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故事丨有了他们,商务楼宇疫情防控才更有信心

随着企业逐步复工复产,商务楼宇的疫情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曙光街道有14名非公党务工作者,他们之中,既有退休返聘的50后老党员,也有90后年轻党员,在此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他们始终坚守岗位,确保企业平安复工复产。


“疫”线故事丨有了他们,商务楼宇疫情防控才更有信心

非公党务工作者 曹焕臣(左一)

退休前,曹焕臣是曙光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所以不少老邻居对他并不陌生。退休后,他也没闲着,成了曙光街道一名非公党务工作者。

1月31日,尽管大部分企业员工还没有复工,但曹焕臣还是第一时间来到所负责的楼宇。“工作得做在前头,做好十足准备再等着大家复工,才能保证万无一失。”

就在上班第一天,曹焕臣确实发现了问题。

“疫情来得突然,又赶上春节,楼宇物业确实是买不到合格的测温枪这些设备”。眼见着楼宇物业确实有困难,曹焕臣觉得这就是要发挥非公党建作用的时候了。他立刻与街道沟通,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多部门协作,最终帮助物业解决了设备不足的问题。

在这个特殊时期坚守岗位,家里人担心他年纪大,也是高危感染人群,原本有些担心。但形势紧张,对于曹焕臣坚持要到岗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家人也表达了支持。每天早上,曹焕臣都赶在企业员工上班前到岗,协助企业做好返工人员登记工作,也及时将企业的需求反馈给街道。因为工作每天接触的人比较多,曹焕臣说:“我现在每天回家,都在小区里溜达半小时再回家,家里有小孩,也是尽量降低些风险。”

“疫”线故事丨有了他们,商务楼宇疫情防控才更有信心

非公党务工作者 黄月初

当家人劝说67岁的黄月初辞掉党建指导员的工作时,黄月初说:“什么时候辞都能商量,但就是现在国难当头时不行”!

协助楼宇登记、设置“一米线”,对不符合复工规定的员工进行“劝返”……为了保证企业顺利复工复产,从1月31日上班以来,黄月初就没闲着。

他负责的金源国际公寓和吉友大厦相隔一公里,单程需要走上20分钟才能到,但他每天都要在这几个地点之间往返好几趟。对于一名将近70岁的老人来说,这不是一件容易事。

“我身体好着呢,没事。”能在这种关键时刻为国家出份力,让黄月初真正感受到了老有所为的成就感。

“疫”线故事丨有了他们,商务楼宇疫情防控才更有信心

非公党务工作者 蔡亚(左一)

这位90后年轻党员,从入职第一天起就坚定了为人民服务、服务基层群众的信念。如果不是母亲突发疾病要做手术,可能所有人都不知道牛顿工作站的蔡亚母亲平时就身患重病。

2月4日晚,北京下了春节后的第一场雪,蔡亚的母亲突发急性胰腺炎,需要紧急手术。因为需要陪护,牛顿工作站站长贾绪燕等领导积极协调工作交接事宜,蔡亚这才放心回家照顾母亲。

而此前,从1月31日开始上班以来,作为非公党务工作者,入户企业了解信息,及时与街道进行信息沟通,蔡亚一直加班加点忙碌在牛顿办公区。

即使是在医院陪护母亲期间,蔡亚也没停下手中的工作,利用网络远程把自己所负责的楼宇和工作站的疫情防控信息进行整理,尽可能地帮助工作站分担工作。

“我想把牛顿那些好的经验分享给给更多人,让咱们曙光街道的楼宇防控做得更好。”这就是这位年轻的非公党务工作者,在这场疫情中,最真实、最朴素的希望。

“疫”线故事丨有了他们,商务楼宇疫情防控才更有信心

非公党务工作者 覃玉平

55岁的覃玉平曾是一名军人,所以在他的身上,多了几分雷厉风行的干练劲儿。作为一名非公党务工作者,在这场疫情期间,他总是早出晚归,常常离开负责的海青大厦时,已经是晚上九十点钟。

为了加强商务楼宇内的疫情防控宣传,时间紧、任务急、人力紧,覃玉平一个人抱着100多张宣传品,一直忙活到凌晨三点多,这才完成了海青大厦的宣传品张贴工作。

“这没什么,这都是我应该做的,还有好多同事做得比我更好”。


曹焕臣、黄月初、蔡亚、覃玉平,他们是曙光街道所有非公党务工作者的缩影,他们甘冒风险,坚守岗位,努力做好商务楼宇疫情防控工作,为创建“零感染”楼宇献出一己之力,共铸曙光“铜墙铁壁”。

患难见真情,国难当头方显英雄本色,我们每个人尽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就一定能战胜这场疫情,敞开怀抱迎接美好的春天。


整理编辑:曙光街道党群工作办公室 王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