吸的痛,我怕会抑制不住情绪”。

在赵桂华的心中,已经想好了未来的补偿方案。“等到疫情结束回家后,给冉冉买上‘失约’的玩具,好好陪她几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